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螺旋CT扫描与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 CT是指 X线源旋转及数据收集过程中病人连续平移 ,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容积数据。螺旋 CT的投影数据常在病人一次屏气内获得 ,数据采集之后即进行内插运算由此解决平均容积伪影的问题及对层面敏感性曲线的影响。 2 0世纪80年代后期三维软件应用于 CT后处理 ,三维图像更加完整、直观、真实的表现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主体形态及其相对位置。重建和显示三维 CT图像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线框重建 ,表面重建 ,体素重建 ,彩色分域。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即表面重建和体素重建。总之 ,高质量的三维图像与扫描方式密切相关。三维 CT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图像处理时间延长、三维立体影像生硬。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软件多种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必将为临床带来满意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
螺旋CT扫描表面容积重建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胜利 《中外医疗》2008,27(20):168-169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表面重建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4例外伤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主要使用表面容积技术SSD重建.结果 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和骨折的立体细节,对骨折的大小、移位及髋关节脱位程度得到了最直观的展示和全面的了解;清楚的显示硬膜外血肿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血肿同周围的关系.结论 骨盆、脊柱骨折、外伤性颅内血肿要首选螺旋CT检查,轴位图配舍SSD联合应用,能准确提供病变性质,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MPR,MIP,SSD,VRT)在肾动脉及其分支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评估,以便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方法对80例行肾脏检查的患者,在一定CT扫描条件下,用4层螺旋CT对肾脏肾动脉及其分支区域进行CTA检查,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MIP,SSD,VRT,MPR,以获得相关区域的图像,并对肾动脉显示情况及几种后处理技术效果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和评估讨论。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MSCT肾动脉CTA轴位扫描及影像后处理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3、、4级分支。MIP、SSD、VRT、MPR 4种成像方法各有优缺点。结论MIP、VRT在诊断肾动脉相关疾病中是最有价值的后处理成像方法。在临床工作中,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应以MIP为主,与VRT、SSD等结合使用综合比较,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表面遮盖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表面遮盖法(S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9例患者的不同部位行螺旋CT扫描,并在ADW3.1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法重建,获得三维图像。结果SSD图像均较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密度及形态,并通过旋转、“游离”等技术从最佳角度来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周围的关系。结论螺旋CT表面遮盖法(SSD)在人体许多系统、许多部位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对骨关节系统、颅脑、气管支气管、人工充气后的结肠及膀胱、血管等部位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铁军  李再丽  阮天宇 《广西医学》2006,28(9):1377-1378
目的 分析16层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冠状动脉的CT成像及后处理重建,对冠状动脉的显示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斑7例,5例显示软性斑块;重建成像显示11例提示有冠脉异常,4例因心率情况重建图像不满意,未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16层螺旋CT对心脏冠脉是一种无创、较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手段.对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重建图像难以满足诊断要求,需结合X线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髋关节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76例髋关节外伤患者行螺旋CT三维成像,层厚2—5mm,重建间隔1.3mm,1.7mm,函数30,扫描范围包括全骨盆。结果 髋臼粉碎性骨折并碎骨块分离16例,全骨盆多处骨折并错位21例,股骨粗隆纵型骨折17例,股骨头粉碎性骨折22例,全部病例均获得较高质量的三维图像。结论 髋关节骨折行螺旋CT三维成像,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角度来立体观察骨折移位,髋臼损伤情况及髋关节脱位程度,对患者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徐进  杨春爽  高春雨 《中外医疗》2008,34(34):133-133
