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终末期肾脏病是一切慢性肾脏病发展的最终结局,大多数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常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另外,各种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导致的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常常也需要紧急行血液透析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建立血液透析通道,但仍然有部分患者由于生存期有限、自身血管条件差、内瘘发生堵塞等因素,不能通过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所以长期留置导管成为此类患者的一种理想的血液透析通道[1]。为充分认识并改善长期留置导管引起的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63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MHD患者各个变量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363例MHD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59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16.25%;病原菌检出42株,革兰阴性菌25株,革兰阳性菌9株,真菌8株。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有糖尿病史均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存在糖尿病史均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均<0.05)。结论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以及糖尿病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留置术行血液透析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感染率为20.1%;糖尿病肾病、股静脉穿刺、留置时间较长、血流速度较慢是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尽可能缩短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增加血流速度,可显著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张赟  李娅  孟梅霞  张莉 《海南医学》2016,(12):1978-198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透析中心就诊的17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17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者29例,感染率为16.29%,感染患者以年龄>60岁和长期留置管为主;共分离出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61.04%,革兰氏阴性杆菌占38.96%;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5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耐药率均>50%。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临床应加强对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重视导管相关感染的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对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透析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CVC-RI14例,局部皮肤反应50例,发生率分别为14.0%(14/100)、50.0%(50/100),导管保留时间为(151.3±10.6)d。结论:护理干预在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菌群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安阳地区医院38例经血液透析治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采集导管血及外周血实施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38例患者共分离出43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0.47%(26/43),革兰阴性菌占39.53%(17/43);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性较高,金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氯霉素、丁胺卡那、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摩氏摩根菌及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棒状杆菌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可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长期留置合并导管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患者感染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患者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46例导管留置时间3~80个月,平均32个月。出口感染6例12次,隧道感染3例5次,导管相关性菌血症20例36次,共29例53次。31例次导管血培养阳性,分离出细菌3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42%),表皮葡萄糖菌8株(27%),枯草芽孢杆菌4株(13%),大肠杆菌3株(9%),肠球菌2株(6%),肿炎克雷伯菌1株(3%)。结论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留置和长期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有利于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分析,探讨抗菌药物的优化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135例患者,对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感染25例占18.52%,分离出病原菌31株,革兰阴性球菌占48.39%(15株),最常见的为绿脓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51.61%(16株),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相关性感染因素有基础疾病、管留置时间及插管部位,采用抗生素联合抗生素封管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丽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132-2133
目的:探讨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与结果: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34例,暂时双腔管时间(透析1次~6个月,平均2个月)。出现各种相关并发症11例,早期皮下隧道出血,动脉端血流不畅,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导管感染,延长导管寿命。方法:对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 620次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及护理中的问题作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以及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情况下,2人发生轻度感染,及时控制,无1例拔管,最长的已经使用48个月。结论:加强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并发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原发病、感染病种类分布、药敏分析及治疗效果。结果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占62.5%,革兰阴性杆菌占37.5%。早期经验性选用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头孢他啶针经导管给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革兰阳性菌为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也比较多见,早期经验性选用的抗生素有助于控制感染,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王松岩  姚伦  李春光 《吉林医学》2009,30(17):1887-1889
目的:分析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两种治疗方法,即单纯全身应用抗生素与全身应用抗生素加抗生索封管治疗效果之比较。方法:对因肾衰竭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共189例进行分析,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21例,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及B组(实验组),其中A组(对照组)10例,单纯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头孢米诺2.0g,2次/d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B组(实验组)11例,在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头孢米诺2.0g,2次/d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同时,给予同种抗生素封管。封管方法:以0.1g/ml头孢米诺1ml加肝素2ml,1次/d封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低,使疗程缩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方法。结论:抗生素封管联合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来我们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需紧急血液透析(血透)却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内瘘或内瘘尚不成熟时的18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导管(CVC)作为首选血路,适用于原有血路废用、首次血液透析、动静脉瘘(AVF)未成熟或有严重外周血管疾病无法建立血路的患者.导管血流感染(CRBSI)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CVC的严重并发症,应当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的重视.CRBSI若不及时控制,可进一步引起更加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包括置管部位、导管类型和留置时间等.  相似文献   

17.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是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通路则是造成血透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48%~73%血透患者的菌血症是因血管通路感染诱发.1,其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最高。为减少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发生,我科对2003年1~12月收治的86例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穿刺次数>2次、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30d、有合并症、血清白蛋白<35 g/L、尿素氮≥21.4mmol/L、血肌酐≥451μmol/L、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更高(P<0.001,P<0.05);感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穿刺次数>2次、留置时间≥30d、有合并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而血清白蛋白≥30 g/L是保护因素(P<0.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穿刺次数>2次、留置时间≥30d、有合并症等,而患者血清白蛋白≥30 g/L是保护因素。临床上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预防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同时,应提高穿刺技术,减少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在梅雨季节易发生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收集2007—2011年血透室长期留置导管患者14例,分析发生的长期留置导管感染与梅季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7—2011年共发生留置导管感染12例,发生在梅季共10例。梅季与非梅季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导管感染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结论梅雨季节细菌易繁殖,及时采取梅雨季节预防导管感染措施,可有效控制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中心静脉置管,根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次数将患者分为单次组、反复发作组。对可能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单次发作组比较,反复发作组患者基线血白蛋白及血红蛋白较低、首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时透析月龄较长、留置导管时间较长、血白细胞偏高,P值均小于0.05。引发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分别是革兰阳性菌(占78.9%)、革兰阴性菌(占20%)、真菌(占1.1%)。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OR=1.086,P<0.000)、血白蛋白(OR=1.259,P<0.000)、BMI(OR=1.153,P<0.037)、血白细胞(OR=1.122,P<0.047)、留置导管时长(OR=0.977,P<0.019)及居住环境(OR=3.716,P<0.016)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始透年龄(OR=0.145,P<0.029)、首次发生感染年龄(OR=6.433,P<0.031)、血红蛋白(OR=1.151,P<0.015)、血白蛋白(OR=1.508,P<0.020)、hs-CRP(OR=0975,P<0.024)、血白细胞(OR=1.548,P<0.043)、透析月龄(OR=0.847,P<0.036)、留置导管时间长(OR=0.909,P<0.022)、吸烟(OR=0.021,P<0.022)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单次组与反复组患者生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0%比32.7%,c2=4.141,P=0.042)。结论 始透年龄、首次发生感染年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透析月龄、留置导管时间长、吸烟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