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用钙离子载体A23187通过钙动员机制使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迅速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为今后临床用DCs进行抗白血病免疫治疗打下基础.方法 将生长良好的HL-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A23187(45~720 ng/mL)或联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1000 U/mL)培养20~96 h,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HL-60细胞加入适量A23187(180 ng/mL)或联合rhIFN-γ(1000 U/mL)诱导20 h后,即可出现细胞表面树状突起,且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成熟标志抗原CD83、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升高;培养48 h,CD83分子表达开始降低;培养72 h,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CD80、CD86分子表达持续升高.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经A23187或联用rhIFN-γ诱生的DCs可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钙离子载体可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成熟DCs,钙动员有望成为一种快速获取D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在哮喘小鼠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哮喘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的表型及共刺激分子在哮喘发病中的影响.方法:用卵清蛋白建立哮喘模型,利用rmGM-CSF和rmIL-4体外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DCs,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在两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从骨髓中可以诱导出大量的DCs;且均表达DCs的表面标志(33D1).哮喘组DCs表达CD86分子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40、CD80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哮喘组与对照组DCs均能强烈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哮喘组DCs的刺激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哮喘组DCs的抗原递呈能力增强,表明DCs在哮喘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HBsAg冲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制备HBsAg-树突状细胞疫苗(HBsAg-DC疫苗)的基本方法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收集Lewis大鼠骨髓细胞,加入含rGM-CSF(4ng/ml)及rIL-4(8 ng/ml)的RPMI1640培养7 d后,加入HBSAg(100μg/ml)再培育48 h,即获得HBsAg-DC疫苗.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价HBsAg-DC疫苗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采用该方法可诱导扩增出较多数量和较高纯度DCs.HBsAg冲击DCs后,明显增强DCs的T细胞刺激活性.同种异体和自体之间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HBsAg冲击后第3 d(培养第10 d)的DCs在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中能够诱导出很强的增殖应答反应;MTT比色法分析显示不同密度的DCs和HBsAg-DCs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均能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且该效应随着DCs和HBsAg-DCs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P<0.01);同密度的HBsAg-DCs比DCs的刺激作用更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方法可以诱导扩增出较多数量和较高纯度DC,HBsAg-DC具有较强的抗原递呈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者树突状细胞(DCs)的功能状态及机制。方法:以直接荧光法进行表型分析、CCK8法测定DCs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AnnexinV/FITC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的DCs,与正常人相比,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水平均较低;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低于正常人;DCs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的DCs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HBV感染导致的DCs凋亡增多可能是引起DCs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方法ELISA试剂盒检测DCs培养液中IL-12水平;混合白细胞(MLR)反应检测含hTERT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的DCs(hTERT-DCs)和未感染的DCs(N-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和HLA-DR的变化;CytoTox96非放射性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hTERT-DCs和N-DCs在分泌IL-12的水平、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方面无明显差异;hTERT-DCs的CD83表达水平低于N-DCs,同时,hTERT-DCs激发的CTL对端粒酶阳性的靶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端粒酶阴性的靶细胞(P〈0.05)。结论hTERT-DCs尽管有可能阻止DCs自身的成熟,但在活化淋巴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分化增殖的能力方面并没发生明显改变,并且还能激发hTERT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IL-4调控树突状细胞特异性非整合素(dendritic-cell 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的表达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以探讨DC-SIGN表达与结核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IL-4(5、10、50、100、200 ng/ml)调控DCs表面DC-SIGN的表达水平;根据加入IL-4剂量将DCs分为5ng/ml组和50 ng/ml组,分别加入100 n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结核杆菌H37Rv菌悬液共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表型(CD11c、DC-SIGN、CD83、CD86、HLA-DR),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2、IL-10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各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①IL-4能调控DC-SIGN的表达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当加入IL-4的剂量由5 ng/ml增加到50ng/ml时,DC-SIGN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当IL-4的剂量由50 ng/ml增至200 ng/ml时,DC-SIGN的表达水平虽仍随IL-4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成熟度无显著差异(P>0.05).③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加入LPS、H37Rv诱导后,培养液中IL-1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LPS诱导后培养液中IL-10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后培养液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DC-SIGNlow-DCs(P<0.05).④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加入LPS诱导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成熟后与DCs加入LPS诱导成熟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相当(P>0.05),但DC-SIGNlow-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分泌IL-10水平明显高于DC-SIGNlow-DCs,但DC-SIGNlow-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降低.DC-SIGN表达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机体抗结核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崔久嵬  李薇  王冠军  李荔 《吉林医学》2003,24(6):500-502
目的:体外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为树突状细胞(DCs),并对其形态、表型及其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利用GM-CSF、IL-4、TNF-α体外定向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所诱生的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及表型检测,用D-FISH方法检测所诱生DCs的白血病源性。并应用MTT法检测所诱生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ML患者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体外均可诱导生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DCs,前者DCs产量明显高于后二者,但均具有刺激自体及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且三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来源于CML患者骨髓的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均可诱生成CMLDCs,对T细胞均具有刺激增殖能力,但BMMNCs所诱生的DC主要来源于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α-干扰素(rhIFN-α)联合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体外诱导培养脐血树突状细胞(DCs)的实验方法。方法 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加入rhIFN-α及rhGM-CSF诱导培养,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CD83、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诱导培养的DCs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 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经rhIFN-α联合rhGM-CSF共同培养后,第7d镜下可见有表面呈树状突起的DCs;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结果示培养细胞有成熟DCs特异性标记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rhIFN-α为600U/ml、rhGM-CSF为2000U/ml时为脐血DCs诱导培养的合适浓度(培养细胞CD83^ CD86^ 细胞比率最高);以诱导培养7d的脐血细胞(含DCs)作为刺激细胞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时,DCs均可刺激其增殖,其中以反应细胞:刺激细胞为20:1时最明显。结论 rhIFN-α联合rhGM-CSF细胞因子体外诱导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可生成具有典型形态及功能的成熟DCs。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并观察其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形态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3 d后可见细胞形态改变,并呈集簇生长,培养至5 d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s,扫描电镜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高表达骨髓来源DCs特异性标记CD11c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MHC-Ⅱ,成熟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基因型和同种异基因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成熟的DCs,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反义B7-H1基因转染对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稳定表达反义B7-H1的重组腺病毒Ad.ASB7-H1转染DCs,转染后1、3、5、7及9 d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DCs表面B7-H1、CD1、CD14、D80、CD83及HLA-DR的表达,ELISA技术检测Ad.ASB7-H1转染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Ad.ASB7-H1转染DCs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反义B7-H1转染DCs后可明显抑制细胞表面B7-H1表达,其抑制效应在转染后24 h即开始出现.对DCs其他粘附分子表型表达无明显影响.Ad.ASB7-H1转染DCs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增强;Ad.ASB7-H1转染DCs分泌IL-12能力提高.结论Ad.ASB7-H1转染可抑制DCsB7-H1的表达并使DCs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反义B7-H1可能成为提高DCs疫苗生物学效能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