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CT与B超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2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盆腔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子宫肌瘤48例,子宫颈癌30例,子宫内膜癌14例,子宫肉瘤8例,卵巢良性肿瘤16例,卵巢癌6例;CT的综合检出率为87.7%,B超的综合检出率为89.3%,两者之间综合检出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妇科盆腔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单向结果分析,CT与B超在卵巢癌的检出率均达到了100%,检出效果最好。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最低,其中CT检出率为85.7%,B超检出率为78.6%。结论 CT与B超在妇科盆腔肿瘤的诊断中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在临床中可将B超作为诊断盆腔肿瘤的首选方法,而CT可作为其补充方法,具体应用策略应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有二次剖宫产术史的38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对剖宫产子宫切口宫腔镜下图像和联合B超的声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镜联合 B超检查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34例,检出率89.5%(34/38),其中轻型憩室18例(47.4%),16例重型憩室16例(42.1%),愈合良好4例(10.5%)。重型憩室顶端距离浆膜面的距离1.6-6.0 mm,宽度3-17 mm。术前经阴道超声( 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 , TVS)仅在重型憩室患者中诊断10例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检出率26.3%(10/38)。术前TVS和宫腔镜联合B超对子宫切口憩室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1.091,P=0.000)。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对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为二次剖宫产术后常规的微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超声造影对于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诊断意义及不同微创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因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共52例,术前行经阴道超声及宫腔超声造影检查,并测量憩室相关指标,全部患者分为A和B两组,A组32例行宫腔镜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B组20例行宫腔镜探查术+腹腔镜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子宫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两种手术方案治疗效果。结果宫腔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准确率100%,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80.8%。阴道不规则流血持续时间5d时,测量憩室长度为(9.3±0.5)mm,症状≤5d时,其长度为(7.6±0.6)mm,两组的憩室长度有显著的差异(P0.05﹚;后位子宫,测量憩室深度为(7.5±0.4)mm,前位子宫,其深度为(5.9±0.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有效率90.6%,B组有效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超声造影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时准确度更高,可以作为临床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长度可能与症状的轻重有关,后位子宫较前位子宫更易发生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宫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时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宫腔镜手术是一种操作简便、恢复快且创伤小的治疗方案,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以更好地修复憩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妊娠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在妇产科门诊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的148例妇女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实施无痛人工流产,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18.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妊娠实施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沈君 《中国科学美容》2011,(21):101-101,122
目的通过X线和B型超声两种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对泌尿系结石诊断结果的对比,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1年3月接受疑似泌尿系结石的4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X线KUB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并追踪其最终的确诊情况,对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和检出结石的大小进行SPSS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泌尿系结石诊断总体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X线对尿道结石的诊出符合率及直径〉2 cm的大结石占明显优势(P〈0.01);B型超声对肾脏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优于X线检查(P〈0.05),并对直径≤1 cm的结石有明显的优势(P〈0.01)。结论 X线和B型超声在泌尿系结石诊断阳性符合率上无差异,但对不同位置的结石及结石大小有各自的优势,临床上可以两者合用来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及准确判断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控制剖宫产率前后的手术指征所占比例的变化,总结有效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我院住院经剖宫产分娩的病例,2012年11月1日~2013年4月30日剖宫产分娩病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5月1日~2013年10月31日剖宫产分娩病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剖宫产率、两组剖宫产指征所占的比例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剖宫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因素、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瘢痕子宫、胎位异常、产程异常及其他因素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胎盘异常、妊娠合并症剖宫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宣教和高危产妇的监管,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严格控制剖宫产率,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TCT与传统的巴氏涂片法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两者异常细胞检出率和病理学诊断进行比较。