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报道以右上肢骨龄测定法诊断内分泌疾病.304例中,其性性早熟70%骨龄提前;假性及不完全性性早熟仅少数骨龄提前或延后;肥胖症骨龄基本正常;侏儒症、克汀病骨龄明显延后;肢端肥大症骨龄提前.骨龄与促性腺激素及发育成熟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性早熟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师对性早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性早熟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真性性早熟22例(42.3%),假性性早熟16例(30.8%),部分性性早熟14例(26.9%)。真性性早熟女童多为特发性,临床表现为生长增速,骨龄明显提前,性腺增大,(LHRH)兴奋试验阳性。假性性早熟以外源性激素摄入为重要原因,临床可有生长增速,骨龄提前、性腺增大,性激素水平显著升高,LHRH兴奋试验阴性,多有乳晕及小阴唇的色素沉着;部分性性早熟多原因不明,临床上无生长增速、骨龄提前及性腺增大。结论:性早熟病因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真性性早熟女童在出现性发育提前的同时,由于雌激素的作用亦伴随骨龄超前,以致生长期缩短,导致最终身高较矮。本组病例运用滋阴泻火中药早熟I号方,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并观察其对骨生长的影响,发现治疗前患儿骨龄、身高年龄均超前,治疗后复查则骨龄及身高年龄与时间年龄趋于同步,提示中药治疗起到缓慢生长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LHRH激发试验在性早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陈敏  朱华 《四川医学》2004,25(3):337-338
目的 探讨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在性早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4例性早熟女孩进行LHRH激发试验,同时测骨龄及子宫、卵巢容积,并随访。结果 CPP组LH峰值明显高于基础值,骨龄提前均有显著性差异。随访95%病例性发育进入青春中晚期,PPP组则相反。两组子宫、卵巢容积增大例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HRH激发试验在性早熟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儿童性早熟183例发病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当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病情况加以探讨。方法:对183例性早熟的临床分类、骨龄、致病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真性性早熟69例(37.7%),假性性早熟6例(3.3%).部分性性早熟108例(59.0%).男女比例为1:22.真性性早熟骨龄均明显升高2~3年,而部分性性早熟骨龄均为正常。饮食情况及居住地调查:经常食用饮料及肉禽水产品食品的部分性性早熟患儿明显高于真性性早熟组,城市患儿明显高于农村。结论:男性性早熟大多能找出病因,女性性早熟在诊断和鉴别上比较复杂,特别是部分性性早熟可以不一定是自限病程.部分患儿可转变为中枢性性早熟而无明显的先兆信号,应引起重视;当今社会上性激素污染食品问题应引起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6.
女性儿童性早熟(附218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惠珍  刘丽 《广州医药》2005,36(3):36-37
目的通过对女性性早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治疗的类型。方法对218例性早熟行骨龄测定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若LH峰值>12IU/ml,LH/FSH>1为中枢性性早熟,若LH<12IU/ml,LH/FSH<1为假性性早熟或不完全性早熟。结果真性性早熟51例,占23.4%,其中4例骨龄正常,其余骨龄超前>1,行头颅MR检查3例有阳性发现,外周性性早熟14例,占6.4%,1例骨龄超前,余骨龄正常,不完全性性早熟153例,占70.2%,骨龄均正常。结论大多数的性早熟为不完全性性早熟不用治疗,但要注意骨龄的监测。外周性性早熟予病因治疗。骨龄正常的特发性CPP,不需治疗,骨龄超前的CPP需积极治疗,对6岁以下CPP女孩,应做鞍区CT或MRI以发现中枢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非疾病因素诱发儿童性早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早熟是指青春发育期前与年龄不相应的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并伴随身高、体重和骨龄的发育为特征的一种儿童发育异常疾病。临床上将男性10岁以前出现泄精,女性在8岁以前乳房发育、出现排卵现象称为性早熟。性早熟儿童身高、体重、骨龄的发育均较同龄儿童为速。由于骨龄提前,骨化率的增加,造成骨骺过早愈合,以至最终身材较小,因此性早熟是严重影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类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家长们的关注,性早熟已经逐渐成为困扰家长的重要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性早熟的病因与临床表现李海浪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10009由于性早熟的不同病因,患儿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1真性性早熟(trueprecociouspuberty)临床上除表现与性别相一致的第二性征外,同时有生长加速、骨龄提前和具备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骨龄指数(BAI)与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LH峰值/基础值有无相关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性早熟女童54例均作LHRH激发试验,摄左手腕正位片并用TW2计分法软件测定骨龄,得骨龄指数,分别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及非中枢性性早熟组作BAI与LH峰值/基础值的相关性检验.结果: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骨龄指数与LH峰值/基础值存在直线正相关,非中枢性性早熟组女童BAI与LH峰值/基础值无相关性.结论:BAI对于筛选LHRH激发试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性早熟女童骨龄指数与LHRH激发试验LH峰值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床诊断为性早熟女童53例均作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摄左手腕正位片并用CHN法软件测定骨龄,将骨龄除以年龄得骨龄指数(BAI),分别对ICPP(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及非中枢性性早熟组女孩BAI和黄全生成素(LH)峰值作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非中枢性性早熟组女童BAI与LH峰值无相关性。ICPP组BAI与LH峰值呈直线正相关。结果提示LHRH激发试验有助于ICPP和非中枢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BAI值越高,越有必要作LHRH激发试验。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是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提前发动导致并无器质性病变的性早熟,临床常以激素水平检验、激发试验结合影像学检查和骨龄检测做出诊断。治疗ICPP的最新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重组生长激素(rhGH)等。本文就ICPP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滋阴降火中药治疗女童性早熟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滋阴降火中药对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方法:对38 例女童性早熟患儿予以滋阴降火中药口服,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性征、骨龄、血激素水平及子宫、卵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性征消退或不再进展,骨龄增长减缓,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卵巢变小。