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环境对胎鼠海马神经元 N 甲基-D 天(门)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数目和通道特性的影响 , 为防治高原低氧引起的脑损伤提供依据. 方法将孕 10 d SD大鼠置于低压氧舱内,采用原位杂交和膜片钳观察其所生子鼠海马 NMDA受体的数量和功能. 结果胎鼠高原低氧后, NMDA受体数量减少,通道开放概率由 0.150降为 0.012,通道开放时间常数б 1由 0.040± 0.010降为 0.020± 0.007(t=33.21,P< 0.05),б 2由 0.75± 0.23降为 0.49± 0.23(t=25.31,P< 0.05),通道关闭时间常数б 1由 0.14± 0.07升高为 14.25± 3.5(t=12.74,P< 0.01),б 2由 2.67± 1.12升高为 4832± 1809(t=8.44,P< 0.01). 结论高原低氧影响到胎鼠 NMDA受体的发育,提示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的学习记忆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余茜  李晓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71-174
背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过程中需要特定的康复训练。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分辨学习能力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记忆保持能力与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材料:实验于2000—03/2002-02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雄性大鼠24只,将其随机分为脑梗死自由活动组(模型组)、脑梗死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方法:①模型制备:康复组和模型组大鼠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正常组不做处理。②康复训练:4d后对康复组大鼠进行4周的滚笼训练器、网屏训练器、平衡训练器训练,模型组和正常组不进行训练。③学习记忆测试: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5天进行学习记忆行为学测试。Y-型谜官实验主要观察大鼠达到9/10正确反应(跑到暗臂)所需的训练次数;多功能条件反射箱实验主要观察大鼠在跳板上停留的时间(步入潜伏期)。④学习记忆测试完后采用细胞贴附式记录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达到掌握迷宫结构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②各组大鼠步人潜伏期。③各组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特性。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分析。①康复组和正常组大鼠达到掌握标准所需次数分别为(68.02&;#177;11.67)次和(57.62&;#177;10.31)次,而模型组需要(107.07&;#177;16.32)次,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康复组和正常组电击前步人潜伏期中位数分别为286.7s和298.4s,而模型组电击前步人潜伏期中位数仅为126.7s,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③康复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以35ps通道短开放为主,开放概率0.099&;#177;0.007。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通道以及35pS短开放时间和概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模型组以20pS通道开放为主,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两个时间常数明显短于康复组同类通道,35ps通道短开放概率为0.036&;#177;0.04,低于康复组俨〈0.05),无35pS长开放通道。结论: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是通过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特性的改变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抗体脑炎是抗NMDA受体抗体相关性边缘叶脑炎,表现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可将病程分为5期:前驱期、精神症状期、无反应期、运动过多期、恢复期[1].该病发病率低,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成熟型卵巢畸胎瘤.我科于2013年4月收治1例抗NMDAR抗体脑炎病人,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于2013年6月13日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过程中需要特定的康复训练。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分辨学习能力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记忆保持能力与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材料:实验于2000-03/2002-02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雄性大鼠24只,将其随机分为脑梗死自由活动组(模型组)、脑梗死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方法:①模型制备:康复组和模型组大鼠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正常组不做处理。②康复训练:4d后对康复组大鼠进行4周的滚笼训练器、网屏训练器、平衡训练器训练,模型组和正常组不进行训练。③学习记忆测试: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5天进行学习记忆行为学测试。Y-型迷宫实验主要观察大鼠达到9/10正确反应(跑到暗臂)所需的训练次数;多功能条件反射箱实验主要观察大鼠在跳板上停留的时间(步入潜伏期)。④学习记忆测试完后采用细胞贴附式记录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达到掌握迷宫结构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②各组大鼠步入潜伏期。③各组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特性。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分析。①康复组和正常组大鼠达到掌握标准所需次数分别为(68.02±11.67)次和(57.62±10.31)次,而模型组需要(107.07±16.32)次,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康复组和正常组电击前步入潜伏期中位数分别为286.7s和298.4s,而模型组电击前步入潜伏期中位数仅为126.7s,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③康复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以35pS通道短开放为主,开放概率0.099±0.007。