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VEGF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关系 ,以求从蛋白水平阐明无排卵型功血的出血机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VEGF、ER和PR在 2 0例正常增殖期和 6 0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选用微血管密度标记物CD34,测定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 (MVD)。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单纯性增生和复合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蛋白和MVD明显低于正常增殖期 (P <0 0 5和P <0 0 1 ) ;而单纯性增生和复合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PR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增殖期 (P <0 0 5和P <0 0 1 )。相关分析显示 ,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 (r =0 6 6 6 ,P <0 0 5 ) ;与腺上皮PR呈显著性负相关 (r=- 0 6 2 9,P <0 0 5 )。正常增殖期内膜与功血增殖期内膜比较 ,腺上皮VEGF和PR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首次指出病理表现为单纯性增生和复合性增生的无排卵型功血患者 ,其子宫异常出血与子宫内膜VEGF和PR的表达失调有关。PR间接作用于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 ,使后者分泌减少 ,微血管形成障碍 ,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4例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内异症组)及34例正常内膜(对照组)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1蛋白的定位及表达.结果:异症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均有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分泌期内膜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高于增生期,呈现周期性变化,而内异症组在位及异位内膜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失去周期性变化,分泌期与增生期均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VEGFR1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华  孙海梅  周齐  谢峰  李宝红 《解剖学报》2004,35(4):430-43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KDR)在宫内节育器 (IUD)致子宫异常出血中的作用。 方法 对放置IUD后异常出血的子宫内膜 (IUD出血组 )和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内膜组织中ER、PR、VEGF、KDR的含量 ,并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F8 AR)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 ,进行微血管计数。 结果  1 IUD出血组ER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PR的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IUD出血组VEGF和KDR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3 IUD出血组微血管密度 (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结论 IUD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与ER、VEGF和KDR表达的增多所导致的MVD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50例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4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L-17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中均有IL-17和VEGF蛋白表达,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分泌期内膜IL-17和VEGF蛋白表达均高于增生期,呈周期性变化,而内膜异位症组分泌期与增生期IL-17和VEGF蛋白均呈高表达,失去周期性变化。结论: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IL-17及VEGF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液白细胞介素 - 13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近一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腹腔液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IL - 13浓度。结果 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IL- 13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腔液中浓度。两组间比较P <0 .0 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IL - 13的浓度降低 ,对巨噬细胞抑制作用降低 ,可能与内异症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动物模型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mRNAs的表达 ,探讨内异症的发病机理及激素治疗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内异症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ER、PRmRNAs的表达低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 ,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 ) ;而模型组在位内膜ER、PRmRNA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内异症模型组异位内膜ER PRmRNA比值大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ER PRmRNA比值 (P <0 0 1 )。提示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ERmRNA表达的降低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SGF和血浆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3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VEGF含量,光电比色法测定TSGF含量,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治疗前血清TSGF和血浆VEG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3个月,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清TSGF和血浆VEGF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EM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VEGF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变化,分泌期腺上皮VEGF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增殖期(P<0.05)。在增殖期,EM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无明显差别,但在分泌期,EM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EM在位内膜腺上皮的VEGF含量显著高于同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腺上皮(P<0.01)。结论表明VEGF的表达异常与EM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鉴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MI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雌激素作用后分泌MIF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组MIF 上调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间质细胞中MIF的表达对雌激素的刺激呈现超敏状态,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内MIF表达升高,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功能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可能受雌、孕激素直接或间接调控,但具体影响尚未深入研究。 目的:观察雌二醇和孕酮对双侧卵巢切除小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双侧卵巢切除的小鼠随机分为雌激素组、孕激素组和对照组,分析各组小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强度。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雌激素组与孕激素组小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数量、干预6,24 h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证实,雌二醇和孕酮都对子宫内膜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并可以诱导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丹那唑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大鼠血管生成因子和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不用药组(U)、小柴胡汤(XCH)、丹那唑组(D)和联合用药组(S),设假手术组(C)为对照。四周后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和形态学的变化,计数腹腔液巨噬细胞,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通过CD34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XCH组、D组和S组异位内膜呈现不同程度萎缩,腺体明显减少,腹腔液巨噬细胞计数减少,XCH组、D组及S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IL-8、TNF-α含量降低,异位内膜VEGF表达减弱,MVD明显减少,其中以S组最为明显。结论:小柴胡汤和丹那唑可以抑制EM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使异位内膜萎缩,当二者联合用药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MMP9、TIMP1及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metalloproteinase 9,MMP9)及其抑制剂 (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患者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 4 5例EM(研究组 )在位内膜及 32例子宫肌瘤 (对照组 )的在位内膜中MMP9、TIMP1及VEGF的表达。MMP9、TIMP1、MMP9 TIMP1和VEGF在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 0 336 ,0 2 76 ;0 2 5 3,0 2 6 7和 1 2 93,1 0 34;0 372 ,0 2 88。其中MMP9、MMP9 TIMP1和VEGF在研究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 (P <0 0 1)。