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中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采用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85例。结果:82例支架植入术获得成功(96.47%),围手术期3例患者死亡(3.52%),2例患者出现急性脑缺血(2.35%),3例患者出现卒中(3.52%),8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9.41%)。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联合采用多种方法及术后预防性给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方法收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25例,术中均使用脑保护伞装置。结果该组成功置入支架25枚,颈动脉狭窄解除,脑供血改善。在支架释放过程中出现颈动脉窦反应6例,血管痉挛反应1例,经过对症处理之后均已消失了。脑保护伞的释放、撤回也都顺利。此外,患者术中并未发生TIA和急性脑梗塞现象,经术后7-14 d出院。进行术后随访3-36个月,期间未发现TIA或脑卒中复发的现象,DSA复查也未见血管再狭窄症状。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狭窄程度由术前(72.3±8.6)%下降到术后(11.6±7.2)%.所有患者在1周内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一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5例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未发现支架移位.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而颈动脉支架及其脑保护装置是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益材料。通过了解和熟悉不同类型的支架和脑保护装置的特点、特性、应用方法和并发症预防.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狭窄成形治疗的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效果。方法5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59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其中3例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各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2例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连续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9±10)%降低到(11±7)%。结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CAS患者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经积极心理护理、术前及术后护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结论:全面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CAS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狭窄程度由术前(72.3±8.6)%下降到术后(11.6±7.2)%。所有患者在1周内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一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5例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未发现支架移位。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毕玉欣 《现代保健》2010,(25):135-136
目的总结双侧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笔者所在科于2009年3月以来施行的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患者10例,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狭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结果成功置入支架后临床症状改善,术中、术后均出现并发症,经过积极有效的处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治疗和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效果.方法 5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59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其中3例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各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2例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连续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9±10)%降低到(11±7)%.结论 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徐娟娟 《现代保健》2013,(10):63-64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的疾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患者卒中率可高达13%。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入术(CAS)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易于被患者接受,至今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行CAS手术患者12例,  相似文献   

11.
支架的选择对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食管内支架置入在食管良恶性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支架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36例食管狭窄患者,良性狭窄5例,恶生狭窄31例,其中4例合并食管气管瘘,3例合并食管纵隔瘘,选用国产镍钛合金记忆网状支架26根,带膜支架14根,均在X线监视下经口腔置入内支架。结果:36例置入40根支架成功,仅1根带膜支架发生移位,治疗前吞咽困难3组16例(44.4%),2级20例(55.6%),治疗后3级1例(2.8%),2级8例(22.2%),1级12例(33.3%),0级15例(41.7%),总有效率97.2%,结论: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迅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大大提高了生存质量,为肿瘤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支架选择恰当能保持食管开通率和减少滑移率。  相似文献   

12.
介入医疗器械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医疗器械领域,采用介入医疗器械开展的微创介入手术代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心脑血管介入器械方面,以冠脉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为代表的介入器械已经在全世界获得广泛应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医学界认可,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发展迅速。在电生理介入导管方面,以射频消融导管治疗各类心动过速的技术也正得到普及。本文综述了以心脑血管介入器械为主的器械技术发展现状,对主要器械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46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围手术期和远期不良事件等方面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狭窄段血管内径增大、狭窄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术前降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术后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颈部切口积脓、心律失常、突发脑干出血死亡各1例.远期不良事件:术后4个月和8个月出现脑梗死各1例;术后5个月出现动脉内夹层1例.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有效改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供血情况,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一大疾病。微创的神经介入治疗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成为脑血管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学更新极大的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本文对神经介入器具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5.
薛玲 《现代保健》2014,(11):108-110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低血压诱发因素,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和低血压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压持续时间<30 min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原因会诱发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低血压,做好对患者的全程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福州总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着重从为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为医务人员提供更有效率的信息平台和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等3个方面总结了该院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从战略角度提出下一步数字化建设发展方向,指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是医疗卫生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1背景和起源 随着磁共振的更新换代和磁共振技术的迅猛发展,磁共振检查位置已经从平卧向直立发展,从全功能向专用型方向发展,近年来由于技术上的巨大突破,使得肌骨关节系统的磁共振检查可以突破传统的平卧位,直立位下进行负重检查使肌骨关节的磁共振诊断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胆管内支架置入和肿瘤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双途径治疗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6例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先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10d左右再行胰腺肿瘤供血动脉选择性灌注化疗。结果16例患者全部置入胆管支架,胆汁引流术后1周左右黄疸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原发灶得到控制,无严重并发症,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平均生存17.7个月。结论经皮胆道支架成形和动脉灌注化疗双介入途径可安全有效治疗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晋红勤 《现代保健》2011,(25):52-5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3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96例,斑块检出率为78.1%(75/96)。对照组为18.6%(8/43),脑梗死组软斑块检出率为67.3%,对照组软斑块检出率46.1%,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