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测了2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ODmax)的动态变化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提示,体外循环转流后:(1)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转流期间维持手术前水平的60%。转流结束后逐渐回升,术后2h再度下降;(2)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下降;(3)血小板伪足生成、畸形、破碎、脱粒和微管系统明显扩张。探讨了体外循环中血小报质量下降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C组)与实验组(N组)。N组术前7d口服尼群地平0.5mg·kg-1/次,1次/8h,最后1次用药于术前2h。测定围体外循环期血小板计数、瑞斯托霉素及ADP诱导的最大凝集率。结果表明,N组血小板计数、瑞斯托霉素诱导的最大凝集率在转流中、后增高于C组(P<0.05~0.01),ADP诱导的最大聚集率在转流前、中低于C组,转流后高于C组(P<0.05~0.01),术后纵隔引流量明显减少。说明尼群地平能有效地抑制体外循环中血小板活化,保护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数量、功能的影响。方法 普通犬10只,进行体外循环,于体外循环前后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小板计数、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浆血栓素B2等血小板获得性损害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数量下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受损,GPIb分子数减少,GMP-140分子数及血浆血栓素B2浓度均上升。结论 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聚集及粘附功能受损;血小板内α颗粒释放增加;血小板膜GPIb分子数下降;血小板内前列腺素代谢增强。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3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1.5~2.0×106kIU抑肽酶,对照组预充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转机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结果为转机后血小板数量变化不大,对照组的血小板功能较实验组明显下降。实验组的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低,表明抑肽酶能够保护转机期间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2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实验组干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2x106血管舒张素抑制单位(KIU)。结果发现,体外循环期间,对照组的血栓素B2(TXB2)及其与6-酮-前列腺素F1a比值(TXB2/6-K-PGF1a)明显升高;实验组TXB2的增加及TXB2/6-K-PGF1a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纵隔引流量减少41.7%。表明抑肽酶可于体外循环期间抑制TXB2的合成和释放,降低TXB2/6-K-PGF1a的值,从而保护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止血芳酸(PAMBA)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于CPB转流前、CPB预充液中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PAMBA250mg;对照组(B组)不给药。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CPB后30min、CPB停机及手术结束时四个时点检测血小板计数(BPC)、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并同时观察术前、术后24h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转流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明显减轻(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ACT、KPTT、PT、TT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的Hb、Hct降低和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期间应用PAMBA不仅能抑 溶系统亢进并间接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有效地减少CPB心脏手术后非外科性出血,而且无明显干扰凝血功能监测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抑制体外循环中血小板活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犬实验研究围术期体外循环10个时段血小板数量、聚集功能、代谢产物、活化标志蛋白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1)体外循环造成血小板活化,从而使血小板数量下降,聚集功能降低,花生四烯酸代谢旺盛,TXB2/6-Keto-PGF12比值升高,血小板表面GMP-140升高,电镜下血小板伪足增多、破碎、脱粒和微管扩张;(2)川芎嗪能降低这些变化的程度,使血小板得到保护,而不影响血液动力学;并能减少鱼精蛋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及体外循环后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粘附功能检测。结果表明: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均有明显的影响。同时,结合文献讨论了影响血小板功能的原因,探讨了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犬实验研究围术期体外循环10个时段血小板数量、聚集功能、代谢产物、活化标志蛋白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1)体外循环造成血小板活化,从而使血小板数量下降,聚集功能降低,花生四烯酸代谢旺盛,TXB2/6-Keto-PGF12比值升高,血小板表面GMP—140升高,电镜下血小板伪足增多、破碎、脱粒和微管扩张;(2)川芎嗪能降低这些变化的程度,使血小板得到保护,而不影响血液动力学;并能减少鱼精蛋白的量.并从血小板内cAMP、cGMP含量变化探讨了川芎嗪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对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方法对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两组,Ⅰ组(10例)用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Ⅱ组(10例)采用渚低温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方法。在转流前,同中复温开始时及停机后1h,分别采血测定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转流期间和停机后1h,两组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P<0.05);Ⅱ组的红细胞刚性指数在转流期间高于转流前(P<0.05)。结论:用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易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保证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术和体外循环转流前后血浆白介素-8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17例体外循环了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分别在手术前,转流5min时,开放主动脉时,停本外循环后1h,经桡动脉采血2ml,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介素-8,结果:体外循环开始时白介素-8有上升趋势(P〉0.05),开放主动脉白介素-8增加明显,由(31.75±5.05)pg/ml增加到(93.71±30.74)pg/ml(P〈0.05),停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到23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转流时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有下降,尤以紫绀型先心病人为甚,讨论了体外循环时血小板遭破坏之诸因素,并提出了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中脂质过氧化对红细胞钙的影响。