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动态改变及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SD鼠诱发肝细胞发生癌变,以病理学方法(HE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肝及血IGF-Ⅱ的动态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肝组织IGF-Ⅱ表达与胞内定位.结果:组织学证实SD鼠在喂饲2-FAA后,在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癌组vs变性组, x2=9.55,P<0.01;癌组vs正常组,x2=14.00, P<0.01),大鼠肝癌中IGF-Ⅱ在肝细胞内呈阳性表达;肝组织和外周血中IGF-Ⅱ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结论:IGF-Ⅱ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在癌变早期表达增加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变化特点。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鼠诱发肝癌发生,分析肝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鼠肝细胞IGF-Ⅱ和Bcl-2的表达与定位,并定量分析肝IGF-Ⅱ和Bcl-2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诱癌过程中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P〈0.01),癌变过程中IGF-Ⅱ和Bcl-2呈阳性表达和胞内分布,肝IGF-Ⅱ与Bcl-2呈显著正相关,癌变组明显高于变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GF-Ⅱ异常活化和Bcl-2过表达均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对它们的分析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肝癌发展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IGF-Ⅱ异常及其表达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细胞癌变是多中心、多病因和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本文对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基因组成、功能及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异常表达机制与临床价值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Bcl-2的动态表达与其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SD大鼠诱发肝癌发生,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和肝细胞质Bcl-2蛋白水平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鼠肝组织中Bcl-2表达,分析Bcl-2蛋白水平变化与其病理学特征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关系.结果:诱癌过程从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形成过程中,肝细胞质Bcl-2的表达水平随肝组织学形态的改变呈增高趋势,表现为癌变组明显高于变性组和正常对照组(5.28±1.10 nmol/g vs 2.78±1.07 nmol/g,1.77±0.60 nmol/g,F=9.85,P<0.01),而癌前组又高于癌变组(6.21±3.34 nmol/g vs 5.28±1.10 nmol/g),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cl-2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Bcl-2过表达可能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征是生长快、预后极差.肝癌的治疗正面临挑战,其机制尚未明朗.近来已证实了肝癌的一些靶向分子,正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中.肝癌进展与肝中生长因子的过表达密切相关,且这些生长因子可能是肝癌治疗的分子靶目标.本文总结了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几种相关生长因子(IGF-Ⅱ、VEGF、TGF-β1和HGF)的动态表达与变化.  相似文献   

6.
IGF-Ⅰ、IGF-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琳  郭宝文  赵魁 《山东医药》2005,45(9):35-36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但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研究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过度表达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对40例大肠癌组织应用组织化学法进行IGF-Ⅰ、IGF-Ⅱ检测,旨在探讨IGF-Ⅰ、IGF-Ⅱ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Ⅰ、IGF-ⅠR、IGF-Ⅱ在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入选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活检病理确诊的CRA 100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30例、炎性息肉30例,另选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者作为阴性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入选者IGF-Ⅰ、IGF-IR、IGF-Ⅱ的表达。[结果]阴性对照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0%、10.0%、10.0%,与炎性息肉组(分别为6.7%、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A组(分别为36.0%、48.0%、44.0%)、CRC组(分别为63.3%、80.0%、73.3%)较阴性对照组、炎性息肉组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A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数量、部位均无明显关系(P0.05),与腺瘤大小、增生程度、组织学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A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表达相互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正常人群的结直肠黏膜向腺瘤的转化,以及腺瘤的增长和转化过程中,IGFs和IGFs-R轴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IGF-Ⅰ、IGF-ⅠR、IGF-Ⅱ有可能作为CRA癌变的预测指标,对临床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IGFs家族包括IGF—I、IGF—Ⅱ、IGF—I受体和IGF—Ⅱ受体以及IGF结合蛋白。近年研究发现,IGFs家族基因异常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本从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生长调控机制、抑制细胞凋亡、刺激肿瘤血管形成三个方面探讨IGF—Ⅱ及其受体IGF—IR和IGF—ⅡR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IGF-Ⅱ和IGF-Ⅰ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在国人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对40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距大肠癌原发灶1cm癌旁组织、距大肠癌原发灶10cm以上大肠组织和1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大肠组织标本,进行IGF-Ⅱ和IGF-ⅠR的抗原染色.结果①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切缘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的表达率(P<0.0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缘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有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C期及浸透全层组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分期A、B期及未浸透全层组中ⅠGF-Ⅱ和ⅠGF-ⅠR的表达率(P<0.05).结论 IGF-Ⅱ、IGF-ⅠR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胃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上皮内肿瘤(GIN)及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胃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rf2和IGF-1在胃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各级GIN及不同分化程度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rf2和IGF-1在正常胃黏膜中几乎无表达;从增生性息肉、GIN到腺癌,二者共表达逐渐增强;在增生性息肉、GIN、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呈正相关(r=0.337,P =0.037).结论 Nrf2和IGF-1表达增强可能与胃黏膜癌变过程有关,二者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手术前后、对照组体检日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分析各指标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均高于术后及对照组(P均<0.05),但术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低分化者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中分化者,TNM分期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Ⅱ/IGFⅡ-ⅠR相关信号通路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GF-Ⅱ活化可经IGF-Ⅰ R传递促有丝分裂信号,增加HCC变可能,近来研究显示靶向IGF-Ⅱ或IGF-Ⅰ R可明显抑...  相似文献   

13.
