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超 《河北医药》2013,(17):2591-259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预防房颤复发及心房重构的疗效。方法8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观察组接受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联合治疗1年。比较2组房颤复发率、窦性心律维持率、房颤负荷及左心房内径的改变。结果治疗后3及6个月,2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R.05),治疗后9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13.0%和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房颤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能有效地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改善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坎地沙坦对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坎地沙坦,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胺碘酮与坎地沙坦合用对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19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仅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7.29%和67.71%;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32.29%和39.5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使窦性心律转复率升高,不良反应少,预防复发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加胺碘酮合用),对照组(胺碘酮单用),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12个月内治疗组有3例退出,完成27例;对照组退出2例,完成28例。随访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22.22%(6/27),对照组复发率为46.43%(1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能有效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5.
许学升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622-1623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房颤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42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72)、胺碘酮+厄贝沙坦组(n=72),治疗随访时间为18个月,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以及治疗前后6、12、18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内径大于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组(P〈0.05)。试验终点时单用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04%,联合用药组为84.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在维持窦性心律作用优于胺碘酮,且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组,各55例,2组都服用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减为400mg/d,第3周减为200mg/d,然后200mg/d维持,联合组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2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安全性。结果治疗期间有3例退出研究,治疗6个月后2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个月后联合组的左心房内径为(35.61±1.78)mm,小于胺碘酮组[(37.23±1.58)mm](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4.32%、87.65%,低于联合组93.86%、8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85.32%显著大于胺碘酮组72.18%(P〈0.05)。结论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52例给予胺碘酮0.2g,1次/d;Ⅱ组50例给予培哚普利4mg,1次/d,胺碘酮0.2g,1次/d;两组均连服6个月。分别于治疗后第1周、2周,1、2、4及6个月复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情况;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功能变化。结果共89例完成治疗。随访6个月,心房颤动复发Ⅰ组为34.1%(15/44),Ⅱ组为13.3%(6/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复律后次日及治疗6个月后,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由(42±12)mm缩小为(34±11)mm,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Ⅰ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长期服用培哚普利可逆转左心房扩大,降低左心房压,有利于消除心房颤动复发的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房颤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与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厄贝沙坦,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86%和79%,高于对照组的83%和7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6%,对照组为5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9.7±1.4)mm、(38.2±1.9)mm、(37.4±1.6)mm;对照组为(38.6±1.7)mm、(38.6±1.7)mm、(39.7±1.5)mm,两组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延缓逆转左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松 《中国药业》2010,19(18):77-78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转复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阵发性心房颤动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吸氧、心电监护、输液,首次给予胺碘酮150mg于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复律后停止。治疗组在静脉注射胺碘酮前口服步长稳心颗粒18g,以后与胺碘酮同时口服9g(每8h1次)。观察患者治疗后心率、心律、血压、药物量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胺碘酮用量减少及复律时间缩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赵美丽  刘大钧 《中国医药》2010,5(4):303-305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和替米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用对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61例)、胺碘酮+雷米普利组(B组,59例)、胺碘酮+替米沙坦组(C组,60例),随访2年,比较3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C组(P〈0.05),A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B、C组(P〈0.05)。试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62%,B组为77.78%,C组为78.57%(P〈0.05)。结论胺碘酮分别与雷米普利和替米沙坦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具有相同的疗效,但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胺碘酮合用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将72例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常规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试验组(加服厄贝沙坦)和对照组(加服美托洛尔),各3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左心房内径的变化及12个月内房颤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5),但降压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降低左心房内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房颤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合用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减少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胺碘酮联合预防阵发性房颤63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沙坦加胺碘酮合用),对照组65例(胺碘酮单用),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治疗随访期间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及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12个月内治疗组有2例退出,完成63例;对照组退出1例,完成64例。治疗组房颤总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房内径在治疗后6个月内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2个月后左房内径治疗组的(35.35±1.6)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09±1.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能有效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维持窦性心律;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59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3例,转复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氯沙坦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2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和左房内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心房颤动复率后再复发,减小左房内径,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4.
刘瑞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91-3792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以及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其窦性心律维持率91.67%、86.11%、83.33%、7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1%、77.78%、69.44%、63.89%(√值分别为3.92、4.12、4.36、4.45,P〈0.05);观察组治疗后9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的左心房内径(36.2±1.2)mm、(36.4±1.1)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1±1.1)mm、(37.5±1.3)mm(t值分别为5.35、5.23,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合用于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加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65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组(治疗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8个月后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较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张新锋 《北方药学》2014,(12):54-5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80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按照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1月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为52.5%,3个月为57.5%,6个月为67.5%,对照组患者1月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为22.5%,3个月为27.5%,6个月为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心动过缓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心动过缓,未予治疗而自愈。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可很好地维持窦性心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6、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87.8%和80.5%,对照组为85.0%和72.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8.0%,对照组为57.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阵发性房颤,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预防心房颤动(房颤)发作时对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40例只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随诊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行心电图检查,测量其最大P波(Pmax)时间.最小P波(Pmin)时限及P波离散度(Pdis)。结果治疗组3个月后Pmax无明显变化,Pmin增大,Pdis缩小,而对照组Pmax、Pmin及Pdis无明显变化。两组间P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Pdi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胺碘酮使Pds缩小可能是其有效预防房颤复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14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1年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率,心房颤动复发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B型脑钠肽情况。结果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达12.5%、慢性心房颤动发生率达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2%和23.0%(P〈0.05);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B型脑钠肽情况改善显著,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视力下降、肺纤维化、咳嗽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能较好维持窦性心律,对心脏的重构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服用胺碘酮,观察组在服用胺碘酮的基础上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个月与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个月与治疗12个月后收缩压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与单纯采用胺碘酮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缩小心房内径,提高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值得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