方法检查TCT3626例和巴氏涂片法4062例中异常检出率,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阳性检出率TCT(TBS分级)8.61%(312/3626),巴氏涂片(巴氏V级分类)5.32%(216/40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者最终诊断符合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筛查阴性者中,选择可疑病例TCT23例,巴氏54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TCTCIN3例、巴氏涂片CIN7例、AC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CT检查比巴氏涂片大幅度提高异常细胞检出率,宫颈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并能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出血的相对更有效的患肢体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9/5至2012/7/15入住本组并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分三组。A组(68例):患肢髋关节及膝关节伸直位;B组(65例):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屈曲70°;C组(73例):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伸直位。试验干预于术后12h终止,术后3组均放置负压引流袋24h,比较各组24h引流量及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差值,并对比术后5天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24h引流量:A组为(424.76±59.11)ml,B组为(403.71±56.26)ml,C组为(404.15±51.89)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Hb差值:A组为(33.09±7.03)g/L,B组为(29.92±5.33)g/L,C组为(30.68±6.28)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5d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d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屈髋位与髋关节伸直位相比可减少TKA术后出血量;相同屈髋角度时,屈膝70°位和直腿抬高位对减少TKA术后出血的作用相同。同时鉴于大角度屈膝时对切口的不良影响,作者推荐术后将患肢直腿抬高以减少TKA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IVF-ET周期中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回声类型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6个IVF-ET治疗周期,HCG日经阴道B超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回声类型,按子宫内膜厚度分为5组,分别为:1组≤6mm14例、2组7~8mm158例、3组9~12mm843例、4组13~16mm564例、5组≥17mm112例;按内膜类型分为3组,分别为:A型1267例、B型286例、C型139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 (1)①五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1%、39.9%、46.7%、53.2%、51.8%(P〈0.05),2、3、4、5组各组之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其他各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2%、22.1%、29.1%、34.2%、32.8%(P〈0.05),2、3、4、5组各组之间胚胎着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其他各组胚胎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期流产率分别为0、2.6%、3.4%、3.4%、1.8%(P〉0.05);④异位妊娠率分别为0、5.2%、2.3%、1.9%、0.9%(P〉0.05),7~8mm的异位妊娠率高于≥9mm的异位妊娠率。(2)①A、B、C型三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8%、45.7%、41.3%(P〉0.05);②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0.3%、30.3%、26.7%(P〉0.05);③早期流产率分别为3.1%、2.1%、5.1%(P〉0.05),C型内膜的流产率高于A型和B型的流产率;④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4%、2.1%、0.7%(P〉0.05)。结论 IVF-ET临床治疗的结局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文中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构成比,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合并症经临床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肿瘤发生部位经统计学分析,B组直肠癌分布明显高于A组直肠癌,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半结肠癌分布比较B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与治疗的同时,应提高患者早期诊断率,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2O2造影直肠腔内超声对提高肛瘘病灶检出率及降低复发率的意义。方法:将11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直肠腔内超声组(以下简称常规组)、H2O2造影直肠腔内超声组(以下简称H2O2组),分别观察常规组和H2O2组主瘘管显影率、支瘘管显影率、内口显影率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常规组与H2O2组的主瘘管显影率分别为90.9%和92.7%,P>0.05;支瘘管显影率分别为63.2%和85.4%,P<0.05;内口显影率分别为49.1%和80%,P<0.05;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8.2%和5.5%,P<0.05。结论:肛瘘患者术前行H2O2造影直肠腔内超声,对于提高肛瘘诊断准确率、微小病灶(支瘘管)检出率及降低术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直线形瘢痕修复术中应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整形科接受面部瘢痕修复术,术中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局部注射的3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整形科接受单纯面部瘢痕切除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推荐的OSAS瘢痕评价量表,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整形医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从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程度及瘢痕宽度4个方面对瘢痕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每组术前、术后及两组的情况进行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瘢痕的颜色、平整度、弹性和宽度4个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瘢痕的颜色、弹性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整度明显改善,宽度明显缩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瘢痕的颜色、平整度、弹性和宽度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和对照组术后相比,瘢痕颜色更淡、弹性更好、宽度明显缩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用于面部瘢痕修复后切口两侧注射可以明显改善术后瘢痕的质地,修复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神经束植入治疗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并比较靶肌肉局部用药与全身性用药的疗效,探讨神经营养药物应用的最佳给药方法。