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使用改良的方法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采样检测和临床观察方法,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采用术前结膜囊内冲洗,滴入有效碘1 000 mg/L聚维酮碘消毒液;眼周围皮肤用有效碘5 000 mg/L聚维酮碘消毒液擦拭消毒。采样检测50例白内障术后标本均未检出存活菌,术后眼内感染率由对照组的0.5%降低到0.16%。结论采用术前结膜囊内冲洗和低浓度碘伏消毒的方法,可有效预防白内障手术后眼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碘伏消毒对兔离体培养眼角膜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其用于结膜囊消毒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动物试验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消毒处理对动物眼结膜刺激性和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含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消毒液对家兔眼角膜上皮细胞无明显损伤;500mg/L的碘伏消毒液作用60min,对角膜上皮细胞有轻度损伤;含有效碘1000mg/L的碘伏消毒液作用10min,可见角膜上皮细胞出现明显损伤。使用有效碘250mg/L碘伏溶液消毒处理160例病人眼手术均无感染病例发生,未见过敏现象,手术均Ⅰ期愈合;极少数病人冲洗时主诉眼内有微痛感,但均无角膜损伤发生。结论用含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消毒液在保证消毒效果前提下,对动物和人的眼角膜上皮细胞无损伤,可作为眼内消毒的安全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中清洁消毒结膜囊的方法 ,并比较冲洗术眼结膜囊 3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施行眼科手术患者 180例 ,术前采用 3种不同的方法冲洗结膜囊 ,观察反应和分析微生物采样报告。结果 :B、C两组(碘伏 )的杀菌效果明显高于A组 (呋喃西林 ) ;B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说明单纯碘伏点眼易导致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碘伏点眼 3min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清洁消毒结膜囊 ,既可保证消毒效果 ,又能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方法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A组,2013年1~12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B组,2014年1~6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C组。A组送入手术室前20min用庆大霉素稀释液洗眼,入手术室后再次洗眼并应用0.5%碘伏消毒眼周皮肤;B组送入手术室前20min用和A组相同的药液洗眼,并于结膜囊内滴入0.1%聚维酮碘消毒液,入手术室后再次洗眼,应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前5min在结膜囊内滴入0.1%聚维酮碘消毒液。比较3组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白内障手术应用0.1%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2次结膜囊消毒并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结膜囊清洁消毒方法,改变传统方法的弊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方法:对210例施行眼科手术的患者,术前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结膜囊冲洗,观察结果反应和分析微生物采样报告。结果:B、C两组(碘伏)的杀菌效果明显高于A组(呋喃西林);B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说明单纯碘伏点眼易导致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碘伏点眼3min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进行结膜囊清洁消毒,既可保证消毒效果,又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结膜囊冲洗液防治白内障术后眼部感染效果。方法将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庆大霉素组术前采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生理盐水组采用生理盐水洗眼冲洗。2组患者冲洗后,均用无菌棉拭子采集结膜囊进行细菌培养,冲洗后15、30 min观察结膜囊充血情况,比较2种冲洗液应用后眼内炎的发生率及眼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组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细菌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后庆大霉素结膜充血情况较好(P0.05);2组术后均无眼内炎发生,庆大霉素组眼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是有效的结膜囊冲洗液,但庆大霉素应用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7.
