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Shi W  Xie L  Wang S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502-505
目的 探讨前房植入环孢素A(cyclosporineA ,CsA)缓释系统抑制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  (1)环孢素A缓释系统的制备 :为CsA粉剂与已交酯 丙交酯 已内酯的三元共聚物混合体 ,每粒含环孢素A 0 5mg。 (2 )对 90只 (90只眼 )BALB c鼠 (受体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将其分为A、B、C组 ,每组 30只。供体为C5 7BL 6鼠。A组术中鼠前房植入CsA缓释系统 ;B组术中鼠前房植入不含CsA的空白缓释系统 ;C组术后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 3d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植片情况 ,记录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各组分别于术后 1、2、4及 6周随机取 2只鼠眼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并用CD4、CD8及CD11B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各组T淋巴细胞的迁移和数量。结果 A组鼠角膜植片排斥时间平均 (35± 3)d ,较B、C组 (14± 3)d明显延长 (P <0 0 0 1)。前房植入的CsA缓释系统体积缩小前 ,A组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 ;当前房植入的CsA缓释系统消失后 ,角膜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植片逐渐混浊、增厚、血管化。B、C组免疫排斥反应均在术后 2周发生。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A组在术后 14d仅于植床角膜可见少量CD+ 4  和CD+ 8 细胞浸润 ,在虹膜和睫状体中未见CD+ 11B、CD+ 4 、CD+ 8 T淋  相似文献   

2.
Shi WY  Liu T  Xie LX  Wang SG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4):299-304
目的探讨前房植入FK506药物缓释系统(DDS)对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和FK506房水药物浓度与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107只新西兰白兔中随机数字法选取73只兔进行角膜新生血管化模型的制作,其中68只兔作为受体成功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空白DDS前房植入组、环孢素A(CsA)DDS前房植入组(含CsA 1mg)、0.1%FK506眼液滴眼组及FK506 DDS前房植入组(含FK5060.5mg)。角膜移植术后观察各组角膜植片排斥发生的时间,移植术后1周取各组实验兔眼房水和静脉血进行FK506药物浓度检测。0.1%FKS06眼液滴眼组和FKS06 DDS前房植入组在移植术后的不同时间点抽取实验兔眼房水和静脉血,进行FK506药物浓度的检测。观察各组兔移植术后4周和观察期结束时角膜植片的病理变化,同时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各组角膜植片内白细胞介素2受体a(IL-2Bo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Fas及FasL mRNA的表达。结果FK506 DDS前房植入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超过180d,明显优于其他各组(F=926.37,P=0.0000),其房水和角膜组织中的FK506药物浓度明显高于FKS06眼液滴眼组(T=21.00,P=0.0022)。FKS06 DDS前房植入组在术后24周内均能在房水中检测出FK506。术后4周对照组和空白DDS前房植入组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有明显的IL.2Bet和MCP-1mRNA的表达,而CsADDS前房植入组、FK506眼液滴眼组及FK506 DDS植入组角膜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未见IL-2Pux和MCP-1mRNA的表达。各组均未见明显的Fas和FasL mRNA的表达。结论前房植入FK506 DDS可有效地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房水中较高的FK506药物浓度是防治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探讨防治排斥反应的有效途径。方法 根据不同角膜病变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给予不同期的药物联合治疗,降低和控制排斥反应。结果 129眼中47眼(36.43%)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其中高危角膜病变40眼,非高危角膜病变7眼。有角膜新生血管者占89.36%。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周—3年。经药物联合治疗,角膜排斥反应得到明显的抑制,有效率达63.83%。结论 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尤其高危角膜病变,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机率明显增加,发生的时间相对较早,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角膜病变及手术情况,尽早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明显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张海娟  马科  游玉霞  吴雁  徐清 《眼科》2012,21(2):116-120
目的 探讨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Lewis大鼠50只为受体,F344大鼠25只为供体。方法 50只Lewis大鼠右眼采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第7天新生血管到达角膜中周部时,全部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因术后滴眼液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A到E组,每组10只大鼠),A组为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的基质点药,B组为普通环孢素A滴眼液组,C组、D组、E组分别为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术后各组滴用相应的滴眼液,每日3次。拍摄大鼠角膜照片每日1次至14天,以后每2日拍摄角膜照片1次至28天。以角膜植片水肿、混浊、新生血管评分之和为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I),记录角膜存活时间(从角膜移植开始到RI=6的时间),术后第14天每组取2只大鼠眼球,以光镜进行角膜病理学观察。主要指标 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I),角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A到E组角膜存活时间分别为(7.20±2.93)天、(10.89±3.62)天、(10.50±3.40)天、(11.13±3.94)天和(12.80±4.07)天,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P=0.022)。B、C、D、E组与A组相比,角膜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47、0.027、0.001)。B组与C、D、E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15、0.853、0.255),C组与D、E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16、0.161),D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A到E组RI分别为7.80±1.48、5.67±1.80、6.10±1.66、5.25±1.75和4.80±1.2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02,P=0.002)。B、C、D、E组与A组相比,RI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21、0.002、0.000)。B组与C、D、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5、0.592、0.241)。C组与D、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0.074)。D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A组角膜植片明显水肿、增厚,基质层可见大量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B~E组角膜基质层浸润程度较A组明显减轻。结论 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及高、中、低浓度的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均能有效地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眼科,2012, 21: 116-120)  相似文献   

5.