肝癌中IGF-Ⅱ表达与11p染色体脆性位点、癌断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人肝癌组织胰岛素生工因子Ⅱ(IGF-Ⅱ)的表达与11号染色体短臂(11p)结构改变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核分析法检测了同一肝癌(HCC)患者癌组织IGF-Ⅱ和11p部位的脆性位点,癌断点,25例n=30)IGF-Ⅱ阳性HCC中,伴脆性位点11p13者3例,伴癌断点11p15者1例,同时伴有脆性位点11p13或11p15和癌断点11p12-15者4例,5例IGF-Ⅱ阴性HCC中仅1例有危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癌变是多中心、多病因和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本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组成、功能及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异常表达机制与临床价值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及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HCC癌灶组及其自身对照的非癌组IGF-Ⅱ的表达,并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并分析IGF-Ⅱ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IGF-Ⅱ均呈较高表达,在肝癌癌灶为83.3%及非癌组表达46.7%,存在显著差别(P<0.01).HCC的癌灶组中IGF-Ⅱ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高vs中、低:42.9%vs90.0%,100%,P<0.05或P<0.01)、是否侵及浆膜(是vs否:60.0%vs95.0%,P<0.05)以及肿瘤大小(<5cmvs≥5cm:58.3%vs100%,P<0.01)显著相关,而与肿瘤数目无关(P>0.05);HBVDNA阳性肝癌组织中IGF-Ⅱ表达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94.7%vs63.6%,P<0.05).结论:IGF-Ⅱ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过度表达,且与HCC的分化程度和大小有关,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因素,为HCC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HCC中Livin、survivin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应用COX风险模型及Log—rank检验分析其与预后相关性。结果HCC中Livin、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且与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P〈0.05);IGF-2表达与HCC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肿瘤病理分期以及肝硬化密切相关(P〈0.05);相关性检验示Livin、survivin与IGF-2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三者均为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GF-2与Livin、survivin相互作用共同参与HCC的发展,确定其水平有助于判断HCC的预后并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2, IGF B P2)定量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定量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以及健康成人血清中IGFBP2水平,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轻度和中重度脂肪肝组患者血清中IGFBP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组水平(6.89±2.37μg/L, 4.86±1.97 μg/L vs 1.77±1.56 μg/L, 1.67±1.36 μg/L, 1.76±1.52 μg/L, 1.52±1.43 μg/L,均P<0.05), 且轻度脂肪肝组显著高于中重度脂肪肝组( P<0.05).结论: 监测IGFBP2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及了解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因素,为HCC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HCC中Livin、survivin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应用COX风险模型及Log-rank检验分析其与预后相关性。结果HCC中Livin、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且与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P<0.05);IGF-2表达与HCC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肿瘤病理分期以及肝硬化密切相关(P<0.05);相关性检验示Livin、survivin与IGF-2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三者均为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GF-2与Livin、survivin相互作用共同参与HCC的发展,确定其水平有助于判断HCC的预后并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经临床确诊的肝病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癌组为HCC患者55例、良性组80例(急性肝炎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研究对象血清中癌基因[包括增殖相关基因(C-myc)、转化基因(N-ras)、丝/苏氨酸激酶(PL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抑癌基因[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16)、清道夫受体(SCAR)A5、铁调素(Hepcidin)]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在良性组和肝癌组均明显升高且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癌基因P16、SCARA5、Hepcidin在良性组和肝癌组均明显降低且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中癌基因的上调、抑癌基因的下调揭示了HCC的部分发病机制,为HCC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设计相应治疗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蛋白表达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以及邻近子宫肌瘤的正常平滑肌组织中TSP-1I、GF-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TSP-1表达(111.68±6.56)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154.76±8.95),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IGF-Ⅱ表达(156.61±7.60)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111.43±6.06),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SP-1蛋白表达的下调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凋亡和IGF-Ⅱ表达的上调来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