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亡观及死亡教育的哲学浅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曾闻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有谁见过人是笑着出生于人世的 ?为何人总是以哭声问世呢 ?难道人终是因“人总是要死的”而注定要成为“伤感的复合物”———悲哀的动物吗 ?曾记得有位作家诘问过极度贪欲的人———你难道就没想到过死 ?只要你常询问一下死 ,你可能就会为你的贪婪而感到十分可笑。活着的人谁都难逃听闻种种悲观厌世的言语之际遇 ,生与死的价值观念像孪生兄弟般随时相伴已被启蒙的芸芸众生 ,面对每时每刻的生死现象特别是死亡 ,你会怎样想 ,怎样看 ,怎样做 ?“活着” ,就是生死观念碰撞后的人的化身 !人们怎样才能从“生得痛苦 ,…  相似文献   

2.
死亡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就死亡教育的价值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并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死亡观与当今医学领域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死亡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开展死亡教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车红兰 《医学与社会》2012,25(12):25-27
自古以来,死亡始终以它独特的神秘性引人深思。死亡的困扰是任何一种试图对人生作总体思考的哲学都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死亡时,我们经常感到无法克服的恐惧,即使活着痛苦,也不敢走向死亡,也许瞬间的死亡比活着痛苦要少得多,可人越接近死亡,就越贪恋生命,人类无法控制贪生的心态。但是,当我们把死亡通过绝对性和相对性来理解之后,就会发现死亡不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死亡观教育--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观是医学伦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死亡观教育、认识死亡的本质及生命的神圣性不仅可以使个体生命更积极、更健康,也可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死亡观教育中应当坚持生命神圣与生命价值观的统一,认识医学不断进步与医学技术局限性及卫生资源有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方死亡观与医学观的历史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死亡——哲学和医学共同的研究对象 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曾指出:“今天,不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不了解生命的否定实质上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生理学,已经不被认为是科学的了。因此,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1]。 死亡如何定义呢?生物学认为,死亡是机体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文化之死亡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方文化迥然不同 ,反映在死亡观上也颇为明显 ,究其根底乃哲学传统与思辩方式的差异 ,这与目前沸沸扬扬的“安乐死”观念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笔者在探讨中西方文化之死亡观异同的基础上 ,对中西方文化之死亡观进行了评判 ,分析了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其目的皆在对“安乐死”的立法寻求理性支持。  相似文献   

8.
9.
文章对健康和死亡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健康死亡”的概念,并提出和初步论证了“医学终极目的是实现健康死亡”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死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登蔚 《医学教育》1990,(10):14-17
本文提出了在人民群众以及医学生、医务工作者中进行死亡教育的问题;前者是普及性教育,后者是专业性教育。作者建议,逐步创造条件,建立一门新学科——“死亡学”,并将它列入我国医学教育计划之中。如何看待、认识死亡是死亡学和死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就此提出了“死亡是医学和哲学的永恒主题”、“生与死的辩证观”、“死亡是一种美”等观点,并给予一些阐述,这对于创建死亡学学科和开展死亡教育或许不无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育龄妇女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县15-49岁育龄妇女(以下简称育龄妇女)死亡情况,研究这一人群的死亡特征,笔者对2004年元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育龄妇女死亡调查资料为素材.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济高速发展期院前成年死亡患者死亡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对五年内的院前成年死亡患者的年龄,以每十岁为一基本单位,统计不同年龄组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并与其他年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院前成年死亡患者中18~2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是3.69%,21~30岁组为6.37%,31~40岁组为7.37%,41~50岁组为10.28%,51~60岁组为11.73%,61~70岁组为14.08%,70岁以上年龄组为46.48%,18~20岁及21~30岁两年龄组所占比例呈相对稳定或下降趋势,各年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31~70岁这四个年龄组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各年间相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70岁以上年龄组仍是院前成年死亡病例的主要人群,占所有死亡病例的48.64%以上,而60岁以上者更高达60.56%,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院前成年死亡者中,仍以7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而31~60岁中年人呈逐年增加趋势,这与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居民年龄构成趋于高龄化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青海油田地处柴达木盆地,高寒缺氧,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对油田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2000年—2003年间我院282例死亡病例前五位死亡原因的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威胁油田职工家属生命的主要疾病死因构成,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提高职工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死亡病案质量、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方法质量控制等有关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找出问题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发现病案首页项目填写错误或漏填较普遍,病历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流于形式,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差。结论质控人员参加死亡讨论,有利于医护合作、医药配合、科室协作、提高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谢岳熏  林嘉豪 《大家健康》2006,(5):F0002-F0002,F0005
Dior春夏季就是要让每一位女主角仿佛错置在现代与东方老式风情之中,充满摩登又怀旧的复古风,浑身上下举手投足间充满迷人女人香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同时又呈现出多样性.中国与西方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构成了东西方各异的政治文明形态.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共同成果,把西方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9.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中根本死亡原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讨论了在较复杂的临床情况下,根本死亡原因的选择及如何从临床填报医生和网络直报人员两方面提高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网络直报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死亡与安乐死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芳 《医学与社会》2006,19(10):21-22,32
死亡是生命之必然,不可超越。恪守着传统的伦理道德,挽留着医学无法逆转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安乐死并不是生与死的选择,而是临终者安乐死亡还是痛苦死亡方式的选择。尊重生命,包括尊重有尊严的死亡,才是符合人伦道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