赵靖  谢立信  史伟云  李绍伟  李伟 《眼科》2005,14(3):147-150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疗效。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共58例(58眼)。方法患者行角膜移植手术,随机分为4组,前3组术后口服CsA,第1组8例,起始剂量8mg/(kg·d),维持剂量5mg/(kg·d);第2组19例,起始剂量6mg/(kg·d),维持剂量4mg/(kg·d);第3组19例,起始剂量4mg/(kg·d),维持剂量2mg/(kg·d),每周递减50mg;第4组为对照组12例,未口服CsA,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局部用CsA。主要指标免疫排斥率、移植失败率、血药浓度,房水药物浓度。结果观察期内1~4组的免疫排斥率分别为25%、26%、68%、100%。口服CsA中、高剂量组植片全部透明;低剂量组有6例(31%)移植失败;对照组所有病例移植失败。口服剂量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房水药物浓度较低。口服起始剂量6mg/(kg·d)(约300mg)、维持剂量4mg/(kg·d)(约200mg)可有效抑制免疫排斥反应,且副作用较少,CsA抗排斥的治疗血药浓度为100~250ng/ml。结论口服CsA可有效抑制高危角膜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血药浓度和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的高危移植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680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124例134只眼高危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时间、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进行观察。结果 134只眼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在12%~75%不等,其中角膜植床严重新生血管化者的排斥率最高。排斥发生时间最早为术后13天,术后3~6个月为排斥反应发生高峰。排斥反应类型以内皮型和上皮型最多。结论 不同高危因素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类型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有效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探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角膜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者进行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时间,程度等,结果:123眼中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6眼(37.4%),其中17眼发生不可逆的排斥反应,占排斥反应的36.96%;有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排斥反应41眼,占89.13%,内皮型排斥反应20眼,上皮型12眼,基质型3眼,混合型11眼,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周-3年,术后3-6月发生率最高,占46.48%,结论: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与角膜新生血管的数量,角膜受损及感染的程度,植片的大小,手术的次数以及手术的时机和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陈梦  洪晶  曲洪强  张培  孙艺倩 《眼科研究》2013,(11):1021-1025
背景环孢素A(CsA)是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药物,但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对提高药物利用度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CsA缓释微球结膜下给药、前房给药及CsA滴眼液局部点眼途径抑制兔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后的排斥反应。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60只60只眼作为受体,健康清洁级青紫蓝兔30只60只眼作为供体。将受体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结膜下给药组、结膜下对照组、前房给药组、前房对照组和CsA滴眼液组,每组10只实验兔。所有实验兔行PKP。术毕结膜下给药组和前房给药组兔眼以相应的给药途径注射12g/LCsA缓释微球悬液0.1ml,结膜下对照组和前房对照组采取相应的给药途径注射空白微球悬液0.1ml,CsA滴眼液组每日应用质量分数1%(10g/L)CsA滴眼液点眼,空白对照组PKP术后不给予CsA药物。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定期观察各组术眼角膜植片的透明度、水肿情况、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等,并计算术眼的排斥反应指数(RI)。分别于术前,术后3d,术后1、2、3周和术后1、2、3个月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获取各组植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各组兔眼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手术前后兔眼眼压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29.210,P=0.000);同一时间点各组兔眼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捆=0.254,P=0.938)。