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通道以及35pS短开放时间和概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模型组以20pS通道开放为主,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两个时间常数明显短于康复组同类通道,35pS通道短开放概率为0.036±0.04,低于康复组(P<0.05),无35pS长开放通道。结论: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是通过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特性的改变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热和微热功率的X波段脉同波孕期辐射致仔鼠脑功能发育障碍的神经电生理机机制。方法 以功率密度5~20mW/cm^2的脉冲微波对孕鼠进行孕期慢性辐射(孕6~16d隔日1次,每次20min),研究成年子鼠海马神经元胞体N-甲基-D天冬氨酸9NMDA)受体单通道特性的变化。结果 在10.20mW/cm^2功率组,NMDA受体通道的活动性降低,表现为通道电导下降,开放里程缩短,开放概率降低等。5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机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观察四血管阻断(four-veasel occuluaion,4VO)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改良的Pulsinelli‘s 4VO法建立大鼠VD模型;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1mRNA的表达。结果 VD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sponse,AAR)在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lt;0.05),4周和2个月时更加明显(P&;lt;0.01),海马脑片LTP的诱导出现明显障碍;VD组2周时CA1和CA3区NMDAR1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DG区无明显改变;4周和2个月时海马各区表达均减低。结论 大鼠海马区NMDAR与学习记忆有关,在脑缺血的早期表达增高介导了兴奋毒性作用;但在缺血后期,NMDARmRNA表达减低可能与学习记忆损害有关,为进一步进行NMDAR拮抗剂和激动剂治疗VD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及应激后脑海马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2A,NR2B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4在同济医学院组胚教研室第二实验室进行,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复合应激组(n=25)和对照组(n=14)。复合应激组动物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环境(睡眠剥夺、垂直旋转、噪音刺激和持续光照)中达6周,对照组动物不干预。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的逃避潜伏期和Y迷宫作业测试中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来评估其空间学习与记忆成绩。两组动物行为学测试后麻醉状态下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方法分析脑海马CA1,CA3、齿状回区NR2A。NR2B的表达。结果:3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复合应激组大鼠明显短于对照组[(15.89&;#177;9.15),(27.30&;#177;12.51)s,t=3.199,P〈0.051。②Y迷宫中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复合应激组大鼠高于对照组[(79.01&;#177;1.23)%,(66.12&;#177;1.61)%,t=58.61,P〈0.01]。③NR2B表达水平:复合应激组大鼠CA1和CA3区明显高于对照组(0.562&;#177;0.292,0.321&;#177;0.257;0.572&;#177;0.283,0.312&;#177;0.242,P〈0.05)。④NR2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慢性复合应激可增强学习与记忆能力,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2B参与了慢性复合应激引起的学习与记忆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0mW/cm^2和100mW/cm^2 HPM辐射110只Wistar雄性大鼠,于辐射后6h、1d、7d、14d和28d活杀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分析海马组织中NMDA受体——NR1、NR2A和NR2B的蛋白及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10mW/cm^2及100mW/cm^2 HPM辐射后,可见大鼠海马神经元固缩等病理变化,100mW/cm^2组的病变较10mW/cm^2组严重,且恢复迟。2个辐射组的NR1、NR2A及NR2B的表达均增强;10mW/cm^2组辐射后6h,NMDA受体表达始见增加,1d达高峰,28d基本恢复;100mW/cm^2组照后6h,NMDA受体表达始见增加,7d达高峰,28d基本恢复,且与10mW/cm^2组相比,100mW/cm^2组增高明显,恢复较迟。NR1mRNA变化规律与其蛋白表达类似。结论10mW/cm^2及100mW/cm^2 HPM辐射可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使NMDA受体表达上调,参与HPM致海马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电磁脉冲对大鼠脑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电磁脉冲是一种高能非电离辐射,它涵盖的频谱极宽,对电子仪器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损伤效应。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电磁脉冲可造成实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显著下降,并且影响其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形成。目的:观察电磁脉冲照射对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方差分析。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1/03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完成。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电磁脉冲组26只和对照组6只。