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及其性别差异。方法共收集207例7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DXA法检测L1-4、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上段的骨密度(BMD),根据BMD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n=41)、骨量低下组(n=78)和骨质疏松组(n=88),记录年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验血红蛋白含量,使用SPSS软件进行样本统计量描述及分析。结果三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的身高、体重、BMI、L1-4的BMD、左侧股骨颈BMD、左侧股骨上端BMD均低于骨量低下组、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低下组的身高、体重、L1-4的BMD、左侧股骨颈BMD、左侧股骨上端BMD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低下组的BMI和骨量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骨质疏松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骨量低下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低下组和骨量正常组之间的血红蛋白含量无差别(P0.05);骨质疏松组男女之比为22比66,与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的性别构成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与L1-4、左侧股骨颈和左侧股骨上端BMD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0、0.286、0.279,P0.05),所纳入老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老年男性(P0.05)。结论血红蛋白含量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女性血红蛋白含量低于老年男性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股骨的骨密度(BMD),计算其BMD与正常年轻人的骨峰值比值(以t值表示),并按照骨密度值将120例患者分为63例非骨质疏松组和57例骨质疏松组.选用瑞士罗氏诊断公司COBAS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骨代谢标志物总骨I型前胶原N端肽(PINP)、血清骨钙素(N-MID)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的水平.结果:PINP、N-MID和β-crosslaps水平骨质疏松组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两组患者的BMD、PINP、N-MID和β-crosslaps水平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关系密切,血清中P1NP、N-MID、B-Crosslaps可作为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理想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MD)仪分别对160例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进行BMD测定,按BMD结果分为BMD正常组、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检测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P1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三种骨标志物,并分析三种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 BMD正常组92例,BMD减少组38例,骨质疏松组30例.三组β-crosslaps、P1NP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减少组N-MID高于BMD正常组和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高于BM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正常组BMD高于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rosslaps、P1NP、N-MID与BMD呈负相关(r=-0.412,-0.320,-0.3421,P< 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三种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存在密切关系,监测血清骨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代谢标志物、降钙素(CT)水平与高龄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OP患者52例为研究组,另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为健康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两组股骨颈、腰椎骨密度(BMD),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骨钙素(BGP)及CT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分析BMD与血清25(OH)D3、β-CTX、TPⅠNP、BG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25(OH)D3、TPⅠNP、BGP、CT水平低于健康组,β-CTX水平高于健康组,腰椎BMD、股骨颈BMD小于健康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3、TPⅠNP、BGP、CT水平与股骨颈BMD、腰椎BMD呈正相关(均P0.05),β-CTX水平与股骨颈BMD、腰椎BMD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高龄OP患者血清25(OH)D3、TPⅠNP、BGP、β-CTX、CT表达异常,联合检测其水平变化能反映骨代谢情况,为临床防治OP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2例ITP患者(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24周内的血清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及骨密度(BMD)指标,比较ITP患者治疗期间P1NP、β-CTX及骨密度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P1NP、β-CTX、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ITP患者血清P1NP、β-CTX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患者髋部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P1NP、髋部BMD水平与GC的使用时间呈负相关(P0.01),β-CTX与GC使用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经GC治疗后ITP患者的BMD下降,骨代谢处于高分解低成骨转换状态,存在骨质疏松风险,需要提高对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T≥-1.0)68例、骨量减少组(-2.5T-1.0)70例和骨质疏松组(T≤-2.5)47例。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空腹C肽、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血清钙及24 h尿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3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C肽、甲状旁腺激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患者年龄、病程、24 h尿蛋白定量、甲状旁腺激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BMI和空腹C肽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25.69±2.04)kg/m~2、(2.25±0.31)nmol/L,其中骨质疏松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及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其中骨质疏松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均P0.05);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与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明显相关,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及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水平下降,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升高,提示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后续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密度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37例)、骨量降低组(-2.53[25-(OH)D3]、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甲状旁腺素(PT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T值降低,3组患者血清OC、25-(OH)D3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骨质疏松组均低于骨量降低组、骨量正常组,骨量降低组低于骨量正常组;PⅠNP、β-CTX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且骨质疏松组均高于骨量降低组、骨量正常组,骨量降低组高于骨量正常组;随着T值降低,3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骨代谢特点及骨质疏松风险,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结核病初治患者146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Ⅰ型前胶原N端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血钙、血磷、25羟维生素D(25-OHD)及骨密度检测。