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有升主动脉钙化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伴有升主动脉的粥样硬化和钙化者在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CABG)时可能遇到诸如无法建立体外循环、无法阻断或部分阻断升主动脉等实际困难 ,常规操作易导致病变内膜和钙化组织脱落 ,引起脑并发症〔1〕 。现总结 16例伴有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的CABG病人的临床资料 ,并分析应采取的手术对策。临床资料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共进行CABG手术 16 5 8例 ,伴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或钙化者 15 6例 ,占 9 4 % ,其中严重钙化不能采用常规术式者 16例。 16例中男 1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 3 …  相似文献   

2.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Yang BB  Gao F  Cui ZQ  Diao GH  Xu M  Gao WD  Hao XH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8):597-599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特点。方法 22例患者中,13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9%);9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41%),其中5例在深低温、低流量并间断停循环条件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旁路-升主动脉近端吻合。结果 20例康复出院,术后早期死亡2例;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心绞痛、室颤、急性心肌梗死和血胸,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减少术中升主动脉操作是防止升主动脉损伤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带蒂动脉旁路、旁路远端序贯吻合和近端Y形吻合可避免或减少旁路-升主动脉吻合;低温体外循环加左心室引流时,可不阻断升主动脉行旁路远端吻合;深低温、低流量并间断停循环下行旁路-升主动脉吻合,可避免阻断和部分阻断升主动脉,利于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麻醉与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1月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技术成功地为 3例升主动脉瘤患者施行人工血管置换术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例 1,男 ,5 5岁 ,头昏 ,心悸 ,突感胸部压榨痛 ,出冷汗 2小时。BP 2 2 / 8kPa ,心率 90次 /分。ECG示ST T改变 ,左心扩大。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报告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胸部CT示升主动脉分离假腔。诊断 :急性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Ⅱ型 ) ;高血压病Ⅲ期。行升主动脉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例 2 ,女 ,32岁 ,无诱因突发剑突下绞痛 ,放射至后背正中伴呕吐。BP 10 13/ …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有效治疗累及胸腹主动脉的 、 型大动脉炎 ,探讨升主动脉 -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 方法 自 1976年至 2 0 0 1年采用升主动脉 -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 型大动脉炎 4 7例 ,同期行人工血管与肾动脉旁路移植术 10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自体肾移植术各 2例 ,三尖瓣成形术和髂动脉旁路移植术各 1例。 结果 术后 1例死于凝血障碍出血 ,死亡率为 2 .13% ;术后因肠梗阻再手术 1例 ;存活患者血压和血运均明显改善 ,上肢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 ,平均为 118/ 77mm Hg (1k Pa=7.5 mm Hg) vs 177/ 83m m Hg;术后上、下肢血压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平均随访 8.2年 ,远期死亡 2例 (4.35 % ) ,再手术 1例 ,远期效果优良率为 81.82 %。 结论 升主动脉 -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 、 型大动脉炎的简单、安全、远期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行主动脉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97例同期行主动脉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8例,女9例;年龄(57.6±9.5)岁.其中,真性动脉瘤63例,主动脉夹层25例,主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7例,主动脉溃疡2例.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依靠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术中探查3种方式.术前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分别为,真性动脉瘤组93.7%(59/63例),主动脉夹层组40.0%(10/25例),主动脉溃疡和狭窄闭塞组均为100.0%.结果 术前未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者行主动脉手术同期合并抢救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明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移植术.两种情况各死亡3例.Fisher精确检验P=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主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尽可能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冠状动脉CTA检查,主动脉手术同期合并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Sun LZ  Liu ZG  Chang Q  Zhu JM  Dong C  Yu CT  Xiong H  Liu JP  Wang G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3):812-816
目的 总结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2 0 0 3年 4月~ 2 0 0 4年 3月 ,对我院连续收治的 4 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 ,其中男性 35例、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5 3( 2 8~ 78)岁 ,急性主动脉夹层 2 3例、慢性夹层 17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单纯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 2 5例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3例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Bentall术 ) 5例 ,主动脉瓣成形术 7例 (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 3例、行CABG 3例 )。急诊手术13例。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 16 6± 38)min ,平均心肌阻断时间 ( 10 7± 2 8)min ,选择性脑灌注时间 ( 30± 15 )min。住院死亡 2例 ( 5 % ,2 / 4 0 ) ,1例术后 2周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另 1例术后 2个月死于多发脑梗死。术后截瘫 1例 ( 2 % ,1/ 4 0 ) ,病因不清 ;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 3例 ;乳糜胸3例 ,治疗后痊愈。 38例存活患者出院前行电子束CT检查 :升主动脉及弓部人工血管血流通畅 ,支架“象鼻”段降主动脉假腔完全消失 ,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在支架“象鼻”远端 ,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 ,假腔缩小。随访  相似文献   

7.
