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膝关节假体设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旨在使严重膝关节疾患者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水平。在衡量TKA术后功能的众多因素中,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一直是一个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绝大多数膝关节评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TKA术后膝关节105°~110°的屈曲度即可以满足患者日常生活的需要,绝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术后远期屈曲度也保持在100°~115°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8年6月,对85例重症膝关节疾病(102膝)使用后稳定型TKA。其中9例(10膝)为类风湿性关节炎,76例(92膝)为晚期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5膝)合并外翻畸形,60例(67膝)并内翻畸形。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5年(平均39个月)的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4.12%,患者术后红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TKA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严格适应证的选择和正确进行TKA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9年6月,对92例重症膝关节疾病(106膝)使用后稳定型TKA。其中9例(10膝)为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3膝)为创伤性关节炎,80例(93膝)为晚期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5膝)合并外翻畸形,50例(60膝)合并内翻畸形。所有患者进行10个月.5年(平均30个月)的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4.34%,患者术后在膝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严格适应证的选择、正确进行TKA的手术操作、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和积极术后康复锻炼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多以关节活动功能和膝关节假体长期存活率作为判断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而尚无有关TKA对患者维持躯体平衡性能力影响的研究报道。
  目的:研究TKA对膝骨关节炎(OA)患者躯体平衡性的影响,并探讨患者维持躯体平衡性的变化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侧TKA的膝OA患者21例(右侧12例,左侧9例)进行站立平衡试验,用重心测量仪连续测量躯体重心位置(GCP)。对GCP在单位时间内的横轴方向偏移(ML-X range)、纵轴方向偏移(AP-Y range)以及GCP漂移轨迹(LG)进行量化分析,探讨GCP的ML-X range、AP-Y range以及LG变化程度与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患者行单侧TKA后的GCP在横轴方向上的位置由初始位置逐渐向术侧方向转移,且其转移程度和LG变化程度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随术后时间呈线性相关,而GCP在纵轴方向上的转移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患者行单侧TKA后,维持躯体平衡能力逐渐提高,且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随术后时间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经发展成为重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MISTKA)的手术切口小于5英寸,是一种全新的全膝关节置换的术式,目前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6.
胫股关节不稳定是导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国际常用的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ing,KSS)系统将TKA术后明确的胫股关节不稳定界定为膝关节冠状位松弛超过15°及前后方向位移超过10mm.  相似文献   

7.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KA)是指单纯置换膝关节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面的手术。针对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它是有效治疗方法,同时也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或高位胫股截骨术(HT0)的有效替代方法。随着手术指征的认识、假体设计的完善、手术技巧的改进.UKA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中远期假体生存率与TKA相近。微创概念、计算机导航、机器人辅助等新技术的应用,使UKA的优越性得到明显体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目前UKA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新进展及与TKA、HTO相比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感染是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假体在体内留存时间增长所带来的持续性感染风险,未来TKA术后感染的发病率还将有所上升。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关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一些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新观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RTKA)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人工全膝关节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复习国外近年文献,对TKA、RTKA的新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杂膝关节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08-12行TKA的20例(26膝)复杂膝关节畸形伴严重功能障碍患者,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后,针对不同畸形特点采用不同的截骨矫形方式,并进行相应挛缩软组织松解。内翻畸形以调整胫骨截骨矫正为主,外翻以调整股骨截骨矫正为主,屈曲行调整股骨远端及胫骨后倾截骨,术后加以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术后获得1~5年随访,平均矫正内翻畸形15°,外翻畸形10°,屈曲畸形35°。末次随访HSS评分平均(86.5±8.6)分,较术前平均(36.2±15.4)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2,P〈0.05)。结论复杂膝关节畸形患者行TKA需重视术前评估,并依据膝关节骨质畸形、软组织形成等病理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式及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最终可获得一个畸形矫正、稳定无痛、功能良好的膝关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TKA治疗的75例(89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传统TKA治疗的153例(192膝)患者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范围(ROM)、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以及关节遗忘评分(FJS-12)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机器人TK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47(132,462)mL,较传统TKA组的337(208,469)mL出血少(P=0.013);机器人TKA组的手术时间为(113±25)min,较传统TKA组(80±23)min延长(P<0.001)。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2±2.1)个月。传统TKA组与机器人TK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9.6%vs.