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及前房对照组于术后2~3周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植片混浊和新生血管,术后4周时植片混浊加重,R1分别为8.60±1.52、8.60±0.55和8.80±0.84;结膜下给药组、前房给药组及CsA滴眼液组于术后3周时出现角膜新生血管,但未发现植片混浊,R1分别为4.40+0.89、3.20±0.84和3.00±0.71,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和前房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房给药组兔眼术后前房有轻度炎症反应,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至术后3个月时}肖失。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前房对照组术眼角膜植片均明显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长人;而结膜下给药组、前房给药组和CsA滴眼液组植片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新生血管减少。结论CsA缓释微球经不同途径给药均可抑制兔眼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其中经前房给药途径的整体疗效较经结膜下给药途径更佳。  相似文献   

9.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确立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策略。方法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8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论从分子水平减少供受体间的抗原差异,研制新一代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创造免疫耐度的理论环境可能是控制高角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角膜的免疫赦免地位 ,角膜移植是众多器官和组织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 ,也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手段。然而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造成角膜移植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二次移植、新生血管化植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 ,术后的免疫排斥发生率高达 6 0~ 90 %。而目前我国多数为高危因素的患者。因此 ,有效的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就成为角膜植片能否长期存活的关键所在。目前用于减少或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综合如下 :1 组织配型组织配型主要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配型和ABO血型抗原配型。在心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诱导供体特异性的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nterior chamber-associated immune deviation,ACAID)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眼角膜建立碱烧伤眼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A:正常角膜常规角膜移植组(正常对照组);B:碱烧伤常规角膜移植组(碱烧伤对照组);C:正常角膜诱导ACAID的角膜移植组(正常诱导组)。D:碱烧伤后诱导ACAID的角膜移植组(碱烧伤诱导组)。B,D组进行左眼碱烧伤,烧伤后1mo进行角膜移植。C,D组在角膜移植前2wk于右眼前房注入可溶性抗原以预先诱导供体特异性ACAID。A,B组右眼前房注等量平衡盐溶液。术后记录植片存活时间;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长情况进行评分;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ejection index,RI);角膜固定、包埋后制作切片行HE染色。结果:A、C组角膜植片长期存活,碱烧伤对照组植片平均存活25.13±0.64d,碱烧伤诱导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38.25±1.28d。与碱烧伤对照组相比,碱烧伤诱导ACAID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两组植片存活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诱导供体特异性ACAID可以延长碱烧伤高危眼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As COVID-19 vaccination is being undertaken all over the world, its side effects are materializing slowly. One such emerging side effect is acute graft rejection in corneal transplant (CT) cases post COVID-19 vaccination. We report a case of left eye (LE) repeat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presenting with diminished vision in LE within 2 days of COVID-19 vaccination (ChAdOx1 nCoV-19 Corona Virus Vaccine Recombinant, COVISHIELD™).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acute graft rejection post vaccination and was treated with topical and systemic immunosuppression therapy with successful outcome in terms improvement of visual acuity and corneal graft clarity. Timely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may help to survive acute rejection episodes post vaccination.  相似文献   

13.
