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超声造影技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血管内超声造影技术经历了 30多年的发展时期 ,但自从1984年StevenFeinstein首先制成可经肺滤过的声振白蛋白制剂之后 ,研究者才逐渐增多 ,发展迅速。1 原理血管内超声造影技术必须使用超声造影剂。造影剂中起造影作用的主要物质为气体微泡 ;气体微泡一般均由微囊包裹 ;微囊的选材、厚度与内部的气体成分等形成了各种不同造影剂的特性[1] 。造影剂中气体的声特性阻抗极低 ,通常仅为血液的 1/10 0 0~ 1/4 0 0 0 ,入射超声在微泡与血液间的反射系数 (RA或RI)均可达 99.6 %以上 ;又因微泡直径 (d)远小于超声波长 (λ)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的载基因微泡介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报告基因转染与表达,探讨微泡性质 与浓度在超声破裂微泡介导基因转染过程中的效应。方法 以β galactosidase质粒为报告基因,制备两 种不同性质的载基因微泡,利用诊断性超声破裂微泡进行体外心肌细胞基因转染,测定β galactosidase表 达水平并进行细胞活性检测。结果 超声载基因破裂氟烷气体微泡(PESDA)转染组心肌细胞β galactosidase表达约为单纯质粒转染组80倍(P<0.01),并在一定范围内随微泡浓度增加而增高。超声 破裂载基因PESDA转染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超声破裂载基因声振白蛋白微泡(ASDA)转染组(P< 0.05),而两组对细胞活性影响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微泡性质及浓度对超声破裂微泡介 导基因转染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低能量诊断性超声破裂载基因PESDA较超声破裂载基因ASDA能更为 有效地介导基因转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基因传输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证实超声介导阳离子微泡能显著提高微泡的携基因量及体内转染后的血管新生效应来探讨阳离子微泡作为基因载体的价值。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阳离子微泡与声诺维微泡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构建兔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阳离子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阳离子微泡并进行转染)、声诺维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声诺维微泡并进行转染)和对照组(不进行转染)。转染后3 d后3组各取3只兔子处死,ELISA检测目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超声造影,检测兔子心功能及心肌灌注情况,之后全部处死,免疫组化检测心肌血管新生效应。结果阳离子微泡组基因携带率是声诺维微泡组的11倍。阳离子微泡组SDF-1α蛋白表达是声诺维微泡组的4倍,对照组的9倍。阳离子微泡组在心肌毛细血管新生效应、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声诺维微泡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阳离子微泡能明显提高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从而使体内转染效率增强,更好地促进心肌血管新生,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泡激励的超声空化效应对正常兔前列腺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雄性兔随机分为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和微泡假照组进行实验.超声微泡组经静脉推注微泡0.1 ml/kg,超声辐照10 min;单纯超声组超声辐照10 min;微泡假照组仅静脉推注微泡0.1 ml/kg.各组循环注射伊文思蓝(EB)溶液示踪.随后视觉观察和定量分析前列腺EB漏出量,并行光镜检查.结果 超声微泡组的前列腺EB漏出量明显大于微泡假照组、单纯超声组(P<0.01);光镜观察超声微泡组前列腺微血管破裂,组织间隙大量出血,血肿形成.结论 微泡激励的超声空化对兔前列腺有明显的机械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间歇式发射对微泡超声空化损伤小血管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的超声发射方式在微泡超声损伤肠系膜小血管中的效应.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微泡组、单纯超声辐照组、超声连续辐照微泡组和超声间歇辐照微泡组进行实验.静脉注射脂氟显微泡0.1 ml/kg,用峰值声压2.6MPa的低占空比治疗超声照射,照射后肉眼观察照射区域肠系膜小动静脉血管损伤情况,取辐照区小血管做病理检查.结果 单纯微泡组和单纯超声辐照组照射区小血管未发现任何生物学效应,而由微泡超声辐照的两组均出现了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等生物学效应.肉眼观察超声间歇辐照微泡组形成的血肿大于超声连续辐照微泡组;病理学检查表明超声间歇辐照微泡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基底膜断裂以及血栓栓塞情况均高于超声连续辐照微泡组.且超声连续辐照微泡组形成的血管损伤情况不稳定.间歇辐照组损伤面积显著高于连续辐照组(P<0.01).结论 在适宜参数条件下,微泡超声空化可引起肠系膜小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及栓塞血管;微泡再灌注增强了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造影剂微泡的超声声致孔隙效应开放血-前列腺屏障,提高前列腺组织通透性的可行性.方法 15只健康8月龄性成熟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单纯微泡组、单纯超声组、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组,超声直接辐照前列腺,荧光显微镜、体视显微镜、伊文思蓝(EB)示踪观察前列腺组织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体视显微镜下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组前列腺组织可见蓝色EB分布于前列腺包膜,部分EB渗透到腺体实质,腺体呈均匀蓝染,单纯超声组及单纯微泡组EB均分布于包膜,腺体实质部分渗透不明显.