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4)。末次随访时,机器人TKA组VAS评分(1.1±1.0)分,低于传统TKA组的(1.4±0.7)分(P=0.031...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01—2012-12对50例(5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于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内侧角和股骨假体角(FFC angle)及胫骨假体角(FTC angle),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假体角(LFC angle)和胫骨假体角(LTC angle)。结果 50例(59膝)均得到平均9(6~12)个月随访。患膝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或者消失,畸形获得矫正,活动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3.66±7.78)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X线片均显示假体的位置良好。术后在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内侧角176°~185°,平均(178±3)°。FFC angle 85°~94°,平均(87±3)°;FTC angle 87°~96°,平均为(90±3)°。LFC angle 78°~89°,平均(85±4)°;LTC angle 77°~95°,平均(87±2)°。结论 TKA可以有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精确测量下肢的力线、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外翻角、注意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的松解平衡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失败往往因为膝关节疼痛导致,但想准确的找出疼痛的原因还需要仔细分析。总体上, TKA术后疼痛有三种情况:(1)疼痛不需要任何手术;(2)需要进行非翻修术的手术;(3)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第一种情况通常由于功能性问题和先天性膝关节疼痛造成,即使TKA的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也较低。根据Zmistowski等[1]的说法,第二类疼痛不需要切除或更换与骨界面接触的任何假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翻转对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4月至2013年9月32例双侧同期TKA患者,随机分为髌骨翻转组(A组)与髌骨侧方移位组(B组)。比较分析双膝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实现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和膝关节90°屈曲时间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1年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被动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A 组与B组实现主动直腿抬高的时间分别为(2.6±0.8)d和(2.1±0.6)d(P=0.043)。除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随访时间点A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被动活动度均较B组差。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实现膝关节90°屈曲时间及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KA 中髌骨翻转不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可延缓患者实现直腿抬高时间,减少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髌骨位置、活动度的变化以及其对膝关节功能和活动的影响.方法 自1998年9月至2006年6月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初次TKA患者中选取资料完整、获得良好随访的51例患者(62个膝关节),平均随访时间38.7个月,对其进行髌骨高度、倾斜角及侧方移动度进行测量,与术前对照,并与膝关节活动度做相关性统计分析,综合研究髌骨方面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关键因素.结果 (1)TKA术后髌骨高度较术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髌骨外翻倾斜角减小;(2)髌腱短缩〉 10%时,其短缩程度与膝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r=-0.79,P〈0.01);(3)髌骨活动度与膝关节活动度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 (1)TKA术后髌韧带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缩,髌骨不存在明显外翻;(2)髌骨位置及髌骨活动度影响膝关节功能:当髌腱短缩〉10%时,髌骨位置越低,膝关节活动度越小,膝关节功能越差;髌骨活动度越差,膝关节活动度越小.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a rthroplasty,TKA)指使用人工膝关节假体取代已严重损坏而不能行使正常功能的膝关节,常用于治疗各种退变性和炎性膝关节疾病,可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功能以及矫正畸形的目的。TKA术后疼痛剧烈,而疼痛影响到患者的满意度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一些膝关节不同程度畸形的特殊类型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特殊类型膝关节畸形行TKA的15例18膝患者资料。其中膝关节陈旧性骨折2例,骨关节炎8例10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膝关节周径、VAS指数(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等长抵抗运动肌力,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 og motion)及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确诊并纳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骨质疏松症患者48例。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手术指征实施手术治疗,行手术前将依据膝关节功能评估康复系统给予术前系统评估,术后定期给予评估及物理治疗。结果 TKA术后不同康复阶段统计描述可见治疗组膝关节周径、VAS指数、等长抵抗运动肌力及腰椎骨密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各项评估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腰椎骨密度的控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康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骨性关节炎(OA)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时的失血量,为制定适宜的输血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施TKA的RA(30例)与OA(62例)共92个膝关节为研究对象,筛选时制定了严格的剔除方案,比较两组行TKA时总失血量。结果RA组TKA的平均失血量为(334.33±221.87)ml,OA组TKA的平均失血量为(495.97±242.83)ml。两组失血量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膝关节疾病行TKA时失血量有差异,因而在制定输血方案时应因病制宜。  相似文献   

20.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人工膝关节置换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Repicci和Romanowski在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ndyhr knee arthroplasty,UKA)中采用了MIS人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离床活动早,术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因而激起了人们对微创手术和膝关节部分置换的极大兴趣。他们的工作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奠定了基础。本文综合概括微创TKA近几年文献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