方法:电磁脉冲组大鼠经电磁脉冲照射(6&;#215;10^4V/m,脉冲上升时间20ns,脉宽30μs,频率2.5脉冲/min,作用2min)后即刻,3,6,24,48h麻醉状态下断头取脑,剥离海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并以3^H标记的谷氨酸为配基进行放射性配基一受体结合实验。对照组麻醉处死前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②各组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最大结合量和平衡解离常数的变化。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电磁脉冲照射后即刻,3h、6h可见天冬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峰值(17.25&;#177;1.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56&;#177;1.5)μmol/L,P〈0.05],谷氨酸含量也于上述3个时间点升高[峰值(13.67&;#177;O.9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6.94&;#177;1.1)μmol/L,P〈0.05],两者含量均于照射后24h渐趋恢复,48h接近正常水平。3种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牛磺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也于电磁脉冲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升高,并于48h恢复。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于照后即刻明显升高(P〈O.05),照后24h明显下降,48h恢复至接近对照组。②电磁脉冲照射后即刻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开始下降,照后3h下降最显著(P〈0.05),6h渐有恢复,48h恢复至正常水平;受照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最大结合量于照后3h和6h显著下降(P〈O.05),24h渐有恢复,照后48h明显升高,超过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电磁脉冲照射导致大鼠海马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升高;同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亲和力升高及受体密度下降。提示实验动物认知障碍可能与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及应激后脑海马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2A,NR2B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4在同济医学院组胚教研室第二实验室进行,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复合应激组(n=25)和对照组(n=14)。复合应激组动物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环境(睡眠剥夺、垂直旋转、噪音刺激和持续光照)中达6周,对照组动物不干预。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的逃避潜伏期和Y迷宫作业测试中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来评估其空间学习与记忆成绩。两组动物行为学测试后麻醉状态下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方法分析脑海马CA1,CA3、齿状回区NR2A,NR2B的表达。结果:3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复合应激组大鼠明显短于对照组(15.89±9.15),(27.30±12.51)s,t=3.199,P<0.05。②Y迷宫中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复合应激组大鼠高于对照组(79.01±1.23)%,(66.12±1.61)%,t=58.61,P<0.01。③NR2B表达水平:复合应激组大鼠CA1和CA3区明显高于对照组(0.562±0.292,0.321±0.257;0.572±0.283,0.312±0.242,P<0.05)。④NR2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慢性复合应激可增强学习与记忆能力,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2B参与了慢性复合应激引起的学习与记忆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短时氧惊厥对沙土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短时氧惊厥是否会引起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以及神经元在形态上的变化,为氧惊厥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积累资料。方法 8只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沙土鼠经观察和检疫l周后进行实验。按照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短时氧惊厥组),每组4只。沙土鼠暴露在0.5MPa压力的高压氧下。引起短时氧惊厥(首次惊厥5min后,减压出舱)后应用HE、TUNEL和免疫组化LSAB染色法观察脑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沙土鼠在发生短时氧惊厥后3d,在用HE和TUNEL染色的脑片上未发现海马区神经元的死亡。神经元形态及数目[(203&;#177;14)/mm^2]与对照组[(200&;#177;l3)/mm^2]均无明显变化(P&;gt;0.5),用免疫组化法染色的脑切片上发现氧惊厥组海马神经元有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蛋白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则无表达。结论 短时氧惊厥未引起脑海马神经元的死亡,但可诱导海马神经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从而提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海马神经元,这可视为海马神经元抗氧惊厥损伤的细胞内保护性机制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电磁脉冲对大鼠脑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电磁脉冲是一种高能非电离辐射,它涵盖的频谱极宽,对电子仪器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损伤效应.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电磁脉冲可造成实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显著下降,并且影响其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形成.目的观察电磁脉冲照射对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方差分析.