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观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峰值增强(PE)等各灌注参数彩色图像.早期准确显示急性缺血存在与否,及部位、范围,对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早期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重建中显示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腹部平片及B超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患者均行MSCT扫描及输尿管重建;输尿管重建方法有: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表面遮盖成像。结果 MSCT薄层重建结合输尿管重建后结石检出率为100%。并能清楚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的程度及范围。结论 MSCT轴位图像结合重建技术能迅速和准确诊断输尿管结石,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螺旋CT在结肠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行螺旋CT检查,对其2D多平面重建图像(MPR)、3D透明法(Raysum)、表面遮盖法(SSD)、仿真纤维内窥肠镜(CTVE)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结肠癌的CT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与肠管关系密切,可挤压并推移周围肠管移位。部分块影内可有囊变灶、低密度坏死区及细小钙化灶。部分肠管壁局限性或广泛性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肿块有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央囊变或坏死区不强化。部分肠腔变窄,其中一例横结肠局部呈环形缩窄,CTVE图像显示缩窄处肠腔菜花状软组织结节突向肠腔内,SSD图像清楚地显示缩窄处的位置及病变肠段的长度。另有一例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肠腔完全梗阻、闭塞。MPR图像准确地显示病变肠腔部位,手术证实定位准确,且该处肠管壁局部增厚、肿块突向腔内并堵塞肠腔。结论:将多排螺旋CT的轴位图像、MPR及三维SSD、Raysum、CTVE图像有机地结合,可以较准确地进行病变定位、良恶性定性诊断,为临床诊治结肠肿瘤提供直观、可靠的科学依据,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王皓  杨善华  王红  马景旭 《农垦医学》2009,31(6):520-52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及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MPR、CPR、MIP、VR)在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178例CTA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所有病例扫描技术及各种图像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可清晰显示各部位血管主干及其2、3、4级分支,符合诊断要求。结论:智能跟踪峰值的测定及循环时间测定确定扫描时间比较准确,经验值法对肝脏、颅脑血管成像简单易行。结合CT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及血管相关病变,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轴位扫描及重建(MPR、3D)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4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将螺旋CT薄层(2-5mm)扫描的容积数据转输至工作站进行MPR和3D处理,并对轴位、MPR和3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轴位在二维平面内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的基本情况,但MPR和3D能更好显示隐匿性骨折。MPR可以从任意平面和曲面观察隐匿性骨折及周围结构,3D能通过旋转和切割技术充分曝露病变,直观、逼真的显示隐匿性骨折立体关系。结论 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MPR、3D及轴位图像的联合应用,为临床医师提供立体、直观、多方位的影像信息,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脊柱损伤患者的螺旋CT袖位图像(TrCT)、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表面遮盖法重建图像(SSD),根据对病变的分辨率,将三者对病变的显示能力分为优、良、差3等。结果 脊柱正、侧位CT定位像类似于常规X线摄片。TrCT、MPR对骨折、无旋转脱位、脊髓损伤显示良好。SSD对线性骨折、脊髓损伤显示差。MPR和SSD能清晰显示椎间隙宽窄、椎体滑脱;椎体旋转脱位以SSD显示最好。MPR和SSD立体感强,空间分辨率高。结论 螺旋CT应作为脊柱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熟悉并灵活应用CT定位像、TrCT、MPR、SSD图像,可对各种脊柱损伤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琳  罗德红 《当代医学》2009,15(20):146-149
1 CT扫描剂量的基本概念 自20世纪70年代CT开始应用于临床,经历了数次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手段,与普通X线摄片相比,CT明显提高了病变的检出能力,但其X线照射剂量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兔颅脑扫描中降低管电流及改变螺距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探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辐射防护价值.方法 将15只新西兰兔分别按以下6组条件行颅脑CT检查:200mAs、螺距1.0组;200mAs、螺距1.5组;110mAs、螺距1.0组;110mAs、螺距1.5组;70mAs、螺距1.0组;70mAs、螺距1.5组.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以双盲的方法使用4分制评分,对6组图像中头部6个部位的解剖结构的清晰度进行质量评分,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及CT剂量加权指数(weighted CT dose index, CTDIw)的差异性.结果 所有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两名阅读者对6组图像中6个解剖部位的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个解剖部位的评分中,6组图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70mAs、螺距1.5组较200mAs、螺距1.0组的CTDIw降低约76.7%.