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志敏 《中外医疗》2011,30(11):32+34-32,3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相关肾性骨病特征、预防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76例血液透析发生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6例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β2-微球蛋白(β2-MG)增高、高磷低钙、代谢性酸中毒,骨关节病变等异常。常规透析(HD)治疗后β2-MG无明显变化(P〉0.05),高通量血液透析(HFD)治疗后β2-MG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有效控制饮食,合理使用药物,充分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充分清除PTH、β2-MG等尿毒症毒物,可延缓肾性骨病的发生,提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性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肾性骨病患者维持性血透同时给罗钙全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1例患者骨痛及关节痛消失,9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2例症状无改善,X线征像22例好转,7例无变化,3例有进展。结论:维持性血透并罗钙全对肾性骨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富  王东红  朱慧敏 《吉林医学》2010,31(17):2603-2604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肾性骨病情况。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组与其他肾病组间年龄、透析龄、透析频率、血白蛋白(ALB)、血碱性磷酸酶(AKP)、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Ca.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阴离子间隙(AG)及血iPTH进行比较,并探讨iPTH与其他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其他肾病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年龄较大(P<0.01),ALB、AKP及iPTH较低(P<0.05)。iPTH与高AKP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LB、AKP及iPTH较低,易发生无力性骨病。  相似文献   

4.
刘富 《海南医学》2010,21(5):63-64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及肾性骨病情况。方法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记录其临床症状表现,检测他们的血液透析前血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尿酸、二氧化氮结合力、钙、磷及血清iPTH。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56.6%,骨或关节疼痛(排除骨性关节炎)28.3%,软组织钙化28.3%,肌无力26.4%,骨折1.8%。无症状18.9%,存在一个症状24.5%,同时存在两个症状26.4%,同时存在三个症状20.8%,同时存在四个症状9.4%。每周两次血液透析患者血白蛋白(P〈0.05)、血钙(P〈0.01)低于每周2.5—3次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乘积大于4.43mmol^2/L^2 67.9%,高磷血症73.6%,低钙血症30.2%,血清iPTH〉300pg/ml43.4%,血清iPTH〈150pg/ml28.3%,低蛋白血症9.4%。血清iPTH〉300pg/ml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多于血清iPTH≤〈300pg/ml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PTH〉300pg/ml患者且钙磷乘积大于4.43mmol^2/L^2(55mg^2/dl^2)血液透析患者多于血清iPTH≤300pg/ml且钙磷乘积大于4.43mmol^2/L^2血液透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性骨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如何有效治疗有待进一步解决。iPTH不宜抑制过低,以免导致非动力性骨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组)各63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77.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iPTH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磷、血iPTH改善明显(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磷、血iPTH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60例性骨病患者作为该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次/周,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313.61±102.47)pg/L,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改善肾性骨病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骨钙素检查在肾性骨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慢性肾衰时,特别是长期血液透析(血透)病人肾性骨病发生率很高,以往以症状、Ca、P、PTH测定来诊断,但PTH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清骨钙素(BGP)的发现为诊断肾性骨病提供一个新指标。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54例肾衰病人分2组,一组为血透30例,另一组为非血透24例,其中慢性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8例,尿酸肾病4例,紫癜肾2例。年龄15~63岁,平均(335±145)岁。男31例,女23例。病人血透时间5个月~7年,非血透病人治疗2个月~46年,应用保肾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探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成效。方法:选择50例肾性骨病患者为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5例,予以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25例,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临床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PTH改善明显,但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成效.方法:选择该院62例肾性骨病患者,按照1:1的方式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组31例实施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31例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90.32% VS 74.19%),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PTH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为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予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该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取18例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参与研究,为所有患者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方案治疗,统计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磷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清iPTH)水平变化,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骨痛程度,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后患者的血磷及血清iPTH水平均有良好改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显著,相比治疗前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在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诊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海 《医学综述》2007,13(18):1395-1397
获得性血友病A是机体自发产生因子Ⅷ抗体而引起的一种凝血缺陷病,常出现严重致命性出血,病死率高。该病少见,好发于中老年及产后女性,常被延误诊断。其基础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产后、手术或创伤、感染性疾病、药物因素等,无基础疾病者占27.27%~80%。无遗传性或家族性出血史,且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降低,FⅧ抑制物测定阳性可确诊。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控制急性出血、清除或减少FⅧ抗体的产生以及治疗基础疾病等。现就近年来获得性血友病A的流行病学、作用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爱民  郭玲  杨林  夏荣 《医学综述》2007,13(18):1436-1438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合并症,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贫血,但许多透析贫血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无反应或疗效差,主要是铁缺乏,适当补充铁剂对取得rhEPO疗效至关重要。用静脉注射蔗糖铁配合rhEPO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肺栓塞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荣  苏放明 《医学综述》2006,12(24):1504-1506
妊娠合并肺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产科临床医师普遍对本病认识不够以及缺乏有效的诊断设备导致妊娠合并肺栓塞诊断率低下。如何早期诊断孕产妇肺栓塞及给予恰当的治疗非常重要。该文就妊娠合并肺栓塞的诊治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苏艳军  张建明  程若川 《医学综述》2007,13(17):1308-1311
甲状腺H櫣rthle细胞癌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中比较少见的类型,约占5%以下,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较其他分化型甲状腺癌相比具有侵袭性强、转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治疗仍然存在争议,不少临床医师对它尚缺乏丰富的经验。文章综述了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和诊治现状。  相似文献   

15.
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忠元  盛传玲  刘浩  夏修龙 《医学综述》2009,15(15):2314-2317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左心射血功能急速下降,导致肺循环压力急剧升高,出现以急性肺水肿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病急而重,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模式和治疗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临床上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则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理生化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常规治疗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未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采用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焕东  刘全凤 《医学综述》2008,14(19):2940-2942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早期无特异性表现,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但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但切除范围和是否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8.
ERCP对梗阻性胆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天生  薛平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46-114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56例诊断与治疗性ERCP临床资料。结果56例ERCP中,胆总管结石者42例,胆总管良性狭窄2例,胆管肿瘤7例,胆总管囊肿1例,十二指肠乳头炎1例,壶腹癌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石(EST)45例,放置内引流管6例。结论通过ERCP方法可清晰地观察胆总管形态,对胆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梗阻性胆管疾病病因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韦艳芬 《医学综述》2008,14(3):390-392
血栓栓塞常见于下肢深静脉,其预后可以是血栓完全消失,不留任何后遗症,也可以是因血栓引起肺栓塞而死亡。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包括因静脉压力过高所导致的下肢疼痛、肿胀、色素沉着、皮炎、溃疡、静脉性坏疽和脂性硬皮病。目前尚无一项单独的理想检查能提供下肢深静脉血栓特异性诊断,通常须做几种检查。随着低分子肝素的使用使深静脉血栓患者门诊治疗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晚期肾结核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43例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治经验,以提高中晚期肾结核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3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刺激症状、肉眼血尿、腰痛为中晚期肾结核最常见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1.4%、65.1%、44.2%。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异常阳性率达90.7%,尿沉渣查抗酸杆菌有一定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中,CT诊断符合率最高(81.4%),同B超或泌尿系平片+静脉肾盂造影(KUB+IV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磁共振水成像(MR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抗痨治疗者5例,其中2例用药期间病情好转,但停药后加重,1例肾自截,2例无效。3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术34例,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开放手术32例,腹腔镜手术6例。38例均治愈。结论泌尿系CT检查对中晚期肾结核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中晚期肾结核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方能治愈,如对侧肾功能良好,建议切除患肾,不提倡施行肾部分切除术或脓肿穿刺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