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对比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3月,分别使用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137例(274只眼)近视患者LASIK前后中央角膜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LASIK术前A型超声、OrbscanⅡ和Pentacam测量值分别为(526.6±34.1)、(516.6±34.2)、(539.8±31.5)μm,Pentacam测量值较A型超声和OrbscanⅡ测量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型超声和OrbscanⅡ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术后6个月A型超声、OrbscanⅡ和Pentacam测量值分别为(448.2±48.5)、(391.9±58.5)、(451.5±46.4)μm,LASIK术后A型超声和Pentacam测量值无差异(P>0.05),而OrbscanⅡ测量值较A型超声和Pentacam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ASIK术后Pentacam和A型超声CCT测量值呈高度相关(P<0.05)。结论 3种仪器的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值不可互换,LASIK术后A型超声和Pentacam量值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多区切削对高度近视角膜厚度相对不足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00例(186眼)经术前预测角膜厚度不足的高度近视病人,施行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LASIK多区切削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时,98例(182眼)术后的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预计的最佳矫正视力1~2行,4眼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结论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LASIK多区切削可以有效治疗术前预测角膜厚度不足的高度近视病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4种眼压计对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测压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近视患者行LASIK,在LASIK前和LASIK后1个月采用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行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及分别用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our tonometry, DCT)、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ry, NCT)、Goldmann 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ry,GAT)、Tono-Pen眼压计(Tono-Pen tonometry,TPT)进行眼压测量.对所得的各种眼压测量值及中央角膜厚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近视患者105 眼LASIK前测得的中央角膜厚度值为(544±30)μm,LASIK后为(449±40)μm,LASIK前、后中央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SIK后NCT、GAT和TPT测得的眼压值较LASIK前明显降低,DCT的眼压降低值最小.经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NCT、GAT和TPT测量的眼压降低值与中央角膜厚度改变值均呈正相关(P﹤0.05~0.01),DCT与中央角膜厚度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NCT、GAT和TPT受中央角膜厚度值影响较大,DCT受中央角膜厚度值影响小,可作为近视患者行LASIK后测量眼压的首选方法,以减少中央角膜厚度对青光眼诊断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术后黄斑出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及分析该院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IK)术后黄斑出血的相关原因。方法选择该院1997~2012年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2 170例(4 302只眼),其中PRK组2152只眼,LASIK组2 150只眼,采用3种角膜瓣制作技术,包括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组)605只眼,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组)957眼,飞秒激光角膜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组)588只眼,采用常规观察最佳矫正视(BCVA),眼内压,眼底改变等,全部患者随访8~12个月。结果 2 170例4 302只眼,有14只眼发生黄斑出血,黄斑出血率0.33%,其中PRK组2 152只眼,12只眼黄斑出血,黄斑出血率为0.56%;LASIK组2 150只眼,2只眼黄斑出血(LASEK发生1只眼,SBK发生1只眼,Femtosecond laser无),黄斑出血率为0.09%,PRK组黄斑出血率高于LASIK组黄斑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P0.05)。PRK组12只眼黄斑出血时,其平均眼压为(24.38±5.63)mm Hg,比术前平均眼压(16.58±4.28)mm Hg高。结论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波动可能是高度近视PRK术后黄斑出血的主要原因,LASIK术是避免高度近视术后黄斑出血的最好方法,3种角膜瓣制作技术与黄斑出血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应用A超角膜测厚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  方法  2011年8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成人屈光不正患者65例(130眼), 均先后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 散瞳剂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结果  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值分别为(536.70±39.60)和(548.31±39.22)μm, 散瞳后的测量值明显高于散瞳前(P=0.000);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值分别为(539.57±39.73)和(545.99±39.47)μm, 散瞳后的测量值亦明显高于散瞳前(P=0.000)。两种方法散瞳前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值比较,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明显高于A超角膜测厚仪(P=0.000);而两种方法散瞳后的测量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  结论  散瞳后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值较散瞳前略有增加, 故散瞳前测量值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角膜中央厚度, 有助于为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SIRIUS 3D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分析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并比较其结果差异。方法连续选择拟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者366例(732只眼),分别应用SIRIUS 3D角膜地形图和TOPCON-3000A超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比较两者测定值及其相关性。结果 A超所测角膜厚度平均(534.02±1.099)μm,SIRIUS3D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厚度平均(533.20±1.068)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P=0.000),两种测量方法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54,P=0.000)。结论 SIRIUS 3D角膜测厚仪和A超角膜测厚仪各有其优势及劣势,应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准确评估角膜厚度,以保证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辩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过矫的疗效.方法:对LASIK术后屈光过矫的9例(12眼)患者施行LASEK手术.结果:12眼均一次完成手术.术中消融深度25~44 μm,平均(34.42±6.04.)μm.术后第1天检查,上皮瓣基本透明者9眼,3眼有轻度的水肿.LASEK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术后半个月有9眼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视力和屈光度3~6个月已基本稳定.术后随访期间,眼压偏高者(已作矫正)2眼,无继发性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未显示中央岛及明显偏中心等改变.结论: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过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负压吸引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对31例(55眼)LASIK手术患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测量LASIK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眼底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6mm半径内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以地形图分9个区域显示.结果 31例(55眼)LASIK术前及术后黄斑视网膜9个区域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对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早期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其良好的手术预测性,理想的手术效果,成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角膜屈光手术该手术是用微角膜切开刀制作一个130或160微米厚度的角膜瓣,从而于基质层行激光切削,改变角膜前曲率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但由于术后相对较长时间对角膜瓣与基质床间不能达到完全愈合,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发生角膜瓣移位,从而使患者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21例(35只眼)施行LASEK。【结果】术后6个月0.5级haze 2眼(0.06%),其余均为0级,无继发性圆锥角膜、继发性青光眼、切削偏中心等并发症。裸眼视力≥1.0者23只眼(66%),≥0.8者29只眼(83%)。屈光度数平均球镜当量±1.0D内者为32只眼(91%),±0.5D内者为26只眼(74%)。【结论】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欠矫安全性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与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1 200例(1 200眼)行SBK手术患者(SBK组)、1 200例(1 200眼)行LASIK手术患者(LASIK组),均于术后1,7,30 d分别检查裸眼视力,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次日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自述眼干症状.结果 2组术后1,7,30 d裸眼视力>0.5~≤0.8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SBK组裸眼视力>0.8的眼数明显高于LASIK组(P<0.05) ;SBK组患者术后次日角膜上皮修复良好,LASIK组1 032例术后7~14 d角膜上皮修复,1 68例术后15~21 d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3个月SBK组自述干眼症状者明显少于LASIK组(P<0.05).结论 SBK手术因切削表面浅且均匀,在安全性、视力恢复、角膜瓣上皮愈合反应及术后干眼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LASIK.  相似文献   

