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布氏杆菌脊柱炎的CT、MRI表现,包括病变椎体密度及信号改变,椎间盘信号,椎间隙改变,有无死骨、椎旁脓肿等。结果 CT显示6例椎体骨质破坏呈小类圆形或斑片样低密度灶,病灶见边缘硬化带,2例硬化带可见新破坏灶;MRI显示4例椎体破坏呈长T_1长T_2混杂信号影,2例椎体T_1WI、T_2WI呈低信号;3例椎间盘T_1WI、T_2WI呈低信号改变,3例椎间盘呈不均匀长T_1长T_2信号影。6例椎间隙均变窄;均未见死骨;椎小关节均未见破坏;4例见椎旁脓肿形成。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影像学表现相邻椎体破坏伴骨质增生硬化,椎间隙变窄,可有椎旁脓肿或硬膜外脓肿,两者结合能为布氏杆菌脊柱炎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30例宫颈癌行 CT 及 MRI 检查。年龄31~70岁,均经手术及组织学确诊。MRJ 为2.0T 超导系统,SE 序列,T_1加权象(TR/TE=500/30),T_2加权象(TR/TE=2000/60,80),矩阵为256×180,横断面 T_1及 T_2加权矢状面 T_2加权象。在 T_2加权象上正常宫颈中央的腺体及粘液表现为高信号,周围的宫颈基质表现为低信号。临床评价、CT 及 MRI 检出的病例数分别为23、20及24例。2例内部生长之肿瘤临床未能检出,而 CT 及 MRI 均  相似文献   

3.
不典型脊椎结核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不典型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21例脊椎结核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21例,CT检查19例,MRI检查21例;14例X线平片及10例CT检查阴性;7例X片示单椎体破坏区位于椎体后缘,呈溶骨性破坏、压缩骨折;9例CT显示相邻椎体病变,椎间盘变窄、椎体无明显破坏;无多个椎体跳跃破坏,椎小关节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内未见明确脓肿形成;MRI检查21例中,20例显示病变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抑脂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16例显示椎间隙变窄,间盘裂隙状强化,17例显示椎旁脓肿,以上20例确诊为椎体结核。1例MRI显示椎旁软组织肿块内无脓肿形成,疑诊为肿瘤。结论:MRI对不典型脊椎结核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其他影像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肝腺瘤病罕见,迄今只报道14例,为一种与口服避孕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服用无关的肝内多发(多于10个)的腺瘤症,男女发病相同。作者介绍1例25岁男性,腹腔镜活检证实的肝腺瘤病,US发现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病变,回声不一;CT平扫病灶较肝实质密度低,增强扫描为均匀高密度,可见有的灶内有低密度区存在。MRI T_1加权象显示肝内12个边缘清楚、相当均匀的高信号肿块,部分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包膜,门脉分枝有压迫移位现象;T_2与重T_2加权象与T_1加权象相似,显示为高信号肿块,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更清楚。肿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1例儿童椎间盘炎的意外的MRI表现。5岁男孩,有典型椎间盘炎的临床体征。T_1加权影象显示L_(1、2、3)椎体和骶椎正常骨髓的明亮高强度信号。L_(4、5)椎体和其间的椎间盘信号强度减低。周围软组织密度提示合并炎性水肿或肿块。T_2加权成象显示有明亮的高强度信号。L_(4、5)椎间盘变窄,合并有炎症的部份椎间盘本身或液体通过L_4的上终板突出。等强度的大肿块向后突入椎管。作者认为T_1加权影象中L_(4、5)低信号强度提示为脊椎骨髓炎,说明儿童椎间盘炎系由脊椎骨髓炎累及椎间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7例颅咽管瘤MRI作了研究,并与CT图象比较。全部病例CT图象均有囊性改变,其中2例伴有实质性改变,5例有钙化,造影CT4例有增强。MRI图象上,囊性部分T_1加权象呈高信号1例,其余6例T_1延长,其中5例呈高度低信号。T_2加权象7例均见T_2延长,呈低信号1例,高信号5例。1例实质性改变T_1加权象为低信号,T_2加权象为高信号。另1例实质性改变各脉冲序列均呈等信号强度。MRI诊断钙化者只1例。MRI对肿瘤的进展范围具有良好诊断能力。图象良好者  相似文献   

7.
作者回顾了7例硬膜外脓肿的MRI,将增强前后的征象进行了比较。先行T_1、T_2加权(只有6例行T_2加权)成象,注射Gd-DTPA(0.1mmol/kg体重)后,6例立即行T_2加权成象,1例由于需用止痛药,延迟了30分钟。结果显示,增强前的MR图象均出现硬膜外感染的征象,其中6例具有典型的特征:病灶在T_1加权象上与脊髓相比呈低或等信号,在T_2加权象上信号呈均匀性增高,边界清楚。1例不典型者侵润后方的硬膜外脂肪,相应的病变在T_2加权象上亦呈高信号。除1例外,增强前的T_1、T_2加权象能够区分感染灶与硬膜囊、脊髓或马尾。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强化表现为三种形式:信号均匀性增高(3例);周边强化,中心为低信号(1例);具有以上两种的混合表现(2  相似文献   

