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有关儿童BMT患者应用集落刺激生长因子(CSFs)的经验报道有限,作者着重评价经大剂量化疗及自体BMT儿童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的安全性、耐受性及有效性。 治疗组41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7.2岁(2~16岁);ALL21例,NHL5例。实体瘤15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26例,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117例中数年龄43岁(15~60岁)的AML患者在首次诱导缓解后进行自体和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骨髓移植(BMT)前88例行DNR、Ara-C化疗1~2个疗程,29例行6-TG、Ara-C和DNR化疗,获完全缓解(CR)后在中数时间3.8或3.0个月进行自体或同种异基因BMT。自体BMT在移植前4和3天,分别应用CTX60mg/kg体重,静脉注射。移植前1天进行全身照射(8GY,机体正中并部分肺遮蔽)(TBI),于TBI后第二天给予自体骨髓输注,BMT后不给予抗白血病治疗。同时异基因BMT由HLA匹配的同胞供髓。10例于BMT前进行  相似文献   

3.
骨髓移植(BMT)的预处理方案——大剂量马利兰(BU)和环磷酰胺(CY)联用,不行全身放疗,据报道可减少并发症且不降低抗白血病作用。作者为此研究了一组15例异基因 BMT(Allo-BMT)和1例自体 BMT(A-BMT)病例。患者服用 BU 每次1mg/kg,一日4次,连用4天,总量16mg/kg,静注CY60mg/kg,连用2天。给予剂量接近理想体重剂量。理想体重根据日本标准体重测量法计算,即:(身高[cm]—100)×0.9kg.末剂 CY 后第二天输入骨髓细胞。BMT 后给予重组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包括骨髓移植(BMT),正日益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和某些疾病,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瘤及部分遗传性疾病等。据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IBMTR与ABMTR的共同资料统计,仅1990年全世界进行了5000余例异基因BMT(Allo—BMT),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1970年至1994年Allo-BMT已累积超过45000例。近年来自体HSCT(Auto-HSCT)包括外周血和骨髓移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氨甲喋呤 (MTX)化疗通常是指使用剂量1.0g/次以上的化疗[1] ,大剂量氨甲喋呤与甲酰四氢叶酸钙(CF)解救 (HD -MTX -CF -R)疗法是治疗某些实体瘤的常用方案。由于HD -MTX治疗可产生严重的甚至致命的毒性反应 ,因此 ,MTX的使用剂量在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不尽相同。我院自 80年代初开始用该方案治疗骨肉瘤 ,剂量一般为 2 .0g/次 ;自Rosen的T - 10方案[2 ] 提出后 ,我院MTX的剂量逐渐增加 ,近年来 ,已用至超大剂量 8~ 12 g/m2 ,单次最大剂量达 16 .0g ,疗效明显提高 ,但随之毒性反应亦加重、增多。本文就不同大剂量MTX化疗的毒性…  相似文献   

6.
骨髓移植(BMT)后的腺病毒感染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作者对1990年11月至1994年12月215次BMT中的腺病毒感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病人和方法 215次儿童BMT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n=150),实体瘤(n=40)和其他非肿瘤性疾病(n=21)。自体BM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用环磷酰胺(200mg/kg)和马利兰(16mg/kg)作预处理方案;同种异基因BMT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预处理方案为TBI和化疗(阿糖胞苷18g/m~2和环磷酰胺90mg/kg)。非肿瘤性疾病同种异基因BMT患者未接受TBI。  相似文献   

7.
骨髓移植 (BMT)治疗某些类型的淋巴瘤、白血病及实体瘤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接受。但迄今为止 ,很少有人关注将自身骨髓 (BM)提供给家庭成员的亲身体验。作者用系统调查的方法 ,调查了捐 BM给亲属的供者的体验。研究方法 在捐 BM后的第 1年内与捐BM者进行深层次交谈获取资料。接受访谈者均能流利地用英语描述其捐 BM的体检。共 12人参加了此研究 ,男 4人 ,女 8人 ,平均年龄 47岁 (2 5~ 5 8岁 ) ,包括了移植成功及失败两方面的供者 ,均为白种人 ,捐 BM后的平均时间为 9.2 5个月。在访谈时 ,7名骨髓移植者仍存活 ,5名已死亡。访谈…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BMT)已日益增多地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免疫缺陷综合征和恶性肿瘤。尽管治疗总的说来是成功的,但移植后会发生若干严重甚至潜在致命的并发症。 BMT前的大剂量化疗、全身放疗(TBI)或全身淋巴结照射(TLI)是为了充分地抑制受者的免疫功能,以期达到永久性植活及预防免疫排斥。BMT治疗恶性肿瘤还须彻底杀灭肿瘤细胞。移植后供者骨髓细胞在受者体内植活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大剂量放、化疗后加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实体瘤的概况。较全面地介绍ABMT治疗乳腺瘤及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0.
