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β_2—微球蛋白(β_2—mieroglobulin,β_2m)是瑞典Berggard于1968年首先从肾小管疾患及慢性镉中毒病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近年来,血清、尿液、脑脊液及其他体液中的β_2m含量测定已广泛用于肾脏、肝脏、结缔组织、神经系统及恶性肿瘤和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现就国内β_2m的应用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清内免疫球旦白(Immunoglobul-in 简称Ig)的定量测定,可做为机体体液免疫状态的指标的可确定血清旦白电泳中M成分的性质,可将具抗体活性的球旦白做进一步分型。因此,对某些异常旦白血 相似文献
4.
孙淑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978,(2)
血清免球旦白IgG、IgA、IgM 定量测定,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病等的临床应用已见前文,本文着重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简称β_2-MG)是由 Berggord 等在1968年从肾小管疾病患者尿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蛋白质,其分子量小(11800),电泳又在β_2区,故命名为β_2微球蛋白。它存在于人体的大多数体液中,正常有核细胞皆能合成,尤以淋巴细胞可产生大量的 相似文献
6.
β_2微球蛋白(β_2m)是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类低分子蛋白质,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产生量多;血清、脑脊液、羊水、精液等多数体液及有核细胞膜有微量存在,与HLA抗原有关。胎儿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不同年令组作了IgG IgA,IgM三种免疫球旦白的测定。方法,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用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制IgG,IgA,AGM免疫板) IgG测定结果:脐带血的含量几何均数为3.7mg%,略低于成人,在一月至一岁之间降至最低值,几何均数为604.3mg%,此后逐渐上升,十岁左右开始达到成人水平。 IgA测定结果:脐带血中IgA未测出,随着年令的增加逐渐增多,十年左右已达成人水平。 相似文献
8.
孙淑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978,(2)
血清内三种免疫球旦白含量的测知,对某些异常旦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肝脏病和某些感染等的鉴别诊断,提供治疗指标、观察疗效,以及某些病因的实验研究等方面,有一定意义。现 相似文献
9.
血清β_2微球蛋白与银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银屑病与β_2微球蛋白(β_2-M)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血清β_2-M水平的检测,同时测定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浓度。β_2-M的检测采用125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寻常型银屑病血清β_2-M水平显著性增高。尤以进展期为甚(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进展期升高又较稳定期明显(P<0.01)。地图状较点滴状高(P<0.01)。寻常型银屑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gA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检测结果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可能包括角朊细胞,淋巴细胞等在内的有核细胞过多地破坏,使得血清β_2-M浓度显著升高,尤以进展期为甚。寻常型稳定期银屑病患者体内可能也存在一定量自身抗体。使得血清β_2-M浓度升高,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临床上银屑病稳定期和进展期反复交替的现象,以及治愈的银屑病复发率比正常的人群发病率高的可能原因。寻常银屑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也进一步说明寻常型银屑病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检测的结果从一个侧面支持了寻常型银屑病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0.
彭积英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1,(4)
测定血β_2微球蛋白(β_2-m)是目前判定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的非侵袭性试验,它具有敏感性,可重复性及可作定量测定之特点,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我院从1987.12~1989.1测定85例血β_2-m,报告如下。 药盒、仪器与对象 一、测定血β_2-m系采用中国同位素公司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生产的β_2-m放射免疫测定盒,按该盒的使用说明书测定.仪器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生产的Fmj-82放射免疫,计数器. 二、对象:肾脏病变62例,非肾脏疾病23例,共85例。男53例,女32例。年龄2~69岁,平均29.84岁。 相似文献
11.
β_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β_2-微球蛋白(β_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内源性低分子量血清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1800,它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存在于细胞的表面,由人第15号染色体的基因编码,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含量极微。 相似文献
12.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 )的检测是临床检验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 ,人们对人体中血、尿 β2 -MG的测定有着长足的发展 ,迄今的大量研究证明 ,测定血、尿中的 β2 -MG对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病程监测及预后判断都有其特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将近几年来有关的文献综述如下 :1 β2 -MG的生物学特性β2 -MG是一种由 10 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键多肽。在人体内 ,β2 -MG是细胞膜上完整组织相容性Ag -HLA的一部分 ,除成熟的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外 ,其他细胞均含有 β2-MG[1] 。在血清内 β2 -MG的浓度相当恒定 ,平… 相似文献
13.
因限于篇幅,本学报一般不刊登综述性文章。此次刊登,一是作者能较全面、系统地归纳文献,内容较精炼;二是β_2m(β_2微球蛋白)的应用已扩大到自身免疫、肿瘤及代谢疾病等多方面,对了解新动态、扩大知识面及丰富临床实际经验等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崔振兴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2,(3)
一、概况 β_2-microglobulin(β_2-m,β_2-微球蛋白)是由瑞典的Berggard和Bearn 1968年由肾脏病人尿中分离出的一种蛋白质。分子量为11800,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蛋白质。该物质是HLA(白细胞抗原)的一部份,起着稳定HLA抗原特异性的重要作用。除成熟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外,主要由T淋巴细胞合成,其它细胞均有β_2-m,并广泛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上皮细胞、间叶细胞的膜上。在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β_2-m与HLA分离后释放于血清、脑脊液、初 相似文献
15.
1968年Berggard首次从Wilson’s病和慢性镉中毒病人的尿中分离出β_2微球蛋白(简称β_2—MG)后,近20年来对β_2—MG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作了详细的研究,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动态观测肾功变化、诊断疾病、估价疗效及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1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含量作了检测,并同时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24h 尿肌酐含量,计算其内生肌酐清除率,现将这些测定结果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血红蛋白G病(HbG病)由Edington和Lehmann二氏1954年于西非首先发现一例。1958年,Vella等氏报道了我国国人中所发现的一名HbG病人。以后1在台湾省和国外华侨中相继发现了多例此种异常血红蛋白病。HbG病分为α链异常和β链异常,国内秦文斌等氏所报道的一例HbG呼和浩特即为α链异常;β链异常的HbG 相似文献
19.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各类白血病忠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13~75岁。对照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20~45岁.测定结果,正常人17.4±0.66mg/L,其上限为3.06mg/L.16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β_2-MG 为4.10±2.04mg/L,增高11例;2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β_2-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血清β_2m的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了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度等方法学考验,同时对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红斑狼疮等疾病进行部分病例的观察,为各类肾功能损害的早期发现和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