结膜囊长期暴露于自然界且与眼睑皮肤相延续,出生数小时后就可有非致病菌侵入.结膜囊内的细菌容易引起眼内炎的发生.据报道[1~3],眼内炎的病原体主要来自眼睑和结膜囊,而结膜囊又是内眼手术的必经途径,所以内眼手术术前的结膜囊准备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术前应用抗生素、消毒及冲洗结膜囊,本文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内障手术后眼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细菌培养的方法,对某医院眼科2例白内障手术后发生眼内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48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术后眼内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1%。患者术前用抗菌药物滴眼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手术中采用低浓度碘伏消毒液消毒眼脸和眼周皮肤。从感染患者的前房水、玻璃体内和睑板腺开口处均分离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该医院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感染因素主要是术前处理不够严格,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眼内感染,应进一步研究更有效的术前消毒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术前硼酸溶液结膜囊冲洗对白内障手术术后眼内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属于前后对照类实验研究。研究共纳入27460例白内障眼手术患者,根据术前硼酸溶液结膜囊冲洗与否及手术时间,将病人分为三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为术前硼酸溶液冲洗组(A组),共8188例,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为取消术前硼酸溶液结膜囊冲洗组1组(B组),共纳入8712例,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为取消术前硼酸溶液结膜囊冲洗组2组(C组),共纳入10560例。比较三组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结果 共19例病人被诊断为眼内炎(2012年发现5例,2013年发现6例,2014年发现8例)。三年的眼内炎发生分别是0.61‰、0.69‰、0.76‰。三组比较p=0.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内障手术术前使用硼酸溶液结膜囊冲洗不能够有效减低术后眼内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变传统结膜囊冲洗方法存在的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混浊、疼痛等弊端,使术眼结膜囊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准备达到手术要求,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方法对施行眼睛手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30例/组,采取2种术眼准备方法,观察眼睛局部反应和分析结膜囊微生物采样报告。结果1/万升汞(二氯化汞)易导致结膜充血、畏光、流泪、角膜水肿、疼痛。结论选用2mg/ml庆大霉素溶液—碘伏的术眼准备方法,可保证术眼角膜和结膜的最小刺激性和无菌性,更符合术眼准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优化术前护理措施对白内障手术后急性眼内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优化术前护理措施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内炎变化情况,优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前用氯霉素滴眼液冲洗结膜囊,手术时用聚维酮碘消毒结膜囊,在手术器械进入眼前房前用BSS彻底冲洗结膜囊。结果 在优化护理措施前的1221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发生手术后急性眼内炎4眼,发生率为3.28‰ 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对氯霉素敏感。优化护理措施后1018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急性眼内炎1例,发生率为0.99‰,细菌培养为金葡萄球菌感染。结论 通过优化术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急性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3种常用消毒液对硅胶气管套管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活菌计数培养法,对戊二醛、碘伏和84消毒液消毒使用后气管套管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分别用浓度为5 000 mg/L有效碘的碘伏消毒液、20 g/L戊二醛消毒液和有效氯250 mg/L的84消毒液浸泡气管套管20 min,每种消毒液都浸泡24例,均可杀灭自然菌,消毒后的气管套管上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临床观察,碘伏消毒液无刺激性,戊二醛和84消毒液均显示出一定刺激性。结论所观察的3种消毒液对硅胶气管套管消毒效果较好,但碘伏消毒液在使用安全性方面更优于戊二醛和84消毒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改变传统结膜囊冲洗方法存在的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混浊、疼痛等弊端,使术眼结膜囊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准备达到手术要求,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方法 对施行眼睛手术的6 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30例 组,采取2种术眼准备方法,观察眼睛局部反应和分析结膜囊微生物采样报告。结果 1 万升汞(二氯化汞)易导致结膜充血、畏光、流泪、角膜水肿、疼痛。结论 选用2mg ml庆大霉素溶液—碘伏的术眼准备方法,可保证术眼角膜和结膜的最小刺激性和无菌性,更符合术眼准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适应基层医院大批量白内障患者手术术前准备 ,寻找既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又简单、安全、实用、经济的内眼手术前结膜囊冲洗液。