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排便困难又称排粪障碍,这种症状给患者带来不言而喻的痛苦。为探讨排便困难的病因,取得明确诊断的依据,笔者对收治的28例排便困难病人作了排粪造影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直肠排粪造影在便秘原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6例临床怀疑由于肛肠疾病引起的便秘患者(女51例,男5例,年龄33~72岁,平均41岁)均在经肛门——直肠灌注对比剂为160%(W/V)的硫酸钡250mL后接受了直肠排粪造影。结果在56例便秘患者中,直肠前突见于4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3例,直肠内套叠3例,乙状结肠疝2例,直肠息肉1例,以及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1例。结论直肠排粪造粪造影在便秘的病因学诊断中具有高度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夏阳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1999,1(2):24-26
目的 研究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1例便秘患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 直肠前凸32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3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3例,会阴下降35例,直肠粘膜脱垂2例,直肠内套叠2例,直肠外脱垂1例.内脏下垂9例,肠疝1例,骶直分离9例,未见异常2例。结论 排粪造影检查对功能性出口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的钡灌肠和内窥镜等检查。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价值。对28例便秘患者先钡灌肠,然后在透视下将钡剂排出,结果发现功能性出口梗阻原因很多,所以排粪造影对诊断功能性便秘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数字化x线影像系统行排粪造影,通过采用传统直肠前突测量方法(即量角尺加分规比对参照标尺测量法),和改良型近似直肠前突测量方法分别测量直肠前突的深度并进行分级,评价改良型测量方法在排粪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排粪造影患者中诊断为单纯性直肠前突的患者共101例,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用传统方法及改良方法测量其直肠前突深度并判定分级程度,对2种方法所测数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传统直肠前突测量方法和改良型近似直肠前突测量方法所测直肠前突深度及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所测数据一致性极高。结论改良型直肠前突测量方法可提供精准有效的直肠前突深度及分级数据,且用改良型方法测量无需借助外部工具,检测方法明显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综合X线排粪造影检查对排便功能障碍(便秘)者的诊断价值.方法:137例便秘患者均完成结肠运输试验、逼囊试验和定量钡糊排粪造影或同步阴道造影(已婚女性)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便秘的原因是复杂的,结肠慢传输42例,功能性出口梗阻25例,逼囊试验不能逼出者87例.定量钡糊排粪造影或同步阴道造影显示大多数病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异常.结论:便秘的X线综合排粪造影检查可以详细显示便秘相关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张柏秋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0,(5):1-2
目的:分析便秘的原因并评价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便秘患者作排粪造影分析。结果:出口梗阻者96例,其中单纯性直肠前突19例(19.79%),直肠前突伴有其他异常40例(41.67%),直肠粘膜脱垂及其合并症37例(38.54%)。结论:由于出口梗阻结肠无力常合并存在并相互作用导致便秘的发生。作者强调排粪造影能对出口梗阻做出准确的病因学诊断。排粪造影的正确应用为肛肠外科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采集法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9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资料。常规排粪造影52例,动态排粪造影373例,同时行常规和动态排粪造影44例。比较两种方法对直肠前突的显示率。结果:动态法发现直肠前突310例(轻度67例、中度178例、重度65例),占74.34%(310/417);常规法发现直肠前突59例(轻度29例、中度25例、重度5例),占61.46%(59/96);两种方法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排粪造影能提高直肠前突的显示率,并能观察和记录直肠前突深度的动态变化,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排便造影动态观察盆底形态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仅在排便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直肠、肛管的一系列功能性异常. 资料与方法通过钡灌肠,于坐位进行排便,动态下透视、点片. 结果 520例中,发现直肠黏膜脱垂、套叠416例,直肠前突281例,盆底及会阴下降229例,盆底肌失弛缓综合征170例,盆底疝113例,骶直分离等其他盆底病变43例.合并上述两项以上病变者多见. 结论排便造影动态观察盆底形态是较传统的钡灌肠、临床指诊、内镜检查更为敏感可靠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治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等肛肠疾病及选择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排便造影检查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50例正常人和62例不同程度便秘患者,采用静坐相与力排相造影检查。测量肛直角大小,耻骨直肠肌压迹的深度和长度。结果:对照组50例为排相肛直角增大,病变组62例力排肛直角不增大,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中43例还表现有耻骨直肠肌压迹加深。结论:排便造影检查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闭肛术后肛门括约肌群的排便造影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排便造影检查20例闭肛术后排便失禁患儿的肛门括约肌群,通过观察肛管直肠角和正位上肛管直肠交界处形态等指标的变化,来了解括约肌群不同部位的功能情况,静止相ARA的正常平均值为90-94°,若大于120-130°则提示耻骨直肠肌功能不良,若肛管直肠交界处失去正常的漏斗形且两旁的肌压迹变浅或消失,可提示外括约肌功能障碍,对排例过程中盆隔位置的活动范围也进行了观察,但其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X线排粪造影在诊断直肠黏膜脱垂病变中的影像学分级方法.方法 对38例通过X线排粪造影诊断为直肠黏膜脱垂的病例进行影像表现分析,并参考国内外学者的文献进行细化分级.结果 按照笔者研究的分级方法,38例直肠黏膜脱垂病例X线排粪造影诊断为1级的8例;2级27例,其中2a级15例,2b级12例;3级3例.部分患者同时合并直肠前突等其他征象.结论 直肠黏膜脱垂病变X线排粪造影的细化分级,可能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动态X线和磁共振排粪造影在直肠前突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16例纳入研究,年龄25~68岁,平均51岁,均为经产妇;全部完成RPH术前和术后的动态X线和MRI排粪造影检查.在两种检查图像上分别分析直肠前突的程度和并发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排粪造影显示术前重度直肠前突10例(58%)和中度直肠前突6例(42%),术后仅见中度直肠前突2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和痔疮的显示术后(3例次)明显少于术前(33例次)(x2=14.933,P<0.001).MR排粪造影显示术前重度直肠前突7例(43%)和中度直肠前突9例(57%),术后仅显示中度直肠前突1例;结直肠并发症显示(13例次)明显少于X线排粪造影(42例次)(x2=15.291,P<0.001),但显示了更多的结直肠外合并症.结论:X线和MRI排粪造影评价直肠前突各有优缺点,综合评价更完整,并对RPH治疗后评估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检查拟诊出口梗阻型便秘行MR排粪造影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以其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及MR表现,以评价MR排粪造影的诊断价值;同时评价其对患者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在42例女性患者中,MR排粪造影对直肠下降、膀胱膨出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临床检查;对直肠前突及子宫膨出的诊断,两者无明显差别;对直肠套叠的诊断,临床检查明显优于MR排粪造影.发现40例患者有盆底下降,其中中、重度下降32例,累及2盆及以上者占20例;在14例男性患者中,8例表现为耻骨直肠肌痉挛,其中4例伴轻度盆底下降.在全部(56例)患者中,MR检查与临床检查基本一致者有26例.28例患者的MR检查相对于临床检查有新发现,其中19例的治疗方式因此改变.结论 MR排粪造影以其多方面的优势,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