层流室在恶性血液病大剂量化疗中防感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观察层流室(LAFR)在冶疗恶性血液病中防感染作用。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经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12例白血病(BMT组),102例大剂量化疗的恶性血液病(HDC组),152例经标准化疗的恶性血液病(SC组)三组资料。前两组在层流室进行治疗.后一组在开放病区。结果:空气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率在岐流室中为0,与其它房间相比(0.048--0.095)有显差异(P<0.005)。在BMT、HDC、SC3组中,平均白细胞数下降至0、0.98×10^9/L、1.51×10^9/L.而感染率分别为0.750、0.235、0.276。结论:LAFR在大剂量化疗中确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继发于何杰金氏病治疗后第二种肿瘤的发病率,作者对1965年元月至1976年底住院的676例成人及88例儿童何杰金氏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直到1979年分析时患者治疗的情况分三组:单独放疗(RT)236例(占31%),RT加化疗492例(占64%),单独化疗(大多数为联合化疗)36例(占5%)。结果在首次治疗后10年内,全部患者中发生第二种实体瘤的发病率为7.3%,而并发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占2.4%。单独RT的实体瘤发病率为14.9%而无ANLL发生。单独化疗的患者,无实体瘤发生,仅有一例(5.5%)并发ANLL。RT加化疗的患者,实体瘤发病率为6.2%,而ANLL的发病率为3.5%;其中RT加MOPP(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和强的松龙)组,无实体瘤发生,而ANLL的发病率为5.4%;RT加ABVD(14-羟柔毛霉素、博莱霉素、长春花碱和dacarbazine)组则既无实体瘤,也无白血病发生。据此作者提出继发肿瘤的发生与化疗药物有关,具有氮芥及/或甲基苄肼的化疗方案可增加ANLL的发病率。第二种实体瘤共15例,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急性白血病儿童用大剂量化疗、超分次全身照射(TBI)作预处理。进行骨髓移植(BMT)治疗后性腺功能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方法 对象为1980年2月~1991年3月间进行BMT,并在BMT后常规检测了性腺功能的急性白血病儿童33例,男17例,女1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3例。确诊时中数年龄为4.6(0.4~11.2)岁,BMT时为7.1(3.7~11.6)岁。移植前均进行了化疗,23例(男10例、女13例)应用了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费城染色体阳性(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Ph+)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高危因素之一,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可用于治疗Ph+ ALL。方法 Ph+ ALL患者共157例,年龄为1~21岁,分为2组,A组(n=92)予伊马替尼340 mg/(m2·d)联合化疗和B组(n=65)仅予相同方案化疗,不予伊马替尼;A组病例又进一步分为A1、A2、A3、A4及A5组,其中A1组(n=7)间歇用药累计42 d,A5组(n=50)连续用药累计280 d,然后进入维持治疗;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相合同胞供体者,进行外周血与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此后再予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评价A组和B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其毒副作用。结果 比较各组患者的3年无事故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A5组达80%±11%(95%CI,64%~90%),较历史对照病例高两倍(35%±4%;P<0.0001);A5组与接受BMT患者的疗效相当,分别为88%±11%(95%CI,66%~96%)和57%±22%(95%CI,30.4%~76.1%);加用伊马替尼后化疗毒性无明显增加。A5组增加伊马替尼剂量可改善疗效,可能是由于增加剂量可降低诱导缓解治疗后较高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负荷。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可改善儿童及青少年ph+ALL患者的3年EFS率,且毒性无明显增加。BMT联合伊马替尼并不优于单独接受BMT。为明确伊马替尼对长期EFS的影响,以及化疗联合伊马替尼可否取代BMT,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4.
