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检验评估全市各急救网络单位院前应急救治能力。方法对伞市79个单位院外急救进行综合考评。结果单位团体总平均成绩由2006年度的(87.20±8.20)分提高到(90.28±6.98)分;车况满分率减少了16.60%;2007年度全市各急救网络单位救护车平均院内反应时问为(65.88±51.41)s,较2006年度的(78.82±69.49)s显著缩短;35.94%患者必要的症状、体征等依据记载不全面,36.56%的患者未给与足够的救治措施。结论深圳市急救网络单位2007年度整体应急救治能力较2006年度提高;救护车数量不足、部分车辆车况较差;需要对院外出诊医师进行常见急危重症诊治流程培训和考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的急救模式对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入我院急诊科的302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分科救治的对照组,伤者在急诊科检查、会诊,确诊后转入各专科进行手术及治疗.2004年10月我院成立急救中心,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收入急救中心的27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一体化救治的临床组,伤者到达急救中心即进入一体化创伤救治程序.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救治时间和效果.结果 临床组的确诊时间和进急诊科至首次手术急救的时间分别为(30±15)min和(40±15)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5±20)min和(135±20)min,均P<0 01].临床组的病死率为11.2%,显著低于对照组(17.9%,P<0 01).结论 严重创伤的急救模式对创伤患者救治的转归及预后有明显影响,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明显优于创伤分科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实施急救性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全体急诊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对培训前后60例心肺复苏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麻醉科医师(对照组)和急诊科护士(治疗组)的开始实施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完成捅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从决策到实施插管所需时间为(90±10)s(1~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9±3)min,(6~12)min,P〈0.05]。治疗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53.3%(16/30),显著高于对照组(13.3%,4/30,P〈0.01),而2组在完成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护士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由急诊护士在第一时间完成急救性气管插管是切实可行和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太仓市院外急救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救治的2036例次院外急救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036例患者均经急救车送回医院。创伤是居首位疾病(67.63%),患者性别男女之比为1.74:1。青年占47.20%,中年占32.17%。多发伤为主要死亡原因;院外急救无明显季节性,10~12月份为急救高峰;7~9时,19~21时,是急救高峰时间段;平均急救反应时间8.17min;转运时间平均8.55min;即刻呼救组的病死率为1.73%,与延迟呼救组无显著差异(2.51%,P〉O.05)。未实施急救措施或急救措施不正确组的病死率为1.56%,与实施正确急救措施组无显著差异(2.05%,19〉0.05)。;现场或院外急救好转组的病死率为0.50%,显著低于无变化或恶化组(2.31%,P〈O.05);专科医师救治者病死率为2.66%,显著高于急救医师救治者(1.32%,P〈0.05)。结论太仓市院外急救的重点疾病是创伤,重点人群是青中年。医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应用《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和《200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救治猝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2005年6月急诊科抢救的112例猝死患者(A组)按《2000年美围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抢救。2005年6月~2007年4月的70例猝死患者按照《2005年美围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抢救:心脏按压与吹气的比例调整为30:2;人工吹气时间要维持2s;按压频率达100次/min.并不间断进行;施行CPR2min即检查一次脉搏;将胺碘酮作为复苏的首选抗心率失常药物:比较两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出院率及5min内复苏成功率。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343%(24/70),显著高于A组[11.6%(13/112),P〈0.05]。B组的存活率为15.7l%(11/70),出院率为14.29%(10/70),均显著高于A组[7.14%(8/112)和6.25%(7/112),均P〈0.05];B组5min内复苏成功率为27.1%(19/70),显著高于A组[9.8%(11/112),P〈0.05]。结论按照《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救治猝死患者,效果优于按《200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抢救。