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6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其中28例还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法检测了ER,PR含量。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分别为44.4%和52.8%,DCC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57.1%。两种方法测定ER的符合率为60.7%,相关系数法0.565,测定PR  相似文献   

2.
应用受体放射分析技术与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等电聚焦电泳、超离心技术)测定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瘤组织胞浆雌、孕激素受体结果表明;人类正常子宫内膜中存在特异性胞浆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含量为59.79±8.58fmol/mg蛋白,孕激素受体含量为67.43±11.23fmol/mg蛋白。在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也含有较高浓度的雌、孕激素受体,且与正常子宫内膜无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含量为29.21±7.55fmol/mg蛋白,孕激素受体含量为22.58±3.84fmol/mg蛋白,并随着肿瘤组织分级的增加,雌、孕激素受体浓度逐渐降低。雌、孕激素受体浓度与癌组织肌层浸润程度及病人的绝经状态有关。根据子宫内膜癌中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测定,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推测预后。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及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P53表达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3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了ER、PR及P53的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及P53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6.57%、63.64%、27.27%,ER、PR、P53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并,随着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ER、PR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而P53的  相似文献   

4.
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分化、临床分期和浸润程度及受体状态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5年生存率随肿瘤分化程度低、肌层浸润深和临床分期晚而下降,ER和PR阳性率也呈下降趋势。受体阳性者5年生存率为86.5%。结论受体阳性可与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一起作为观察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及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中ER、PR和p5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R、P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50.0%和46.2%.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ER、PR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在Ⅰ、Ⅱ和Ⅲ级子宫内膜癌中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56.3%和18.2%,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37.5%和18.2%).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p53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p53表达与ER、PR表达有关(P<0.05).结论 ER、PR和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类型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测定对评佑子宫内膜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淑萍  姚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2):82-83,F002
了解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表达特点。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4例了宫内膜癌。结论子宫内膜癌ER、PR阳性表达程度对于临床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PCNA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MC)增殖活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子宫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us antigen,PCNA)、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含量。结果:PCNA在对照组和EM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82.4%,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分化程度的EMC中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但PCNA阳性指数(PI)评分,WD明显低于MD,LD,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与EMC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52,P<0.01);PCNA PI评分与EMC临床期别之间呈正相关(r=0.55,P<0.01)。EMC中ER,PR阳性例数分别为49例(66.2%)和56例(75.7%),PCNA表达与ER,PR受体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P<0.05)和-0.51(P<0.05)。结论:ER和PR阳性、PCNA PI评分较低的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异型性小;反之,表现为侵犯邻近组织、扩散、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ER,PR和PCNA表达之间有明显互补性。PCNA表达结合ER,PR检测具有方法简单、组织无需特殊处理等特点,适于对常规病理切片作回顾性研究,对鉴别肿瘤性质、预测预后均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6例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2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正常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内膜ER、P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内膜与内膜癌、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ER、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ER、PR含量SP法测定对临床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SSTR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STR各亚型及ER、PR的表达情况,分析SSTR各亚型的表达与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 在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STR各亚型(SSTR1、SSTR2、SSTR3、SSTR4及SSTR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5%,21.7%,23.3%及18.3%;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70%.SSTR3、SSTR4在中高分化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SSTR各亚型表达与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SSTR2、SSTR4的表达与ER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SSTR3、SSTR5的表达与PR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着SSTR各亚型的表达,一些亚型的表达与ER或PR的表达相关,相应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STA)可能为SSTR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判定提供新的靶点,对孕激素有效的子宫内膜癌,SSTA也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受体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40例随诊满5年。50例患者的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随访提示5年生存率随肿瘤分化程度低、肌层浸润深和临床分期晚而下降,ER和PR阳性率也呈下降趋势。受体阳性者5年生存率高。结论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和受体状态可作为观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对 8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PR。【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及ER和PR同时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 5 6 6 %、81 9%、5 3 0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阳性率高于绝经后 (P <0 0 5 )。子宫内膜癌Ⅰ期ER、PR阳性率高于Ⅱ期以上者 (P <0 0 5 )。子宫内膜癌组织高分化的ER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 (P <0 0 5 ) ,而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不大 (P >0 0 5 )。【结论】子宫内膜癌ER、P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 ,对指导术后内分泌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荧光组织化学法,对25例喉癌患者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结果发现雌激素受体阳性12例占48%,孕激素受体阳性17例占68%,受体水平与喉癌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受体含量越少。研究表明:喉癌细胞存在有雌、孕激素受体,性激素受体与喉癌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ClinicalSignificanceofEstrogenandProgesteroneReceptorsAssaysinPancreaticCarcinoma¥MiacYi,etal.ACTAACADEMIAEMEDICINAENANJING,1...  相似文献   

14.
ExpressionofProgesteroneandEstrogenReceptorsinHumanRenalCelCarcinomaQianLixin(钱立新)SuiYuangeng(眭元庚)XuZhengquan(徐正铨)WuHongfei(吴...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酶联雌二醇及孕酮组化标记法检测8例胰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gR)水平,其中4例标本ER或/和PgR呈阳性结果。本实验结果提示:胰腺癌和乳腺癌、前列腺癌一样,为一激素反应性肿瘤,性激素与胰腺癌发展的关系密切。激素通过与上述受体结合可能对胰腺癌产生影响。内分泌治疗可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雌激素(estrogen,E)、孕激素(progesterone,P)及其受体ER(estrogen receptor,ER)、PR(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中的雌、孕激素水平;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癌组织中ER及PR的表达.结果 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雌、孕激素(77.8%和69.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ER及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和69.4%.与对照组相比,雌、孕激素水平及ER、PR表达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升高,ER及PR高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Cx43蛋白与ER、PR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组)中的Cx43蛋白、ER及PR的表达.结果:(1)Cx43蛋白、ER及PR在正常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83.3%及86.7%,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50.0%及5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Cx43蛋白、ER及PR在病理分级为G1的内膜癌中阳性率分别为80.0%、80.0%及80.0%,高于G2(60.0%、60.0%及46.7%)和G3者(10.0%、20.0%及30.0%),P<0.05;(3)浅肌层浸润的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59.1%、63.6%及86.3%,高于深肌层浸润者(均为12.5%),P<0.05;(4)手术分期为Ⅰ~Ⅱ期的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54.2%、50.0%及62.5%,Ⅲ~Ⅳ期者的阳性率分别为16.7%、50.0%及33.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x43蛋白、ER及PR与内膜癌发生有关,可作为诊断、了解病变程度和监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Cx43蛋白与ER及PR的表达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CL2、Ki67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方法:选择27例绝经后萎缩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3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样本。所有样本均未进行过激素治疗。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和萎缩子宫内膜中ER、PR、BCL2、Ki67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息肉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中ER、BCL2、Ki67的表达升高(P<0.05);PR在两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可能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它可能通过直接刺激局部子宫内膜增生或者抑制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法(DCC)在18例卵巢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及1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局部腺肌组织中测得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但其阳性结果平均值低于正常宫内膜。18例卵巢宫内膜异位症中,PR阴性6例(33.4%),这可能与部分患者孕激素治疗效果不满意有关;13例子宫腺肌症中PR阳性10例(76.9%),提示对40岁以下患者保留子宫,采用激素治疗的可能性。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与这两种疾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施俊 《医学综述》2010,16(17):2612-2615
雌激素是胃腺癌的保护因子之一。雌、孕激素受体在胃癌中低水平表达,可帮助诊断原位或转移性不同来源肿瘤组织,与前胸腺素、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tPA)等相关因素存在相关性,但大多数研究未发现表达与病理类型等预后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