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和乳腺X线密度等级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1621例乳腺X线受检者中,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192例经手术及其它影像手段证实为乳腺良性病变。按受检者年龄将患者分成≤30、31~40、41~50、51~60及≥61岁共5组,按乳腺百分密度分成〈25%、25%~50%、51%~75%及〉75%共4个等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密度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随着年龄增长,乳腺密度逐渐减低,在41~50岁和51~60岁两组之间密度变化最显著(Z=-11.7,P〈0.001)。62例乳腺癌在5个年龄组中按从低到高其检出率分别为2.1%、1.1%、3.3%、4.3%和10.9%,在4个密度等级组(从低到高)的检出率分别为17.7%、16.1%、21.0%和45.2%。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Waldχ2=40.9,P〈0.001),随乳腺密度增长呈升高趋势(Waldχ2=17.6,P〈0.001);年龄每增长10岁,乳腺癌检出率是前一低年龄段的3.0倍(OR值=3.0);密度每增加1个等级,癌检出率是前一低密度组的1.9倍(OR值=1.9)。乳腺良性病变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乳腺密度与良性病变检出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年龄及乳腺密度均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对乳腺癌的影响更大,乳腺密度与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关系在绝经后的老年女性更突出。  相似文献   

2.
乳腺错构瘤X线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X线平片、导管造影、注气造影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析X线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6例,其中26例投照X线平片,13例行导管造影,5例行注气造影,12例行标本X线摄影,并进行X线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为良性、局限性生长,有完整包膜.X线表现因瘤体内所含脂肪和纤维腺体成分的数量不同而异,可分为三型脂肪为主型、纤维(纤维腺体)为主型和脂肪纤维混合型.结论X线可清晰显示脂肪和纤维腺体成分分布的区域,形成特征性"香肠切片”样征象.导管造影和注气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乳腺错构瘤的X线征象及病理学基础,以期从影像学角度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的X线片与病理。结果:X线表现分3型:混合型11例,致密型3例,脂肪型4例。结论:乳腺错构瘤的X线表现与其病灶内的低密度脂肪及高密度的腺体组织、纤维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关。混杂密度改变是本病的特征性X线表现。X线检查是发现本病的好方法,确诊需临床、X线及病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6例患者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检查,并根据第四版 BI-RADS 分类标准进行图像分析。将 BI-RADS 分类评估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86例患者的 FFDM 检查共发现60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340个,恶性病灶261个。与病理结果比较,BI-RADS 分类评估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2.9%,敏感度为92.0%,特异度75.9%,阳性预测值为74.5%,阴性预测值为92.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71(P <0.001),95%可信区间为0.842~0.900。结论:BI-RADS 分类标准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钼靶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和乳腺X线摄影资料.良性1例,恶性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51岁,病程1周~4年。首发症状为乳腺无痛性包块,3例患者肿块近期迅速长大。结果:所有肿块触诊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乳腺X线摄影片共显示瘤体6个.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46),均为高密度.无毛刺肿块,分叶形3个、圆形1个、椭圆形2个。肿块直径2.5~7.5cm。4个肿块边缘;青晰、光滑.3个可见薄层透明晕环绕;另2个瘤体边缘部分清楚。肿块内未见钙化,未见异常血管像,邻近结构紊乱及腋下淋巴结增大。结论:分叶状肿瘤在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上与纤维腺瘤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年龄较大的女性、乳腺发现较大肿块且短期内迅速长大应高度怀疑分叶状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6.