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组前列腺冰冻切片均可见红色EB荧光分布;经苏木素复染后可见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组腺体管腔内有EB荧光,而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均未见管腔内红色EB荧光;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组前列腺EB平均浓度较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微泡组及单纯超声组EB浓度均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联合造影剂微泡的超声声致孔隙效应可以有效开放血-前列腺屏障,明显提高兔前列腺组织通透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荧光分子探针标记脂膜超声微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追踪荧光微泡在超声作用下于血栓表面及内部分布情况,为超声联合微泡对体外血栓的助溶机制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将染料标记于脂膜微泡,结合发射频率1MHz、输出声功率1.0W/cm2治疗超声用于离体溶栓实验。实验分为单纯微泡组和超声联合微泡两组,称量血栓失重量比较两组溶栓率,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组血栓表面及内部的荧光分布强度及密度,最后血栓标本进行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单纯微泡组和超声联合微泡组的溶栓率分别为(21.73±2.78)%、(29.51±5.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显微镜下单纯微泡组血栓表面呈明亮荧光带,内部仅见几个细小荧光颗粒;超声联合微泡组血栓周边形成更为明亮宽大的荧光带,内部有较为密集的荧光颗粒分布。光镜下超声联合微泡组血栓表面见微孔和撕裂,内部可见不规则的裂隙,而单纯微泡组血栓无此改变。结论脂膜微泡在治疗超声连续爆破作用下有渗入血栓内部的倾向,这可能更有助于超声发挥助溶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击破微泡效应抑制兔VX_2肿瘤生长的可行性.方法 21只移植有皮下VX_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超声微泡治疗组、单纯超声组和假照组.经静脉注射脂质微泡的同时,脉冲式聚焦超声直接辐照肿瘤区域.单纯超声组和假照组分别用5 ml生理盐水和超声假照替代,每次10 min,每隔72 h治疗一次,采集各时间点肿瘤二维声像图和超声造影影像,测量肿瘤切面最大直径.结果 在30 d的实验周期内,微泡超声治疗组、单纯超声组和假照组的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从(1.1±0.1)cm、(1.2±0.1)cm、(1.2±0.1)cm生长至(2.1±0.5)cm、(3.0±0.9)cm、(3.4±0.7)cm,微泡超声治疗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另两组.结论 超声击破微泡效应可阻断肿瘤微循环,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促进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间-效应关系.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超声破坏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对照组),超声破坏微泡组经尾静脉输入自制的脂质全氟丙烷微泡造影剂0.5 ml,同时用1.0 MHz、2.0 W/cm2的超声在其大腿骨骼肌局部作用3min;单纯超声组仅在骨骼肌局部用同等的超声能量作用;单纯微泡组仅由尾静脉输入脂质全氟丙烷微泡造影剂0.5 ml;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的第3、7、10、14、21、28 d,各组分别取两只大鼠处死,取局部骨骼肌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显微结构的变化,CD34免疫组化计数微血管密度(MV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超声破微泡组有较多的血管新生;单纯超声组新生血管较少;单纯微泡组和对照组几乎无血管新生.随着时间的变化,超声破坏微泡组的MVD值和VEGF表达在第10 d达到高峰;单纯超声组的高峰出现在第14 d.结论 超声破坏微泡可刺激骨骼肌中内源性VEGF较快、较多地分泌,从而更好地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
低频超声(low-frequency ultrasound,LFUS)联合微泡(microbubbles,Mbs)辐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近年来超声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机制主要是微泡使低频超声空化效应明显增强,该效应从多个方面对肿瘤细胞产生影响而导致其凋亡[1]。本文对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辐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基础、机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肿瘤细胞凋亡凋亡是细胞最基本的生物学现象,在生物体的进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介导自杀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抗瘤效应的机制。方法采用最适超声转染参数,以超声介导微泡转染pORF-HSV1TK质粒,将SKOV3细胞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C组)、超声辐照组(U组)、脂质体组(L组,阳性对照组)、脂质体+超声辐照组(L+U组)、脂质体+微泡+超声辐照组(L+M+U组)和微泡+超声辐照组(M+U组)。