Zhang W  Pan Z  Zhai C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140-143,W008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滴眼液对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对纯系大鼠LOU65只为受体及F344纯系大鼠33只为供体建立的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分为6组,各组分别于手术后滴用0.5%CsA、1.0%CsA、2.0%CsA、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1.0%CsA及CsA基质滴眼液,观察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排斥反应指数(rejectionindex,RI),植片平均存活时间(meanssurvivaltime,MST),并对角膜植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病理学分析。结果0.5%CsA、1.0%CsA、2.0%CsA、糖皮质激素及混合组的植片MST均较对照组延长1.63~8.46d,其中2.0%CsA组、糖皮质激素组及混合组的植片MST延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8,P<0.01),混合组为(15.71±5.06)d。对照组的角膜植片排斥RI较其他组高,其中2.0%CsA组与糖皮质激素组的角膜植片排斥RI一致,分别为5.34±1.92和5.18±1.69;混合组治疗效果最好,RI为4.31±1.50,而CsA滴眼液治疗后大鼠血清中的浓度介于21.6~62.2mg/L。病理学检查各治疗组角膜植片淋巴细胞浸润减轻,新生血管减少;免疫病理显示,除0.5%CsA组外,其余各组的淋巴细胞相关抗原1(LFA-1,CD+11a)、ICAM-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均明显减少。结论 环孢素A滴眼液能够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能取得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缓释片防治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和角膜新生血管增殖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APA缓释片制作:RAPA与载体乙交酯-丙交酯-己内酯三元共聚物(PGLC)制成RAPA缓释片(W/W=50/50),每粒缓释片含RAPA0·5mg。6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其中45只兔(45只眼)采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生成,选择大于3个象限、新生血管长入角膜超过3mm的40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1mgPGLC载体前房植入组(B组)、1%RAPA滴眼液组(C组)及0·5mgRAPA缓释片前房植入组(D组),每组10只兔;余20只兔为供体。对4组兔行右眼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观察90d,记录排斥指数(RI,为植片水肿、混浊及血管长入评分合计)和新生血管指数(NI,为血管长入植片评分)。定期检测C、D组兔房水中RAPA浓度;术后3周,原位杂交法对4组兔角膜植片中白细胞介素(IL)-2R、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MCP)-1、Fas/FasL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进行检测。术后90d,病理组织学检查视网膜、肝肾结构变化。结果(1)免疫排斥:A、B、C及D组兔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6·5±2·5)、(16·0±2·6)、(47·1±13·2)、(87·6±5·8)d(P=0·000)。术后2周,4组兔植片RI分别为4·9±2·2、3·9±0·9、0·8±0·4、0·3±0·6(P=0·000)。术后12周分别为10·4±0·8、10·0±0·0、7·2±2·2、2·0±3·3(P=0·000)。(2)角膜新生血管:术后2周,4组NI数分别为2·4±0·7、2·1±0·5、0·6±0·5、0·3±0·5(P=0·000)。术后12周分别为3·8±0·5、3·8±0·4、0·8±0·7、0·4±0·8(P=0·000)。(3)房水中RAPA浓度:术后第2、4、8、12周,D组房水中RAPA浓度分别10·7、12·0、9·2、7·0ng/ml,C组房水中RAPA浓度检测不出。(4)细胞因子表达:A、B组植片大量表达IL-2R、MCP-1、TNF-α、VEGF细胞因子,C、D组不表达上述细胞因子,4组植片中Fas/FasL均不表达。(5)组织病理:4组兔视网膜、肝肾组织结构正常。结论局部应用RAPA可以防治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和角膜新生血管增殖,RAPA缓释片疗效优于滴眼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局部联合应用雷帕霉素(RAPA)纳米粒滴眼液与环孢素A(CsA)缓释膜治疗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协同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1)制备0.5%聚乳酸/胆固醇改性壳聚糖RAPA纳米粒滴眼液和聚乳酸/聚乙二醇CsA缓释膜.(2)设A组为同源对照组(17只兔),供受体均为新西兰白兔.建立102只(102只眼)新西兰白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C、D、E、F、G6组,每组17只,供体为青紫兰兔,各组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A组同源对照组;B组未治疗组;C组空白纳米粒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共28 d;D组术中前房植入空白缓释膜;E组0.5%RAPA纳米粒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共28 d;F组术中前房植入CsA缓释膜;G组术中前房植入CsA缓释膜并0.5%RAPA纳米粒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共28 d.(3)术后观察100 d,隔天用显微镜观察角膜植片情况,记录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和程度.(4)术后3、14、28及35 d用CD4和CD8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植片白细胞介素2(I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各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结果 各组兔眼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A组(100.00±0.00)d、B组(8.44±1.24)d、C组(8.89±2.57)d、D组(8.56±2.30)d、E组(43.11±5.58)d、F组(43.67±9.54)d、G组(72.00±15.34)d.G组较E、F组,E、F组较B、C、D组,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存活(qGE=11.42,qGF=11.24,qEB=13.64,qEC=13.38,qED=13.46,qFB=13.82,qFC=13.56,qFD=13.64;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B、C、D组术后14 d左右角膜植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大量聚集,呈进行性加重;E、F组术后35 d左右角膜植床与植片中CIM+和CD8+T淋巴细胞数开始出现;G组术后60 d以后,植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角膜植片RT-PCR检查显示,A组IL-2和VEGF始终未表达;F、G组IL-2表达在3 d开始被抑制;E、G组VEGF表达在14 d开始被抑制.结论 局部联合应用药物缓释剂治疗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较单独用药效果好,联合用药能减少单独用药的剂量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孢素A缓释系统的眼内释药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Liu ZS  Xie LX  Shi WY  Li SW  Cai Q  Bei JZ  Wang SG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2):108-112
