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2 0 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出血部位、出血量、Glasgow评分以及合并症五个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SIRS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 ,P <0 .0 1,而且在SIRS组中 ,阳性项数愈多 ,病死率愈高P <0 .0 1,不同部位出血的病死率差异显著 ,P <0 .0 1;不同出血量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Glasgow评分值愈低 ,病死率愈高 ,P <0 .0 1;合并症多者病死率较高 (P <0 .0 1)。结论 :SIRS、出血部位、出血量、Glasgow评分、合并症都可作为判断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出血廷指在Treitz氏韧带以上部分的出血而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施行胃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血液常由下排出表现为黑粪,当出血量多、引起呕吐反射时便有呕血。有时发生致命性出血,却未排出体外。在诊断时,应与下消化道出血相区别。一般说来,大便的颜色与出血的量、速度、部位及通过的快慢都有关系。如胃出血时,血液与胃酸作用变成咖啡色的酸性血红质。在十二指肠或空肠出血,若停留8—12小时也可变成黑色。但当肠运动过速时,大便中便有暗红色或新鲜的血液。如轮胆总管或壶腹部疾患出血时,有特殊的银色大便(Thomas氏征)。如小肠出血时,则出血量少,速度也慢。右侧结肠出血时,可成暗红色。左侧结肠包括直肠出血时,血液的颜色不变。在直肠远端或肛管出血时,则大便的表面常为血所复盖。  相似文献   

3.
顾静莉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6,11(5):314-317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大部分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均能明确病因,但仍有近5%的患者无法确诊,称之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即“经胃镜、结肠镜和(或)X线片小肠钡餐检查术能发现出血部位的间歇性或慢性消化道出血”。OGIB可分为不明原因隐性出血[反复缺铁性贫血和(或)反复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和不明原因显性出血(反复血便)。  相似文献   

4.
<正>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多由鼻腔引起,也有少数病人是因为全身性疾病引起[1]。鼻出血以单侧为常见,也可间歇性反复出血,每次出血量不多,若是长期反复出血严重者可导致出血性休克。老年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急重症之一,出血量多,出血部位较深,且多由全身疾病引起。判明出血部位、查清出血原因是有效止血的关键。而常规使用的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并不明显,并且此法治疗后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脑出血与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脑出血量的脑外伤对患心电图(ECG)的影响。方法:选取外伤性脑出血病人123例,按出血部位分为蛛网膜下腔及脑实质出血两组,按出血部量分为轻、中、重度出血3组。结果:按不同部位分组,两组ECG改变差异无显性;按出血量分组各组ECG改变有显性差异.差异以ST段及T波改变为主。结论:外伤性脑出血可引起ECG心率、ST段及T波改变,其改变与出血量有关,与出血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诊断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头部CT检查,对CT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病率22例(38.60%),提示病情最重,且出血量30 m L死亡率最高;小脑出血的发病率7例(12.28%)最低。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出血的CT表现不尽相同,其各有一定的特点。结论头部CT检查可有效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显示不同部位出血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断及确立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提示头部CT检查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头部CT影像学检查的小脑出血患者60例,对其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出血量≥15ml,出血部位位于小脑蚓部,血肿累及脑干和(或)破入第四脑室,伴急性阻塞性脑积水的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 小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下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下肠道的出血。及时确定出血灶,予以有效的止血是本病治疗成功的关键。一般认为,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肛管疾患应注意与内痔鉴别。内痔的特点是出血量少,色鲜红,排便时滴血或呈喷射状流出,且血液不与粪便相混。用力排便时,内痔有时可脱出于肛门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间叶组织最常见的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GIST可发生于整个消化道,也可发生在消化道外,如网膜和腹膜,消化道最常见的部位为胃(60%),其次是小肠(25%)和结直肠(10%),十二指肠间质瘤比较少见,占3%~5%。GIST起病隐匿,约70%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常与肿瘤大小、部位及恶性程度有关,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及肠梗阻。其中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约占40%,可表现为无症状性反复黑便或消化道大出血,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常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本例患者以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表现,起病急,出血量大,两次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水平部黏膜下血管喷射性出血,未发现溃疡及占位性病变,内镜下止血后患者仍有活动性出血,内镜止血效果不佳,应考虑到间质瘤出血的可能,尽早行手术治疗,发现出血原因。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急性期血清NSE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CLIA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52例脑出血患者发病24-48小时血清NSE水平,计算脑实质血肿体积,确定出血部位,采用NIH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发病24-48小时血清NSE水平显著升高,与出血量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出血部位以丘脑最高。结论发病24-48小时血清NSE水平测定对判断脑出血病变的严重度、出血量有重要意义,不同出血部位NSE水平有差异,丘脑部位最高。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影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预后的各项因素,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设年龄、吸烟、饮酒、腹痛程度、发病时间、首次出血年龄、出血来源、出血部位、出血方式、出血量(血色素)、休克、内镜表现、伴随疾病数、伴随疾病严重性、服药(NSAIDs)史、治疗手段(药物、内镜、手术)为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设治愈,再出血、急症手术、死亡为转归结果;对588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位于胃底、内镜下有活动性出血表现及内镜介入止血治疗与再出血有显著性关系;内镜下有活动性出血表现及内镜介入止血治疗与急性手术有显著性关系;高龄、休克、有严重伴随疾病、内镜下有活动性出血表现与死亡有显著性关系。结论:高龄、有休克表现、胃底出血以及内镜下有活动性出血表现、有严重的伴随疾病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对此类病人,尽早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减少再出血,减低手术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王耀宗 《山东医药》1992,33(7):34-36
