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周期因子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针刺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针刺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针刺治疗。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48 h后海马细胞Cyclin D1、CDK4表达升高,凋亡细胞增多(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针刺组Cyclin D1、CDK4表达下降,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或0.01)。 结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周期因子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干预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高压空气组、常压氧组、高压氧组及模型组。将上述各组大鼠制成MCAO模型大鼠,模型组大鼠于制模后未给予任何特殊处理,高压空气组、常压氧组、高压氧组于制模2 h后分别给予高压空气、常压氧及高压氧干预,每天治疗1次。分别于制模后2 d、3 d、7 d及14 d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侧海马神经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含量。 结果制模后3 d、7 d、14 d时高压氧组脑缺血侧海马Nestin蛋白表达均较其它各组明显增高(P<0.05),并于制模后3 d时达到峰值(0.55±0.04 );高压氧组制模后7 d时MAP-2表达(1.23±0.10)及制模后14 d时MAP-2表达(0.80±0.04)均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P<0.05);高压氧组GFAP表达在制模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水平(P<0.05)。 结论高压氧干预可促进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侧海马NSCs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同时还能抑制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了解亚低温对其保护作用及影响。 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将96只大鼠分为常温组、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2只。根据缺血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缺血6 h、12 h、24 h、4 d 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原位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及免疫组化双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投射电镜观察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综合以上结果了解亚低温干预的效果。 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强,亚低温组较常温组GFAP表达明显减少,4 d时间点电镜下可见海马CA1区部分星形胶质细胞以胀亡形式死亡。 结论亚低温能明显减少GFAP的表达,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存在胀亡的死亡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6 Hz,90 dB和16 Hz,130 dB次声对小鼠海马区白介素-6(IL-6)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GFAP)的影响,从而探讨次声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自我保护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BALB/C小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90 dB次声作用组(20只)、130 dB次声作用组(20只)及对照组(20只)。将90 dB次声作用组、130 dB次声作用组小鼠分别置于次声压力舱内2 h,期间分别给予90 dB或130 dB的次声刺激,对照组小鼠也于同期置入次声压力舱内,但期间不给予次声刺激。于次声作用1,7,14,21及28 d时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IL-6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情况。 结果对照组小鼠海马区有一定强度IL-6表达;各次声作用组小鼠海马区IL-6在次声作用7,14及21 d时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于次声作用14 d时达到峰值;进一步分析后发现,90 dB次声作用组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130 dB次声作用组(P<0.05)。各次声作用组小鼠海马区GFAP表达水平在次声作用7,14及21 d时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于次声作用14 d时达到峰值;90 dB次声作用组小鼠海马区GFA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130 dB次声作用组(P<0.05)。 结论次声刺激能显著促进小鼠海马区神经元IL-6表达,提高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实验以巢蛋白(nestin)作为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应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研究Nestin与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关系,初步探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相关机制。 方法共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全脑缺血30 min再灌注3 h、6 h、12 h、24 h、3 d、7 d、14 d及21 d时各取4 只大鼠处死取材,将脑组织标本制作成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estin与EPO表达水平。 结果(1)正常对照组海马区、室旁区、皮质区均未见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实验组缺血再灌注3 h室管膜下区、海马区即有Nestin染色阳性细胞表达,于再灌注14 d时达到高峰,再灌注21 d仍有表达,但表达强度逐渐减弱。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时间段Nestin均数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相邻时间段Nestin均数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区可见少量EPO表达,实验组缺血再灌注3 h时开始有少量表达,于再灌注24 h时达到高峰,以后则逐渐减弱,但在缺血21 d后仍有表达。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时间段EPO均数经方差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PO表达水平除再灌注7 d与3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外,其余各相邻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estin、EPO阳性表达细胞增加;EPO阳性细胞表达增加是脑组织神经损伤后早期保护性反应之一;Nestin、EPO的表达规律具有一致性,EPO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脑和肝脏的表达状况,探讨IGF-1在局部及外周的变化特点。 方法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脑缺血组,每组大鼠32只。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测IGF-1在缺血侧大脑皮质和肝实质表达情况的变化。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缺血组中,脑缺血3 d组与本组其它时间组比较,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组比较,脑缺血7 d组肝实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各时间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缺血7 d组阳性表达率最高为87.5%。 结论脑损伤后,脑内IGF-1被激活上调,其表达增强,到第3天达到高峰。外周IGF-1体液调节反应较迟,从第7d开始,IGF-1体液调节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肝脏分泌IGF-1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次声作用后小鼠海马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胶质细胞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BALB/C小鼠暴露于16 Hz、声压130 dB和90 dB次声,2 h/次*d-1,分别作用1、7、14、21和28 d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小鼠海马内GFAP阳性胶质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 次声作用一定时间后小鼠海马内GFAP阳性胶质细胞增多,14 d呈高峰,130 dB组与90 d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90 d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在一定强度的次声作用下,GFAP阳性胶质细胞表达在小鼠海马内的变化呈一定的规律性;GFAP参与了次声对脑损害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声压级次声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模型,以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产生的次声作为处理因素。将32只大鼠随机假手术组(n=8)、造模组(n=8)、次声组(n=16),次声组按每天作用时间分为20 min组及120 min组,每组8只。动态观察(2 h、1 d、3 d和7 d)各组神经功能状态。7 d后大鼠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变化。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次声120 min组神经症状改善明显(P<0.05)。次声120 min组缺血侧大脑皮质IGF-1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低声压级次声(120 min/d,7 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IGF-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海马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9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灯盏花素组,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缺血后和再灌注1、12和24小时海马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结果脑缺血后海马ATP含量明显下降(P<0.01);再灌注后1小时ATP有所回升,但仍有差异(P<0.01);再灌注后12和24小时ATP含量又明显下降(P均<0.01).灯盏花素组海马ATP含量高于脑缺血组和再灌注不同时间组(P均<0.01);脑缺血后,Na+-K+-ATP酶和Ca2+-ATP酶含量明显下降(P均<0.01);再灌注后1、12和24小时其含量仍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1).灯盏花素组缺血10分钟及再灌注1、12和24小时海马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高于脑缺血组和再灌注不同时间组(P均<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明显增加脑缺血及再灌注后ATP含量和ATP酶活性,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丰富康复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突触素(SYN)的表达,探寻其与神经系统可塑性的联系。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7只,体重160~200 g,随机分为缺血丰富训练组(n=36),缺血对照组(n=8),假手术丰富训练组(n=21)和假手术对照组(n=12),使用线栓模型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并再灌注,丰富训练组自术后2 d至28 d给予丰富康复训练,对照组则独居标准环境笼,不予任何训练。再灌注1 d、7 d、14 d、21 d和28 d分别进行各项行为功能测试,并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测MAP2和SYN的表达。 结果训练后,28 d时Bederson评分缺血丰富训练组(0.910±0.302)优于缺血对照组(1.330±0.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失误测试中缺血丰富训练组与缺血对照组间差异始终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缺血丰富训练组恢复趋势优于缺血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示梗塞周边区及海马的MAP2和SYN的表达早期下降,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后不断恢复,缺血丰富训练组在晚期(MAP2-21 d为0.2055±0.0124,MAP2-28 d为0.2406±0.0419;SYN-28 d为0.2931±0.2407)优于缺血对照组(MAP2-21 d为0.1681±0.0124,MAP2-28 d为0.2064±0.0301;SYN-28 d为0.2407±0.0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丰富康复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AP-2和SYN的表达,促进功能表现的改善和大脑可塑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