【摘要】2014年RSNA大会中,乳腺影像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数量较去年增多,乳腺检查中开始应用更多新的影像学技术。研究内容和往年相比,有如下方面的进展:①乳腺X线成像是今年研究的一个热点,关于对比增强光谱乳腺X线成像(CESM)和乳腺断层摄影(DBT)研究的论文数目较往年明显增多。②乳腺超声方面弹性成像仍是研究热点。③MRI的研究内容中出现了新的进展,主要是APT,高超强7TMRI的应用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④计算机辅助诊断(CAD)主要在X线的辅助方面出现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妇女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妇女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门诊及体检者行FFDM的3500余例中致密型乳腺的66例乳腺癌及6例癌前病变,12例囊性增生症,58例纤维腺瘤,1例结核,4例囊肿,11例乳腺腺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采用美国GE公司的平板2000D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检查,并经病理证实。检查体位常规采用头足位(CC)、内外斜位(MLO),必要时加摄侧位及局部点片。对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均行术前定位。结果72例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临床触及肿块者57例,未触及肿块者15例。影像表现为肿块23例;肿块并微小钙化18例;片状弥漫微小钙化伴局部结构紊乱11例;结构紊乱并粗长毛刺12例;簇状微小钙化2例;片簇状微小钙化1例;结构紊乱1例;小星状结构1例;长毛刺星状结构1例;平片无明显影像表现2例,其中1例仅导管造影显示僵硬、中断。共发现假阳性10例,假阴性5例,得出FFDM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06%、88.37%、90.51%。良性病变中,58例纤维腺瘤,表现为肿块38例,肿块伴钙化20例;12例囊性增生症,表现为肿块10例,肿块伴点状钙化2例;11例乳腺腺病,表现为肿块9例,肿块伴点状钙化2例。4例囊肿和1例结核,均表现为肿块。结论FFDM能清晰显示乳腺癌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尤其能够显示致密乳腺的结构紊乱、粗长毛刺及微小钙化,对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结核X线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减少误诊 ,提高乳腺结核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对被误诊的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结核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中误诊为乳腺癌 5例 ,乳腺慢性炎症 1例 ,乳腺脓肿 1例 ,乳腺增生 1例 ,乳腺纤维腺瘤 1例。结论 检查方法及投照位置不当 ,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 ,缺乏经验是导致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乳腺摄影降低辐射量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X线摄影中降低射线剂量曝光条件的优化选择.方法:在全自动(kV和mAs均自动,即auto filter)和半自动(手动kV、mAs自动,即auto time)曝光模式下对不同厚度的模体进行曝光,对所得照片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其剂量.结果:同一厚度模体在不同曝光务件下所得照片影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厚度模体在autofilter模式下所得照片影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即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ol,AEC)装置工作状态正常.在各种曝光条件组合中,kV高的曝光条件组合X线摄影剂量低;auto filter模式下X线摄影剂量均不是最低的.结论:在乳腺X线摄影的实际工作中,首先应确保AEC的正常工作状态;在不影响照片影像质量的情况下,选用AEC装置的autotime模式适当提高kV,降低摄影剂量.  相似文献   

10.
11.
12.
韩莉   《放射学实践》2013,(10):1093-1093
病例资料 患者。女.40岁,生活于牧区30年,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乳外上限可触及一核桃大小的肿物,活动度好,质地硬,无压痛无红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操作技巧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12月219例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影像资料,均为双乳头尾位(CC)和内外斜位(MLO),共876幅图像。按照《乳腺X线摄影与质量控制》及相关文献制定的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级,并分别对Ⅰ~Ⅲ级片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Ⅰ~Ⅲ级片率分别为94.52%、5.25%和0.23%。Ⅱ、Ⅲ级片中CC位产生皮肤皱褶8幅,乳头未成切线位9幅,后乳头线未达标准8幅;MLO位产生皮肤皱褶8幅,乳头未成切线位6幅,乳腺下皱褶未展开4幅,胸大肌显示不充分7幅。CC位中胸大肌显示率为15.53%。分析产生非Ⅰ级片的原因,由于技师操作不当造成的Ⅱ、Ⅲ级片占60.12%(29/48),其中包括摆位方法不规范造成的Ⅱ、Ⅲ级片19幅,与患者沟通不充分造成的Ⅱ、Ⅲ级片9幅,乳腺压迫不充分造成的Ⅱ、Ⅲ级片1幅;由于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Ⅱ、Ⅲ级片占39.58%(19/48)。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不仅取决于技师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方法与技巧,实现体位设计最优化,从而为影像诊断医生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4.
