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含牙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发生于牙冠形成后缩余釉上皮变性,在釉上皮内或釉上皮与牙冠之间液体蓄积形成囊肿。含牙囊肿在颌骨囊肿中发生率较高,在牙源性囊肿居第二位,具有各种颌骨囊肿的一般临床表现,临床上常靠X光片诊断。  相似文献   

2.
含牙囊肿属牙源性囊肿中的一种,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残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多发性含牙囊肿是口腔颌面部的一种少见疾病,同时发生在颌骨的不同区域更是罕见。本文报告1例多发性含牙囊肿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因、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 ,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 ,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面而形成含牙囊肿 ,可来自一个牙胚 (含一个牙 ) ,也有来自多个牙胚 (含多个牙 )者。儿童含牙囊肿是颌骨牙源性囊肿的一种 ,多发生于恒牙萌出之前。但是 ,此时恒牙的牙胚已完全形成 ,在缩余釉上皮与牙齿之间有液体渗出而形成囊肿 ,含牙囊肿的发生可能与牙体异常有关。囊腔内充满淡黄色浆样液体。发病初期无自觉症状 ,有时可反复牙龈红肿 ,在口腔 X线检查时或当囊肿逐渐长大 ,局部颌骨膨隆 ,面部发生不对称时才发现 ,乳牙的含牙囊肿很少见。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4.
上颌窦前壁含牙囊肿-例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526200)屈新军含牙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渗出形成囊肿,且发生于未萌出牙,其发生部位多见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上颌尖牙区、双尖牙区。我科于1995年1月,遇到一例因上颌双...  相似文献   

5.
人的含牙囊肿比较常见,但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Main(1970),Browne(1975)认为含牙囊肿是在牙冠形成完成后由于缩余釉上皮内或上皮和牙釉质表面之间有液体积聚而成。Gillette及Weinmann (1958)则认为起源于牙囊以外的囊肿被正在萌出的牙齿穿入而成。Bloch—Jorgensen(1928)则相信一些乳牙根尖囊肿为恒牙长入从而形成含牙囊肿。作者用出生后两天和五天的仑鼠上颌第二磨牙胚移植到5至7周同种鼠的左侧颊袋内。接受生后五日鼠单个牙胚种植的动物总  相似文献   

6.
51例下颌骨囊肿患者 ,男 2 3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2 7岁。仅有牙痛症状者 13人。临床检查 :下颌部发现肿块者19人。X线片表现 :囊肿大小不等。根尖囊肿及残余囊肿较小 ;始基含牙囊肿及多房囊肿较大 ,直径一般在 2 .5cm以上 ,囊肿边缘清楚且常伴有硬化环。 18例含牙囊肿中 ,13例表现为囊肿环绕牙颈部 ,牙冠突入囊内 ,根在外。 5 1例囊肿病例中 ,48例有不同程度的根尖吸收。表现为根尖骨质稀疏或根变尖缩短。其中重度吸收者 1例 ,根尖形成“截根征”。体会 :对本病的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 ,注意对蛋白水平的测定。此外下颌囊肿应注意与造…  相似文献   

7.
含牙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其发生部位多见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上颌尖牙区。1993年10月,作者诊治一例上颌窦含牙囊肿患者,其含牙牢固地嵌在上颌窦后壁,实属少见,现报告如下: 患者:王××,男,13岁。诉左面部肿胀并上后牙龈反复流脓7个月。  相似文献   

8.
<正>含牙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因在缩余釉上皮与牙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可来自一个牙胚,也可来自多个牙胚。而上颌骨含牙囊肿伴8移位于上颌窦内侧上方,并与上颌窦相通实属罕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端囊肿、含牙囊肿及角化囊肿衬里上皮中Survivin、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根端囊肿、20例含牙囊肿、22例角化囊肿中Survivin、Ki67表达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Survivin在根瑞囊肿中无表达,在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63.6%,角化囊肿OD值显著高于根端囊肿和含牙囊肿(P〈0.05);Ki67在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角化囊肿中Ki67-LI显著高于根端囊肿和含牙囊肿(P〈0.05);角化囊肿中Survivin阳性表达的Ki67-LI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且Survivin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survivin、Ki67在牙源性囊肿中的表达差异显示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364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与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牙源性囊肿364例,根尖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分别占39.6%,22.8%,28.8%和8.8%。全部病例行囊肿摘除骨腔刮治术。手术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占77.1%)。囊肿复发率为5.5%,造釉细胞瘤变率为2.5%。本资料,始基囊肿和角化囊肿复发率/瘤变率近似,又明显高于含牙囊肿(P<0.05)。认为前两者组织学术源相同。提出根尖囊肿,含牙囊肿甚至始基囊肿囊肿区完好牙应予保留。除角化囊肿外,囊肿区保留牙与感染复发无明显关系。对术后感染,囊肿复发与瘤变防治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及改良间隙保持器对儿童大型含牙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大型含牙囊肿进行开窗减压术,囊液持续引流,;囊腔内碘仿纱条填塞,1周后佩改良间隙保持。随访6~24个月。结果:11例囊肿基本消失,新骨形成。1例患者需额外的正畸治疗。囊腔内的牙全部萌出或明显萌出趋势。所有患者囊肿未有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合并改良间隙保持器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确实的治疗儿童大型含牙囊肿的方法。不仅恢复患者的美观及功能,还能帮助儿童因失牙引起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应用袋形术治疗发育期含牙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袋形术治疗发育期含牙囊肿山东省乐陵市人民医院(253600)刘洪泉祁建春含牙囊肿为牙源性颌骨囊肿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儿童。囊内可含有发育不全或正在萌出的牙齿。许多临床医生对发育期含牙囊肿仍采用摘除囊壁和含牙的方法,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恒牙胚的丧失...  相似文献   