以RT-PCR检测HSV1TK的表达,以MTT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光镜下观察各组转染细胞数量、形态变化,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L+M+U组HSV1TK基因表达最强,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且光镜下细胞数量减少最多,形态明显异常;其细胞凋亡率为(49.13±0.82)%,且大多数细胞周期被阻断于G1期(P<0.05)。结论超声介导微泡能增强HSV1TK/GCV系统抑制SKOV3增殖和诱导SKOV3凋亡的作用,且将SKOV3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从而发挥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多聚体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已有 30多年的历史 ,理想的声学造影剂应具备以下特点 :无毒 ;可经静脉输注 ;在心脏和肺脏通过时保持稳定 ;具有类似红细胞在体内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在成像检查中保持其声学效应。最早期的超声造影剂是 196 8年美国 Rochester大学的 Raymond Gramiak通过导管注射摇动过的液体增强显影 ,手振或注射时空化产生游离气体微泡 ,这种微泡体积大、不稳定 ,除非直接注射不能使左心系统成像。为了克服游离气体微泡本身的不稳定性 ,80年代研制了具有声振人血白蛋白或脂质外壳的空气微泡 ,大小与红细胞相似 ,可以稳定通过心腔和肺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将淋巴细胞选择素(Lymph-Selectin,L-S)链接到脂质超声造影微泡膜表面的可行性,并体外验证其声学性质,为淋巴结特异靶向超声造影制备靶向微泡。方法采用静电吸附法将L-S链接到普通脂质超声微泡膜表面制备成L-S靶向超声造影微泡,荧光免疫染色实验验证L-S与脂质微泡膜的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L-S与微泡的结合率;超声体外验证L-S靶向微泡声学性质。结果 L-S靶向微泡的免疫荧光染色实验为阳性;L-S抗体浓度为5、15、35 μg/ml时L-S与脂质微泡的平均结合率分别为(9.88±1.49)%、(29.59±2.23)%、(86.66±4.71)%,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声学造影实验中,普通微泡组(UCM)和L S靶向微泡组(TUCM)平均灰度值分别为:(75.77±7.08)dB和(73.72±8.19)dB(P0.05)。结论采用静电吸附法可将L-S链接到脂质超声微泡膜表面制备成L-S靶向超声微泡,其结合率与加入的L-S抗体浓度有关。L-S的链接不会破坏靶向微泡的声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微泡双重击破效应对裸鼠HepG2肿瘤微血管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微泡双重击破效应对裸鼠HepG2移植肿瘤微血管的损伤作用以及对血流灌注的阻断作用.方法 28只皮下荷人类肝癌HepG2肿瘤的裸鼠随机分为3组,超声微泡组经静脉推注脂质微泡0.1 ml并联合空化治疗仪辐照肿瘤3 min,单纯超声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微泡,单纯微泡组推注微泡时进行超声假照.各组肿瘤治疗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肿瘤造影的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最后获取肿瘤标本行光镜观察.结果 超声微泡组肿瘤造影的峰值强度百分比由(26.9±10.9)%下降至(8.2±5.8)%,曲线下面积由1210.4±823.1下降至291.6±2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对照组肿瘤治疗前后造影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病理观察发现超声微泡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断裂,组织间隙内出血、水肿.结论 微泡双重击破效应可造成裸鼠HepG2肿瘤微血管物理损伤和血流灌注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新型超声造影非线性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智章  丁红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4):《上海医学影像》-2002年11卷4期-314-316.页-《上海医学影像》-2002年11卷4期-314-316.页
非线性超声成像,指用以成像的回声频率(f_R)与超声发(λ)射脉冲的中心频率(f_O)明显不同,f_R与f_O呈倍数增加或倍数降低者。 超声在组织中传播时,呈现传播速度上的非线性,使波形畸变。从畸变波形中可分解、提取为f_O的2倍、3倍……的频率成分,用以成像。但此种频率成分的声功率甚低,故组织自然倍频成像(NTHI)的图像清晰度略逊一筹。 血管内超声造影剂包含大量微气泡。微气泡声特性阻抗远低于血液(根据微气泡中所含气体种类的不同,其与血液问声阻抗之比为1/1000~1/4000左右)。因此,微泡~血液界面的反射系数[振幅反射系数(R_A)或声强反射系数(R_I)]均可达99.6%以上。但因微泡直径小于超声波长,故造影微泡对入射超声呈大量散射。 超声的能量入射至微泡后,微泡因声压的正(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微泡介导超声空化联合凝血酶选择性阻塞肝脏局部微血管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9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微泡介导超声空化组;凝血酶组;无水酒精组;微泡介导超声空化联合凝血酶组。利用超声造影及软件定量评估肝脏局部治疗区术前及术后局部微血管血流灌注变化。光镜及电镜观察肝脏局部治疗区的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微泡介导超声空化联合凝血酶组治疗1 h及7 d后局部区域的峰值强度,局部血流容积,最大信号强度及平均信号强度值较其他各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微泡介导超声空化联合凝血酶可以有效及安全的阻塞正常兔肝局部微血管,减少局部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7.
