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子午流注针法是在子午流注学说基础上建立的具体取穴方法,其内容包括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及时间医学理念。前入主要从子午流注古籍渊源的探讨,相关古籍的整理和校译,子午流注针法的基础理论,开穴方法的研究以及子午流注针法的合理性与缺憾性等5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临床应用方面,从整理文献结果来看,大多缺少对照组,缺乏说服力。近年来,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胆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胆绞痛的疗效,避免药物的毒副反应,精减针刺穴位和次数。方法60例胆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按日定时取穴,针刺与之相关的五腧穴;对照组辨证取穴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甲法定时取穴治疗胆绞痛与体针治疗镇痛效果基本相同,但取穴、针刺次数少。 相似文献
6.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高血压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其特点是病程短,病情进展速度快,病势严重,预后多不良。笔者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治32例高血压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76岁,平均61岁... 相似文献
7.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肩周炎的作用,方法: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选穴配合肩部常规取穴的观察组38例与局部和远端循经选穴相结合的对照组30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子午流注观察组治愈率与显效率大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升白汤治疗干扰素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中药升白汤治疗,治疗组在升白汤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同时,采取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升白汤治疗干扰素致白细胞减少症效果明显,且白细胞在治疗过程中波动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采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213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3例中,男105例,女108例。左侧者114例,右侧者88例,双侧者11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16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近10年。本组患者发病前多有外受风寒湿邪或扭挫闪跌等病史,临床表现以腰骶部及患侧臀部,患肢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或足背外侧放射样疼痛为主,疼痛多与天气变化或劳累有关,部分与体位改有关。 2 治疗方法 2.1 择时 依据地支子午流注针法,人体脏腑之气血的流注与时辰之间有一固定不变的规律,即“……申膀酉肾三焦戍……”。坐骨神经疼痛分布区,主要表现为足太阳膀胱经病变,而气血流注膀胱经的时间是每日下午申时,即15~17时,故选择此时取该经穴位进行针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面瘫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面瘫43例,并与对照组48例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观察组平均疗程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时间短、收效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30例,分别采用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普通针刺、口服中药进行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耳鸣频率、耳鸣响度匹配、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的变化,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耳鸣匹配响度较治疗前减小(P<0.05),3组THI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3组间耳鸣频率、耳鸣响度匹配、T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耳鸣频率低于治疗前(P<0.01);3组耳鸣响度匹配和TH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耳鸣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1);治疗组耳鸣响度匹配小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1);治疗组THI评分低于对照组B(P<0.05),治疗组THI评分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A为70.0%,对照组B为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P<0.01)。结论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平均疗程较普通针刺、口服中药更短,且能够更大程度减轻耳鸣响度、降低耳鸣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予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温针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温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TCD监测微栓子信号,观察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微栓子监测阳性率为3.3%,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TIA停止发作率、继续TIA发作率及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90.0%、6.7%和3.3%,对照组分别为60.0%、20.0%和2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温针灸能够改善TIA患者的微栓子阳性率、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从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清肝解毒降酶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清肝解毒降酶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予清肝解毒降酶汤,每日1剂煎服;对照组予益肝灵片剂,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4周后观察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8.0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中ALT、AST、GGT值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肝解毒降酶汤能有效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肝病毒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迈科锐HBV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与HBeAg阳性组患者相比,HBeAg阴性患者HBV变异的发生与中医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率偏实证组为34.5%,偏虚证组为65.5%,偏虚证组明显高于偏实证组.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变异率低于虚证.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据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50例慢性丙型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现两者均具有男性易感,证候较为相似,肝功能易于波动等特点。但由于两者病毒基因和致病机理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传播途径较多,年龄多分布于18~40岁,多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以湿热表现较为突出,症候积分较高。后者感染途径单纯,中老年居多,多为慢性迁延性肝炎,临床症候积分较低,选用凉血活血解毒药物疗效好,治疗后总复常率高,波动次数少。 相似文献
17.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栓前状态(PT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存在PTS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PTS各项指标测定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间比较,PTS各项指标差值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PT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辨证运用柴芍六君汤对减少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疗效观察。方法将3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30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柴胡六君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8个月,观察患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及治疗1年及1年半的YMDD变异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18个月时YMDD变异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辨证运用柴芍六君汤联合拉米夫定对改善患者肝功能有良好的作用,能提高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减少病毒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147例,每日肌肉注射4ml,30天为1疗程,用药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HBsAg、HBeAg、PHSA-R、DNAP阴转率分别为21.09%、38.89%、63.64%、50%,明显高于对照组(143例,以维丙肝、山豆根或甘草甜素治疗)的2.1%、10.87%、33.33%及7.7%(P<0.001~0.02)。抗-HBS、抗-HBe的阳转率前者为19.29%及23.45%,亦明显高于后者的4.26%及7.14%(P<0.001)。表明华蟾素对HBV复制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