骨髓移植(BMT)是近年来医学界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进展。患者一般需在绝对无菌的层流仓内住40~60日,接受超大剂量化疗、钴~(60)射线致死量放疗、中心静脉插管、取髓、胎肝或骨髓(BM)悬液输注等一  相似文献   

15.
进行免疫骨髓抑制化疗、某些尚进行骨髓移植(BMT)的RhD 阴性恶性肿瘤病病人包括:急性白血病16例,骨纤维变性5例,恶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和实体瘤各4例,再障2例以及心、肝移植各1例。所输血小板以“相当单位”计,即相当单一供者1单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氨甲喋呤(M TX)化疗通常是指使用剂量1.0 g/次以上的化疗[1],大剂量氨甲喋呤与甲酰四氢叶酸钙(CF)解救(HD-M TX-CF-R)疗法是治疗某些实体瘤的常见方案。自R osen im T-10方案[2]提出后,我科M TX剂量逐渐增加,近年来已用至超大剂量8~12 g/m2,单次最大剂量达16 g,疗效明显提高。但随之毒性反应亦加重、增多,最常见的反应为口腔黏膜的损害,肾功能受损,骨髓抑制。通过早期预防及对症处理,顺利完成化疗,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共接受化疗15次,年龄在16~39岁之间,用药剂量为M TX 8~12 g(m2/次)最大剂量16 g,均加入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个有效方法。但大多数需要进行BMT的病人缺乏HLA匹配的同胞供髓者,大剂量放、化疗后的自身骨髓移植(Auto-BMT)已作为完全缓解(CR)后的巩固治疗而广泛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但移植的最佳时机仍有争议。冷冻保存的自身骨髓中,可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中VCAM-1/VLA-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同基因骨髓移植 (BMT)小鼠骨髓细胞表面黏附分子VCAM 1 VLA 4 (CD4 9d)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 ,取健康BALB c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 (不做处理 ) ,骨髓移植对照组 (简称BMT组 )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 (简称川芎嗪组 )。BMT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 0 .2ml 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 2mg 只 ,2次 天。在BMT后第 7、14、2 1、2 8天处死小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 1蛋白表达水平 ,用RT PCR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 1mRNA表达水平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有核细胞表面VLA 4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BMT后第 7、14、2 1、2 8天川芎嗪组VCAM 1 VLA 4的表达水平、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BMT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川芎嗪能提高BMT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促进造血干 祖细胞的归巢 ,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HLA基因位点全相合与HLA 1~ 2个基因位点不合无血缘关系供者异基因骨髓移植 (URD BMT)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包括急性白血病 2 2例 ,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 32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6例。其中HLA基因位点全相合URD BMT 39例 ,1~ 2个位点不合URD BMT 2 1例。预处理方案均为Bu Cy2方案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预防方案均为霉酚酸酯(MMF)、环孢菌素A(CsA)加甲氨蝶呤 (MTX)联合方案。结果 HLA基因位点全相合组造血重建 38例 ,中位随访时间 11(2 .5~ 5 2 .0 )个月 ,3年无病生存率 (79.2± 7.1) % ,HLA 1~ 2个位点不合组造血重建18例 ,中位随访时间 9(2~ 4 6 )个月 ,3年无病生存率 (45 .8± 15 .5 ) % (P <0 .0 5 )。Ⅱ~Ⅳ度aGVHD发生情况 :HLA基因位点全相合组 10例 (2 6 .3% ) ,HLA 1~ 2个基因位点不合组 6例 (33.3% ) (P >0 0 5 )。结论 URD BMT是治疗白血病和MDS的有效方法 ,HLA基因学配型技术可提高URD BMT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常规化疗可以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得到缓解,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化疗并不能预防或延缓急变的发生与延长患者的寿命。因此许多学者企图应用骨髓移植(BMT)来治疗CML。在进展期或急变期进行同基因BMT,由于早期感染、间质性肺炎、不能根除白血病和不完全植活,其结果已使人失望。一组14例病人的研究中(10例于急变期、3例于进展期、1例为化疗后继发的再生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