超声空化效应对肿瘤细胞迁移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机械指数的超声造影空化效应对肿瘤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分为对照组、微泡 超声组、单纯超声辐照组和单纯微泡组.使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超声探头频率1.5MHz,机械指数1.7进行超声间歇辐照,采用Millicell-PCF培养小室法,观察超声造影空化效应对肿瘤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单纯辐照组及单纯微泡组之间的迁移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而微泡 超声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增强超声的空化效应,对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超声联合微泡溶解体外血栓声像图改变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微泡对体外血栓溶栓治疗后的声像图变化,对照病理结果,探讨溶栓治疗后血栓声像图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DiO荧光分子探针标记脂膜微泡,联合1 MHz治疗超声进行血栓溶栓治疗10 min。分组:单纯超声辐照组;单纯微泡组;超声联合微泡组。对各组溶栓治疗后血栓进行超声显像并计算溶栓率。血栓标本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微泡治疗组血栓制成冷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超声联合微泡组溶栓率(29.51±5.17)%与单纯超声组(24.13±3.93)%、单纯微泡组(21.73±2.78)%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1)。超声显示治疗前血栓呈均质弱回声团块,溶栓治疗后单纯超声组血栓呈不均质弱回声伴内部少数强光点;单纯微泡组表面可见较多强光点,内部仍呈低回声;超声联合微泡组血栓呈不均质强回声团块。光镜下单纯超声组血栓内部可见几个小裂隙,而单纯微泡组血栓内结构较均一,未见裂隙,超声联合微泡组可见血栓表面空泡和内部不规则裂隙。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单纯微泡组血栓表面呈明亮荧光带,内部几无荧光颗粒分布,超声联合微泡组血栓表面呈更为宽大明亮荧光带,内部的荧光颗粒分布较密集。结论溶栓治疗后血栓的超声声像图改变与病理学结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低频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对体外血栓的助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微泡造影剂联合低频治疗超声对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体外溶栓的促进作用,并比较白蛋白和脂膜两种不同微囊微泡的超声助溶作用。方法取人全血0.8 ml制成质量约200~300 mg血栓共100份,采用频率20 kHz超声治疗仪、白蛋白和脂类包囊的两种微泡进行分组治疗。计算治疗前后的血栓质量,得到溶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比较溶栓率,超声+t-PA+脂膜微泡组[(49.82±5.74)%]显著高于单纯超声辐照组[(24.72±4.83)%]、单纯t-PA组[(35.66±3.34)%]及超声+t-PA组[(42.06±4.20)%,P<0.01];超声+t-PA+白蛋白微泡组溶栓率(48.47±8.58)%显著高于单纯超声组、单纯t-PA组(P<0.01),高于超声+t-PA组(P<0.05);超声+t-PA+白蛋白类微泡组与超声+t-PA+脂膜微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膜和白蛋白包裹的微泡在低频超声介导下对t-PA助溶体外血栓均有显著效果,但两种不同微囊微泡的助溶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超声激励荧光微泡空化对兔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荧光释放作用。 方法 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绿色细胞膜荧光分子探针(DiO),抽取少量溶解液与脂质微泡混和,通过高速机械振荡制成荧光微泡。选取16只荷VX2乳腺癌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荧光微泡联合超声空化组和单纯荧光微泡组。荧光微泡联合超声空化组经瘤周皮下注射1 ml荧光微泡并按摩,待瘤周引流淋巴结超声显影后,采用脉冲式治疗超声间歇辐照淋巴结5次,共30 min;单纯荧光微泡组同样经瘤周皮下注射荧光微泡并按摩,但给予治疗超声假照。剖取淋巴结标本行冰冻组织切片,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结内的荧光分布情况,并定量分析荧光面积、累积光密度(IOD)及平均光密度(AOD)。 结果 荧光微泡联合超声空化组淋巴结的荧光面积、IOD和AOD均高于单纯荧光微泡组(P均<0.05)。 结论 荧光脂质微泡经瘤周注射不仅可进入兔乳腺癌模型的淋巴管使淋巴结显影,且可在治疗超声的激励作用下实现荧光物质在局部淋巴结高浓度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