8.
作者评价了MRI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治疗后活动性与残留性病灶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8例NHL临床缓解病人,7例组织学分类为高度恶性,1例为中度恶性。7例单用化疗、1例单用放疗。在疗程末行MRI检查。如果治疗前的肿块经联合化疗和/或放疗后早期有反应,而完成治疗后大小稳定者称为残留病灶。在MRI后本组病例平均随访7个月(1~11个月)。结果见到,8例患者共有11个残留性病灶,其中7个病灶位于淋巴结、3个位于脾、1个位于肾。3例巨大肿块(直径>10cm)T_2加权象显示信号强度高于T_1加权象,其信号强度与脂肪信号强度相似。在随访1~3月间均出现病变进展,2例外周淋巴结活检及1例剖腹探查肿瘤组织活检证实为活动性淋巴瘤。3例均在MRI后5个月内死于活动性病变。其余5  相似文献   

9.
将经临床、X线平片等疑为膝关节骨坏死的13例病例,进行了MR扫描。男5例,女8例,年龄15~74岁。服类固醇药物诱发者9例,多量饮酒2例,自发性2例。13例中两侧性病变者8例,共计21个膝关节。用场强0.5T的超导型MR仪,采用SE法脉冲系列,T_1加权象为SE 500/20~30ms,T_2加权象为SE 2000/80~100ms。两侧膝关节冠状面象的层厚7.5mm,横断面象层厚10mm,T_1作4次重复收集信号平均,T_2作2次重复收集信号平均。MRI上,骨坏死病变的境界于T_1加权象上呈蛇形信号强度,T_2加权象上呈高和低的双重信号强度,以高信号强度为主。病变内部T_1加权象上与正常骨髓信号强度相同或稍低,T_2加权象上比T_1加权象稍不均匀。在T_1加权象上具有与正常部位相同的均一信号强度的病变,在T_2加权象上也具有与正常骨髓相同的较均一的信号强度。在T_1象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选择1988年10月~1993年5月住院治疗的化脓性脊柱炎13例,年龄17~74岁,男性6例,女性7例。位于腰椎10例,颈椎、胸椎及胸腰段各1例。使用岛津0.5T超导型MR扫描仪,摄T_1(SE500/25)和T_2加权像(SE2000/100),行矢状面分析。透视下活检使用经皮椎间盘摘出套操作,就采取的组织进行组织学研究和细菌培养。结果见到,急性期(发病后0.5~5个月,平均1.7月)10例,T_1WI显示病变节段的椎间盘及相邻上下椎体缘呈低信号区,T_2WI间盘周围或邻近的上下椎体缘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告了7例脑凸面脑膜瘤T_1加权MR象显示瘤周硬膜增厚。MR用1.5T超导型,冠状T_1加权,SE序列(TR520—800ms,TE15—26ms),横断面T_2加权、SE序列(TR2500ms,TE85—90ms),4例静注Gd-DOTA0.1mmol/kg后获得冠状面T_1加权象。T_1、T_2加权象病变均为相对低强度信号,与脑皮质相似。冠状T_1加权象肿瘤周围硬膜较正常者厚,静注Gd-DOTA后,肿瘤周围不同距离内的增厚硬膜显示对比增强。同时的CT检查中,5例呈典型脑膜瘤表现,另2例因脑脊液进入瘤体和严重水肿表现不典型。作者指出,7%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已确诊的35例胸部疾病作了回顾性研究。其中肺部病变10例,胸膜胸壁病变7例,纵隔病变18例。肺内病变10例中肺癌9例,除1例因肺不张不能测量肿瘤大小外,其余肿瘤均在3.0cm 以上,但对肿瘤边缘显示不如 CT。肺癌并发脓胸、肺间质纤维化、肺囊肿及肺不张各1例,肿瘤与脓胸以 T_2加权象易于鉴别,但对间质纤维化分析有困难,肺囊肿亦未见有价值诊断资料,伴有肺不张者T_1加权和 T_2加权象均无特异信号。肺癌 T_1加权象  相似文献   

