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Zhang T  Tu X  Xu W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6):405-40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参照BloomRichardson和Elston的方法,对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476例浸润性导管癌按腺管形成、核的多形性和核分裂相计数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在浸润性导管癌中,Ⅰ级(72例)、Ⅱ级(216例)和Ⅲ级(188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9%(59例)、634%(137例)和495%(93例),3级之间差异分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组织学分级同临床分期一样,是一个较好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原位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乳腺摄片筛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近年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上世纪70年代初期,乳腺癌病例中的DCIS低于1%,而目前则占20%~30%[1].DCIS是一组异质性病变,特征是局限于乳腺导管的恶性上皮细胞克隆性增生,光镜下尚未突破基膜.从理论上讲,DCIS缺乏转移潜能且仅外科手术切除即可治愈.然而,DCIS常常以原位癌或浸润性癌形式复发,因此DCIS是潜在的致死性疾病[2].  相似文献   

3.
病理诊断是疾病的最终诊断,基于肿瘤组织学的病理学检查对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一些组织学因素,来精确预测10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bcl-2、p53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bcl2 、p53 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4 例乳腺癌及30 例乳腺良性病变的表达。分析bcl2、p53 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 与p53 表达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呈负相关( P< 0-05) 。bcl2 和p53 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P< 0-05) ,bcl2 表达随分级增加阳性率降低,p53 则相反。p53 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05) 。bcl2 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05) 。p53 表达复发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 P<0-05);bcl2 表达与有无复发无关(P>0-05)。p53 表达阳性率≤5 年生存组明显高于> 5 年生存组,呈负相关( P< 0-05);bcl2 表达与生存期无关(P> 0-05) 。结论:bcl2 表达与预后无关,其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属分化较好或属早期阶段。p53 可单独作为预后指标;p53 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Lin J  Du J  Zhang CY  Xie QT  Zhang B  Liu CR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0):655-660
目的 评估卵巢浆液性癌的M.D.Anderson肿瘤中心(MDACC)的两级组织学分级系统在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与WHO组织学分级系统进行比较,同时探讨p53蛋白对卵巢浆液性癌分级的辅助作用及其在预后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72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病理资料进行MDACC两级分级和WHO分级,将分级结果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53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DACC分级与WHO分级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r=0.534,P=0.000).虽然两种分级方法均未与无病生存期(P=0.170和0.075)、肿瘤细胞减灭术(P=0.478和0.120)及以铂类为基础的初次化疗效果(P=0.418和0.403)显示出明确的相关性,但与WHO分级相比,MDACC分级与肿瘤分期(P=0.041和0.002)、3年无病生存率(P=0.077和0.004)、总生存期(P=0.080和0.046)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0.334和0.035)具有更好的显著性相关.此外,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其他各项临床指标之间未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MDACC分级较WHO分级系统能更好地提示预后,比较符合最新的卵巢浆液性癌不同通路发病学说,临床应用前景良好,但仍需完善和进一步检验.单纯的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有助于辅助卵巢浆液性癌的MDACC分级,但对于判断预后的价值有限,需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Ⅲ期鼻咽分化型非角化性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以及P53蛋白表达与P53基因突变和潜伏膜蛋白(LMP)-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58Ⅲ例鼻咽分化型非角化性鳞癌标本。结果:58份Ⅲ期鼻咽分化型非角化性鳞癌中,P53蛋白总阳性率为65.5%(3858),生存期在5年以下的患者阳性率为82.1%(32/39),5年以上患者31.6%(6/19),两组间P53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在有预底侵袭组为74.4%(29/39),无颅底侵袭组为47.4%(91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CR-SSCP检测15例P53蛋白阳性的病例,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率为0(0/15),LMP-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总阳性率为72.4%(42/58),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04)。结论:本组Ⅲ期鼻咽分化型非角化性鳞癌患者中P53蛋白表达与P53基因突变无相关关系。与LMP-1蛋白的表达相关,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而降低,有颅底侵袭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无颅底侵袭组。  相似文献   

7.
乳腺浸润性癌PS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PS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PS2蛋白在86例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结果PS2蛋白的表达率为66.27%(57/86)。在下列一些情况中,PS2蛋白的表达率有区别:(1)86例中,5年以上组80.55%(29/36),5年以下组56.00%(28/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2)未停经组62例,5年以上组86.20(25/29),5年以下组54.54%(18/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已停经组24例,5年以上组4/7例,5年以下组58.80%(10/1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腋窝淋巴结转移62例,5年以上组82.35%(14/17),5年以下组55.55%(25/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阴性24例,5年以上组78.94%(15/19),5年以内组3/5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PS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5年生存期正相关,PS2阳性的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的一项预后指标;PS2蛋白表达对未停经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PS2蛋白表达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细胞核形态与预后关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图象分析技术测定57例乳腺癌细胞核形态参数,观察它们在不同临床病理状况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有转移的、低分化单纯癌及50岁以下患者,细胞核大则生存期较短;而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导管浸润癌及50岁以上患者,大核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生存组细胞核形状因子较大,且与各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ER-2、p16、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0年1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49例,检测HER-2、p16、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以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过表达,阳性率为23.5%;p16、p53阳性率分别为31.5%和51.0%;HER-2过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χ2=5.687、5.924,P均<0.05);p16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13,P<0.05),p53阳性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378,P<0.05);HER-2、p16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16与p53存在明显相关性(r=0.282,P<0.05)。结论 HER-2、p16、p5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指导治疗和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乳腺纤维腺瘤中雌、肝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纤维腺瘤 (fiboadenoma ,FA)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发病率占乳腺良性肿瘤的 90 7%。其发病机制不明 ,笔者通过乳腺纤维腺瘤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的观察对FA进行病因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我院近期乳腺FA手术标本 5 2例 ,均为女性 ,左侧 2 7例 ,右侧 2 1例 ,单侧多发者 7例 ,双侧同时发病者 4例。年龄 14~ 5 7岁 ,青春期组 (≤ 2 0岁 ) 11例 ,占 2 1 2 %。生育期组 (≤ 4 0岁 ) 38例 ,占 73 1% ,更年期绝经期组 (≥ 4 1岁 ) 3例 ,占 5 7%。肿瘤最大经 1 0~ 10 0cm ,平均 2 7c…  相似文献   