EM患者的在位内膜中MMP9、VEGF高表达可能是EM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诊刮筛选出高MMP9、VEGF表达的在位内膜可望成为预测和诊断EM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和ELISA对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了血清CA125、VEGF检测,并与30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CA125、VE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人比较仍有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中CA125、VEGF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 - 12 p70及IL - 12p4 0的水平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2 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内异症组 )及 2 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 )腹腔液中IL - 12p70、IL - 12 p4 0的水平。比较两组间两个细胞因子水平以探讨它们与内异症发生的关系 ,并探讨其是否与疾病的进展有关。结果 腹腔液中IL - 12 p70水平内异症组稍低于对照组 ,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L- 12 p4 0水平内异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内异症组中 (Ⅰ~Ⅱ期 )患者IL - 12 p4 0水平较 (Ⅲ~Ⅳ期 )患者稍高 ,但两者差异并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 (Ⅰ~Ⅱ期 )患者IL - 12 p70水平明显高于 (Ⅲ~Ⅳ期 )患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IL - 12p4 0水平的增高可能是自然杀伤 (NK)细胞功能受损的部分原因 ,从而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腹腔液中IL - 12 p70水平随内异症疾病程度进展而下降 ,表明其可能是内异症中NK细胞功能进一步下降的原因之一 ,从而可能是促使内异症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受体-1 (flt-1)和含插入区的激酶受体(KDR)在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内膜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23例子宫内膜癌及6例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中VEGF、flt-1、KDR蛋白质及其mRNA进行检测,并对少数病例行Western印迹分析,以检测VEGF亚型在内膜癌组织的分布,用内皮细胞标志Ⅷ因子标记内膜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VEGF、flt-1、KDR蛋白质及其mRNA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胞质内.VEGF蛋白质在中分化(G2)、低分化(G3)内膜癌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上的表达高于高分化内膜癌(G1)及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 VEGF mRNA在不同分化程度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大于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flt-1蛋白质及flt-1mRNA在G3内膜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高于G1、G2及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在癌细胞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但均高于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KDR蛋白质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上的表达较强,但不随分化程度发生变化,其mRNA在中分化(G2)、低分化(G3)内膜癌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上的表达高于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G3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血管密度(48个±12个)高于G1(27个±14个)、G2(26个±16个)及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26个±11个,P<0.05).结论 VEGF、flt-1、KDR及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形式提示其与癌组织血管生成及血管通透性相关,VEGF及其受体是与子宫内膜癌旺盛生长相关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s,VEGFR)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5 2例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两种VEGFR(flt- 1和flk - 1)的表达 .结果 ①胶质细胞瘤组织中有flt- 1和flk- 1的表达 ,主要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同时巨噬细胞的胞浆中也有表达 ;② 3组胶质细胞瘤中 ,VEGFR的表达率分别为 16 .0 %、5 8.8%、90 .0 % ,3组间有差异 (p <0 .0 5 ) ;③脑胶质细胞瘤中 ,flt- 1的表达与flk - 1的表达相关 (R =0 .993,p<0 .0 1) .结论 正常脑组织中无VEGFR表达 ,脑胶质细胞瘤中有VEGFR表达 ,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中 ,VEGF通过旁分泌途径刺激脑胶质细胞瘤的血管发生 ;VEGF的促血管发生作用既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直接产生 ,又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的局灶浸润间接产生 ;VEGFR表达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脂多糖 (LPS)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凋亡和坏死的直接作用以及IL 10对其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UVE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观察组 (LPS +IL 10 ) ,各组在相应的培养液中于 3 7℃、5 %的CO2 孵育箱中培养。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时间细胞增殖的变化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vWF水平 ;用Annexin v及PI双标染色 ,流式细胞仪测定HUVEC的凋亡和坏死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示不同浓度LPS在 2 4h后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P <0 .0 5 ) ,并随培养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大 ,其抑制率逐渐增大 ,IL 10对细胞抑制率无明显改善 (P>0 .0 5 ) ;培养 2 4h后LPS组和观察组vWF水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流式细胞仪检测示LPS组及观察组细胞凋亡及坏死增高 ,以坏死细胞为主 ,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LPS组与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LPS可以直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而IL 10对其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解析内外环境因素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IL-8及其自分泌作用的调控。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灶和在位内膜CXCR1翻译水平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17β-雌二醇和二噁英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面CXCR1表达的调控作用;ELISA法分析17β-雌二醇和二噁英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IL-8的影响。结果显示CXC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灶组织高表达。17β-雌二醇和二噁英单独作用均抑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面CX-CR1的表达以及IL-8的分泌。二者联合作用能够上调CXCR1的表达,上调幅度与雌二醇浓度呈正相关;但进一步抑制了IL-8的分泌。雌激素与二噁英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复合作用抑制其IL-8的分泌及其自分泌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高水平IL-8并非由内外雌激素样物质直接作用于异位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循证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 EC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素TSP 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 )发病因素中的作用。方法 :3 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EM患者 ,取其在位和异位内膜作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 ECGF、VEGF ,原位杂交法检测TSP 1的表达 ,以 3 0例非EM患者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异位内膜PD ECGF表达升高 ,EM患者子宫内膜TSP 1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PD ECGF参与了EM血管发生 ,EM患者子宫内膜抑制血管发生能力降低 ,使异位的内膜易于种植生长可能是EM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GnRHa对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细胞凋亡及VEGF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动剂(GnRHa)对子宫腺肌病(AM)在位内膜细胞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方法:取32例AM患者在位内膜细胞及20例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予不同浓度GnRHa处理细胞,分别作用24、48、72 h后,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结果:(1)镜下可见两组部分细胞固缩、漂浮、核浓缩、碎裂,呈典型的凋亡小体;(2)不含GnRHa培养的AM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都随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增加(P<0.01);(3)GnRHa作用后,两组的凋亡率高于作用前,且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实验组各时间点、各浓度AM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同时间、同浓度的对照组(P<0.01);(4)VEGF在AM在位内膜细胞中的分泌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P<0.05),且GnRHa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AM在位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VEGF的分泌。结论:(1)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异常可能是AM发病机制之一。GnRHa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直接作用于在位内膜细胞,提高了AM在位内膜细胞的凋亡率。(2)VEGF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GnRHa对子宫内膜细胞有直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VEGF的分泌,阻碍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异位种植和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