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肺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再加上小儿寒热不知自调,故小儿极易感触外邪而引发肺系疾病。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热,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与肃降是肺系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气之为病,痰饮阻肺,热邪袭肺、蕴肺是肺系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气、痰、热三个方面浅谈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证治。  相似文献   

2.
胃咳及其证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一旦影响及肺,都能致咳。因此,把咳嗽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及胃咳等五脏咳与六腑咳。笔学习经旨,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兹对胃咳的诊治浅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论述三焦主持水道、司理气机两大功能.水道不利则真水不行常道变为水邪.气机郁遏则相火不得泄越,化为郁火,从而导致百病丛生.且与肺、脾、肾和肝胆的关系极为密切.笔者多年来根据上述认识对“久咳不已”、“小儿遗尿”、“习惯性便秘”、“功能性水肿”、“地方性氟骨症”等疑难病证,从三焦辨治均获良效.本文对其病机、治法和方药结合病案作了探讨,将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儿惊风证乃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且为临证之常见病。小儿惊风证病情重笃,瞬息多变。笔者自幼随父学医,经历惊风证诸多,后又经福建中医学院函大中医专业系统学习后,对中医儿科惊风证认识尤深,救治小儿惊风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基于五脏辨证调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从肝、脾、心、肺、肾五脏功能失调角度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辨证特点,并依据不同症状,归纳遣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建生 《中医学报》2019,34(6):1131-1133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并论述痰饮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痰饮证包括痰湿壅肺证、寒饮(痰)伏肺证、风痰阻肺证等。依据痰饮证的共性而采用温化痰饮、宣降止咳平喘的共同治法,并因痰饮证的病因、病位、病势、主症、病性、程度、兼证等不同而佐以不同的治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6):1131-1133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并论述痰饮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痰饮证包括痰湿壅肺证、寒饮(痰)伏肺证、风痰阻肺证等。依据痰饮证的共性而采用温化痰饮、宣降止咳平喘的共同治法,并因痰饮证的病因、病位、病势、主症、病性、程度、兼证等不同而佐以不同的治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肺性脑病(PE)病变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脑.肺宣降功能不利,浊痰、血瘀等病理因素错杂交结,上蒙清窍则昏愦.心主血,心血充足化神养神,心神灵敏不惑,则心神清明;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充脑,脑为髓海,肾精充足,则意识清楚,语言清晰;肺失宣降,水液输布障碍,痰浊内阻,或神昏,或神志错乱;肝主疏泄发挥正常,气机调畅,经络通利,则脑清神聪,若失疏泄,则见中风昏厥;脾胃健旺则不受邪,困遏脾气,痰蒙清窍,则昏迷或谵语等.从五脏论治可丰富肺性脑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证治管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名多为“泄泻”、“痢疾”,与“痈疡”有相似之处,病位在广肠,脾肾两虚是发病之本,湿热血瘀为发病之标,病久寒热多夹杂,肝脾肾常同时兼病,常分肠腑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寒热错杂4证。临证时需注意发作期清化湿热不可过于苦寒,缓解期扶正固本亦当兼顾清化活血,并可配合生肌敛疡的治疗方法,久泻不止,可以使用收敛药物。根据发病特点,对病变在左半结肠的发作期患者还可采用中药灌肠方法。在病情缓解后,需服药1年以上,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小儿汗证当以虚实辨之,虚证以扶正为主,实证治从肝脾,不拘于补虚。  相似文献   

12.
王林认为小儿汗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先天肺气虚弱,腠理不密,体质易感,加之后天饮食不知自节,喜食肥甘厚腻,脾失运化,肺脾功能失调,津液输布异常,则汗出.王林临床不拘泥于自汗、盗汗之分,围绕小儿生理特点,重在脏腑辨治,认为此病与肺脾关系密切,治疗上以固表止汗,健脾益气为法,采用玉屏风散合白术散加减治疗,结合患者体质特点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五脏与血液运行之间的关系,揭示五脏血瘀证病机特点,为临床分部治瘀提供理论依据。五脏血瘀证既具有某些血瘀证的共性,同时还具有本脏腑的特征性的瘀血证候以及与本脏腑相关的非血瘀证的证候,对血瘀证的辨证要重视不同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五脏气化是气血津液等基本生命物质生化、排泄的基础,人体组织器官正常运行赖于五脏气化对人体的调控。五脏气化对阴茎正常勃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五脏气化功能失调皆可致阳痿。具体而言,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心阳不振可致阳痿,治宜益气养心,安养心神,振奋心阳;肺气不足、气血不畅、肺失宣肃可致阳痿,治宜补肺益气,调畅气血,清热利湿;脾气亏虚、血失统摄可致阳痿,治宜健脾益气,濡养宗筋;肝气郁滞、肝气虚而不升、肝血不足可致阳痿,治宜疏肝理气,养血助肝;肾气亏虚、阴阳失和亦可致阳痿,治宜补肾益气,调和阴阳。通过阐述五脏气化理论依据,从五脏气化功能失调论治阳痿,辨证与辨病结合,灵活遣方用药,为中医药治疗阳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泄泻为中医内科常见病证,然历代论治则每易忽略脾阴虚、肝阳气虚证.本文引经据典论述脾阴虚、肝气虚泄泻的临床表现及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6.
小儿感染后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脾虚的症状,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感染后而出现久咳不止,久泻不止,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导致脾气虚损,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下降。临床常分为肺脾气虚,心脾两虚,脾肾阳虚,脾虚湿聚及脾虚下陷等型证治。  相似文献   

17.
小儿厌食证治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厌食证治浅谈王俊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北京100700)关键词:小儿厌食证;肺气失和;胃阳不足;肝胃不和小儿厌食是儿科常见病。其临床特征是食欲低下,不欲饮食,甚则拒食,或者食量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病程过久,可影响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均低于同...  相似文献   

18.
李月琴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343-343
神经衰弱属于祖国医学"虚劳、失眠、心悸、肾虚、不寐、心肾不交"等范畴,古人以意识之内伤病,大致分为两类,一为伤营,一为伤志。营是有形之物,志是无形情志。五脏皆藏神,伤脏故伤神而伤志。伤情志即劳伤五脏。五脏虽均可受伤,但以心为主,其次则为脾、肾、肝、肺。心藏神,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悲伤肺。  相似文献   

19.
乐嘉陵 《当代医学》2011,17(33):146-147
目的 观察从肺脾辩证论治小儿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汗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从肺脾辩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锌钙特口服液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2.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从肺脾论治小儿汗证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且能增强患儿的抗病能力及改善患儿的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汉代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对水肿论述颇详,其中尤其按五脏发病机制及其证候将水肿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简称五脏水肿),对后学者启迪极深。笔者不揣简陋,试对仲景五脏水肿的证治探讨于后,诚望同道斧正。1心水肿关于水肿的形成,历代医家多责之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