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1/03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完成.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电磁脉冲组26只和对照组6只.方法电磁脉冲组大鼠经电磁脉冲照射(6×104V/m,脉冲上升时间20ns,脉宽30μs,频率2.5脉冲/min,作用2 min)后即刻,3,6,24,48 h麻醉状态下断头取脑,剥离海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并以3H标记的谷氨酸为配基进行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实验.对照组麻醉处死前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②各组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最大结合量和平衡解离常数的变化.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电磁脉冲照射后即刻、3 h、6 h可见天冬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峰值(17.25±1.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56±1.5)μmol/L,P<0.05],谷氨酸含量也于上述3个时间点升高[峰值(13.67±0.9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6.94±1.1)μmol/L,P<0.05],两者含量均于照射后24 h渐趋恢复,48 h接近正常水平.3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牛磺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也于电磁脉冲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升高,并于48 h恢复.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于照后即刻明显升高(P<0.05),照后24 h明显下降,48 h恢复至接近对照组.②电磁脉冲照射后即刻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开始下降,照后3 h下降最显著(P<0.05),6 h渐有恢复,48 h恢复至正常水平;受照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最大结合量于照后3 h和6 h显著下降(P<0.05),24 h渐有恢复,照后48 h明显升高,超过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电磁脉冲照射导致大鼠海马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升高;同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亲和力升高及受体密度下降.提示实验动物认知障碍可能与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E对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抗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代蓉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046-3047
目的 观察维生素E对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的治疗作用,研究氧化损伤对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损伤作用及维生素E对其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氧化(H202)、维生素E处理后氧化的方法对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进行分组处理。用二维电泳法、蛋白银染法及特殊氧化蛋白免疫染色法探测被氧化的蛋白。结果 氧化处理12h后出现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31.19%;经维生素E处理后再氧化处理的细胞生存率几乎达到正常组水平。经H202氧化处理的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氧化蛋白数目增加了,而维生素E提前处理过的那组没有增加。结论 维生素E对鼠神经元细胞的氧化损伤起保护作用,是有效的抗氧化治疗剂。  相似文献   

14.
刘建民  赵文元  赵瑞  卢以成  周晓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223-225,F0003
背景:颞叶癫痫的发病与海马神经元丢失死亡有关,但其海马神经元丢失的具体方式和详尽机制还不清楚,难以确定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Caspase-3)激活及神经元凋亡的必然联系。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模型中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基因的表达情况。 设计:开放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 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10只,雌雄不拘。Caspase-3流式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D公司,PCR引物由上海皓嘉公司合成。 方法:①将24h内新生SD大鼠断头取脑,解剖出双侧海马,制备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细胞模型。通过全细胞膜片钳对细胞模型放电情况进行检测。以培养8d并经无镁处理的神经元细胞作为癫痫样放电模型组,以培养8d但未经无镁处理的神经元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记录电位变化。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法克隆大鼠全长caspase-3 cDNA.并加以标记;采用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Caspase-3基因cDNA的克隆结果。②Caspase-3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③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产物经12g/L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约800bp DNA片段区带,与预期值一致。DNA序列测定显示所得克隆的开放阅读框架长843bp。②杂交显示空白对照组海马阳性染色神经元少于10%,神经元突起饱满,形成广泛的突触联系。癫痫样放电模型组无镁处理3h后,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无镁处理12h后,有较多强阳性染色神经元,基本保持有神经元突起,但突起变得菲薄。③流式细胞分析显示。无镁处理6h后凋亡细胞开始明显增加,单位时间内凋亡细胞数不尽一致。 结论:癫痫样放电可以启动caspase-3表达,继而介导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5.