②方法对行体外循环的病儿分别于转流前、转流3min,转流结束、转流后2h,24h采抗凝血。测定血浆及红细胞膜过氧化脂质、红细胞钙、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③结果转流3min时血浆和红细胞膜过氧化脂质即增高,转流结束达到高峰(t=3.527,2.921,P均<0.01);转流开始红细胞钙即升高(t=2.937,P<0.01),转流结束后2h达到高峰(t=3.426,P<0.01);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转流3min时暂时性升高后迅速降低,转流结束后2h达最低点(t=2.816,2.852,P均<0.01)。转流结束后24h除红细胞钙仍高于转流前(t=2.028,P<0.05)外,其它各值均恢复正常。④结论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是体外循环中红细胞钙超负荷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ITP小鼠模型外周血血小板数量与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宁血丸改善ITP的效果。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MI(抗GPⅢ3a)、CD61(抗GPⅡb)。结果注射抗血小板血清(APS)后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宁血丸能显著提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可使CIM-1、CD61上升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ITP的存在使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中药宁血丸可明显提高外周血血小板的数量,还可提高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大剂量抑肽酶保护血小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浆血栓烷B2、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140分子数、血小板膜糖蛋Ⅰb。结果 大剂量抑肽酶可降低CPB过程中血浆血栓烷B2含量和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140分子数,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但不影响血小板计数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 大剂量抑肽酶可能从以下两方面保护血小板功能;(1)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保护血小板粘附功能。(2) 抑制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酶转化为血栓烷A2,减少血小板活化,从而保护血小板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对2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体外循环前后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体外循环能使血小板大量激活,TXB2、6-Keto-POF1a合成增加,血浆内含量上升,以TXB2升高更为显著.TXB2/6-Kbto-PGF1a.比值上升;(2)由于a-颗粒释放内容物造成血浆PF4、vWF浓度升高.文章同时也反映了肝素、鱼精蛋白对血小板的影响.强调了为防止体外借环血小板活化所引起的病理改变,应重视转流前后血小板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胸、腹腔漏出液作为心肺机预充液进行体外循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例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患者体外转流前和转流期间分次抽取胸、腹腔漏出液3900ml经孔径40цm滤网过滤后分别进入体外循环。于手术前、转流停机后及手术后24天,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电解质含量和血气分析及体温变化观测。结果:体外转流停机时超滤出水分2900ml,尿量900ml;血浆总蛋白回升至54g/L,白蛋白至32g/L以上。尿素氮、肌酐正常,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血浆电解质、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患者术后无发热、感染、精神障碍及心衰、肺水肿。  相似文献   

18.
廖广园  徐仲  胡妙珊  李静  徐文婷  周燕 《广东医学》2016,(15):2278-2279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体外循环堵塞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VVH治疗的172例次患者,其中CVVH治疗期间堵管55例次(堵管组),未堵管117例次(无堵管组),均记录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血细胞计数,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在CVVH治疗前后的差别。结果堵管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高于无堵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血小板计数高者CVVH治疗期间体外循环更容易堵塞;体外循环堵塞将明显降低血红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规剂量肝素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使用肝素涂层管道(HCC)对血小板计数(PLC)、抗凝血酶Ⅲ(AT-Ⅲ)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方法 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HCC组(n=8)和对照组(UCC,n=15)。分别在ECC前、ECC60min、肝素中和后30min、60min及术后1d测定血小板计数(PLC)、AT-Ⅲ、GMP-140的浓度及术后1d出血量。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转流后微栓过滤网上沉积物的附着情况。结果 对照组PLC在转流中、术后1d显著低于HC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GMP-140浓度在ECC60min、中和后30min、60min显著高于HCC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1d的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AT-Ⅲ值无显著性差异;HCC组动脉过滤网表面光洁,网眼边缘清晰,偶见白细胞和血小板附着;对照组动脉过滤网表面可见纤维蛋白沉积,网眼边缘模糊,有大量白细胞及少数活化血小板粘附。结论 HCC在ECC中对血小板具有保护作用,较好地改善ECC装置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Isoflow离心泵与Sarns滚压泵对血液有形成分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40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随机分成离心泵组(A组)和滚压泵组(B组),每组20例,在转流前后采血检测血液有形成分并记录术后至次日早晨7时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显示:转流后B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是A组的2.6倍。A组血小板分布宽度较B组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认为离心泵可减少对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建议有条件时尽可能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