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5%酒精防治静脉输液渗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漏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75%酒精外敷穿刺部位周围,进行预防和治疗静脉输液渗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旋磁按摩仪联合利白素外涂治疗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2例输液渗漏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利白素外涂法,观察组使用旋磁按摩仪联合利白素外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7.5%)显著高于对照组(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旋磁按摩仪联合利白素外涂治疗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显效率高且效果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硫酸镁湿敷和冰敷方法对输液外渗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102例输液外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法,实验组采用冰敷法。并对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冰敷治疗在消肿时间及费用方面明显优于硫酸镁湿敷治疗(P〈0.05)。结论输液外渗采用冰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药物摄入的重要途径。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渗漏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因此本文对渗漏的预防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化疗是肿瘤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有效、及时的化疗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静脉化疗时,因为药物的化学特性对血管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平滑肌痉挛,造成静脉炎。以下总结肿瘤化疗患者可能出现的输,液反应及对策,以及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难题,它不仅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也影响了抢救和治疗工作。而静脉输液又是治疗新生儿疾病的主要措施,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加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无家属陪护,很容易发生药物渗漏。当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时,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就会发生皮下坏死,甚至致残,因此,防治静脉输液渗漏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现将药物渗漏引起组织损伤的原因、机制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丹参液敷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渗漏后消肿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血管细而且孩子好动不易固定,静脉输液渗漏致局部肿胀在临床较为常见,小儿输液时穿刺难度较成人大,一次输液量少,当静脉输液发生局部渗漏时,为了减少患儿再次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采用丹参注射液外敷肿胀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小儿达到治疗目的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由于小儿年龄、生理解剖及心理等特点,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外渗。对此家长很不理解,极易产生护患矛盾,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不同年龄组患儿外渗原因及预防对策也有所不同,排除技术因素,认真分析各年龄组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化疗药物刺激性强,静脉给药时,易引起血管内炎症,一旦漏入皮下组织则会造成皮下组织损伤,严重者表现为组织坏死和溃烂。现将我院肿瘤科4 a来对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0例,女87例;年龄22~81(平均58)岁;住院天数:最长256 d,最短5 d,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注甘油果糖渗漏引起皮下组织坏死1例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注甘油果糖是脑血管患脑水肿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因其浓度高,对血管皮肤刺激性大,一旦渗出,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易造成皮下组织坏死.我们对所遇静脉输注甘油果糖渗漏1例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静脉化疗患者防外渗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防止化疗药物外渗.方法 对本组化疗患者通过防外渗卡的应用,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化疗患者均未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现象.结论 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减轻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从而减少了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2.
利多卡因封闭疗法治疗化疗药物渗漏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艳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6):1023-1024
【目的】了解利多卡因溶液局部封闭加硫酸镁冷湿敷治疗化疗药物渗漏的疗效及其临床实用性。【方法】将化疗药物渗漏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0.25%~0.5%利多卡因溶液加33%硫酸镁冷湿敷,对照组用0.25%~0.5%普鲁卡因溶液加33%硫酸镁冷湿敷,观察两组患儿皮肤疼痛消失时间、局部肿胀消失时间、静脉弹性恢复时间、及继发皮肤糜烂、坏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加硫酸镁冷湿敷治疗化疗药物渗漏疗效好,有不需作药物皮内试验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部位静滴垂体后叶素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滴注垂体后叶素致静脉炎、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有无差异。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选择上肢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选择下肢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观察两组静脉炎、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炎、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静脉离心脏近,血液循环较快,静脉瓣相对较少,能有效减少垂体后叶素对血管壁的刺激,明显减少静脉炎、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时富枝  唐蕾  赵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57-4357
在儿科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较多,用药复杂,特别是高静脉营养液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普遍,易引起静脉外渗,严重时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增加患儿的痛苦,甚至引发护患纠纷。我科2009—10—2011-10发生静脉输液外渗120例,使用透明质酸酶封闭局部,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造成外渗损伤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3例静脉滴注外渗损伤的病例资料。结果:造成外渗损伤药物及比例为血管收缩药30例,占48.4%;高渗液16例,占25.8%;其他17例,占25.8%。结论: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是杜绝外渗损伤特别坏死性损伤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化疗药液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80例化疗药液外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局部封闭加50%硫酸镁湿冷或热敷。实验组采用自行配置的混合液:25%硫酸镁10 ml、50%葡萄糖20 ml、维生素B121 000μg混合均匀湿敷,2 d后评定化疗药液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肿胀是否完全消失,皮肤有无变软,皮肤颜色是否恢复正常。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愈,皮肤变软,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未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结论:用自行配置的混合液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有很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松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541-654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滴注夫西地酸钠致渗漏性损伤的原因。方法选择2009-02-2010-02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的患儿296例,对其中发生渗漏性损伤的6例患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夫西地酸钠刺激性强,严禁皮下、肌内注射;(2)护士未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3)护士缺乏沟通技巧;(4)技术运用不当;(5)小儿自身原因。结论药物因素、技术因素、患儿自身因素等皆为发生渗漏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生姜外敷治疗输液引起的液体外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姜外敷治疗输液引起液体外渗是否优于湿热敷。方法选择输液引起液体外渗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用生姜洗净切片加适量糖捣烂调均后装在单层的纱布袋内,根据肿胀的范围敷上;对照组用温热水湿敷。结果观察组用生姜外敷治疗液体外渗优于湿热敷。结论生姜外敷治疗液体外渗能加速局部水肿的消退,减轻药物对局部的刺激,可使疼痛减轻,提高静脉使用率。  相似文献   

19.
本组乳腺癌80例均为女性,年龄39~65岁,平均55岁。所用药物中表阿霉素12例,环磷酰胺28例,甲氨喋呤45例,5-氟脲嘧啶35例。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头皮薄、嫩,血管细,受药物刺激后易出现局部发红,再加上好动等特点,输液时易发生外渗,但挤压输液器近针头端回血良好,滴速很正常,患儿输液也将结束(刺激性药物一般后用),拔掉针头重新穿刺增加患儿痛苦,家长往往会采取放弃剩余药,不再接受穿刺治疗,这样就造成了药物剂量达不到。患儿的病程延长,采用丹参液药物外敷,可以使注射部位红肿消退、减轻,患儿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