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B超检查在人群健康体检中的作用,为社会个体的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从健康体检者中筛选出2684例单位组织及非单位组织的自愿就诊者,对其B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2684例体检者中检出有病变者1199例,检出率为44.67%;肝、胆囊、肾、前列腺疾病的检出率较高。不同疾病在各年龄组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性别的胆囊息肉检出率差异也存在显著性;不同性别脂肪肝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部B超检查无创伤性,操作简便,耗时短,结合病史对绝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对大面积体检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2.
腹部B超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作用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B超影像检查在健康人群中的作用及是否适合作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为社会及个体的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对2387例健康体检者的B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87例健康体检者中阳性872例,阳性率36.53%;不同疾病在各年龄组之间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脂肪肝、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肝囊肿、肾结石、肾囊肿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腹部B超检查安全无创伤性,操作简便,耗时短,结合病史对绝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因此此检查是体检中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适合作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部超声检查在人们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腹部B超检查的8000例自愿健康体检者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00例受检者中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出疾病的有4812例,检出率为60.15%。其中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囊肿的检出率较高,不同性别的疾病检出率及患病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快速准确诊断多种人类疾病,是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检查手段,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4.
曾雯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99-100,102
目的:分析湛江地区健康体检者腹部B超检查结果,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 986例湛江地区健康体检者的腹部B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986例B超检查中发现异常者共933人,总检出率为46.97%;男性异常检出率为56.70%,女性异常检出率为34.41%;男性脂肪肝检出率35.63%,女性脂肪肝检出率22.52%,总异常检出率和脂肪肝检出率男性大于女性(P<0.05)。检出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脂肪肝、胆结石、肝囊肿、胆囊息肉、肝血管瘤,分别为29.91%、4.18%、4.13%、3.47%、2.11%。结论:B超检查能及时发现脂肪肝、肝囊肿、胆结石等症状不明显的疾病,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其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49-1950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检出情况。方法将5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B超脂肪肝检查,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B超检查,在500例体检者中脂肪肝阳性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段男女性的脂肪肝阳性检出率各不相同,其中以50岁~59岁年龄段的男女性脂肪肝阳性检出率最高,而男性不同年龄段的脂肪肝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使用B超对健康体检者进行脂肪肝检查,可有效检查出体检者中的脂肪肝阳性情况,且检出率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和分析超声检测在医院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常规腹部彩超检查的1276例受检者,分析并整理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所有这些接受体检者中有363例诊断出为内脏疾病,其检出率为28.4%,主要包括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囊肿和肾囊肿等,其中以脂肪肝检出率最高。不同类型疾病超声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疾病在不同性别和各年龄组之间的检出率同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部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并且可以对绝大多数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减少病人的痛苦,在健康体检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07年10 918例健康体检中,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病灶、位置、内部回声和血流信号性质的测量,对腹部脏器的各种疾病在各年龄阶段的患病数及患病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 918例体检者中检出阳性体征者6 394例,检出率为58.56%;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囊肿的检出率较高,且不同疾病在不同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绝大多数疾病可做出正确诊断,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体检不可缺少的项目,可发现早期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9 800例健康体检者腹部器官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腹部超声检出各种疾病3 575例,检出率是36.48%,其中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囊肿的检出率较高.胆囊结石、肝囊肿、肾囊肿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均<0.05).脂肪肝、肾囊肿的疾病检出率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腹部超声健康检查可发现多种隐匿性疾病,为早期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应作为体检的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在健康体检人群腹部实质脏器中的应用,评价彩超在体检中的重要意义。方法从2011年参加体检的17941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企事业单位健康体检者的各种疾病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检出疾病10147例,检出率为56.56%(10147/17941),其中脂肪肝及肾结石在企事业单位比较中有显著性意义(P<0.05);脂肪肝、胆结石、肝囊肿、肾囊肿在男女性别比较中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肾囊肿、肝囊肿、前列腺增大的检出率也逐渐增加,各年龄段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05),而子宫肌瘤在40~49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结论彩超对健康体检检查可作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有效检查方法,应作为健康体检腹部实质脏器的首选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部B超在社区健康体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患者9597例,均接受腹部B超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9597例经腹部B超检出脂肪肝患者1730例(20.73%),肝囊肿1519例(14.74%),肾囊肿855例(12.92%),胆结石208例(5.91%),恶性肿瘤33例(0.09%),其他156例(4.43%);不同性别、60岁及≥60岁受检者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胆结石检出率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B超在社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成瘤率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利用超声技术对肿瘤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瘤块移植法建立起兔VX2肝癌模型,采用超声技术检测植瘤后7,10,14,21,25,28d时肿瘤的大小和回声变化,计算其体积和生长率,观察瘤内血管形成及变化情况以了解肿瘤的生长特征。结果采用瘤块移植法成功建立起稳定的兔VX2肝癌模型,成瘤率高;肿瘤的超声主要表现为等回声、低回声及略高回声,接种肿瘤后2.5-3周。瘤周可见丰富血供,血流信号表现为瘤体肉星点状、短条状或多条血管分支,肿瘤周围有粗大的血管呈弧形包绕;超声检查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的大小,与病理学检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瘤块移植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成瘤率高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超声技术能准确、无创、方便地监测肝脏肿瘤及瘤血供,为临床利用该模型来评价诊治肝癌疗效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FP联合B超检查法对1 605名高危群众进行肝癌诊断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检查出15例肝癌患者,其中有9例AFP显示为阳性,6例是通过B超检出.