13.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6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行T1WI、T2WI、STIR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病变累及腰椎最多。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椎体边缘可见小的骨质破坏及骨质增生。病变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等或等高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ST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明显强化,与周围正常增强的椎体信号类似或更高。椎间盘7例变窄,信号变化不显著,呈等T1、等T2信号(与邻近椎间盘比较),只有2例T2WI呈高信号。16例均有椎管外软组织受累,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边界模糊,STIR呈混杂高信号,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腔,增强扫描显示脓腔壁厚薄不均不规则强化。10例有不同程度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呈长T1、长T2信号,ST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脓壁厚薄不均明显强化。脓肿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病变椎体节段。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垂体瘤的MRI诊断:4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文回顾分析了经手术证实的48例垂体瘤的MRI 表现,巨腺瘤28例,微腺瘤20例。应用0.35T 超导成像系统分别行冠状面T_1、T_2加权及矢状面T_1加权成像。MRI 诊断46例与手术相符。96%(27/28)的巨腺瘤在T_1WI 上为中、低信号,T_2WI 上89%(25/28)呈不同程度的升高,瘤内囊变或出血均可定性,视交叉、下丘脑及海绵窦等周围结构的受累可准确显示。微腺瘤之信号变化较大,T_1WI 亦以中低信号为主,T_2WI 可升高也可保持为等信号,结合形态学改变诊断多可确立。作者认为MRI 可弥补CT 的不足,是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6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行T1WI、T2WI、STIR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 病变累及腰椎最多.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椎体边缘可见小的骨质破坏及骨质增生.病变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等或等高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ST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明显强化,与周围正常增强的椎体信号类似或更高.椎间盘7例变窄,信号变化不显著,呈等T1、等T2信号(与邻近椎间盘比较),只有2例T2 WI呈高信号.16例均有椎管外软组织受累,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边界模糊,STIR呈混杂高信号,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腔,增强扫描显示脓腔壁厚薄不均不规则强化.10例有不同程度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呈长T1、长T2信号,ST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脓壁厚薄不均明显强化.脓肿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病变椎体节段.结论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1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人在根治术前作了骨盆的MRI研究,包括在前列腺切除时病理证实为增生而在随访时直肠指诊为局部癌者。MRI用1.5T超导系统,自旋回波序列,T_1加权象:TR/TE为500~700/20~25,并用TR2500ms,TE20~30ms获得质子密度象;T_2加权象:TR/TE为2500/70~80ms。T_1加权象层厚为5mm,间隔20%,矩阵192×256。对所有病人都进行了横断和矢状面T_1、T_2加权成象,5例还进行了冠状面成象。在T_2加权象上周围带内见到低信号区为检出肿瘤,将它们进一步分为前部、后外及后部。在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或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均行DR检查,其中15例加行CT检查,17例加行MRI检查,12例加行SPECT-CT检查。结果 :19例中,腰椎受累占89.5%(17/19),以L4~5椎体发病率最高。19例DR显示椎体骨质密度增加,边缘骨质增生,相应椎间隙变窄,部分可见骨桥形成。CT显示15例均可见椎体边缘斑片状、类圆形或"刀锯样"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增生硬化;7例见典型的"花边椎",3例累及椎小关节。MRI显示15例椎体边缘明显骨质破坏,呈均匀或不均匀的长T_1长T_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T_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破坏区见骨质增生硬化及骨髓水肿信号,椎间盘呈长T_1信号,椎间隙变窄,其中5例椎旁软组织内可见局限性的脓肿,无钙化及流注现象,脓肿呈长T_1长T_2信号,边界清晰,脓肿壁厚薄不均;2例椎体仅见骨髓水肿,未见明显骨质破坏。SPECT显示12例均可见病变椎体呈弥漫性放射性核素浓聚;SPECT-CT图像融合后显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硬化,并可见破坏区显著的放射性核素浓聚,椎间盘轻度浓聚。结论: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合诊断,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0例AVM的MRI图象的诊断能力,定性诊断及有无脑萎缩与CT作了对比研究。作者见到,AVM的SE像(包括T_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区,T_1加权像没有T_2加权像的低信号区清晰,10例中有8例呈屈曲蛇行的低信号区,1例呈圆形与线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了5例于内耳道内的第七或/和第八对颅神经非肿瘤性病变的灶性MR增强。4例有耳鸣、单侧耳聋,但无面瘫。听力测验显示为感觉神经性耳聋,3例做了内耳道手术探查和减压。1例外耳道疱疹者出现急性单侧面瘫,临床诊为耳部的带状疱疹(Ramsay Hunt综合征)。先做横断面T_1、T_2加权SE序列成象,然后做横断面和冠状面Gd-DTPA增强的T_1加权象。T_1加权象TR/TE500~600/30,4~5次信号平均,T2加权象TR/TE3000/85,2次信号平均。作者见到,4例耳聋病人显示类似的MR表现,在增强后T_1加权象中于内耳道内的神经显示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2例非何杰金氏病的病人行综合化疔结束后分别于第5天和15天出现局部神经症状,定向力障碍,中枢性偏瘫及皮层盲。例1,脑脊液蛋白含量轻度升高,未见细胞,并发麻痹性肠梗阻。例2,并发不适当的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IADHS)。2例CT 平扫均显示双侧对称性颞枕叶低密度区;强化后以皮质及皮层下强化为主。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后2~3周的MRI T_1加权象显示低信号病变,T_2加权则为高信号区。例1视力缺损未能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