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9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围产儿死亡与孕产次、围产儿体重、孕胎数、孕周及分娩方式有关。而与孕产妇年龄无关。围产儿第一死因是畸形,第二死因是早产,其次是脐带原因,通过围产儿死亡统计分析。为改进产科工作及围产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减少残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围产儿病死率,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及构成比,找出控制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围产儿死亡率得到进一步的下降.方法统计围产儿出生数、围产儿死亡数,计算围产儿病死率,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并按构成比顺位排列.比较加入孕产妇保健网的围产儿病死率和未加入孕产妇保健网的围产儿病死率.结果围产儿死亡原因是: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直接或间接导致围产儿死亡为37.90%,新生儿窒息20.97%,早产和畸形均占9.68%,不明原因占8.87%,其它原因占7.26%,脐带占4.84%.结论加强孕期管理,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了解病情,及早治疗并发症或合并症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是控制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对19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围产儿死亡与孕产次,围产儿体重、孕胎数、孕周及分娩方式有关,而与孕产妇年龄无关。围产儿第一死因是畸形,第二死因是早产,其次是脐带原因。通过围产儿死亡统计分析,为改进产科工作及围产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减少残疾儿童、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东城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取东城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对东城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该期间东城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率5.5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1.57‰。东城区户籍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原因不明、胎盘脐带因素、胎儿因素、母亲因素、新生儿疾病。流动人口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胎儿因素、母体因素、胎盘脐带因素、新生儿疾病。胎儿畸形为第一位死因。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中孕妇未进行孕期正规产检占65.77%,东城户籍围产儿死亡中孕妇未进行孕期正规产检占16.39%。结论东城区辖区医院5年来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下降不明显,而且明显高于东城区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自我监测能力,向贫困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基本的免费孕期保健服务,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取东城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对东城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该期间东城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率5.5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1.57‰。东城区户籍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原因不明、胎盘脐带因素、胎儿因素、母亲因素、新生儿疾病。流动人口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胎儿因素、母体因素、胎盘脐带因素、新生儿疾病。胎儿畸形为第一位死因。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中孕妇未进行孕期正规产检占65.77%,东城户籍围产儿死亡中孕妇未进行孕期正规产检占16.39%。结论东城区辖区医院5年来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下降不明显,而且明显高于东城区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自我监测能力,向贫困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基本的免费孕期保健服务,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瑞安市2003~2009年围产儿死亡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围产儿出生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上报的围产儿资料及围产儿死亡资料,分析围产儿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95‰。其中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分别占68.12%、6.47%、25.41%,各年围产儿死亡率、死胎、死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产儿死亡原因中:死胎的前3位原因为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死因不明;死产前3位原因为脐带因素、胎盘因素、胎儿窘迫;新生儿死亡前3位原因为早产和低体重儿、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地围产儿死亡率;农村户籍、低学历者、产检次数少的孕产妇,其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城市户籍、高学历者、产检次数多的孕产妇。随孕周的增加与胎儿体重的增长,围产儿死亡率也降低。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工作,做好优生优育的宣教,减少出生缺陷,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以及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922-2923
目的:为了解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寻找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对策。方法:对常州市区2000年至2004年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州市区5年围产儿病死率为12.18‰,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为畸形、原因不明、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窒息。围产儿死亡与性别关系不明显,早产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构成比为62.38%,低出生体重占围产儿死亡的构成比为63.38%,分娩方式以顺产为主,占总的分娩方式的62.12%。结论:加强孕前优生优育宣传及孕期保键,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46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刘彦群(广西贺县妇幼保健所)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围产保健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现对我县1993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资...  相似文献   

