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类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技术开展至今已有30余年。其最初主要应用于针对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导致的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 但随着未成熟卵体外培养、卵子冷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 ICSI使用比例已大幅提升。虽然目前ICSI技术相对成熟, 但仍有很多细节值得关注和完善。为规范与优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从业者的ICSI操作, 由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发起, 并联合全国多家生殖医学中心共同编撰了本共识。  相似文献   

2.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广泛用于治疗男性不育,受精失败是影响ICSI成功的因素之一.卵母细胞激活失败、卵子异常、精子缺陷、患者年龄、显微操作技术及实验室环境等因素与ICSI受精失败密切相关.了解ICSI受精失败的原因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成功率必将改善辅助生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失败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广泛用于治疗男性不育,受精失败是影响ICSI成功的因素之一。卵母细胞激ICSI活失败、卵子异常、精子缺陷、患者年龄、显微操作技术及实验室环境等因素与ICSI受精失败密切相关。了解ICSI受精失败的原因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成功率必将改善辅助生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失败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广泛用于治疗男性不育,受精失败是影响ICSI成功的因素之一。卵母细胞激活失败、卵子异常、精子缺陷、患者年龄、显微操作技术及实验室环境等因素与ICSI受精失败密切相关。了解ICSI受精失败的原因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成功率必将改善辅助生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是解决辅助生育中因严重男性因素造成不育的主要手段。自然受孕过程中,精子经过生殖道的层层筛选,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外的生殖中心仅通过形态及活力选择精子进行ICSI,缺乏有效的精子筛选策略。本文对基于精子功能筛选为目的的透明带结合法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为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技术是目前主要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之一。该项技术通过显微操作系统将单个精子注射入卵子, 有效地解决了少弱畸形精子症等男性因素相关的不育问题, 在全世界产出数百万儿童。目前, 越来越多非男性因素不孕症也采用ICSI技术。然而, 不同于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更自然的精卵结合, ICSI技术具有有创性, 其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对ICSI的临床结局及其对子代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 从而为ICSI技术的有效性及其对子代安全性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辅助生殖技术中体外受精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的种植率和妊娠率日趋稳定.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提高,增加了IVF/ICSI周期累计妊娠率.影响IVF/ICSI结局的相关因素有: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卵巢反应性、精子的形态及胚胎质量、胚胎发育速度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临床操作技术和胚胎实验室质量控制等.分析这些相关因素,有利于提高种植率和妊娠率,减少多胎妊娠率,改善IVF/ICSI结局.  相似文献   

8.
影响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助生殖技术中体外受精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的种植率和妊娠率日趋稳定。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提高,增加了IVF/ICSI周期累计妊娠率。影响IVF/ICSI结局的相关因素有: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卵巢反应性、精子的形态及胚胎质量、胚胎发育速度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临床操作技术和胚胎实验室质量控制等。分析这些相关凶素,有利于提高种植率和妊娠率,减少多胎妊娠率,改善IVF/ICSI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各因素与单卵双胎(monozygotic twins,MZT)妊娠的相关性。方法:对本中心3 966个妊娠周期(含MZT 35例)和另30例(含MZT 1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妊娠周期的临床资料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卵双胎发生的相关因素。回顾分析11 423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激光辅助孵化(AH)组和未行辅助孵化(非AH)组,比较2组中IVF周期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的单卵双胎发生率。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SI-AH(OR=1.039,95%CI:1.013~1.065)可能是IVF中单卵双胎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非AH组行IVF 4 624个周期,ICSI 1 571个周期;AH组行IVF 3 807个周期,ICSI 1 421个周期,2组组内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AH组IVF与ICSI周期临床妊娠率(40.72% vs. 42.76%)和单卵双胎率(0.69% vs. 0.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组IVF与ICSI周期临床妊娠率(27.97% vs. 2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SI周期的单卵双胎率高于IVF周期(2.31% vs. 0.66%,P<0.05)。结论:行激光辅助孵化的ICSI周期可能增加单卵双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胚胎的发育受卵子和精子质量的影响,因此提高用于授精的精子质量能提高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助孕结局。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中用于精子选择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精子质量,但是由于各自潜在的缺陷,应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对国内外报道的关于ICSI精子优选的新方法,主要有:微流小室电泳法、电动电位法、磁性活化细胞分选法、透明质酸结合法、精子双折射检测法和超高倍镜下精子细胞器形态选择法等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探讨了这些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ICSI精子的选择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受精障碍使进行体外受精(IVF)及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率为0,是只有在实施时才发现的导致不孕的原因,进行IVF与ICSI之前没有受精障碍的检查,在进行辅助生育时突然发生受精障碍对夫妇双方身心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后妊娠出生婴儿有低体重的危险,其先天性畸型率与一般人群相似,生长发育正常,社会适应和情感调节能力需更深远的研究,但ICSI婴儿性染色体畸变风险略增高,建议在进行ICSI前夫妇要作遗传咨询和染色体检查.对辅助生育技术(ART)后的妊娠结局、先天性畸型、染色体异常和子代的生长发育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男性精液的总体质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男性不育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占不孕夫妇比例的20%以上[1-2]。男性不育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中精子生成与成熟受阻是主要因素,男性不育症约85%属于精子生成障碍,表现为精液质量异常,精子发生低下。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技术(ICSI)实现生育愿望。ICSI只需单个精子即可完成受精,由于避开了自然受精的  相似文献   