李敏  黎海蒂  汪涛  胡华  陈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02-4203
目的:探讨谷氨酸及其N-甲基(酰)-D-门冬氨酸受体(NMDAR1)在大鼠前额时执行控制功能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0-1.5月龄的大鼠,进行执行控制训练,选出执行控制能力好组及执行控制能力差组大鼠各8只,用氨基酸分析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执行控制能力不同的大鼠前额叶谷氨酸(Glu)含量、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Glu-IR)数量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mRNA(NMDAR1mRNA)表达。结果:与执行控制能力好组大鼠相比,执行控制能力差组大鼠NMDAR1mRNA表达较高[执行控制能力好组大鼠为(117&;#177;33)个/μm^2,控制能力差组为(165&;#177;28)个/μm^2,t=1.93,P&;lt;0.05];而两组间前额叶Glu含量[(11,9&;#177;0.6)μmol/g比(12,4&;#177;0,9)μmol/g],Glu-IR阳性神经元数量[(197&;#177;94)个/μm^2比(212&;#177;87)个μm^2;t=1,21,P&;gt;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21,P均&;gt;O.05)。绪论:Glu及NMDAR1在前额叶执行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机制可能比较复杂,NMDAR1mRNA表达较高可能系代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在正常培养条件及缺氧培养条件下不同强度永磁磁场对胎鼠皮质神经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集胎鼠皮质神经元分别在正常条件及缺氧条件下培养,神经元细胞在上述培养条件下又分为对照组及加磁组,加磁组根据给予的磁场强度高低(磁源极面中心磁感强度分别为44.8 mT、90.6 mT、182.1 mT)细分为A组、B组及C组,对照组细胞未给予磁场干预.于细胞培养72 h后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及MDA含量.结果 在正常培养条件下,A组、B组神经元培养上清液中SOD值[分别为(13.132 ±0.538) U/ml、(12.452±1.236) U/ml]与对照组[(12.882 ±0.713)U/ml]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SOD值[(10.844±2.385) U/m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及C组培养上清液中MDA值[分别为(1.520±0.162) nmol/ml、(1.190±0.113) nmol/ml、(1.264 ±0.120)nmol/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952±0.133) nmol/ml](P<0.05);在缺氧培养条件下A组、B组、C组SOD值[分别为(35.089±0.412) U/ml、(35.412±0.420) U/ml、(34.999±0.452) U/ml]及MDA值[分别为(9.865±0.719) nmol/ml、(10.102±0.719) nmol/ml、(10.380±0.666) nmol/ml]与对照组[SOD值为(34.964±1.818) U/m1,MDA值为(8.686±3.751) nmol/ml]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常培养条件下本研究所用各强度永磁磁场均可诱发胎鼠皮质神经元氧化损伤;在缺氧培养条件下本研究所用各强度永磁磁场对胎鼠皮质神经元氧化损伤均无明显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通道阻断剂4-乙酰氨基-4’-异氰酸芪-2,2乙二磺酸(SITS)对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完成。新生1dSD大鼠64只,无菌断头取双侧海马,胰酶消化,离心,筛网过滤,把神经元种植在967L或247L培养板内。取离体培养12d的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甲基-D-天冬氨酸组、N-甲基-D-天冬氨酸处理时加SITS组和N-甲基-D-天冬氨酸处理后加SITS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加入含有N-甲基-D-天冬氨酸300μmol/L、甘氨酸5μmoL/L的培养液,作用10min后更换培养液,N-甲基-D-天冬氨酸的作用时间是10min。N-甲基-D-天冬氨酸处理时加SITS组、N-甲基-D-、天冬氨酸处理后再加SITS组分别于N-甲基-D-天冬氨酸作用时及作用10min后使用氯通道阻断剂SITS,SITS的作用终浓度是0.5mmol/L,作用时间18h。正常对照组神经元用DMEM/F12培养基换液。18h后进行Hoechst荧光染色和MTT实验,定量检测神经元凋亡数目和神经元存活率的变化。并对SITS抗凋亡的浓度效应(0-1000μmol/L)作以观察。 结果:①SITS抗N-甲基-D-天冬氨酸作用的浓度效应:SITS浓度低于100μmol/L时,保护作用不明显,当浓度达到250、500、1000μmol/L时具有明显保护作用(P〈0.05)。②神经元细胞核形态的观察:经Hoechst33258染色后,正常神经元的细胞核呈卵圆形,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均匀的淡蓝色荧光,凋亡的细胞皱缩变圆、染色质浓集或断裂或出现凋亡小体,呈强亮的蓝色荧光,凋亡计数显示,N-甲基-D-天冬氨酸可诱导31.44%左右神经元凋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N-甲基-D-天冬氨酸作用细胞的同时使用SITS,细胞的凋亡数目减少为19.23%,N-甲基-D-天冬氨酸作用10min后再使用SITS,细胞的凋亡数目升高为31.6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SITS在对N-甲基-D-天冬氨酸处理神经元前后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N-甲基-D-天冬氨酸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在N-甲基-D-天冬氨酸作用细胞的同时使用SITS,细胞存活率为93.