11.
12.
乳腺肉瘤样癌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Ding H  Gao L  Jin H  Guo R  Deng Y  Tian 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3):180-183
观察乳腺肉瘤样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分型,并分析其与某些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1538例乳腺恶性肿瘤中15例(0.98%)诊断为乳腺肉瘤样癌,行AE1/AE3、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S-100蛋白、肌动蛋白、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有6例是外院会诊病例,共21例。结果按其肉瘤样成分的特点分为4个形态学类型:(1)多形肉瘤型:肉瘤样成分为多形肉瘤样。(2  相似文献   

13.
There are no suitable histologic diagnostic clues for determining the true biological malignancy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s associated with lymph vessel tumor emboli.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ise a grading system for lymph vessel tumor emboli in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s that would allow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outcome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lymph vessel invasion. We classified 393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s into the following 4 grade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mitotic and apoptotic figures in tumor cells in lymph vessels at 1 high-power field: grade 0, no lymph vessel invasion; grade 1, absence of mitotic and apoptotic figures, presence of any number of mitotic figures and absence of apoptotic figures, or absence of mitotic figures and presence of any number of apoptotic figures; grade 2, 1 to 4 mitotic figures and 1 or more of apoptotic figures, or 1 or more of mitotic figures and 1 to 6 apoptotic figures; and grade 3, more than 4 mitotic figures and more than 6 apoptotic figures. The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grade, a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patients with grade 3 lymph vessel tumor emboli was more than 70%. Multivariate analyses with well-known prognostic factors demonstrated that grade 3 lymph vessel tumor emboli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hazard rates for tumor recurrence, and tumor death independent of adjuvant therapy status, nodal status, or invasive tumor size. The grading system for lymph vessel tumor emboli is the best histologic grading system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组织学分型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乳腺癌较为合理的组织学分型。方法:针255例乳腺癌常规石蜡切片按国内和国际标准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分级,比较不同组织学类和级别与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乳腺癌患者p27Kip1蛋白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按是否淋巴结转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有20篇文献符合要求,包括患者人数共6457个.对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合并风险比(RR)值为2.07[1.66,2.60](P<0.01),无病生存率合并RR值为1.27[1.10,1.47](P<0.05),无复发生存率合并RR值为1.49[0.92,2.42](P>0.05);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层分析:淋巴结阴性组总生存率合并RR值分别为1.98[1.34,2.91](P<0.01),淋巴结阳性组总生存率合并RR值是1.92[1.31,2.82](P=0.0009);淋巴结阴性组无复发生存率合并RR值为1.28[0.45,3.65](P>0.05);淋巴结阳性组无复发生存率合并RR值1.35[0.96,1.89](P>0.05).结论 p27Kip1可能是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对无复发生存率是否有预测意义尚缺乏足够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免疫组化LAB法检测了96例浸润乳腺导管癌术后标本中MT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标本的表达率为52.1%,在大多数阳性病例中胞浆、胞核均着色。MT表达与乳腺癌的核分级有关;MT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相比预后大多较差。结论:MT表达可预测癌的预后,MT有可能作为又一个增殖旺盛、侵袭强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导管内扩散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过表达及脉管累犯的关系。方法:对192例浸润性乳腺癌的导管内扩散情况及其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过表达及脉管累犯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2年浸润性乳腺癌中,导管内扩散阳性88例(45.8%),其中脉管累犯阳性组中,导管内扩散阳性率为56.6%,明显高于脉管累犯阴性组(34.4%),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5)。导管内扩散阳性组中,c-erbB-2阳性率为72.7%,高于导管内扩散阴性组(54.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25)。导管内扩散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导管内扩散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过表达及脉管累犯呈现正相关,浸润性乳腺癌中伴导管内扩散者更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子研究c—erbB-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用鼠抗人c-erbB-2胞内段单克隆抗体(CB11)和鼠抗人c-erbB-2胞外段单克隆抗体(9G6.10)检测77例肾细胞癌及相应癌旁肾组织c—erbB-2蛋白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10例新鲜肾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c—erbB-2 mRNA的表达。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细胞癌c—erbB-2的表达分别为68.2%、93.1%及75.0%。结果 77例肾癌组织CB11和9G6.10的阳性率分别为61%(47/77)和45.5%(35/77);二者联合检测总阳性率为77.9%(60/77)。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细胞癌c—erbB-2的表达分别为68.9%、92.9%及75%。RT-PCR检测新鲜肾癌组织c—erbB-2mRNA的阳性率为100%(10/10)。结论 肾癌中c—erbB-2蛋白及c—erbB-2mRNA均过表达。不同的肾癌病理类型c—erbB-2蛋白表达不同,颗粒细胞癌表达最高。c—erbB-2在肾癌的不同临床分期均过表达,说明可能在病变的早期c—erbB-2已经发生改变。c-erbB-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肿瘤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