9.
赵红冰  李荟  董世庆 《西部医学》2019,31(5):719-722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与胎膜早破及围产儿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初产妇5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妇女50例为对照组。入组对象入院后取母静脉血,胎儿娩出后取脐静脉血,围产儿产出后取围产儿静脉血,Elisa 法检测各组母静脉血、脐静脉血、围产儿静脉血中sCD14水平。分别对两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研究组按照不同破膜时间及围产儿感染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结果 研究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破膜时间越久的产妇,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越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产儿感染组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的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围产儿非感染组(P<0.01)。结论 sCD14与胎膜早破及围产儿感染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对其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红琴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4):113-115
围产儿指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内的胎儿、新生儿。围产儿死亡包括围产期内的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卫生状况与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正确掌握一个地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认真分析、总结,及时吸取经验教训。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为此,将近2年无锡地区围产儿死亡原因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乌鲁木齐市1986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围产儿死亡率为20.19‰;其中死胎率、死产率及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8.81‰、2.34‰和9.16‰。不同民族围产儿死亡率比较,维吾尔族围产儿死亡率最高,汉族最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的大小和母亲的生育年龄、职业及产次等因素都同围产儿死亡率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博乐市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8年间围产儿死亡154例的调查得出造成博乐市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对可控制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统计博乐市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8年间154例围产儿死亡资料,通过对产妇年龄、族别、居住区、文化程度及死亡围产儿性别五方面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博乐市围产儿死亡与族别、居住区、围产儿性别及年龄有一定关系。结论:博乐市围产儿死亡的因素有:孕产妇的居住地在本次统计中占第一位、也与围产儿性别、族别及孕妇年龄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艳波 《河北医学》2001,7(2):116-118
目的 :分析脐带异常对围产儿影响 ,采取措施 ,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 193例脐带异常组与 674例无脐带异常组对围产儿影响 ,分类分析脐带异常与围产儿预后。结果 :脐带异常组致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围产儿死亡 ,IUGR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脐带异常组 ,(P<0 .0 1)。各类脐带异常中 ,对围产儿预后影响最大的是脐带脱垂和脐带扭转。结论 :脐带异常是影响围产儿生长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脐带脱垂、脐带扭转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高危妊娠管理 ,综合监测是降低围产儿窒息率、死亡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自贡市大安区围产儿缺陷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监测2010-2016年自贡市大安区辖区内县级以上共3所产科医院出生的妊娠满28周以上的死胎、死产和活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2011年全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7.19‰,2016年为11.76‰,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上升.围产儿缺陷的主要类型主要为:外耳畸形、多指(趾)、唇裂、先心病.结论:大力开展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作,全面落实三级预防措施,能全面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有效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我院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的围产儿死亡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1 临床资料1.1 围产儿病死率 1991至1996年间在我院分娩围产儿(包括孕满28周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91年1月~199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死亡围产儿分析,以期找出城乡围产保健的差异。1临床资料与结果1.1围产儿死亡与城乡关系我院1991年1月~1995年12月共有1843例产妇住院分娩,其中市内户口869人,市内围产儿871人,农村户口为974人,围产儿为992人。围产儿死亡共58例,城市围产儿死亡率为16.17to,与华西医科大报道1987~1990年围产儿病死率相近川,但农村围产儿死亡率为46.4yto,是城市的2.8倍。见表1。1.2城乡围产儿死因构成比早产是致城乡围产儿死亡共同的首要原因。其次,农村围产儿死亡原因顺序是脂位不正、窒息、畸…  相似文献   

17.
十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围产儿死亡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10‰。1986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26.65‰。上海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5.6‰[1]。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母婴保健的重要环节。我们对我院1988年至1997年10年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近5年围产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临床资料一、资料来源我院1988年至1997年十年中共有围产儿30177例,围产儿死亡237例,其中…  相似文献   

18.
乐彦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132-133
目的通过对173例围产儿死亡的资料分析,寻找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的173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地围产儿死亡率为5.45‰,流动人口为12.50‰,近三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造成围产儿死亡的前三位原因本地是出生缺陷、原因不明、母亲因素;外来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原因不明、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其中130例外来人口的围产儿死亡中没有产前检查记录的有38例。结论重视孕期、产前保健,提高孕早期出生缺陷的监测水平,加强对外来孕产妇的健康宣教和保健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进一步降低本地区围产儿死亡率.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探讨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水平及主要原因,为制定有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0~2004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显著;流动人口中死产与常住人口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因主要是胎儿畸形、胎盘因素、脐带因素、死胎原因不明、窒息等;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孕期保健覆盖率低。结论 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并制止非法接生.对流动人口进行妥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曾梅 《广东医学》1997,18(1):59-61
本文就我院1990年~1995年5年围产儿死亡进行分析,找出其主要死亡原因及有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1临床资料1990年~1995年总分娩的围产儿数15136人,围产儿死亡273人。围产儿死亡率18.04L。围产期按WHO规定出生体重>10009或满28周股龄到出生足7天为标难问11.1孕周与围产儿死亡关系:孕周<37周围产儿死亡率341.06%,比足月者(10.39%)高34倍。详见表此互.2产次与周产儿死亡关系:多产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一产者。详见表2。1.3围产儿体重与围产儿死亡关系:围产儿体重<25009者围产儿死亡率2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