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N-甲基-D-天冬氨酸作用10min后再使用SITS,细胞存活率为73.95%,与N-甲基-D-天冬氨酸处理时加s1T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SITS作为氯通道阻断剂能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对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死亡有保护作用,且在N-甲基-D-天冬氨酸处理神经元前后使用作用效果不同,作用机制可能与N-甲基-D-天冬氨酸的效应和氯通道活动均被阻断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诱发电流的特性以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INMDA)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膜片钳研究室进行,运用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原代培养第七八天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INMDA,以及GDNF对INMDA的影响,由Clampex 8.0软件采样系统获得的图形,直接进入Clampfit8.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NMDA可在海马神经细胞上诱发出大的内向离子流。当钳制电压为-60mV时,细胞外单独给予GDNF(0.1,1.0,10.0μg/L)对静息膜电导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无影响。但细胞外同时给予NMDA(100μmol/L)和GDNF(10μg/L)时,INMDA的峰值为(-578.238&;#177;100.493)pA,INDMA的峰值被抑制( t=-7.248,P&;lt;0.01),峰值受抑制率为(21.502&;#177;7.898)%。洗去GDNF后,抑制作用消失。结论:NMDA诱发的电流呈现出明显的内向整流特性,GDNF能抑制海马神经元NMDA通道的兴奋性,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是对缺血缺氧性损伤最为敏感的神经元,缺血缺氧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膜电位表现为缺氧早期细胞膜的超极化,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膜发生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引起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目的: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MK801对离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缺氧期间电生理指标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九七医院,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Healthy-Science Center,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2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只,预吸纯氧3min后以体积分数为0.02的异氟醚麻醉,快速断头取脑,制备离体海马脑片。方法:大鼠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和MK801组,每组10个。单纯缺氧组海马脑片给予10min缺氧;而MK801组的海马脑片在缺氧前10min及10min的缺氧期间分别应用100μmol/L的MK801。所有脑片均给予60min的复氧。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的时间、快速去极化的幅度。在复氧末,应用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Schaffer通路刺激,观察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②两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③两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幅度。④MK801对海马CA1区神经元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单纯缺氧组显著高于MK801组[(0.20&;#177;0.05)mV/s,(0.08&;#177;0.03)mV/s,(P〈0.05)]。②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MK801组显著高于单纯缺氧组[(537&;#177;139)s,(261&;#177;26)s,(P〈0.05)]。③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的幅度:MK801组显著小于单纯缺氧组[(4&;#177;13)mV,(53&;#177;7)mV,(P〈0.05)。④在复氧末期,MK801组的10个神经元中,9个神经元恢复对刺激的反应。结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MK801可以显著降低缺氧引起的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延缓神经元快速去极化的发生及降低快速去极化的幅度,说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可显著减轻神经元的缺氧性损伤,促进复氧后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被戊四氮活化后的产物与癫痫的关系,探讨惊厥发作前癫痫形成的机制。方法:将神经元活化产物注入大鼠的侧脑室,观察大鼠行为、脑电图及GABA(α1)受体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改变。结果:实验组注射神经元活化产物后10~30min大部分大鼠出现2~3级惊厥反应,EEG呈短程、中高幅尖波、尖慢复合波;对照组行为及EEG未见异常,实验组GABA(α1)受体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的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元活化产物具有致痫作用,可通过抑制GABA(α1)受体表达参与癫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