上消化道出血(UGB)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胃肠道出血。不少传染病病程中可发生UGB,如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有些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钩虫病及胆道蛔虫等,也可合并UGB。出血量少者,不伴有循环障碍或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出血量多(特别是短时间内大出血)者,必须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并补充血容量,否则常因急性循环衰竭致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清乳酸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治疗14d后,根据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92例)和死亡组(76例)。比较2组患者代谢指标、心肌酶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发病时间、手术治疗情况;随访1年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患者血清乳酸、血糖、出血量、出血部位、是否手术评估患者1年预后的价值。结果:①死亡组患者血清乳酸水平、血糖、LDL-C、TG、TC、CK、AST、LDH、APACHEⅡ评分、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中基底核出血患者及行手术治疗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均P0.05);②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血糖、出血量、出血部位、未行手术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③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患者血乳酸、血糖、出血量、出血部位、是否手术,评估其1年预后的准确度分别为85.00%、71.67%、76.85%、63.33%、60.11%。结论: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清乳酸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钛夹治疗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较常见的急症和重症,出血量大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通过内科保守治疗虽可暂时止血,但难以确定出血部位及性质,且仍有近期再次出血的可能。因此如何迅速、有效、安全地止血已成为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脑出血内科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01-01—2013-06-30铜陵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根据其30 d内生存与死亡预后分为死亡组20例和生存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平均动脉压(MAP)、出血量、出血部位、ECG异常情况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AP、出血量30 ml、脑干出血、血糖升高是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内科治疗患者的预后与年龄、MAP、出血量、出血部位、ECG异常及血糖升高有关,其中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是不可控制因素,但MAP、血糖水平可适当加以调整,同时应密切监测ECG变化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罗斌  梁碧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44-5545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结肠萎缩、基层变薄、张力减低,体内各脏器的功能也随之衰退,消化系统中的各种消化腺的分泌能力也随之减退,这样就使得粪便的形成过程较长,已形成的粪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粪便中的水分被大量吸收,待形成便意时,粪便已形成坚硬的粪块儿,造成排便困难[1].本文拟观察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靳长华  钟祝雅 《内科》2008,3(1):39-40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l例脑出血死亡的患者的头颅CT、出血量、出血部位、年龄和意识障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于出血、出血量〉80ml、年龄〈40岁或年龄〉70岁、意识障碍严重者病死率增高。结论脑出血死亡与多因素相关。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是致脑出血患者死亡最直观准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肿瘤开颅手术后非手术区域的远隔部位出血不常见,但出血量较大,病情发展快,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后果,1996年7月~2008年6月我院神经科共行颅内肿瘤手术1685例,其中并发远隔部位出血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包括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原因和急性期血压调控等.其中,急性期血压调控是一种人为可控制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未确定理想的血压水平.因此,有待更多临床试验明确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确切时间窗和血压控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小肠解剖上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因十二指肠出血通常可通过上消化道内镜诊断,故狭义的小肠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空肠和回肠出血。小肠出血可以分为:显性小肠出血,表现为黑便、血便或呕血等肉眼可见的出血;隐性小肠出血,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缺铁性贫血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小肠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5%~1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