结果观察组PINP、OC、25-OHD、血钙含量及骨密度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β-CTx含量及骨质疏松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感染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2,P0.05),而年龄≥50岁、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则是导致结核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6.17、3.29、1.63、1.68,P0.05)。观察组骨密度T值与PINP、OC均呈显著正相关,与β-CTx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肺结核血清PINP及OC含量显著降低,β-CTx含量升高,可能与骨质疏松的易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1 560例患者中选取5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实验组,84例对应年龄段骨质疏松未发生骨折绝经后女性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各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值,同时检测各受试者髋部或脊柱骨密度。通过对2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借助ROC曲线评价β-CTx、P1NP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作用。结果β-CTx、P1NP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和3.07,P0.01)。β-CTx曲线下面积为0.815,大于P1NP曲线下面积(0.667),当β-CTx判定阈值为472.97 pg/m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最优。结论高浓度的β-CTx是绝经后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更高,当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β-CTx达到472.97 pg/ml以上水平时预示高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骨代谢标志物测定用于老年痴呆患者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痴呆患者100例作为疾病组,根据检测骨密度不同将其分为骨质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疏松组,同时选取同时期住院年龄相仿的非痴呆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简明心理状况(MMSE)的评定以及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测定,包括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ALP)、甲状旁腺激素(PTH)、总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25羟基维生素D[25(OH) D]和β-型胶原分解产物(β-CTX),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痴呆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组β-CTX、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OH) D、血C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现骨质疏松组的血Ca、25(OH) D、腰椎BMD和股骨颈BMD的水平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β-CTX和PTH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PTH和β-CTX与老年痴呆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成正相关(P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肾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肾病患者与正常同龄人的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肾病组血钙(Ca)、25-OH维生素D3(25-OH-D3)降低,血磷(P)、甲状旁腺素(TP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肾病组和肾衰组血Ca、25-OH-D3均降低,血P、TPH、骨钙素(OCN)、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T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特殊序列(CTx)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病组与肾衰组比较:肾衰组Ca、T1NP、TPH、BMD降低,血P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代谢指标较BMD能更敏感反映肾病早期骨代谢的变化,是肾病患者骨质疏松预防与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及骨钙素(O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PMOP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PMOP组),另选择绝经后骨量正常的体检者13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套索算法(LASSO)及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PMOP组的L1~L4段腰椎骨密度(BMD)(t=5.132)、全髋BMD(t=4.813)、股骨颈BMD(t=4.981)、β-CTx(t=9.726)、PINP(t=25.457)、OC(t=13.258)水平,以及糖尿病(χ2=15.248)、骨折病史(χ2=15.089)、PMOP家族史(χ2=14.859)、维生素D缺乏(χ2=8.670)、缺乏运动(χ2=21.6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对早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女性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情况。结果 260例研究对象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3.5%(139/260),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的血清OC、PⅠNP、Cathe K及TR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研究对象中,骨质正常57例、骨量减少64例及骨质疏松139例,骨质疏松组血清OC、PⅠNP、Cathe K、TRAP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女性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OC、PⅠNP、Cathe K及TRA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够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并且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利于积极防治早期骨质疏松,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生化指标及骨代谢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36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82例、骨量减少组84例、骨质疏松组70例。收集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体重、BMI值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量减少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患者碱性磷酸酶水平(81.57±27.65) U/L、(92.16±31.83) U/L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70.09±15.17) U/L,骨质疏松组患者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患者PINP、β-CTX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PINP、β-CTX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股骨颈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PINP、β-CTX呈负相关(P0.05)。结论监测血糖及血清PINP、β-CTX水平有助于防治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娟  谈敏  胡群力 《现代保健》2014,(26):10-12
