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估CT与MRI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与MRI检查且为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6例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14例肝门部见软组织肿块,2例MRI见胆管壁增厚呈鼠尾状改变,4例门脉受累,6例 CT发现淋巴结肿大。CT与MRI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及对病灶的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CT与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手段。MRI在显示肝门部肿块的大小、范围及沿胆管壁浸润方面比CT优越,尤其对早期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26例胆管均有不同程度胆管扩张,21例显示肝门区软组织影。1例因呼吸伪影较多,影响图像质量,MR无法做出诊断,加做CT后得以诊断。结论:CT和MRI联合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 21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呈肝门部孤立肿块9例;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5例;腔内充盈缺损伴胆管扩张4例;3例仅见肝内胆管扩张,未见明确肿块。结论 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不但有利于观察肝门部胆管癌的强化和形态特点,更有利于观察肿瘤沿周围血管浸润的情况和肝内有无子灶的。延迟后病灶局部薄层扫描结合多方位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CT平扫和增强的征像,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CT表现肝内胆管扩张31例;肝门区显示肿块14例,平扫肿块密度低于肝脏密度,增强扫描肿块密度有不同程度强化。4例胆管壁呈环状不规则增厚、强化。延迟扫描5例肿块密度与肝密度相似。CT诊断定位准确率88%,定性准确率64%。结论:CT是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增强延迟扫描可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肝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混合性肝癌3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胆管细胞癌又称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少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约占肝癌的15%。胆管细胞癌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肝门型和外周型,其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占67%。由于本病发生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其术前超声诊断率仅为22.8%,CT平扫的显示率约34%。而早期准确诊断及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是胆管细胞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因此提高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即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超声诊断是肝胆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为了对胆管细胞癌的声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本病的相关病因,病理学特征及超声诊断现况进行综述,以便提高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34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的CT征象,其中胆管癌16例,胆囊癌6例,胰头癌5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浸及胆管4例。结果:恶性胆道梗阻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部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双管征”及软组织肿块等。结论:CT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CT平扫加增强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9例平扫表现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7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动态增强12例有延迟强化。对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评价CT扫描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结论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是肝门区低密度肿块和肝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伴肝内胆管扩张。CT在判断肿瘤浸润范围虽有一定局限性,但目前仍为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一个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MR 2D FIESTA 序列在肝门区胆管癌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的2D FIESTA序列在肝门区胆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2D FIESTA的表现,并与其他序列MR图像对比及与手术进行对照.结果2D FIESTA显示肿瘤瘤体18例,与胆管的关系均显示清楚,局限于胆管内肿块1例,沿胆管壁生长者4例,形成胆管周围肿块13例;胆管局限性狭窄4例,胆管完全梗阻14例;门脉左支受侵3例,门脉右支受侵4例,门脉主干受侵7例;肝动脉受侵1例.结论FIESTA作为一种快速成像序列,能清楚显示肝门部胆管癌与周围胆管及血管的关系,对肝门部胆管癌做出初步术前诊断,在评价胆管与血管的病变方面有巨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特点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例经病理学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直接征象分为乳头型(1例)、团块型(5例)、截断型(4例)和狭窄型(2例)四型, 并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肝叶萎缩及肝门肿大淋巴结等间接征象。结论 超声显像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早期诊断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0.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表现,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超声评估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均行彩超检查,并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肝门区肿物26例(87%),其中结节型13型(50%),弥散型8例(31%),乳头型5例(19%)。按Bismuth分型判断胆管受累范围,26例中,24例(92%)与术中分型相符。超声对门静脉侵袭、肝动脉侵袭和肝脏转移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东昌府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中,属于鳞癌患者2例,属于腺癌患者84例(属于高中分化患者4例、高分化腺癌患者38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64例,采用MRI平扫、MRCP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64例肝门部胆管癌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软藤样扩张"(MRCP),肝门区胆管狭窄、中断或腔内充盈缺损;42例MRI肝门区可见稍长T_1、稍长T_2的肿块影,22例未发现明确肿块;增强扫描42例可见肿块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22例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增强前后MRI可以显示肝门胆管癌的特征性改变,如联合应用MRCP则有助于提高其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RCP结合MRI对胆道梗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患者,常规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检查后,行MRCP检查。分析不同部位胆管梗阻恶性肿瘤的MRI、MRCP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46例患者,4例MRCP仅肝内胆管扩张,肿块T2WI高信号,病理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MRCP肝门"空虚征"、肝内胆管枯树枝状扩张,肿块T2WI高信号7例,病理诊断胆管癌6例,胆囊癌4例;32例胆总管截断或狭窄,近段胆管、肝内胆管扩张,肿块T2WI稍高信号14例,病理诊断胆管癌12例、胆囊癌3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5例、十二指肠腺癌及乳头腺癌6例。结论常规MRI和MRCP联合应用有利于恶性肿瘤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增强MRI及MRCP术前评估肝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的MRI表现,探讨增强MRI及MRCP对肝门区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门区胆管癌MRI增强扫描、MRCP表现,将MRI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肝门区胆管癌均显示肝门区肿块,增强以延迟强化为主,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RI增强扫描结合MRCP可有效显示胆管受侵范围、门静脉血管受侵情况、肝实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MRI综合评价肿瘤是否可切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4%、84.6%及83.3%。结论增强MRI结合MRCP,能在术前较为客观地对肝门区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复合超声成像技术在胆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胆囊癌、肝门部胆管癌、胆总管下段癌患者分别应用传统超声与实时复合成像技术进行对比检查。结果与传统声像图比较,胆管、胆囊腔内混响伪像明显减弱,提高了肿瘤轮廓的清晰度,增强了病灶内部结构与回声的分辨率,增加了超声诊断胆道肿瘤的可信度。结论实时复合成像超声新技术抑制了二维声像图的混响伪像,增强胆道肿瘤病灶的清晰度,减少后方衰减程度,改善灰阶图像质量。可提高胆道肿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54例肝门部胆管癌,年龄28~86岁,中位年龄61岁,男34例,女20例,以MRI或CT上有无合并胆管结石分为两组,合并胆管结石11例(A组),无胆管结石43例(B组)。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肿瘤大体分型、Bismuth-Corlette分型、肝叶萎缩及手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5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大体分型:A组浸润型3例(27.3%)、肿块型5例(45.4%)、息肉型3例(27.3%);B组浸润型32例(74.4%)、肿块型8例(18.6%)、息肉型3例(7.0%),两组肿瘤大体分型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ismuth-Corlette分型:A组I型2例(18.2%)、II型1例(9.1%)、IIIa型4例(36.3%)、IIIb型2例(18.2%)、IV型2例(18.2%);B组I型3例(7.0%)、II型14例(32.6%)、IIIa型6例(14.0%)、IIIb型10例(23.2%)、IV型10例(23.2%),两组Bismuth-Corlette分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A组2例(18.2%),B组8例(18.6%);肝叶萎缩:A组4例(36.3%),B组15例(34.9%),两组术后复发及肝叶萎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更多表现为肿块型和息肉型,肝门部胆管癌有无合并胆管结石在Bismuth-Corlette分型、肝叶萎缩及手术后复发情况上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