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冠状动脉(冠脉)急性血栓完全闭塞一般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临床发现部分冠脉急性闭塞并未伴有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影响此类患者的评估及治疗决策。本文拟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识别能力。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无显著ST段抬高,且冠脉影像分析为急性单支冠脉完全血栓闭塞的患者40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0例及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0例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胸痛持续时间,高峰心肌损害标记物肌钙蛋白Ⅰ、冠脉造影发现及介入诊治结果,以及严重临床事件及死亡率。结果: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多以回旋支、较大的对角支或钝缘支闭塞为主,占比72.5%,右冠后三叉后左室后支闭塞占10%,此部分患者梗死部位在后侧、高侧及后壁,此部位心电图检测敏感性差,且患者梗死面积相对较小,无相应ST段抬高,小部分患者为小右冠闭塞造成的孤立性右室梗死和左主干闭塞。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患者胸痛持续时间类似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明显长于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心肌损害标记物显著高于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同时亦低于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总体预后好于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论: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多为供血后侧、高侧及后壁的冠脉急性闭塞为主,其临床特征类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缺乏ST段抬高但缺血时间显著延长,心肌损害标记物显著升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应高度警惕存在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并尽早行血运重建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是造成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规溶栓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较低,死亡率较高[1].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有效的拮抗血小板作用,减少血栓负荷和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死亡率[2].我们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可造成相关血管闭塞及心肌组织坏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导致"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增加死亡风险。介入术中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策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心肌梗死以突发、高病死率为特点,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种类型。有资料显示,前者病变出现以纤维蛋白为主的血栓形成;后者以血小板性血栓为主,常导致心内膜下的损伤,造成冠状动脉的急性次全闭塞[1]。当冠状动脉血管狭窄>70%,冠状动脉侧枝循环逐渐开放,良好的侧枝循环可以延长局部缺血心肌的存活时间,有助于挽救坏死的心肌细胞、改善左心室功能,限制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等作用[2]。  相似文献   

5.
正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及其继发的血栓形成所致的血流中断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常见原因。冠状动脉急性血栓性闭塞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特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挽救坏死心肌,减少患者死亡率是急性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然而,开通心外膜血管并不意味着获得最佳心肌灌注,即无复流现象[1,2]。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负荷过重的患者,单纯PCI治疗不仅无法清除冠状动脉内已形成的血栓,还可导致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并发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如果血栓是以血小板为主的附壁血栓,由于冠状动脉仍有残存的血流灌注,一般不会导致大范围的透壁心肌梗死,亦无明显的心电图ST段抬高,患者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统称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  相似文献   

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延迟开通闭塞靶血管的患者,术后发生无复流极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右冠状动脉闭塞1个月后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反复无复流的案例,经导管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溶栓等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后成功恢复良好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变化特点可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常见。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是指心肌梗死患者未经治疗情况下梗死相关动脉TIMI分级为2~3级。本文报道了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血栓自溶患者的诊治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血栓自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局部血栓形成,继发完全或不完全冠脉闭塞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根据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可以将ACS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理论认为,冠脉急性完全闭塞可形成STEMI;如果冠脉不完全闭塞,则无ST段抬高,而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直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进行性狭窄,最终少量的血小板血栓造成管腔完全闭塞所致。如果是在管腔高度狭窄基础上合并阻塞性血栓,则立刻完全阻断前向血流并导致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如果是在临界管腔狭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则不完全性阻断或一过性完全阻断前向血流并导致非ST段抬高ACS(NSTE-ACS)。然而,临床上许多患者往往很快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或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突然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不稳定的脂质斑块破裂、出血,造成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最终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ACS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因两者病理生理改变不同,所以其治疗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201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88例,依据血栓抽吸适应证及禁忌证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6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ST段下降情况、血管再通及慢血流/无复流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3级者所占比例、ST段下降率、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于江  赵怀荣  许玲 《山东医药》2012,52(4):117-118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差,是冠心病极其危重的表现类型。根据其管腔闭塞的程度,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不同,因此在治疗方案上有所差异,本文仅讨论对急性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简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事件的发病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受到损伤,表面出现裂隙或溃疡,诱发血小板黏附,并通过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GP Ⅱb/Ⅲa受体相结合,形成血小板血栓(白色血栓).活化的血小板同时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促使纤维蛋白血栓(红色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血管的次全或完全性闭塞,发生急性血管事件.因此,抗栓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抗栓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实现及时的心肌机械再灌注。但对于心外膜血管闭塞的患者来说,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可能会导致管腔内的血栓破裂,从而引起心肌再灌注不良和微循环障碍,而血栓抽吸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预防远端血管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综述主要着眼于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优缺点和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其破裂、糜烂或出血引起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以及血小板黏附、聚集,最终形成冠脉内血栓,冠脉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类型上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频高能超声溶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闭塞相关血管或“罪犯”血管血栓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ACS患者26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左前降支闭塞 10 例,左冠状动脉闭塞 4 例,右冠状动脉闭塞5例。超声溶栓后对闭塞相关血管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结果 超声溶栓后,闭塞相关血管前向血流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 级 19 例,开通 19 例,开通率为 73%(19/26),其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率最高。超声溶栓成功患者胸痛能完全缓解,心电图ST段下降50%以上,但术后残余狭窄平均为(73±1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6例,残余狭窄降至(13±7)%(P<0. 05)。在超声溶栓中,7例出现并发症。 结论 低频高能超声可有效、安全溶解闭塞相关血管血栓,对富含血栓的病变可进行超声溶栓,可作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互补手段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判断罪犯血管的准确性。方法对照分析2013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入院时心电图Ⅱ、Ⅲ标准导联的ST段抬高比例及Ⅰ、AVL导联的ST段是否偏移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对应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76例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ST段抬高Ⅲ/Ⅱ1占71例,ST段抬Ⅲ/Ⅱ≤1占5例;Ⅰ、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5例,Ⅰ、AVL导联ST段压低71例;24例左回旋支急性闭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Ⅲ/Ⅱ1占5例、ST段抬Ⅲ/Ⅱ≤1占19例;Ⅰ、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19例,Ⅰ、AVL导联ST段压低5例。结论急性下壁心肌硬死相关罪犯血管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多,少部分为回旋支病变;Ⅰ、AVL导联抬高或等电位线多见于回旋支闭塞,Ⅰ、AVL导联ST段压低则对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ST段抬高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非ST段抬高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并发症、心功能以及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T段抬高组起病急,主要以剧烈胸痛为主,就诊时间较早,非ST段抬高组首发症状多样。ST段抬高组总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ST段抬高组(P<0.05)。与ST段抬高组比较,非ST段抬高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较多,3支病变、侧支循环比例较高(P<0.05,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起病急,并发症多,影响心功能,应积极尽快实施血运重建,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往往较重。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与起病急缓、透壁性心肌坏死范围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远端保护装置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时,常常会引起血栓碎裂、脱落而阻塞远端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远端血流缓慢,发生病变血管再通后血流缓慢,甚至发生“无复流现象”。远端保护装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血管内存在大量血栓时的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者对近年来远端保护装置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