13.
二次手术结合正畸牵引治疗含牙囊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牙囊肿亦称含牙滤泡性囊肿 ,其发生是由于牙冠与缩余釉上皮之间积聚囊液而成。国内报道其发生率约为牙源性颌骨囊肿的 2 8.8% [1] ,患者常因伴有恒牙的缺失 ,影响面容就诊。常规采用含牙囊肿摘除术 ,术中须将埋伏牙拔除 ,术后再作义齿修复缺牙间隙 ,给患者带来不便。作者采用二次手术结合正畸牵引治疗以保存患牙 1例 ,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 :女性 ,11岁 ,替牙期 ,上下牙弓形态好 ,  |AE |  滞留 ,1 2间距 7.9mm ,6 5 5 6间可见散在间隙约1mm ,前牙覆牙合 2 .5mm ,覆盖 2mm ,尖牙偏近中 1.5mm ,磨牙Ⅰ类关系。上颌Spee…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根尖囊肿3种主要的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细胞增殖活性,方法:应用Ki-6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LSAB法对30例牙源性囊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单位面积衬里上皮内(mm2)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有较多的Ki-67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正常口腔粘膜未见Ki-67阳性表达,结论:Ki-67在不同的牙源性囊肿中表达的差异显示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开窗负压吸引术应用于颌骨含牙囊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2009年收治含牙囊肿患者15例,年龄11~38岁;男11例,女4例.其中,9例为上颌骨含牙囊肿,6例为下颌骨含牙囊肿.采用开窗负压吸引术对其进行治疗,术后观察3、6个月颌骨囊肿的变化情况,对仍存留的囊肿行Ⅱ期囊肿刮治术.结果 Ⅰ期负压吸引术后3...  相似文献   

16.
《口腔医学》2015,(7):546-549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式结合牵引矫治方法治疗替牙期含牙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7~2012年收治的12例替牙期颌骨含牙囊肿病例,采取开窗减压手术治疗保留囊肿涉及的恒牙、佩戴塞制器保持引流口通畅并进行间隙保持,结合后期的固定矫治器正畸牵引治疗,术后随访2~3年观察颌骨内囊肿骨组织愈合及恒牙萌出情况。结果本组12例含牙囊肿患儿经开窗减压术结合牵引矫治方法治疗后12~15个月后,所有患儿囊肿包含的恒牙全部牵引出龈且经治疗后牙齿排列整齐,面部形态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腔低密度影消失,术后随访2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对儿童替牙期颌骨含牙囊肿采取开窗减压术结合正畸治疗是一种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病变区恒牙及颌骨组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牙源性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核DNA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增殖特点。方法对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上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及成釉细胞瘤外周柱状细胞和中央星网状细胞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 ,结合倍体和直方图分析。结果 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DNA增殖倍体含量较高 ,细胞增殖相对活跃。角化囊肿棘细胞增殖较基底细胞活跃。根尖囊肿DNA含量高与炎症刺激细胞增生有关 ,含牙囊肿细胞增殖不活跃。结论 细胞增殖活跃可能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替牙期儿童下颌含牙囊肿的效果。方法 :本文收集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替牙期下颌含牙囊肿患儿经开窗减压术后牙萌出的资料,分为病变侧及健侧,进行自身对照。结果:32例患儿平均年龄为(9.4±0.8)岁。经过开窗减压术后,所有囊肿累及的恒牙均萌出至正常位置。随访全景片显示所有囊肿消失,新生骨形成。病变侧恒牙萌出时间小于自身对照组。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开窗减压术可成功治愈替牙期儿童下颌含牙囊肿,且囊肿累及的恒牙可自然萌出。  相似文献   

19.
Survivin、bcl-2、caspase-3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caspase-3在角化囊肿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化囊肿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角化囊肿(10例原发和10例复发)、10例含牙囊肿和10例根端囊肿中survivin、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Survivin、bcl-2、caspase-3阳性染色分别见于13(65%)、13(65%)、9(45%)例角化囊肿。Survivin、bcl-2在角化囊肿上皮基底层细胞中阳性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含牙囊肿和根端囊肿;caspase-3在角化囊肿上皮表层细胞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bcl-2正相关,与caspase-3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urvivin、bcl-2、caspase-3在角化囊肿形成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牙源性角化囊肿细胞增殖抗原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对牙源性角化囊肿、成釉细胞瘤、含牙囊肿、正常口腔粘膜上皮中细胞增殖抗原 Ki- 6 7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牙源性角化囊肿中 Ki- 6 7表达较含牙囊肿高 ,与正常口腔上皮相似 ;复发的与未复发的牙源性角化囊肿 Ki- 6 7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牙源性角化囊肿中 EGFR表达呈阳性。结论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增殖活跃 ,上皮增殖生长可能与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