12.
莫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43-244
LASIK手术后1d,角膜瓣边缘上皮即可全部愈合,病人便可恢复正常视力。由于其特有的优点,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此项手术。但角膜瓣与基质床之间愈合强度何时达到术前状态未见报道。由于术后较长时间内角膜瓣和基质床间不能达到完全愈合,逐渐出现关于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病例。我中心共收治外伤性角膜瓣移位10例(10只眼),经过有效的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恢复了视力。  相似文献   

13.
LASIK术后不同方法评价角膜屈光力的准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飞 《临床医学》2005,25(12):19-22
目的分析LASIK术后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及高斯光学公式评价角膜屈光力的准确性。方法以临床病史法计算所得的屈光源性K值为评价的基准,对LASIK术后44例(84只眼)角膜屈率计测得的K值、角膜地形图测得的有效屈光力值以及根据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O rbscan)所测得的角膜前、后曲率半径,用高斯光学公式计算所得的角膜屈光力与之比较,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角膜率计测量的K值较病史法计算值低估(1.35±0.88)D(P<0.001),两者相关系数为0.885;EyeSys角膜地形图有效屈光力较病史法计算值低估(0.91±0.57)D(P<0.001),两者相关系数为0.964;差异均随角膜平面等效球镜度改变量的增加而增大;而高斯光学公式计算值所得较病史法计算值高估(0.31±0.34)D(P<0.001),与病史法计算值相关性最高(r=0.987)。结论以临床病史法计算值为基准,LASIK术后角膜屈率计和角膜地形图的测定值可通过角膜平面等效球镜度的改变量来矫正,在可获得角膜前、后曲率半径的情况下也可通过高斯公式而求得。  相似文献   

14.
背景: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均能对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进行测量,但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精确性尚无定论. 目的:利用2种不同眼前节分析系统对屈光手术前后的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进行测量,分析2种仪器的可靠性,及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0-02/04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连续就诊的近视患者69例患者(136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33例65眼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36例71眼,比较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不同手术方法的角膜前后表面3 mm平均轴向屈光力和的测量值. 结果与结论:屈光手术前后,2种仪器前后表面屈光力测量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后表面屈光力的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在术后均变小,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无显著改变.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值与残余基质层厚度存在线性相关.提示2种仪器的测量结果不能相互替代使用.后表面屈光力,在屈光手术前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较小,但在屈光手术后则相反,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并未发现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出的术后后表面前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ydrin-P散瞳前后中央角膜厚度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对151例(302眼)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于Mydrin-P散瞳前后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观察散瞳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中央角膜厚度Mydrin-P散瞳前为(549.40±25.47)μm,散瞳后为(562.14±25.84)μm,两者间差异有非常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Mydrin-P散瞳能够对中央角膜厚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磊  郭海科  曾锦 《中国临床康复》2012,(33):6199-6205
背景: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均能对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进行测量,但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精确性尚无定论。目的:利用2种不同眼前节分析系统对屈光手术前后的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进行测量,分析2种仪器的可靠性,及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02/04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连续就诊的近视患者69例患者(136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33例65眼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36例71眼,比较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不同手术方法的角膜前后表面3mm平均轴向屈光力和的测量值。结果与结论:屈光手术前后,2种仪器前后表面屈光力测量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后表面屈光力的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在术后均变小,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无显著改变。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值与残余基质层厚度存在线性相关。提示2种仪器的测量结果不能相互替代使用。后表面屈光力,在屈光手术前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较小,但在屈光手术后则相反,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并未发现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出的术后后表面前突。  相似文献   

17.
LASIK术后屈光回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发生屈光回退的206例高度近视患者的400眼,按照屈光度深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度近视(-6.00~-9.00D)回退率为8.4%,超高近视(-9.25~-14.00D)的回退率为35.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LASIK术后回退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术后时间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的原因。方法:对拟行LASIK手术1698例(3381眼)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对未行手术的174例(344眼)进行原因分析。结果:174例(344眼)未行LASIK手术原因有:角膜厚度偏薄(〈450μm),超高度近视,手术期望值过高,高眼压,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圆锥角膜(包括隐匿性圆锥角膜)等。结论:LASIK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叶晓玲  费安裕  林咸平  方燕 《护理研究》2005,19(19):1757-175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以其预测性好,疗效稳定,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我院2003年10月引进美国Visx S3准分子激光系统,使用Moria M2 110μm的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对116例(206眼)超高度近视病人进行激光切削,随访半年以上,疗效满意,现就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90年希腊Pallikaris采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层间基质成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相比,LASIK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更符合角膜的生理状态,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术后不发生角膜混浊(Haze),高度近视回退少,无明显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