结论 应用70mAs低剂量颅脑CT扫描是可行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要求,而辐射剂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牙体立体表面形态图像技术在骨内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经三维螺旋CT对牙颌骨组织进行扫描 ,所得数据作三维图像重建 ,利用表面阴影遮盖显示法 ,去除牙体周围的组织影像 ,获得单纯的牙体表面影像。将此法应用于骨内埋伏牙正畸治疗的术前检查。【结果】三维CT牙体表面成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骨内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和方向。【结论】三维CT牙体表面成像技术在骨内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谭慧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80-3681
头面部外伤后极易发生眶壁骨折,有时易被忽视,CT薄层扫描高分辨重建是检出眶壁骨折的最佳影像方法。我们通过102例眼眶壁骨折的CT扫描,探讨眼眶壁骨折的CT诊断。1资料与方法搜集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外伤后行CT扫描发现眼眶壁骨折的患者102例。其中男88例,女14例,年龄15岁~70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0.5h~15d。交通事故伤32例,拳击或砸击伤56例,其他伤14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眼睑软组织肿胀,熊猫眼,口、鼻出血,眼球突出或凹陷,视力下降或复视等。扫描用西门子Somatom HuanYue双CT扫描机,行非螺旋扫描,层厚2mm~3mm,分别进行高分辨率算法重建和软组织算法重建。以轴位扫描为主,必要时加做冠状位扫描。扫描后进行三维后处理。2结果102例骨折中,眶内壁骨折67例(其中3例为双侧),表现为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凹陷、曲度失常、双侧不对称、骨折片移位等,伴筛窦积血59例,眶内脂肪疝52例,内直肌损伤21例,眶内积气23例。眼眶下壁骨折24例,伴上颌窦积血11例,眼球下陷2例。外侧壁骨折11例,眶上壁骨折14例。并发症:上颌窦壁骨折7例(除外眶下壁骨折),颧骨折11...  相似文献   

17.
安射力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增强扫描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常用的离子型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urografin),由于其高渗性和离子电荷等,常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但非离子型造影剂——安射力(optiray),不仅渗透压低,无电荷,而且亲水强,含碘量也高,很少发生副反应,笔者观察了20例使用安射力增强扫描的患者,除一例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有轻微恶心外,其余无任何不适,笔者认为安射力是一种安全的增强造影剂,并且增强效果好,应在CT增强扫描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错构瘤的CT扫描及VR重建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肾错构瘤的诊断率和检出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诊治的40例肾错构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37.50%),女性患者有25例(62.50%),CT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自髂嵴上方至膈顶,高压注射器团注法经上肢静脉一次性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 I/ml),用量80-10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采用CT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的多排螺旋CT(MSCT),螺距为1.25,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后行VR重建。结果本研究40例中,右肾25例,左肾13例,双肾2例。病灶直径范围为2.0-9.6cm。CT平扫特征:呈混杂密度肿块、等、低密度肿块;CT增强扫描特征:见病灶内平滑肌及血管成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强,肿瘤出血灶和脂肪密度灶无明显强化。VR重建:能清晰显示肾动脉血管的分支方向和粗细,以及动脉血管腔是否狭小,血管壁内是否存在斑块或钙化,肿瘤是否浸润血管,肿瘤是否压迫周围血管。结论肾错构瘤小的病变无明显症状,却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肾脏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清楚检查出肾错构瘤小病灶;CT三维重建等影像检查对肾错构瘤及瘤内出血多能作出明确诊断,从而提高肾错构瘤检出率和准确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技术在诊断肠梗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74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建,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分析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存在的准确率为94.6%,肠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2.6%,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1.2%。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肠梗阻病变,提高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10名初次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于检查前、中、后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在检查中心理恐惧感明显减轻,检查过程中配合度提高,扫描结果准确性提高.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在做CT增强扫描时生理和心理的不适,提高患者配合度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