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观察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A早期冲击治疗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51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10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洗胃、血液灌流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中氧合下降、胸部CT提示肺纤维化者采用甲泼尼龙(15mg/kg)+环磷酰胺(15mg/kg)冲击治疗;试验组患者来诊后立即使用甲泼尼龙(15mg/kg)+环孢霉素A(5mg/kg)冲击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及因肺纤维化而死亡者占各组患者总数的百分比。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服毒量、重度中毒患者占各组患者总数的百分比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病死率分别为52.00%(26/50)和43.56%(44/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20.0%(10/50)和6.93%(7/101),差异显著(P=0.027);因肺纤维化而死亡者占各组患者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8.00%(9/50)和4.95%(5/101),差异显著(P=0.015)。结论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A早期冲击治疗可显著降低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但其确切效果尚需通过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机场医学紧急情况的特点。方法统计分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急救中心从2001—01-01~2004—12—31收治的895例医学紧急病例的特点。结果收治的患者中91.4%为旅客。救护车的使用率为55_3%。医护人员m诊率为99.3%。平均每次医护人员在4.4min内到达事发现场。轻度病例占54.1%,中度病例占38.1%,重度病例最少占7.8%。内科病种占66.4%,外科病种占21.8%。在飞机上发病者占45.0%。需要接下飞机的患者占24.9%,而需要送上飞机的仅占0.4%。结论机场医学情况病例中,绝大部分患者为旅客,四成以上患者在飞机上发病。内科病种最多见,轻度病例最多见,中度、轻度病例依次递减。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出诊的快速性达到了急救要求。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120急救网络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9~10月,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对兰州市的“120”急救网络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该网络所属22家医疗单位(1家急救中心,9家直属分中心,10家依托型分站,9所网络医院)仅能覆盖4个城区,而3个远郊县和红古区仍未被覆盖。22家单位中,17家(77.3%)有专职院外急救人员:有专职院外急救人员者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和平均急救反应间期分别为2.9min和12.2min,均显著短于无专职院外急救人员者(分别为4.9min和17.1min)。平均急救半径为4km。院外急救人员共176人,其中98人(55.7%)为临聘人员,86.4%的年龄在30-40岁,68.8%的学历在本科以上,76.7%的职称为住院医师,18.8%为主治医师,4.5%为副主任人医师和主任医师。每10万人拥有救护车2.4辆,床位13.0张,专职人员9.5人。兰州市的急救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因为急救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依托型医院多不愿作投入,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不足。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2002年至2004年急救死亡病例一般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深圳市急救病例死亡情况和原因,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急救网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照2002年至2004年全市72个急救网络医院院外、急诊科和急诊入院急救10 020例死亡患者的医疗资料,用Foxpro 6.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个年度电话呼救患者院外死亡率分别为2.37%、2.05%和2.35%,平均2.26%;经急诊院内救治患者死亡率分别为9.1074/万、7.4420/万和6.9804/万,平均7.8433/万;死亡年龄(39.96±23.51)岁、(39.78±25.28)岁和(39.88±22.85)岁,平均(39.87±23.88)岁;男、女比例为2.11∶1、2.12∶1和2.41∶1,平均2.22∶1;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第十版(ICD-10)分类,损伤和循环系统疾患排在死因谱前列,交通事故构成比下降,其他损伤构成比增加.结论 深圳市电话呼救患者院外死亡率较国内其他城市低,2002年至2004年经急诊院内救治患者死亡率有下降趋势,平均死亡年龄无明显改变,男性对各种致死危险因素的暴露大大高于女性,损伤和循环系统疾患是主要急诊死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收集急诊科和ICU收治的心跳停搏患者201例,其中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111例,垂体后叶激素(含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组(治疗组)90例。根据心跳停搏时间分为三组:心跳停搏1〉30min组、心跳停搏时间不详组和心跳停搏时间≤30min组。心跳停搏≤30min者又分成两组:单独重复使用(≥3次)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0.01mg/kg/次)组(标准对照组)32例,先单独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0.01mg/kg/次),无效后加用垂体后叶激素为观察治疗组18例。