结论:滋阴降火中药对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性早熟是指女孩 8岁前、男孩 9岁前或 9.5岁前 呈现第二性征的病变[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 高,已成为最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之一,由于性早 熟女童过早的青春发动,尤其是过早出现月经来潮, 其心理还不成熟,易造成心理及社会问题;在性发育 提前的同时往往伴有骨骼生长加速,骨骺提前融合, 最终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笔者对 60例性早熟女 童,给予骨龄指数等检查,探讨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女性同性性早熟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女性性早熟的病因分类及真性性早熟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 女性同性性早熟患儿 33例 ,盆腔B超检查子宫和卵巢体积 ,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试验 ,取血测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和睾酮。用达那唑口服治疗 10例特发性真性性早熟 (ICCP)患儿 ,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生长速度及骨龄变化。结果  33例同性性早熟中 ,真性性早熟 17例 ,假性性早熟 16例。用达那唑治疗 10例ICCP ,生长速度 (6 .5± 1.4)cm/a增至(8.2± 1.5 )cm/a ,不伴骨龄增速。结论 鉴别真、假性性早熟 ,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学龄前女童同性性早熟231例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实验测定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同时测定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对卵巢肿瘤者测定肿瘤标记物;盆腔B超、骨龄、垂体MRI.结果 外周性性早熟152例(占65.8%),明确病因诊断的82例,前3位为误服药品及滋补品60例(误服避孕药55例),卵巢肿瘤20例,McCune-Albright综合症2例,另有70例病因不明.部分性早熟57例(占24.7%),其中单纯乳房发育53例、阴毛早发育4例.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 22例(占9.5%),其中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15例,垂体微腺瘤3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脑积水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长期随访1 ~3a发现外周性性早熟(peripheral precocious puberty,PPP)有5例,部分性早熟有5例转化为中枢性性早熟.结论 不同病因引起的性早熟有不同的特点,CPP以器质性病变为主占(7/22,30.82%)且性激素提高、骨龄提前最多.PPP以病因不明及误服避孕药最为常见.部分性性早熟转化为中枢性比例最高(5/57,8.77%).因患儿年龄小,检查欠合作者,未行垂体MRI及盆腔B超检测,检查存在盲区,更需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龄指数(BAI)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性早熟女童为病例组(其中骨龄超前113例,骨龄正常87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无器质性疾患的200例健康女童(骨龄均正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2组ERα基因多态性与BAI的关系。结果 ERα基因PvuⅡ基因型在病例组BAI正常者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baⅠ基因型在病例组BAI正常者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基因PvuⅡ基因型在BAI超前者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I超前者的ERα基因XbaⅠ存在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基因XbaⅠ基因型与性早熟女童骨龄超前有关,而PvuⅡ基因型与性早熟女童骨龄超前无关。通过ER基因检测可为性早熟诊断和早期及时治疗提供分子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是由于性腺轴功能提前发动,使生长/成熟呈负平衡状态,即身高增长慢于骨龄增长,最终使成年身高受损。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生长轴在性早熟中扮演重要角色。近些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应用,对GH/IGF-1促生长轴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对GH/IGF-1促生长轴中诸多关键因子的功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解中枢性性早熟及对其治疗后GH/IGF-1促生长轴的变化,对试图通过影响GH/IGF-1促生长轴而最终改善性早熟患儿身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LHRH激发试验在儿童性早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在儿童性早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珐:对28例性早熟表现的儿童进行LHRH激发试验,测定LH及FSH值,同时测量身高、骨龄,B超测量子宫及卵巢的容积,结合身高、骨龄、子宫及卵巢容积等将性早熟患儿分真性与假性性早熟组。结果:真性性早熟组8例,假性性早熟组20例,2组LH、FSH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激发后30、60、90min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SH在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9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类似物治疗6个月再次做LHRH激发试验,4例治疗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被抑制,LH、FSH呈较低水平。4例真性性早熟患儿治疗前后LH、FSH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激发后30、60、9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RH激发试验比单次测定LH、FSH更可靠,对性早熟的性质判断及治疗后疗效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顾再研 《浙江医学》2004,26(7):551-552
在儿科内分泌疾病的治中,骨龄测定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目前各家使用的骨龄评定方法不一,较为公认的方法有G-P图谱法、TW2法、CHN法,但各种评定方法各有特长,正确的骨龄评定对评价骨龄超前青春期女孩生长潜力、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及疗效的观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笔者采用不同的骨龄测定方法对62例性早熟女孩进行骨龄评定,以探讨各种骨龄测定方法对骨龄超前青春期女孩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性早熟(ICPP),即未能找到原发性病变的真性(中枢性)性早熟,是因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提前发动,功能亢进,下丘脑的视前内侧核及弓状核提早产生过多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所致青春发动提前。患儿的发育顺序与正常青春发育相似,但其发育提前并加速,发育时相缩短,可导致生殖能力提前。一般说来,中枢性性早熟中,女孩绝大多数为特发性,占80%~90%;而男孩一半以上由中枢性器质性病变引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