方法选用雄性大鼠60只随机等分5组.每组12只,制作左侧胫神经切断动物模型。A组:神经束植入组;B纽:神经束植入+左侧腓肠肌注射甲钴胺;C组:神经束植入+腹腔注射甲钴胺;D组:胫神经切断:E组:胫神经切断+左侧腓肠肌注射生理盐水。术后当日开始,B组隔日左侧腓肠肌注射甲钴胺300μg/kg;C组隔日腹腔注射甲钴胺300μg/kg;E组隔日左侧腓肠肌注射等渗盐水0.02ml。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测量左小腿腓肠肌电生理、肌纤维横截面积和肌细胞TUNEL染色。结果术后4周及8周,A,B,C三组腓肠肌电位波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组与E组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周及术后8周,肌纤维横截面积和肌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A,B,C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E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组与D,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神经柬植入能有效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靶肌肉给药效果优于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一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及机制,为临床预防尿路结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健康清洁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先在相同环境下适应性喂养1周,然后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单纯诱石组)、C组(诱石+NAC干预组)。A组饮去离子水,B组饮1%乙二醇的去离子水,C组饮1%乙二醇去离子水,并给予NAC100mg/(kg·d)灌胃。第4周处死大鼠,取出双肾,左肾纵向剖开,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石蜡切片,在100、400倍光镜下观察肾组织草酸钙结晶沉积情况,并进行分级及评分。右肾皮质制成10%的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部实验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①肾脏结晶沉积情况分级及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C组的肾脏结晶沉积评分明显降低(P〈0.05)。②MDA检测结果:与B组相比,C组的MD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OD检测结果:与B组相比,C组的SOD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B、C三组肾组织结晶等级评分与s0D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499(P〈0.01),结晶评分与MDA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592(P〈0.01)。结论:NAc可以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抑制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水蛭素对撕脱皮瓣的保护作用及其在临床治疗撕脱皮瓣的应用前景.方法 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重组水蛭素组(A组)、低分子肝素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对照组),并形成撕脱皮瓣后原位缝合.术后即刻、12 h、24 h、48 h,给予皮瓣蒂部、距蒂部2 cm和4 cm3等分点皮下注射重组水蛭素、低分子肝素、生理盐水,于术后12 h、1d、3d、5d、7d,分别检测皮瓣远端组织内P选择素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病理切片观察皮瓣远端组织毛细血管内炎性细胞聚集及微血栓形成情况,术后14d计算皮瓣存活率.结果 A组P选择素含量比B组、C组增加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EGF含量比B组、C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皮瓣存活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注射重组水蛭素能有效抑制P选择素的生成,减少炎性细胞的聚集,阻断微血栓的形成,改善撕脱皮瓣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减弱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VEGF的表达,刺激新生毛细血管增生,提高撕脱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切除缝合和折叠缝合术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06-2018-06间收治的54例剖宫产术后PCSD患者分为A组(25例)和B组(29例),分别行宫腹腔镜联合PCSD切除缝合和折叠缝合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B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月经恢复效果,以及宫内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PCSD切除缝合术和折叠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PCSD,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依据术者的经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肿瘤临床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4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 MRI 诊断,对照组给予 B 超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研究组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中采用 MRI 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比较高,且能对肿瘤准确定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研究术中神经动作电位(nerve action potential,NAP)波幅值和近端正常神经与损伤段周围神经波幅比值(normal segment to injury segment amplitude ratio,NIAR)两种指标,用于早期定量评估周围神经损伤程度.方法 用16只新西兰兔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伤后4周进行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检测,根据测定的NAP波幅值和NIAR分组.即根据NIAR波幅值分为:A组(NAP〈100μV,重度),B组(100μV≤NAP〈500μV,中度),C组(NAP≥500μV,轻度);根据NIAR分组为:α组(比值≥10,重度),β组(10〈比值≥2,中度),γ组(比值〈2,轻度).伤后12周在神经损伤点远端1cm处切取神经标本长2mm,经甘氨酸银染色后,观察各组切片中坐骨神经再生的轴索数量,测量其直径和横截面积,并进行足印测量和溃疡面积对比.得出的参数,进行组问t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A组与B,C组的再生轴索数目、直径、横截面积、溃疡面积与足印宽长比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α组与β,γ组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α组,B组与β组,C组与γ组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术中NAP波幅值和NIAK均可用于早期定量评估周围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