114例升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总结升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经验 ,并分析探讨其相关的问题。 方法 对 114例升主动脉瘤患者(其中 6 2例伴升主动脉夹层分离 )施行了手术治疗。 10 5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 Bentall手术 (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置换术以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 ) ,其余 9例患者仅行升主动脉置换术。 结果 手术死亡 7例(6 .14 % ) ,其中 6例为术前心功能 (NYHA) 级患者。随访 10 7例 ,随访时间 7天~ 12 .4年 (40± 30月 ) ,死亡 8例 ,死于颅内出血 3例 ,腹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3例 ,急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 ,原因不明猝死 1例。存活的 99例(86 .8% )情况良好 ,心功能为 、 级。 结论 主动脉置换术治疗升主动脉瘤、Bentall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术后可使大多数存活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5%。虽然引起CABG后脑卒中的原因较多,如体外循环、房颤等,但诸多研究认为,升主动脉粥样硬化(ascending aortic atherosclerosis.AAA)可能是脑卒中重要原因。升主动脉插管、阻断、钳夹或近端吻合使AAA斑块或碎片脱落,引起脑栓塞进而导致CABG术后脑卒中。AAA的诊断以及如何在CABG中减少或避免粥样硬化斑块或碎片脱落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Ⅱ、Ⅲ型大动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有效治疗累及胸腹主动脉的Ⅱ、Ⅲ型大动脉炎,探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自1976年至2001年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Ⅱ、Ⅲ型大动脉炎47例,同期行人工血管与肾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自体肾移植术各2例,三尖瓣成形术和髂动脉旁路移植术各1例。结果:术后1例死于凝血障碍出血,死亡率为2.13%;术后因肠梗阻再1列;存活患者血压和血运均明显改善,上肢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平均为118/77mmHg(1kPa=7.5mmHg)vs 177/83mmHg;术后上、下肢血压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平均随访8.2年,远期死亡2例(4.35%),再手术1例,远期效果优良率为81.82%。结论: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Ⅱ、Ⅲ型大动脉炎的简单、安全、远期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Stanford A型2例,其中1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Stanford B型18例。5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全组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植入行隔绝术。其中1例加作腹主动脉开窗和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先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Y形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无一例患者术中死亡,术后3d 1例Stanford B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9例健康存活,生存率95%。术后随访1—20个月,各例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均消失,无内漏,各器官灌注良好。结论 血管腔内植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中的应用经验,以减少术后脑卒中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31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6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71.3岁。5例联合应用off-pump 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杂交技术治疗,其余26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径路行off-pump CABG。9例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16例以左乳内动脉为惟一的供血来源,大隐静脉或桡动脉近端与左乳内动脉端侧吻合;1例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到无名动脉。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无吻合口。结果5例"杂交"手术患者共经PTCA植入支架6枚,26例胸骨正中开胸患者移植血管74支(2~4支/例),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院内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24例,明显缓解7例。发生心房颤动2例,行二次开胸手术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29例,随访3个月~3年,失访2例。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行"杂交"手术患者术后1年心绞痛再发,其余28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ff-pump CABG结合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Chang GQ  Wang SM  Li XX  Hu ZJ  Yao C  Yin HH  Yang JY  Chen W  Li J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68-171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对7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血管腔内治疗。7例均行磁共振血管造影、CT和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内膜撕裂口均位于升主动脉,距冠状动脉开口2.5-6.0cm,距右头臂干开口0.5-4.0cm。2例通过左颈总动脉置入带膜支架,术前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间内转流术以保证左颈总动脉血供。5例通过右股总动脉置入带膜支架,其中2例先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结果全组均手术成功。3例第1枚支架释放后仍有较多内漏,即再放入第2枚支架,交错重叠于第1枚支架内面而成功封闭撕裂口,消灭内漏。除1例术后1个月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外,其余6例存活。6例的假腔均有血栓形成,无内漏,无新的夹层动脉瘤形成。结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是可行、微创和有效的。病例选择应注意撕裂口距冠状动脉开口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腔内修复联合旁路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联合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运用腔内修复联合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治愈的2例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结果腔内修复前先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手术,然后从右股总动脉将带膜支架植入升主动脉封闭内膜撕裂口,并同时封闭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1例术后即时造影和术后2个月随访造影均显示升主动脉夹层消失,无内漏,颈部人造血管旁路血流通畅,病人健康生存;另1例术后2个月随访,一般情况良好。结论对于内膜撕裂口靠近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的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联合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升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升主动脉瘤是常见的大动脉瘤 ,单纯升主动脉瘤的手术危险性较低 ,但累及主动脉弓或并发夹层动脉瘤时 ,手术危险性显著增加。 1992年 12月至 2 0 0 1年 5月 ,我们收治 5 2例升主动脉瘤或伴弓部瘤病人 ,现将外科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5 2例病人中男 37例 ,女 15例 ;年龄 14~ 70岁。Marfan综合征 2 7例 ,其中合并I型夹层 11例 ,II型夹层2例 ;主动脉环扩张症 11例 ,其中合并I型夹层 4例 ,II型夹层 2例 ;动脉硬化性 8例 ,其中合并II型夹层 4例 ;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合并升主动脉瘤 6例。 4 4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关…  相似文献   

