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以Fisher分级II~IV级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5例,所有病例均无手术指征。出现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时,除外脑外伤再出血、脑积水、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MCA)>120cm/s确诊为脑血管痉挛。结果:每日引流量为300~400ml(335.5±21.5),引流管放置时间为7~10天,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4例,均在治疗后5天内缓解;痊愈26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出现脑梗死1例,无脑积水发生。结论:外伤性SAH后腰池持续引流通过清除蛛网膜下腔致痉挛物质,可以预防和缓解血管痉挛,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应注意防止引流不当造成的持续低颅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的相关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患者共22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15例,难治性脑脊液漏4例,其余3例为颅内感染患者。本组患者均实施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同时给予患者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引流时间为5~12天,14例患者均顺利治愈出院,1例患者因发生脑脊液感染而给予敏感抗生素处理后治愈出院。4例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引流时间为6~9天,均治愈出院。3例颅内感染患者引流时间为8~11天,同时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等,每天1次,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患者实施有效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引流并发症,提高引流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 3年5月至201 5年4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行腰穿刺引流,观察组术后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记录其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V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格拉斯哥评分(G0S),并观察术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61.36%(P<0.05);观察组治疗后Vm (129.35±1.74) cm/s、VAS评分(3.26±1.29)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G0S评分(4.39±0.14)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9.09%、15.91%)较对照组(27.27%、36.36%)低(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优于腰椎穿刺引流,同时可有效防治脑积水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开应用.  相似文献   

5.
余翔  彭熠  曾凯敏 《海南医学》2016,(9):1454-1456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动脉瘤性SAH患者94例,根据入院编号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腰椎穿刺引流;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5%(38/47),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和头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2.83±2.19)d和(11.69±2.25)d,均低于对照组的(16.45±2.37)d和(14.70±2.4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23.40%(11/47)和17.02%(8/47),均低于对照组的40.43%(19/47)和27.66%(1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V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分别为(129.61±13.45)cm/s、(3.63±0.38)分和(4.21±0.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3.83±14.20)cm/s、(4.47±0.40)分和(5.95±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动脉瘤性SAH术后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采用脑室外引流术,因系有创性,易感染、留管时间长等不足,本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并与前述方法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其实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疗效安全有效,治愈率90%。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熊海兵  朱继  黄伟  李海涛  徐睿  郑风 《重庆医学》2013,(30):3617-3618,3621
目的探讨腰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及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该科行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患者285例,均于手术麻醉后行腰池置管引流术,统计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结果 285例患者中,无患者引流后动脉瘤破裂;脑牵拉综合征的发病率为3.00%;脑血管痉挛的发病率为11.60%;脑积水的发病率为2.10%;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为9.10%;死亡率为1.05%。结论腰池引流是一项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手段,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风险,防治术后并发症,最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栾雷  隋航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30-130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严重颅内感染5例,脑脊液漏4例,严重颅高压14例。结果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9例治愈,中残2例,重残2例,2例并发交通性脑积水;严重颅内感染5例,治愈4例,死亡1例;脑脊液鼻漏2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1例;切口漏2例,均治愈;严重创伤后颅高压14例,8例治愈,中残3例,重残1例,2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够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颅内感染、脑脊液漏、严重颅高压病人的愈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在辅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疗效。方法: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例对比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6例患者中存活31例,死亡35例,其中,实验组12例,对照组23例。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在治疗SAH中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7-49+53
目的探讨急性破裂期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0例急性破裂期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采取单独开颅夹闭术)与观察组(n=30,采取开颅夹闭术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辅助治疗),观察住院情况及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脑积水后遗症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急性破裂期颅内动脉瘤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并辅以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能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治疗费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尼莫通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引起的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对照组30例,入院后给预6-氨基已酸等抗溶药降低颅内压力及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60例,加用尼莫通每日10mg,用微量静脉输液泵,静脉序贯给药5-10天,后口服至21天的治疗方法,结果:2周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消失率尼莫通组高于对照组,P<0.05,1月后致残,致死率对照组高于尼莫通组,P<0.01。结论:尼莫通能降低SAH病人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和病死率,尼莫通治疗SAH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大池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降颅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降颅压等治疗的基础上行持续腰池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脑积水发生率(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14.40%)较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12%)、脑血管痉挛发生率(48.32%)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能加快血性脑脊液的廓清,减少血液中活性物质的刺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万古霉素注射在颅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38例患者给予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万古霉素注射治疗.结果 38例患者经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其中恢复良好24例(63.1%),mRs为0~1,轻度残疾6例(15.8%),mRs为2,中度残疾5例(13.1%),mRA为3,重度残疾1例(2.6%),mRs为4,植物状态生存1例(2.6%),mRs为5,死亡1例(2.6%).结论 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万古霉素注射对于颅内感染患者是有效并切实可行的,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经济、便于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破裂动脉瘤中诊断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3月对26例破裂动脉瘤进行3D-CTA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术前3D-CTA检查与术中所见结果一致,术中根据3D-CTA影像顺利暴露并夹闭动脉瘤.结论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有较高准确性,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显微直接手术仍是颅内动脉瘤的最主要治疗方法 ,而动脉瘤术中破裂和围手术期的脑缺血甚至梗死是影响动脉瘤疗效的两大主要因素。我院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3月手术治疗破裂的大脑前循环动脉瘤 2 1例 ,在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脑缺血性损害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性 9例 ,女性 12例 ,年龄 4 2 .6± 11.7岁 (2 3~ 5 7岁 )。其中 16例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3d内入院 ,3例于 SAH后 4~ 6 d入院 ,DSA检查前、后破裂各 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复视、失语、肢体无力、小便失禁、动眼…  相似文献   

18.
19.
陈进  金卫星  祝斐 《当代医学》2021,27(32):97-99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研究组恢复良好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能有效改善近期效果,促进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A、MRA检查,并以DSA作为金标准,比较CTA与MRA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8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DSA检出61例病灶,其中经CTA检出56例,经MRA检出48例,CTA阳性检出率[91.80%(56/61)]高于MRA[78.69%(4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41);CTA检查灵敏度、准确度为90.16%、91.25%,高于MRA检查的73.77%、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CT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78,P<0.001);MR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69,P<0.001)。结论 脑动脉CTA与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CTA检查更具灵敏度、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误诊发生,可作为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