乳腺错构瘤的临床与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临床及X线特点,提高X线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X线资料。结果:发病年龄21~65岁,平均36岁,无痛性乳腺肿块19例,无症状6例。X线片上病变由不同比例的脂肪组织、腺体和纤维组织混合组成,其中混合型17例,全部正确诊断;以纤维腺体组织为主的致密型6例,误诊4例;以脂肪组织为主的脂肪型2例,误诊1例。结论:混合型乳腺错构瘤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乳腺X线摄影能明确诊断;致密型和脂肪型X线表现不典型,认识其混杂密度X线征象和临床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2015年RSNA大会中,乳腺影像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乳腺论文方面在论文数量方面较往年明显增加,且有更多新的技术和进展在乳腺检查中得到应用.和往年相比内容有如下方面的特点和热点:①乳腺对比增强光谱X线成像是今年研究的一个热点,乳腺断层摄影(DBT)方面的论文数目是较往年明显增多;②MRI的研究内容出现新的进展,主要是DKI和高时间/空间分辨率序列(TWIST VIBE)的应用;③核医学方面论文主要集中在PET-MRI的新进展;④超声方面主要研究了其在检测乳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潜在价值,但论文数目不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钙化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总结78例乳腺钼靶片上各种钙化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包括钙化的大小、形态、数目、分布。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例乳腺钙化中证实为良性病变者52例,其中,乳腺增生症30例,纤维腺瘤1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不典型增生4例;证实为恶性病变者26例。结论:乳腺微粒钙化不可认为是乳腺癌的特异性征象,也可较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如在成簇的微粒钙化中出现多种形态或不规则钙化,则提示有恶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乳腺疾病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各乳腺病变的CT表现和特征,评价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CT检查76例乳腺肿块病人,分析经随诊观察和组织学证实的60例,其中乳癌26例,良性病变34例。结果:1.CT能检出直径<1cm的病灶,增强扫描可显示出致密型乳腺中的病灶。2.大多数乳癌增强扫描病灶有显著增强,增强前后CT值之差>50HU,而增生性乳腺病<35HU。3.增强后肿瘤供血血管的显示(占42.3%)对乳癌诊断有帮助。结论:CT检查对乳腺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补充其他影像学检查之不足  相似文献   

18.
乳腺Paget病的X线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Paget病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系统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乳腺Paget病的X线平片。结果:乳腺X线检查阳性发现率为87.5%。主要X线表现为:乳房内肿块4例,其中2例伴有乳头凹陷。乳房内成簇成片钙化3例,其中1例伴有乳头乳晕皮肤增厚,均无腋下淋巴结转移。结论:虽然乳腺Paget病的X线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X线检查是乳头湿疹样改变的绝对指征。放射科医生能够认识和掌握Paget病的临床特征,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乳腺导管良性病变的临床及钼靶X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良性病变的临床及钼靶X线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乳腺导管良性病变的临床与X线表现.结果单纯溢液14例,溢液伴乳腺肿块4例,仅触及肿块18例,无症状2例.钼靶X线平片征象:①肿块型(19/37);②结构紊乱型(2/37).钼靶X线平片加造影:①导管扩张伴钙化(1/37);②导管内充盈缺损伴肿块(2/37);③导管扩张伴充盈缺损(5/37);④单纯导管内充盈缺损(9/37).结论 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导管内良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虽然CT平扫不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主要方法,但偶可在胸或腹部CT扫描时同时见到,认识它的CT表现很有必要.近年来开展的乳腺动态增强CT扫描在乳腺的单发或多发肿瘤的定性诊断和了解病变范围上有和MRI相似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