方法 选用 0 .4 %庆大霉素溶液和生理盐水各 15 0~ 2 0 0ml,行结膜囊冲洗 ,按常规消毒完成内眼术前准备。结果 可减少化学药物对患者的刺激性、毒性等副作用 ,给手术医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手术视野 ,确保手术的安全必和可靠性。结论  0 .4 %庆大霉素溶液和生理盐水适量行结膜囊冲洗 ,代替传统选用的 0 .0 2 %升汞液、外用生理盐水各 10 0ml为结膜囊冲洗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辅助结膜囊消毒在玻璃体腔注药中效果,探讨玻璃体腔注药结膜囊消毒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科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例。对照组:将5%聚维酮碘1~2滴滴入结膜囊,放置90 s,然后用生理盐水冲净聚维酮碘。观察组:先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覆盖角膜,再用5%聚维酮碘1~2滴滴入结膜囊,放置90 s,然后用生理盐水冲净聚维酮碘和医用透明质酸钠。观察两组结膜囊内有无分泌物、结膜充血发生率、角膜损伤发生率、眼内炎发生率及患者有无疼痛异物感等主观感觉不适,患者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结膜囊内均未见分泌物、也无眼内炎发生;结膜充血发生率:观察组4%,对照组5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6,P0.005);角膜损伤发生率:观察组2%,对照组2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P0.005);两组主观感觉不适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6,P0.005)。结论玻璃体腔注药术前先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覆盖角膜,再用5%聚维酮碘消毒结膜囊,能有效保护角膜,减轻聚维酮碘对角膜的刺激,并能达到消毒效果。因此,在玻璃体腔注药时,医用透明质酸钠辅助结膜囊消毒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适应基层医院大批量白内障患者手术术前准备,寻找既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又简单、安全、实用、经济的内眼手术前结膜囊冲洗液.方法选用0.4%庆大霉素溶液和生理盐水各150~200 ml,行结膜囊冲洗,按常规消毒完成内眼术前准备.结果可减少化学药物对患者的刺激性、毒性等副作用,给手术医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的安全必和可靠性.结论 0.4%庆大霉素溶液和生理盐水适量行结膜囊冲洗,代替传统选用的0.02%升汞液、外用生理盐水各100 ml为结膜囊冲洗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0.1%碘伏稀释液结膜囊冲洗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3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分别采用0.1%碘伏稀释液和0.9%氯化钠溶液冲洗结膜囊,术后第4天行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40.9%,感染率为9.1%;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13.6%,无感染发生。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1%碘伏稀释液结膜囊冲洗可有效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术病人留置导尿前会阴冲洗与不冲洗两种方法对尿道口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法,用涂抹采样和收集中段尿样进行细菌检测。结果两组病人尿道口冲洗之前检出细菌总数平均分别为94 cfu/cm2和97 cfu/cm2,冲洗前两组病人尿道口细菌含量无差异。经用清水冲洗会阴部后,尿道口细菌总数平均为48 cfu/cm2略有下降;未经冲洗组病人消毒前尿道口细菌数平均为94 cfu/cm2。两组病人尿道口经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后,均无菌生长;两组病人采集的中段尿中未检出存活菌。结论手术病人留置导尿前是否进行常规水清洗会阴部,对消毒效果基本没有影响,只要按正规操作规范进行尿道口局部消毒即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与碘伏消毒液在子宫切除术术前准备中应用效果,建立更好的妇科手术前准备的方法。方法使用碘伏和过氧化氢作子宫切除术术前准备,观察两组术后感染控制效果。结果术前1 d,试验组50例病人先用浓度为30 g/L的过氧化氢溶液擦洗阴道壁和宫颈周围,再用有效碘5 000 mg/L的碘伏消毒液擦拭阴道壁和宫颈周围;对照组病人术前仅用碘伏进行处理。结果证明,对照组病人术后在发热、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和盆腔与残端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试验组。结论使用过氧化氢与碘伏联合作妇科手术术前处理方法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用碘伏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浓度安多福消毒液用于眼科手术前冲洗结膜囊的对比,找出一种既具有清洁、消毒结膜囊作用且刺激性小的眼科冲洗液。方法:排除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将需行眼科手术的患者65例80眼,按眼数随机等分为试验组(0.005%的安多福)和对照组(0.05%的安多福)。并于冲洗后、术后次日分别对两组病例的结膜充血情况、患者自觉症状、结膜囊细菌培养情况,术后角膜荧光染色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两组病例细菌培养、体温、角膜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冲洗眼后、术后次日结膜充血情况、患者自觉症状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0.005%的安多福消毒液作为眼科术前结膜囊冲洗液,可减轻患者眼部不适,又能抑菌抗感染,是眼科冲洗液中最适合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