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常见并发症,确立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71个。结果 发生并发症4例次,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所有病人均获临床治愈。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和探讨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16例动脉硬化型动脉瘤病人进行了综合治疗,用GDC进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其病因;腰穿置管稳压引流缓解症状,防止出现急性脑积水:通窍活血汤防止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结果 在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的情况下,15例动脉瘤完全栓塞,1例98%栓塞,病人头痛时间明显缩短,所有患者无再出血、脑血管痉挛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硬化型动脉瘤应采取综合性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机及手术技巧。方法 经全脑DSA检查,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实施血管内GDC栓塞治疗。股动脉入路57例,颈动脉入路9例。结果 完全栓塞50例,次全栓塞15例,失败1例。15例患者于栓塞术后半年复查脑血管造影,14例显示瘤腔内无造影剂充盈,另1例动脉瘤腔较原来有所增大,再次栓塞治疗。结论 GDC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有效材料,为外科手术提供了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GDC栓塞30例(共32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致密填塞导致血管小分支闭塞1例。术后死亡1例,发生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1例。结论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熟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提高栓塞技术等,有助于减少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141例(共162个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相关出血、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别探讨两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中发生破裂出血7个,发生缺血性并发症11个。影响出血性并发症的有意义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为动脉瘤形态是否规则与是否伴随血管痉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为动脉瘤形态是否规则。影响缺血性并发症的有意义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为是否伴随血管痉挛。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扩展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提高颅内动脉瘤治愈率,但手术相关出血与缺血性并发症亦应引起重视。了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引起警惕,有助于规避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着重讨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技术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8例病人(90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解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28例.可解脱式弹簧圈(DCS)栓塞18例,多点电解脱弹簧圈(EDC)栓塞42例。结果100%闭塞70例.95%~90%闭塞13例.80%闭塞5例。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包括微弹簧圈移位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严重脑血管痉挛2例;其中2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技术和方法对改善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分析其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84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微导管选用Tracker、Excel或Prowler系列,栓塞剂选用GDC或EDC。结果术中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8例,动脉瘤破裂2例,弹簧圈落入载瘤动脉4例。无死亡。结论娴熟的微导管技术和术前仔细研究动脉瘤结构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9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1例,发生率为11.1%,其中其中血栓栓塞12例,术后早期再破裂出血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早期硬膜下出血或远隔部位脑实质出血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Fisher分级Ⅲ~Ⅳ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有小阜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提前做好术前预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方法、结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病人29例。动脉瘤直径15~25mm15例,〉25mm14例。22例为真性动脉瘤,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18例,Ⅱ级4例;行GDC栓塞12例,支架辅助GDC栓塞3例,GDC栓塞加Onyx栓塞1例,球囊闭塞载瘤动脉5例,在术前进行Matas训练过程中载瘤动脉自行闭塞1例。7例为假性动脉瘤.采用球囊加GDC栓塞载瘤动脉1例,覆膜支架置人1例,球囊闭塞载瘤动脉5例。本组行1次栓塞27例,2次栓塞1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好转5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存活28例均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行DSA复查9例,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7例,复发2例(为80%栓塞病人),其中1例改行手术夹闭治疗,1例临床观察。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独或联合采用GDC、Onyx、微支架、覆膜支架及球囊等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大动脉瘤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国产血流导向装置Choydar辅助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7月应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Choydar辅助栓塞治疗的50例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 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栓塞过程中无动脉瘤破裂,支架均完全释放。2例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给予罂粟碱30 mg后缓解。术后当天出现远隔部位出血1例。出院时,肢体麻木2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1例;未出现缺血性不良事件。结论 国产血流导向装置Choydar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围手术期,进行全程、规范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30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术后发生脑疝,脑疝发生率为8.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WFNS分级Ⅳ~Ⅴ级、动脉瘤再次破裂、脑水肿是术后发生脑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对于预测术后发生脑疝的效能:入院WFNS分级Ⅳ~Ⅴ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95%CI 0.639~0.829;P<0.001),动脉瘤再破裂的AUC为0.632(95%CI 0.504~0.760;P=0.026),脑水肿的AUC为0.826(95%CI 0.723~0.928;P<0.001);入院WFNS分级Ⅳ~Ⅴ级+动脉瘤再次破裂+脑水肿的AUC为0.897(95%CI 0.819~0.974;P<0.001)。26例脑疝中,8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4例出院时死亡;4例存活,随访1年,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2例),18例未行去骨瓣减压术均死亡。26例脑疝病死率为84.62%。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3例行球囊瘤内栓塞治疗,5例行载瘤动脉球囊闭塞术,26例行GDC栓塞治疗。结果26例GDC栓塞患者中,100%栓塞16例,90~95%栓塞8例,不到90%栓塞2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脑血栓形成2例,未出现动脉瘤破裂;34例病人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结果,良好26例,中残6例,重残2例,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无再出血病例。结论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尤其是GDC的广泛应用,多数颅内动脉瘤可以进行有效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可脱性弹簧圈及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对1328例来自华南地区部分省市的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寒治疗,其中85例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825例847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67例巨大动脉瘤中37例片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8例用GDC.11例川EDC,1例用MDS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成功栓塞1328例1370个动脉瘤,1322例痊愈,6例死亡。栓寒程度:100%栓寒1281个(包括载瘤动脉闭塞者),95%栓寒65个,90%栓塞20个,80%栓寒4个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并发脑梗死5例,1例微弹簧末端逸出并顽固性脑血管痉挛。2例复发者冉给予GDC栓塞而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动脉瘤较大者,术后复发率高;术前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0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6例,基底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随访3~12个月,良好23例,中等7例,差3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附12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1 2 6例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 85例 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41例 42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 1 2 6例 1 3 2个动脉瘤 ,1 2 3例痊愈 ,3例死亡。1 0 0 %栓塞 1 2 4个 ,95%栓塞 6个 ,90 %栓塞 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4例 ,并发脑梗死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 ;1例微弹簧末端逸出并顽固性脑血管痉挛致死亡。 2例复发者再予GDC栓塞而治愈。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动脉硬化明显 ,导管到位困难者及术前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者不宜行血管内治疗。动脉瘤较大者 ,术后复发率高 ;术前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后随访1-2年,按GOS评分,良好1例,轻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原因主要有动脉壁血斑块脱落、脑血管痉挛、弹簧圈选择或栓塞不当。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应积极减少引起脑梗死的因素,并发脑梗死后应给予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7.
可脱性弹簧图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可脱性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 32例颅内动脉瘤患均采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N)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结果 32例中成功栓塞30例,1例椎基动脉瘤术后并发脑血管弃挛死亡,另1例栓塞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机械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是目前较理想的动脉瘤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以此鉴别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4例患者入院后急诊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l例;1例患者为动脉瘤再次破裂后行CTA检查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2例,动脉瘤夹闭术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药物保守治疗1例。恢复良好3例,重残1例,死亡l例。结论对伴有颅脑外伤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注意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以便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