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5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喂养护理基础上予以改良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结果:观察组喂养进程、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干预。观察组采取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住院时间、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早产儿开始完全喂养矫正时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矫正时胎龄、进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时的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减少早产儿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体质量快速增长.增强喂养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效率、喂养进程以及体质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初始经口喂养胎龄、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初始经口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体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以及经口喂养效率,促进体质量恢复。  相似文献   

4.
检索相关文献,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口腔运动干预的现状及实施方法、口腔运动干预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的评估量表,揭示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预后等方面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结银  刘卫娟  范薇  刘静 《妇幼护理》2022,2(7):1597-1600
目的:对早产儿实行口腔运动干预,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早产儿122例,使用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根据评分分组处理:(1)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但未能成功进行直接哺乳的早产儿6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共31例,常规护理+口腔运动干预的干预组1共31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完全直接哺乳开始时间;(2)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共30例,常规护理+口腔运动干预的干预组2共3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吮奶的熟练度、吮奶的速率、吮奶量、完全奶瓶喂养开始时间、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完全直接哺乳开始时间。结果:(1)口腔运动干预能提高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早产儿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P<0.05)(2)口腔运动干预能提高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早产儿的吮奶的熟练度、提高患儿吮奶的速率、增加患儿吮奶量、提高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完全直接哺乳开始时间(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行口腔运动干预,能缩短其由管饲喂养过度至经口喂养的过程,缩短早产儿转换到直接哺乳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黄明媚  韦晓宁  张西雅 《全科护理》2020,18(24):3161-3163
[目的]探究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应用下颚支持法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某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50例,应用下颚支持法进行喂养干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喂养法。对比两组早产儿的首次喂养持续时间、平均摄入奶量、漏出量、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院体重、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首次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早产儿平均摄入奶量多于对照组,漏出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出院体重均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应用下颚支持法有助于增加喂养效率及平均摄入奶量,对增加早产儿体重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干预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一组43例、观察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一组采用15 min Fucile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观察二组采用5 min Lessen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观察比较三组患儿的喂养表现(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喂养进程(开始喂养时胎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及体重增长情况(开始干预时体质量、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等。结果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喂养成效、摄入奶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及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在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呕吐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氧饱和度<8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cile法及Lessen法两种口腔干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早产儿吸吮技能,临床效果相当,但Lessen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更适合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所出生的新生儿中12.5%是早产儿,常需要数天或数周乃至数月的特殊护理~([1])。早产儿各系统生理功能的不成熟使得治疗、护理的难度加大,其中早产儿的喂养问题已成为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问题之一,安全经口奶瓶或是母乳全肠道内喂养的获得是早产儿出院的标准~([2])。早产儿发育的不成熟使得经口喂养难度加大,管饲喂养时间的延长使得从管饲喂养到完全奶瓶喂养的过渡时间(10 d~14 d)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入法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收治于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常规A组(n=100)、改良B组(n=100)、改良C组(n=100)。常规A组采用传统方法置胃管,改良B组采用呋麻液联合丁卡因置胃管,改良C组经口腔置胃管。观察3组患者置管的不良反应、置管时间及一次性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 B组、C组置管不良反应次数、置管时间均少于A组,一次性置管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舒适度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胃管经口腔插入及1%呋麻液滴鼻联合1%丁卡因喷于双鼻孔及口咽部这两种方法均可减少置管不良反应及置管时间,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一次性插管率,由于l%丁卡因喷于双鼻孔及口咽部方法不适宜用于易感体质、年老体弱患者,口腔插入舒适度低于鼻腔置入,因其操作简单易行,有药物过敏史、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年老体弱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也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0.
11.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喂养方式的要求比较严格,早期间断胃管喂养能引起血清胃泌素浓度显著增高,刺激胃黏膜的生长,促进肠蠕动,加快胃肠道成熟。经鼻胃管饲会造成鼻腔堵塞,使呼吸道阻力升高,致呼吸功增加,氧耗增加,因此口胃管饲是早产儿的最佳管饲途径[1]。现将我科57例早产儿行重力口饲法护理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对20例早产儿进行喂养时采用改良滴管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1.1临床资料本组早产儿42例,男19例,女23例;胎龄28~35周,平均31.5周;出生体重1525~2250g,平均1870g;Apgar评分〉7分。均无消化道畸形,吞咽功能良好。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男8例,女12例;胎龄(30.1&#177;1.2)周;体重(1885.0&#177;145.2)g。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胎龄(31.8&#177;0.8)周;体重(1863.0&#177;130.8)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施行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早产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红蓝球分组的方式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喂养进程、住院天数、喂养表现、体重增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矫正胎龄、进展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喂养效率、摄入奶量以及喂养成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时体重增加高于开始喂养时、完全喂养时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疲乏、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应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可改善喂养进程,缩短住院时间,且对其体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可以将喂养成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改良滴管法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lO月~2008年10月,我们对20例早产儿进行喂养时采用改良滴管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住院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早产儿干预后开始有效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3周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喂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对早产儿进行干预,可有效推动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提高经口喂养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缩短住院天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初乳进行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胎龄29-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给予管饲喂养、早产儿常规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初乳进行口腔按摩。观察二组早产儿从管饲饮食开始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日均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口腔感染、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胃食管返流)。结果 ⑴干预组从管喂饮食开始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日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喂养不耐受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⑵干预组口腔感染发生率6.45%,对照组发生率6.06%,二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口腔感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常规早产儿护理基础上,对早产儿应用初乳进行口腔按摩,能缩短管饲饮食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从而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同时满足爱婴医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而至2010年,早产及其并发症占全球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的35%,成为新生儿的首要死亡原因[1]。加强早产儿的监护,提高诊治水平,预防早产各种并发症,成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合理的喂养策略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早产儿完成从肠外到肠内营养的过渡,管饲转换至完全经口喂养通常需要经历5  相似文献   

18.
胃管置入是新生儿科在治疗中常用的一项临床护理技术.常用于不能经口喂养的危重新生儿,特别是吞咽、吸吮反射不完善的早产儿.传统的胃管置入法为耳垂-鼻尖-剑突,而这种方法不适合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此方法不能抽出患儿胃内残留液,使胃食管反流、呕吐、腹胀等喂养并发症的几率增多[1].自2007年以来我科对40例早产儿采用2倍于鼻尖至耳郭的距离置管并进行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冷冻胃管在老年病人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置入胃管老年病人采用冷冻胃管置入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一次性插管成功71例,失败7例.[结论]老年病人胃管置入中采用冷冻胃管置入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这一特殊群体,探讨一种更适宜的胃管置入方法,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58例极低体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口腔插入胃管为经口留置胃管组30例,另一组仍按传统方式经鼻腔插入为经鼻留置胃管组28例。同时,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实施无孔奶头刺激患儿吸吮(NNS),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鼻留置胃管组插管一次成功率为82.14%,经口留置胃镜组为100.00%;呼吸困难例数经口留置胃管组为4例,经鼻留置胃管组为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P〈0.05)。两组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留置吸管组并发症相应降低。结论经口腔插入胃管优于传统的经鼻腔插入胃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