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腔镜根治术下甲状腺癌治疗手术入路的选取及创口情况的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78例行三维腔镜根治术的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胸乳入路组与颈前入路组,其中胸乳入路组40例采取胸乳入路,颈前入路组38例采取颈前入路。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术期指标等采用( ±s)描述,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美观满意度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声音嘶哑、咳嗽、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疼痛评分和吞咽困难发生率胸乳入路组明显低于颈前入路组(P<0.05),术后切口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颈前入路组(P<0.05)。 结论胸乳入路三维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手术疗效良好,安全可靠,并且术后切口更为美观,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颈部入路常规手术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邹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行颈部入路的常规甲状腺手术,观察组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颈部感觉衰退、吞咽不适、疼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T3、T4及TS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FT4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FT3、FT4、T4、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效果较好,创伤较小,且更为美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乳晕入路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微灶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甲状腺微灶癌患者行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与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50例,其中行全乳晕入路21例(全乳晕组),胸乳区入路29例(胸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全乳晕组与胸乳组比较,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5.90枚vs.6.07枚)、手术时间(99.95 min vs.99.17 min)、术中出血量(23.81 m L vs.28.21 m L)、住院时间(5.19 d vs.6.07 d)、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乳晕组患者对手术切口满意度明显高于胸乳组(8.81vs.6.59,P0.0001)。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微灶癌方面疗效相当,全乳晕入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行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开放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行传统开放颈淋巴结清扫术)与研究组(n=35,经胸乳入路行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患者颈清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切口愈合不良、面部肿胀、乳糜漏、颈胸部感觉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重度疼痛占2.86%,对照组占2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行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手术在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4月因甲状腺良性肿瘤行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88例患者为腔镜组,选择同期因甲状腺良性肿瘤行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64例患者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 h及24 h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美容满意度、术后24 h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腔镜组术后6、24 h的VAS评分均较传统组明显降低(P0.05);腔镜组术后1、3个月的NSS评分均较传统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炎症因子、应激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且传统组较腔镜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胸乳入路腔镜手术在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疼痛,提高美容满意度,这可能与其降低机体炎症因子(CRP、IL-6、TNF-α)及应激激素(Cor、N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对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3月-2020年7月收治的6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n=36)、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性甲状腺癌根治术,观察组采取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费用和术后总引流量)、患者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4h两组患者VEGF和Tg水平均有所下降,TNF-α和CRP水平均有所上升,术后24h观察组VEGF、TNF-α、CRP和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住院费用和术后总引流量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27.7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高于观察组的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VEGF、TNF-α、CRP和Tg水平明显被抑制,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良好,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选择的原则分成腔镜组及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切口美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1),术中失血量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在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共3例(6.82%),其中声音嘶哑1例,皮下气肿1例,皮下积液1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共2例(5.00%),其中声音嘶哑1例,饮水呛咳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出血少、住院天数少及颈部无瘢痕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日间病房围手术期模式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23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日间围手术期模式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125例(日间组),常规围手术期模式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110例(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手术参数、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参数等临床数据。结果 日间组125例病人中出现5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感染及1例术后酒窝征,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常规组110例病人中出现5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感染,1例术后味觉异常,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未出现其他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间组手术预约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日间组住院费用更低(P<0.01),病人满意度更高(P<0.01)。结论 通过严格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评估与围手术期管理,日间病房围手术期模式下行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能安全有效地开展,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的同时,有效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升病人的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50例甲状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采取开放手术治疗的传统组及采取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经口组各75例。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口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大于传统组(P<0.05)。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均较出院时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经口组均高于传统组(P<0.05);随访1年,经口组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甲状腺癌取得的临床效果更佳,且患者预后更为理想,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经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叶切除、25例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经腋窝入路手术时间[(129.0±17.91)min]较胸乳入路[(142.0±22.75)min]短,术后引流量[(61.0±43.84)ml]较胸乳入路[(94.0±59.46)ml]少,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度较胸乳入路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腋窝入路在处理单侧甲状腺叶疾病方面优于胸乳入路,美容效果较好,两种入路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谢志向 《中国科学美容》2014,(5):183-185,200
目的甲状腺肿瘤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取96例符合手术标准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胸乳人路行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行开放手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对比运用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优越度。结果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具有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具有极佳的美容效果,是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探究改良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患者来源于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接诊的1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分快速康复组和常规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干预,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的外科临床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阶段焦虑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ST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3.31±1.0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为(5.25±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痛苦、不良反应和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及手术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13例胃癌患者,其中57例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56例为对照组,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清除淋巴结数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浆D-乳酸浓度、血浆二胺氧化酶浓度、C-反应蛋白值等。结果: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但在出血量、切口长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血浆D-乳酸浓度、二胺氧化酶浓度及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第7天血浆D-乳酸浓度、二胺氧化酶浓度及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对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抑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的效果。方法 4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配制0.5 u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观察组患者于切皮前从硬膜外腔注入上述混合液;对照组患者在术毕清醒后从硬膜外腔注入上述混合液,观察两组的疼痛与应激指标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更低,尤其在术后3 h时相(P=0.026)。术后3 h观察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皮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皮质醇的差异最为明显。结论 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杨标 《中国科学美容》2014,(16):164-16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均为2013年1~11月来我院治疗的肾结石病例。对照组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气压弹道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PCNL)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Ⅰ期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Ⅰ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体力、心理健康、社会活动、躯体疼痛、身体功能、躯体角色、精力及身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采用该系统治疗不仅可以使得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还可以提高结石清除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术式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将60例年轻乳腺癌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经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保乳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术中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5年存活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术后乳房美容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Ig G、Ig M、Ig A,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Kaplan-Meir法计算2组1~5年存活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术后WHOQOL-BEFF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首选早期保乳术,效果较为理想,且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限性肾癌患者70例,其中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组)30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开放手术组)4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后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相比:手术时间为90~360(110士11.3)min与l00~t50(100±1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后腹腔镜组费时较长;术中出血50~1600(108.6±28.3)ml与70~1100(162.8±40.1)ml(P〈0.05);术后需用镇痛剂8例与32例(尸〈0.05)、术后进食时间1~2(1.3±0.5)天与3~5(3.1±1.1)天(P〈O.05)、术后住院3~7(4.5士1.3)天与7~13(8.8±1.7)天(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5~40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已成为局限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行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6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行肺减容术(胸腔镜组)与22例常规开胸行肺减容术(开胸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胸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胸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术后漏气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5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患侧上肢活动是否受限、拔管时间长短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P〈0.05);监测指标:术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残气量(RV)、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MWT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行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其安全性与可靠性与开胸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轻、上肢活动不受限及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68例,根据术式分为两组,3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为对照组,3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微骨折术治疗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4.3±1.2)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3±15.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0.8)分、(61.5±14.8)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病症消失情况(97.1%),肿胀病症消失情况(100.0%)均明显好于对照组(76.5%),(82.4%),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提高治愈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纵行切口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即期效果和远期效果、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48 h VAS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和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相似,说明两种手术方式的即期和远期效果相似。对照组患者术后FBSS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手术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