14.
王磊  邵小光  李晓霞  孙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75-4276
目的:探讨利用辅助生殖技术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妊娠后较高的流产率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ICSI妊娠后自然流产(ICSI组)、自然妊娠后自然流产(自然妊娠组)的流产绒毛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ICSI妊娠组44例中,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65.9%(29/44),显著高于其他自然流产相关因素(P<0.005);自然妊娠组40例中,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57.5%(23/40),显著高于其他自然流产相关因素(P<0.005)。两组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共52例,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47例(90.4%),ICSI妊娠组占51.1%(24/47),自然妊娠组占48.9%(23/47),组间无差异;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9.6%),全部出现在ICSI组。结论:ICSI妊娠后的高流产率与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与自然妊娠后流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同源卵子行分半IVF/ICSI时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8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治疗第一周期的患者,行分半IVF/ICSI 106周期,根据IVF受精情况分为4组:①组IVF均未受精;②组IVF受精率低下(受精率<25%);③组IVF受精率为25%~50%;④组IVF受精率>50%。比较4组同源卵子IVF及ICSI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结果:共行分半IVF/ICSI 106周期,常规IVF 392周期,均为第一周期。分半IVF/ICSI和常规IVF 4组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组和②组因IVF受精率低,ICSI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均高于IVF;④组IVF可用胚胎数、优胚数均高于ICSI组;③组IVF、ICSI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半IVF/ICSI可避免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导致无可用胚胎,但同源卵子IVF、ICSI均受精时,ICSI对精子、卵子的操作导致其优胚率低于IVF受精的优胚率。  相似文献   

16.
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后妊娠出生婴儿有低体重的危险,其先天性畸型率与一般人群相似,生长发育正常,社会适应和情感调节能力需更深远的研究,但ICSI婴儿性染色体畸变风险略增高,建议在进行ICSI前夫妇要作遗传咨询和染色体检查。对辅助生育技术(ART)后的妊娠结局、先天性畸型、染色体异常和子代的生长发育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辅助生育技术后的妊娠和子代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后妊娠出生婴儿有低体重的危险,其先天性畸型率与一般人群相似,生长发育正常,社会适应和情感调节能力需更深远的研究,但ICSI婴儿性染色体畸变风险略增高,建议在进行ICSI前夫妇要作遗传咨询和染色体检查。对辅助生育技术(ART)后的妊娠结局、先天性畸型、染色体异常和子代的生长发育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辅助激活联合单精子胞浆注射(ICSI)技术在常规IVF受精失败周期中的应用。方法:15例常规IVF受精失败患者卵母细胞接受辅助激活联合ICSI处理(激活组),另15例常规IVF受精失败患者卵母细胞直接行补救ICSI处理(非激活组),记录和分析未受精卵母细胞经辅助激活联合ICSI处理后所获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激活组(15周期,220枚未受精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分别为50%(110/220)、90.9%(100/110)、33%(33/100)及15%(15/100),其中妊娠1例;非激活组(15周期,200枚未受精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5%(170/200)、92.9%(158/170)、9.5%(15/158)及0,无妊娠发生。在正常受精率上非激活组高于激活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方面,激活组显著高于非激活组(P<0.05)。结论:辅助激活联合ICSI可以提高常规IVF受精失败周期的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进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已经成为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方法。但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出生的孩子的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就经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新生儿常见问题(包括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和出生缺陷)及其出生后的生长发育问题(包括神经系统及认知发育、癌症发生的风险、假性性早熟和社会心理发育)等综述。  相似文献   

20.
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已经成为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方法。但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出生的孩子的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就经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新生儿常见问题(包括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和出生缺陷)及其出生后的生长发育问题(包括神经系统及认知发育、癌症发生的风险、假性性早熟和社会心理发育)等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