15.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总结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 34例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应用 Bentall手术 19例 ,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7例 ,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加主动脉瓣成形术 (Trusler's法 )5例 ,分别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 (Wheat术 ) 2例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 1例。结果 手术死亡 6例 ,死亡率 17.6 %。其中慢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 3例 ,急性夹层动脉瘤死亡 3例。随访 2 0例 ,随访率 71.4 %。随访时间 2~ 4 6个月 ,平均 2 4 .7个月 ,1例术后 3个月猝死 (原因不明 ) ,1例术后 6个月死于心内膜炎。18例存活患者情况良好。 结论 应根据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及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保留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该病效果较好 ,准确可靠的吻合技术、保留瘤壁的完整性 ,将使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Stand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54例,急性夹层(发病<2周)36例,慢性夹层18例.4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入院后24 h内)35例,择期或限期手术11例;未行手术治疗8例.按主动脉根部术式分为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9例,Bentall术11例,Wheat+升主动脉置换术12例,David+升主动脉置换术14例.主动脉弓降部术式包括右半主动脉弓置换术6例,四分支人造血管全弓置换术25例,支架象鼻术24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右冠状动脉断裂各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涉及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非急诊病例辅以体表降温.结果 手术组死亡率8.7%(4/46),未手术组死亡率75.0%(6/8).围手术期并发精神症状1例,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3例,声音嘶哑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经过积极处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患者随访2~70个月,平均(13.0±14.2)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最佳术式及合适的脑保护方案,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行主动脉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1月至2004年8月,36例同期行主动脉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中,主动脉夹层19例,主动脉瘤17例。年龄(57±12)岁。其中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10例,术中探查见冠状动脉开口受累7例,冠状动脉为索条状2例,1例在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慢性A型主动脉夹层7例,术中发现冠状动脉开口受累2例,冠状动脉呈索条状3例,术前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2例;B型主动脉夹层2例;真性主动脉瘤均为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移植血管共57支,其中动脉6支,静脉51支。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7±54)m in,心肌阻断时间(98±31)m in。围手术期死亡5例(均为A型主动脉夹层),分别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源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脑疝1例,内脏缺血坏死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分别为二次开胸止血和呼吸功能衰竭气管切开。结论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和冠状动脉本身的病变严重影响预后。对年龄>50岁的主动脉瘤患者,于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单纯主动脉瘤手术并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损伤小、适应证广、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 ,符合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1~ 3]。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采用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2例 ,现就其基本方法和初步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例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4 3~ 6 5岁 ,平均年龄 5 5 .3岁。均为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出现胸背痛症状至接受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的间隔时间为 1~ 2 4周 ,平均 7.2周。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史 ,发病时均伴剧烈的胸背疼痛。入院后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19.
升主动脉和弓部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和弓部动脉瘤手术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02年5月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RCP)技术手术治疗升主动脉和弓部动脉瘤20例,其中急症手术5例。施行全弓置换术2例,全弓置换和象鼻手术3例,半弓置换术15例。同期行Bentall手术8例,升主动脉置换术或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短时间浅昏迷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肾功能不全2例,无晚期死亡。结论:DHCA和RCP技术是手术治疗升主动脉和弓部瘤的安全、有效方法,急性A型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取决于内膜破裂口的位置;正确掌握DHCA和RCP技术,手术方式和手术技术、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评价(附1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136例患主动脉疾病的病人术前经trueFISP3DCEMRA影像学检查,并与术中主动脉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研究。病人男1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5±12.2)岁。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组108例,急诊发病(发病时间小于2周)76例,包括I型夹层动脉瘤41例,II型夹层动脉瘤9例,IIIA夹层动脉瘤1例,IIIB夹层动脉瘤57例;非夹层动脉瘤组28例,包括升主动脉瘤9例,马方根部瘤6例,降主动脉脉假性动脉瘤5例,降主动脉瘤4例,升主动脉假动脉瘤、降主动脉缩窄、弓部瘤、弓部假性动脉瘤各1例。结果术前MRA诊断与术中所见对比显示,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其累及范围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撕裂位置诊断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100%;头臂干受累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100%;心包及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假腔内血流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100%。结论trueFISP3DCEMRA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安全、可靠,基本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被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其他主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