治疗组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垂体后叶激素0.4U/kg/次,静脉注射;若无效每隔5min重复一次,肾上腺素剂量不变;垂体后叶激素剂量依次为0.6U/kg/次、0.8U/kg/次;乙组:垂体后叶激素0.6U/kg/次,若无效每隔5min重复一次,剂量依次为0.8U/kg/次、1U/kg/次;丙组:垂体后叶激素0.8U/kg/次,若无效每隔5min重复一次,剂量依次为1U/kg/次、1.2U/kg/次。各剂量组在注射3次复苏药后进行判断。结果各组病例多在2~3剂后见效并且复苏成功。少数注射3次复苏药后心跳不稳定或者无效,复苏时间〈30min,而不愿放弃者,继续使用复苏药。用第4剂复苏药的19例,其中初步复苏成功2例;用第5剂的仅1例,且无效。治疗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43.13%)和自主循环恢复率(37.25%)与对照组(45.9%、47.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0.217、0.85,P〉0.05。虽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疾病构成比略有差异,但治疗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26.67%)和自主循环恢复率(35.56%)与对照组(28.83%、30.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116、0.547,P〉0.05;心跳停搏≤30min对照组初步复苏成功率(45.9%)和自主循环恢复率(47.54%)与治疗组(37.25%、43.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217、0.85,P〉0.05。但观察治疗组初步复苏成功率(61.11%)高于标准对照组(25.00%),Х^2=6.38,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对部分单独重复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无效的心搏骤停患儿有一定的近期复苏效果,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0.4~1.2U/kg的垂体后叶素与肾上腺素合用是有效且安全的,0.8u/kg的垂体后叶素静脉给药后的治疗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急救模拟培训前、后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水平的比较,探讨急诊科急救技能教学方法的改进。方法由护士长带领选拔2名操作技能优秀的急诊科护士担当小教员,对在急诊科护士进行急救模拟培训,1次/年,3年共计34名护士进行培训。在示教室设置场景,规范操作,实战练习,边叙述边操作,培训1次/周,时间1~2h,共培训7周。由过去的单纯讲课提问改为集体授课,分组模拟培训,并对培训前、后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模拟培训后急诊科护士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均较培训前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模拟培训可以进一步增强急诊科护士急救意识,进一步规范急诊科护士抢救程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伤的特点和院外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2001年-2006年间院外救治陆地交通事故伤11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4.57%的道路交通事故伤者年龄在21~60岁。四肢骨折的患者占伤者总数的35.96%。头颅外伤患者的病死率最高,达79,01%(143/181)。仅7.96%(93/1168)的伤者能在10min内得到救治,56,25%(657/1162)的伤者在20min以后才得到救治,其中481例在农村,176例在高速公路。总病死率为17.81%,20min方得到救治者病死率为21.77%,显著高于10~20min内即得到救治者(13.64%,P〈0.05)和10min内即得到救治者(8.60ek,P〈0.05)。结论应合理规划急救分站的分布,缩短抢救半径,以提高道路交通事故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郊区急救呼叫反应时间的现状,分析其差异,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北京急救中心2005年下半年的调度数据。结果北京市城区呼叫反应时间中位数为16.0min,郊区呼叫反应时间中位数为20.8min,城区和郊区呼叫反应时间及其各时间段组成均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北京市郊区120急救网络建设和资源配置等明显不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郊区急救卫生事业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以缩短郊区120急救网络呼叫反应时间,从而更好、更快地为首都市民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安全知识与急救技能现状,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对我国6省65个区县22508名15-69岁居民开展安全知识与急救技能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1494份,有效率为95.5%。其中,城市居民占45.2%,农村居民占54.8%;男性占51.0%,女性占49.0%。调查对象对安全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68.9%,对急救技能的平均知晓率为67.0%。各项安全知识中,“食品标签的内容”知晓率最高,为95.2%,“蔬菜残留农药的处理”知晓率最低,为36.5%;各项急救技能中,“火灾逃生”知晓率最高,为76.0%,“抢救呼吸心跳骤停者”知晓率最低,为48.7%。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平均知晓率,城市居民分别为74.5%和73.2%,均高于农村居民的64.3%和61.9%,P(0.05;男性分别为69.6%和67.6%,均高于女性的68.1%和和66.3%,P〈0.05;文化程度高者均高于文化程度低者,P〈0.05,其中大专/本科及以上者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1.4%和78.9%,而不识字/少识字者仅为54.3%和52.3%。