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医者和患者大都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服用中药治病相对安全有效,临床上盲目滥用中药现象严重,且造成的中药性肝损害不能忽视。中草药的广泛应用,因中草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多之势,因中药中毒致死的病例也不乏报道。究其原因,除了培植药材中农药的残留及品种混淆等外,中草药本身的毒副作用不可忽视。由于肝脏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常用中草药急性中毒的解救和护理(一) 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草药,包括有毒和无毒两大类,在有毒药物中,又常分为大毒、常毒和小毒三种。例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和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一些疑难病症在应用中草药治疗(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令人瞩目。因此,中草药在医院各临床部门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草药治疗疾病,一般认为是安全的。但中草药(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都具有两重性)既有防治疾病的一面,也有使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变态反应、成瘾性,毒性反应甚至死亡等)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在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今天,纯天然制药备受人们喜爱,人们误以为以原生药为主的中草药毒副作用少,甚至无毒副作用[1],结果滥用中草药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日趋增多,其中以肾脏的损害尤其引人注目,甚至有的学者提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的概念[2].1999年10月,我院收治1例误服过量朱砂莲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现将其临床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谈人们对中草药认识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倾向于用草药治病,不少人认为中草药无毒副作用,选药随意,服用时甚至自行加减量等等。对中草药不甚了解,甚至存在许多误区,有百害而无一益。为患者身体健康着想,现笔者根据所见,罗列一二,提醒患者,以减少不必要的身体损害,使祖国医学真正地为百姓谋福。  相似文献   

6.
中药可以治病,而错误使用和应用不当也可发生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现对中药产生毒性不良反应的表现症状、产生原因和预防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何首乌的肝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对中草药及其制剂存在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其是天然物质,不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因而比较安全,不良反应少.但最近有关中草药引起不良反应的一系列报道,特别是关于木通中的马兜铃酸所致肾损害,对人们产生了震憾,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对何首乌及其制剂的肝损害也屡见报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警惕中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不良反应指中药 (包括中草药、中药饮片 )及其制剂 (中成药 )在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况下 ,产生除治疗作用以外的非预期且有害于机体的反应。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 ,还包括药物的毒性、变态反应、依赖性、成瘾性以及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等。中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几千年来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 ,中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其实 ,它与西药一样 ,既有治病的一面 ,也有致病的一面。随着我国加入WTO ,中医药正走向世界 ,重视和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 ,已经成为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1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1 .1 药物本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生病吃药,是生活中的家常事。然而,药物能治病,也能产生不良反应,使身体受到伤害。因此,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战胜疾病。以下列举几种我院常见的中西药合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
31药品不良反应会不会遗传?有些人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是因为体内缺乏某些酶或者酶有缺陷,平时没有发现,服用某些药物后问题才暴露出来,这类不良反应有遗传倾向。但是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不一定会遗传。32中草药是纯天然药物无不良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人们普遍认为中草药及其制剂比较安全,无不良反应。但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应用更加广泛,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特别是中草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已引起医药界的关注。中草药及其制剂引发不良反应的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可发生在人体…  相似文献   

11.
<正>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发病与中草药的使用直接有关,即患者出现泌尿系统与中草药的使用呈因果关系;二是药物剂量与病情轻重大多呈正相关系;三是停用中草药后大部分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可减轻或痊愈。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草药的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药三分毒",药物都具有两重性,即可治病,又存在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有鉴于此,拟就中草药的过敏反应,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法律观念的增强,权利意识的强化,患者认为只要来到医院治病,就应当得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在现有的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临床误诊率、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并发症、医疗意外等问题仍然存在,疾病谱的改变,细菌病毒的变异,即使医院无论如何实施有效的诊疗措施,效果也不可能尽如人意,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医患双方便形成纠纷.我们分析2006年以来出现的护患纠纷,总结有以下原因及应对策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当今科学迅速发展,医药事业日新月异,国内外新药、合并用药和疗程疗法也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日益突出.为保障患者合理用药,对防病、治病安全有效,使病员早日恢复健康,护士有责任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给予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为天然植物与化药物相比中草药的不良反应较低,但绝非安全无毒,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及用药量的增加,中草药以能引起中毒致肾损害,剧文献统计,上世纪50年代国内中草药不良反应报道仅为26例,而90年代却上升至4869例,增加了近190倍。欧阳芳等对1982~1996年报道的178篇药物性肾损害文献作了复习,发现在583例中,中草药肾损伤有47例,占8.06%,国内其他报道为3.8~9.2%。以上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必须重视中草药的毒副作用,包括中草药所致的肾损害不可忽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在国内外的开展和深化,药品不良反应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已引起广大患考的关注。而对传统的中草药,一般认为毒副作用少、小,安全可靠,应用的人数日渐增多,随之而来这些中药诱发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加,而且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使广大患者了解中草药也同样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现报道外用鸦胆子致过敏反应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草药穴位贴敷联合腕踝针治疗股骨颈术后患者疼痛症状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痛中草药穴位贴敷联合腕踝针治疗。比较2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6、12、24、48、72、7d及术后14d静息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各种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草药穴位贴敷联合腕踝针能有效缓解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浅谈有毒中草药贝新法江凤鸣作者单位:322006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风湿病医院贝新法男39岁副主任医师1有毒中草药沿革什么是有毒药物,在中草药学发展史上曾有过不同的认识。早在2500多年前的周代,人们认为凡能治病的药物统称为毒药。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则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配伍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分层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计75例,单双号法分组为观察组(38例)以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配伍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率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就是"药物的两重性",即"药能治病,也能致病",中药也不例外.其实我们的祖先对药物的这种特殊性早有认识,"是药三分毒"所说的就是这种特殊性.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根据药物的功效和毒性,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中品"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并指出毒烈之药的使用宜从小量开始,慎勿过量.由于中药与西药相比,其安全性高、副作用低,加之受"中药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这一片面宣传的误导,使人们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认识不足,导致非合理使用中药现象屡见不鲜.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中药不良反应个案报告也呈上升趋势.笔者在此从中药的使用特征与毒副作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谈一点学习所获,旨在提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正确评价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