目的研究前房植入环孢素A缓释系统(CsA DDS)的生物相容性和房水药物浓度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与A、B、C、D四型不同的CsA DDS相对应。每组9只兔随机编号为1~9号,其中1~3号兔各任选1只眼前房植入相应的CsA DDS,另1只眼植入不含CsA的空白缓释系统(EMDDS)为对照;4~6号兔各任选1只眼前房植入EM DDS,另1只眼行角膜切开及缝合术为对照;7~9号兔各任选1只眼前房植入CsA DDS,另1只眼行角膜切开及缝合术为对照。术后观察12周。结果四型CsA DDS均未见明显眼内毒性反应;A、B两型释药速率迅速,但维持时间短,C、D两型则缓慢而持久。结论前房植入CsA DDS对兔眼的生物相容性良好;4型CsA DDS中A、B型较适宜治疗排斥反应,C、D型较适宜预防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7.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导致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高危病种及危险因素。方法对86例9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病种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角膜溃疡为42.86%(9/21);粘连性角膜白斑为39.13%(9/23);单纯性角膜白斑为28.57%(8/28);角膜变性或营养不良为11.11%(1/9);先天性角膜白斑为100.00%(1/1);圆锥角膜5眼及大泡性角膜病变3眼无排斥反应发生。术前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虹膜前粘连、术前高眼压、术后高眼压、无晶状体状态、术式增多、大植片使排斥反应发生率增高。结论高危病种有角膜溃疡、粘连性角膜白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及化学伤导致的单纯性角膜白斑。术前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虹膜前粘连,术前、术后高眼压,无晶状体,多术式联合,大植片是排斥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对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评价其对角膜植片存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近交系F344大鼠15只为供体,近交系Lewis大鼠30只为受体。方法 受体大鼠右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对照组(A组)、贝伐单抗组(B组)、地塞米松组(C组),每组10只。B、C组分别于术后0、3、6、9天结膜下注射40 μl贝伐单抗注射液及20 μ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A组不做处理。术后裂隙灯下观察14天,记录排斥指数(RI,为植片水肿、混浊、新生血管长入评分合计)和新生血管侵袭面积(IA)。术后14天,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膜植片中CD4+、CD8+免疫细胞的表达。主要指标 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免疫排斥时间,免疫细胞的数量。结果 术后7天IA分别为:A组(22.50±3.67)mm2,B组(14.21±2.79)mm2,C组(15.38±0.84)mm2;A组明显多于B组及C组(P=0.00和0.01),B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9)。术后14天IA分别为:A组(27.96±0.50)mm2,B组(18.76±2.73)mm2,C组(23.74±2.14)mm2。A组及C组多于B组(P=0.000)。免疫排斥时间A组8天,B组11天,C组13天。B组及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均长于A组(P均=0.000)。免疫细胞: CD4+阳性细胞数:A组(13.2±2.94)个,B组(6.14±1.07)个,C组(3.5±1.78)个;CD8+阳性细胞数:A组(14.4±2.44)个,B组(4.5±1.51)个,C组(3.38±1.68)个。术后14天,B组、C组角膜植片中CD4+、CD8+细胞亦明显少于A组(P均=0.000)。结论 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可有效抑制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生长,并可能通过此作用延缓移植排斥反应,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但贝伐单抗抗移植排斥反应疗效略逊于地塞米松。(眼科,2017, 26: 101-1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IL-1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诱导新生血管后的大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受体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0 g·L-1 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滴眼液治疗组、50 mg·L-1的IL-1ra滴眼液治疗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角膜移植物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大鼠角膜IL-1β mRNA在上皮细胞基底层微量表达,IL-1β蛋白无表达;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移植组角膜植片上皮层、基质层均可检测到IL-1β 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术后同一时间点不同移植组相比: IL-1β mRNA及蛋白的表达依次减低顺序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 g·L-1 CsA组、50 mg·L-1 IL-1ra 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急性排斥期,与10 g·L-1 CsA滴眼液组相比,IL-1ra组降低更明显,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ra可通过影响IL-1β的表达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