结论我国居民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知晓率较低,应以农村为重点地区,以文化程度较低者为重点人群,以急救技能为重点内容,开展公众安全与急救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院内抢救性气管插管12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影响院内抢救性气管插管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1276例院内抢救性气管插管患者的分布特点与年龄构成、插管原因(病因)和插管经过。结果须抢救性气管插管患者以急诊科(35.91%)和ICU病房(23.67%)为多。与院内其他病房相比,急诊科患者年龄轻(58.64±22.61岁vs63.72±19.34岁)、可救性强(创伤、淹溺、中毒、心脑血管意外占58.90%,而各病房中疾病终末期患者却占65.70%)。麻醉医生赶到插管地点的平均时间为(3.8±2.5)min,89.03%的患者能顺利经口明视插入气管导管,牙关紧闭开口困难者可改为经鼻盲探插入。结论急诊科不仅占了院内抢救性插管患者总数的最大份额,且其患者年龄轻,抢救价值大。若急诊科医师能掌握气管插管技术,可省却麻醉医生从麻醉科赶到急救现场的过程和时间。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120急救网络完善建设新增运转65个急救站,通过日常院外急救工作量及需求满足情况的数据分析、怀柔区连续两起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和八达岭长城急性心梗外宾成功救治的典型案例介绍,对新增运转65个急救站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与2007年同期比较,全市120急救网络7月25日~8月24日受理呼救电话量增长7.31%,出车量增长12.97%,日均出车量由647次/d增加至731次/d;近距离派车无车数由平均40次/d减少至6次/d,呼叫满足率由94.2%上升至99.1%。新增运转65个急救站使日常院外急救需求进一步满足,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基层医院急诊急救能力明显增强。总结北京120新增65个急救站奥运期间运行效果分析认为,完善急救网络建设是提升急救呼叫满足率的根本,构建区域急救网络对于应对远郊区县突发事件更为有效,旅游景区应该成为院外急救关注的重点,依托型急救站有利于促进急救水平整体提高。为北京市院外急救网络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心脏骤停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09年复苏成功率较高的11名医生的复苏成功病例80份(复苏成功组)及复苏不成功病例87份(复苏无效组)(共167例)。分析患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以及急救中心急救反应速度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①两组发病年龄具有相同的分布特点(P〉0.05),均呈偏态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平均78岁。女性发病年龄略高于男性。②复苏成功组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搏心电活动(PEA)者占45%,显著高于复苏无效组(17%,P〈0.05)。③复苏成功组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后平均10.2min发出呼救,呼救时间显著短于复苏无效组(平均为21.7min,P〈0.05)。④复苏成功组现场施行CPR的占5%,复苏无效组2.3%(P〉0.05)。⑤从接到调度指令至到达现场施救的时间两组都平均在7min左右(分别为7.25min和7.83min,P〉0.05)。结论患者家属现场自救意识和能力普遍欠缺。早发现,及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专职化和非专职化院外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2008年11月~2009年11月6384例院外急救病例,分为A、B两组,即将A组由非专职化急救小组救治的3020例作为对照组。将B组由专职化院外急救小组救治的3364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的差异。结果专职组现场救治有效率71.90%,显著高于非专职组(40.25%,χ^2=32.78,P〈0.01)。专职组3分钟内的急诊出车、20min内到达现场情况,与非专职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专职化院外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非专职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02年。2008年内在中国发表2191篇关于灾害医学救援的中文文献。载文量前10位的期刊占期刊总数的6.0%,而发文量占30.0%(659/2191),其中4种是军事医学期刊。400篇论文(18.2%)的作者来自10家机构,特别是武警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有关论文的发表量迅速增加。这些文章的引用率仅30.0%,基金资助论文(n=73,3.3%)的学术水平相对较高。词频排前10位的关键词包括地震、自然灾害、卫勤保障、医疗救援、抗震救灾、汶川地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前急救、军队医院、急救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外急救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全面提升院外急救能力和水平。方法分析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2008年1月~9月18349例院外急救病例,对疾病谱的构成、年龄构成、一般急救与危重病构成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院外急救患者排前5位是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普通外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共占院外急救总量的49.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院外急救对象的38.1%。根据院外急救对象病情程度统计,一般急救患者占66.0%,危重患者占31.2%,死亡患者占2.8%,前5位致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15.3%)、车祸多发伤(11.1%)、恶性肿瘤(10.1%)、呼吸系统疾病(8.0%)、神经系统(6.0%)。结论宝山市120院外急救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在城乡结合部的急救中心,常见的疾病包括骨科及普外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