目的:了解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骨密度分为36例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及34例骨密度正常患者,对照组为2型糖尿病未达到肾病诊断标准者,分别测定钙、磷、碱性ALP、PTH、PINP和β-CTX以及25-OHD。结果: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组及糖尿病肾病骨量正常组的血ALP、PTH、PINP及β-CTX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或P〈0.01);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组及糖尿病肾病骨量正常组的血25-OHD均明显低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或P〈0.01);血磷、血钙测定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ALP、PTH升高,PINP、β-CTX为骨质疏松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检测对老年女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虹桥街道所辖户籍≥60岁的女性居民进行抽样,采用骨密度检测仪测定BMD值,抽取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3.0 m L,测定其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等钙磷代谢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中骨代谢指标的含量,包括骨钙素(BGP)、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脱氧吡啶啉(DPD)。对不同BMD值调查对象的钙磷代谢和骨代谢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对1 890名上海市虹桥街道所辖户籍≥60岁的老年女性居民进行调查,平均年龄为(68.1±6.9)岁。BMD值正常组408人,BMD T值为(-0.73±0.19);骨质减少组964例,T值为(-1.73±0.32);骨质疏松组518例,T值为(-2.94±0.42);3组人群的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骨质减少组女性血清中Ca、P、ALP的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且骨质疏松组女性血清中Ca、P、ALP的水平低于骨质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骨质减少组老年女性血清中BGP的含量低于正常组,β-CTx、TRAP、DPD的含量高于正常组,且骨质疏松组血清中BGP的含量低于骨质减少组,β-CTx、TRAP、DPD的含量高于骨质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女性BMD值检测可客观反映其钙磷代谢、骨代谢异常程度,是预测远期骨折风险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GDF15及其炎症因子水平,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165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比较患者腰椎L2~4正位和股骨颈骨密度,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系列(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_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以及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结果观察组腰椎L2~4、股骨颈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MID、β-CTX、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5-(OH) D3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DF15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显著降低,N-MID、β-CTX、PINP水平显著上升,25-(OH) D3水平显著下降,GDF15、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上升,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骨代谢标志物在糖尿病患者中引发骨质疏松症中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0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测定腰椎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症组(57例)和非骨质疏松组(47例)。然后分别进行血清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N-MID)、25羟维生素D[25-(OH)-VD]、血清Ca、P、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检测。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8项骨相关标志物与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腰椎总密度和腰椎(L1~L4)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T-P1NP、β-CTX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骨质疏松组的T-P1NP、β-CTX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0.204、-0.274,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T-PINP、β-CTX两项指标可有助于评价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各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与糖脂代谢、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代谢性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在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5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L1~L4及双侧股骨颈骨密度(BMD),按T值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测定糖脂代谢、甲状腺功能等相关生化指标及骨代谢指标。对比骨质疏松症组与非骨质疏松症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腰椎、股骨颈BMD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相比,骨质疏松症组体质量指数(BMI)、促甲状腺激素(TSH)、血钙、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偏低(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腰椎BMD和双侧股骨颈BMD与BMI、TSH均呈正相关,腰椎BMD与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呈负相关(均P<0.05)。以是否骨质疏松症为因变量,筛选出BMI、TSH、血钙、糖化血红蛋白(HbA1C)、PⅠNP与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较高者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小(OR=0.762,P<0.05),正常范围内TSH水平较高者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小(OR=0.381,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随着BMI降低,骨质疏松症风险上升,TSH水平越低,BMD越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20.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血糖水平的变化与骨密度、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四川省某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34)、骨量减少组(n=32)和骨质疏松组(n=20),依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微血管病变组(n=23)和无微血管病变组(n=63)。比较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患者甲状腺激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同时比较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患者TSH、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TSH、FBG及HbA1c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患者TSH、FBG及HbA1c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血管病变组患者TSH、FBG及HbA1c水平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股骨颈及正位腰椎(L14) T值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TSH水平与骨密度呈明显负相关,与微血管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FBG及HbA1c水平与患者骨密度、微血管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TSH、FBG、HbA1c水平与骨密度、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而积极监测T2DM患者TSH、FBG及HbA1c水平的变化或可为骨密度异常和微血管病变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