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与尿白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对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90例,根据ABI水平分为≤0.9组、>1.3组、正常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生化指标、24h尿蛋白、尿肌酐水平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结果 ABI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年龄大,病程长,TG、HDL-C、LDL-C、尿AIB、Cr水平高,DKD发生率高。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ABI与尿白蛋白的检测,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外周动脉疾病(PAD),还可同时筛查出糖尿病相关肾病,从而做到这两种并发症的早防早治。 相似文献
2.
3.
4.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是否已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是公认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通过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尿蛋白排泄率状态的骨密度变化,分析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与骨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沙坦(losartan,科素亚)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UA)、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对象均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但不使用血管活性药及利尿剂;观察组加予氮沙坦50mg,1次/d,与对照组比较8周前后UA、UAE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UA、UAER明显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氮沙坦)有益于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降低血尿酸,对DN有延缓进展甚至逆转DN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雷卓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3):219-220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糖尿病肾病 (DN )已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 DN诊断较敏感的指标之一 ,也是预测病死率的有力指标 [1 ]。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可以明显缓解肾功能的恶化 ,降低病死率 [2 ]。我们观察大黄对老年 2型糖尿病 (NIDD 相似文献
7.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临床测定简便易行。研究提示,尿白蛋白变化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因此研究糖尿病尿白蛋白变化与其他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本文对我院住院的5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与慢性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130 b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1组(UAER<30mg/24h)、观察2组(UAER30~300mg/24h)和观察3组(UAER>300mg/24h)各20例,同期再选择2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与血浆纤溶活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UAE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并以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计算PAI-1/t-PA,并进行UAE、血糖、血脂、血尿素氮、肌酐测定.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显著增高,t-PA活性显著降低(P<0.01);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PAI-1/t-P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大量蛋白尿组患者PAI-1/t-PA比值最高;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AER与PAI-1/t-PA比值呈正相关,其中以微量白蛋白尿组最为明显(r=0.5422,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纤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方法 41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200μg/min≤UAER<200μg/min)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为常规治疗,B组(23例)为常规+舒洛地特(600LSU,iv,qd)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4周后,B组UAER降低(41.7±0.4)%明显高于A组(5.1±0.2)%.B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治疗后UAE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A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洛地特4周治疗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前期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MAU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观察70例老年前期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糖、胰岛素、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指标,并对其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AU组ISI显著低于未合并MAU组,而且ISI与UAER呈独立相关。结论:提示在老年前期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MA瓣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前期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1,2 ] 。本文通过分析 2 2 6例 2型糖尿病病人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目的在阐明其与大血管病变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共收集住院及专科门诊的 2型糖尿病病人 2 2 6例 ,均符合WHO(1998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 ,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病人分三组 ,Ⅰ组 (正常白蛋白尿组 )为 <2 0 μg/min ,Ⅱ组 (微量白蛋白尿组 ) >2 0~ 2 0 0 μg/min ,Ⅲ组 (大量白蛋白尿组 )为 >2 0 0 μg/min ,非糖尿病组 30例为正常对照组。各组例数及临床情况如见表 …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2例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lc和U-mALB的测定,根据患者的HbAlc检测结果分为三组:A组(<6.5%)、B组(6.5%~8.0%)、C组(>8.0%).比较三组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在A、B、C各组间U-m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956、15.465、9.154,均P<0.01);HbAlc与U-mALB呈正相关(r=0.591,P<0.05).结论 监测HbAlc和U-mALB,能及早发现糖尿病肾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影响因素及用晨尿MALB/Cr评估尿蛋白排泄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79例T2DM患者晨尿和24h尿,测定晨尿MALB、Cr、24h尿MALB及其他各项生化指标,并按肌酐清除率(Ccr)分为25.66~49mL/min、50~79mL/min、≥80mL/min3组,进行各项生化指标与晨尿MALB/C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晨尿MALB/Cr与年龄、体质指数(BMI)、DM病程、24h尿MALB、24h尿蛋白(24h尿T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呈正相关。DM病程、SBP、DR是T2DM患者晨尿MALB/Cr的影响因素。Ccr≥25.66mL/min时,各组晨尿MALB/Cr与24h尿MALB呈正相关。结论:晨尿MALB/Cr可代替24h尿MALB,用于观察尿蛋白排泄情况并对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检测和评估,此测定适用于尿量Ccr≥25.66mL/min的不同Ccr的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指南》2018,(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尿微量蛋白水平和大血管的病变间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将发生大血管病变的30例患者作为病变组,将未发生大血管病变的48例患者当做常规组,同时选择同期4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各项指标。结果病变组患者的收缩压、FPG与常规组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病变组患者的HDL-C、LDL-C、TG与常规组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尿微量蛋白水平和大血管的病变间有着相关性,通过患者血压、血糖与血脂等指标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483例,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48例,ACR<30mg/g)和MAU组(B组,235例,ACR 30-300mg/g)。检测两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与A组比较,B组TG、TC、LDL-C、FBG、PBG、FIns均明显增加(P<0.05);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升高(P<0.05)。体重指数、收缩压、TC、FBG是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MAU易合并超重、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测定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高UAER组(42例)和低UAER组(160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细胞功能指数(HOMA-B)。结果:两组年龄、病程、BMI、WHR及血压、HBAlc、HOMA-B差异无显著性,高UAER组FBG、FINS、HOMA-IR显著高于低UAER组,且UAER与FBG、FINS、HOMA-IR成显著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引起UAER升高的重要原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可能会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作用。方法: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及自身对照开放研究,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口服糖脉康颗粒5g,tid,对照组30例口服安慰剂1袋,ti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3,6个月UAE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糖脉康可明显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3个月和6个月的UAER(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糖脉康可降低2型糖病患者的UA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C肽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ALB,记录患者24 h尿量,计算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51例;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66例;C组,显性糖尿病肾病组35例。检测三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结果 A组和B组的空腹C肽明显高于C组,A组和B组的HbA1c均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空腹C肽显著高于B组,HbA1c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rson相关分析示空腹C肽与MALB呈负相关,空腹C肽与HbA1c呈负相关,HbA1c与MALB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MALB和C肽水平,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