结论:AFP联合B超在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是提高肝癌检出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磁共振(MRI)、超声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MRI、超声影像学表现、诊断结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确诊原发性肝癌70例,确诊率95.89%,超声造影确诊原发性肝癌66例,确诊率90.41%,常规超声确诊原发性肝癌56例,确诊率76.71%,MRI、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影像学表现方面,常规超声检出肝胆管细胞癌2例,回声强弱不一,边界模糊;早期肝癌17例,低密度病灶,边界模糊;晚期肝癌37例,低回声,圆形、类圆形状,边界清晰,病灶内血流丰富;超声造影呈现"快进快出"特点50例;MRI平扫T1WI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结论超声造影、MRI相比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肝癌确诊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超声定量糖代谢异常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并探讨脂肪肝与年龄、肥胖程度、肝功能、血脂水平及糖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用直方图方法测量肝、肾感兴趣区平均灰阶强度,计算肝肾回声比值、肝脏衰减系数,根据公式推算肝脏脂肪含量。统计各级别脂肪肝患者例数,将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多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7例受试者经超声定量肝脏脂肪含量;脂肪肝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肥胖程度、肝功能、甘油三酯水平相关;无饮酒过量的受试者13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受试者血糖控制水平相关。结论:超声定量测定脂肪肝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有助于超声医师对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临床医师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及脂肪肝。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灞桥区公务员脂肪肝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西安市灞桥区公务员脂肪肝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健康查体方式 ,测身高、检测血糖、血脂、肝功等 ,腹部B型超声波检查 ,患病率的比较用 χ2 检验。结果 :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81%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5 0岁~ 5 9岁年龄组为患病率最高年龄组 ,超重和肥胖者脂肪肝发病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 (P <0 .0 1) ,高甘油三酯者脂肪肝发病明显高于正常者 (P <0 .0 1)。结论 :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5 0岁~ 5 9岁年龄组为患病最高年龄组 ,肥胖与超重和高甘油三酯是最主要的易患因素 ,故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首要是控制体重 ,降低甘油三酯。  相似文献   

16.
杨水鹰 《黑龙江医学》2006,30(6):403-404
目的探讨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血流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提出高频诊断甲状腺癌的一些有价值的标准。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甲状腺恶性肿块的45例患者进行高频二维超声检查,同时进行血管数量及血流的速度及阻力值分析,同时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结果45例患者依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癌组及非甲状腺癌组,其中甲状腺癌组患者35例,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分别得出超声检查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2.2%,准确性为90.0%。结论本组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筛选出部分具有肯定性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谭笑 《黑龙江医学》2008,32(3):201-203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彩超诊断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方法使用5.0~10MHz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89例临床高度怀疑为恶性乳腺肿块而行手术治疗病人进行彩超检查,术后均做病理检查对照。结果189例乳腺肿块,恶性肿块127例,占67.2%;良性肿块62例,占32.8%,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4%,误诊率8%,未定性率8%。结论彩超是一种安全、方便,重复性强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大多数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声像图有相同的共性和一定的规律可循,结合彩色血流形态学和动力学参数的检测,配合做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内探头对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可疑前置胎盘者分别用传统腹部扫查和应用腔内探头扫查定位诊断,并与产时临床诊断比较。结果传统经腹超声扫查诊断符合率67%,腔内探头扫查诊断符合率96%。结论腔内探头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图像清晰、准确,产时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秋 《黑龙江医学》2008,32(9):653-65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加深对狼疮肝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82例SLE有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LE合并肝损害42例,分为有肝损害组和无肝损害组。将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无肝损害的患者进行比较。同时,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肝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与对照组层粘连蛋白、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及总胆红素指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肝脏超声影像学特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C反应蛋白、血沉、SLEDAI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肝损害可能是多因素的,应明确病因,合理地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  相似文献   

20.
Two patients with ovarian cystic teratoma were imaged using real-time ultrasound and 1.0-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devices. The ultrasound appearance of cystic teratoma varies with the internal contents. If bone or teeth is present, highly echogenic foci with posterior shadow will be identified. The cysts may contain solid areas, septa and fluid-fluid levels. The dermoid cyst filled with fat showing characteristic echogenic appearance might confused with the pelvic fact tissue. MRI is well sui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pelvic disorders. The T1 and T2 relaxation times in different tissues might present with different signal intensities by changing the pulse sequences. Fat, with its relatively short T1 and long T2 times, appears bright on the T1-weighted images (short TE and TR) and T2-weighted images (long TE and TR). However, old hemorrhage has the MRI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T1 and long T2 times as fat. The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 with short inversion time (STIR) will suppress signal from fat tissue and this is of particular value in differentiating dermoid from hemorrhagic cyst. MRI is quite efficient in cases where ultrasound study is equivocal or difficult in the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