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4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早期常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1] ,心率过慢使每分心输出量下降 ,可引起低血压、心功能恶化 ,提高心室率是治疗的关键。以往多用阿托品、多巴胺等治疗 ,虽有效 ,但不良反应大。本试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治疗组 4 4例选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男 2 6例 ,女 18例 ,年龄 4 6~ 81岁 ,平均(6 2 3± 7 6 1)岁。梗死部位 :下壁 16例 ,下壁 +右室 10例 ,下壁 +正后壁 10例 ,下壁 +右室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肢导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R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初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122例,根据右胸导联V38~V58是否具备2个导联的ST段抬高≥0.1mV,分为单纯AIMI组与合并右室梗死(ARVI)组。测定Ⅲ导联与Ⅱ导联ST段升高的比值。结果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简称ST↑Ⅲ/Ⅱ〉1)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T↑Ⅲ/Ⅱ〉1对AIMI累及右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急症 ,右室梗死的发病率虽低 ,但是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处理也不尽相同 ,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所以右室梗死的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就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右室梗死 2 0例进行分析 ,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4 4~ 83岁 ,平均 6 4岁 ,并发下壁心肌梗死 8例 ,下壁 +后壁 10例 ,广泛前壁 2例。 2 0例中出现典型胸痛者 12例 ,8例无典型胸痛 ,有恶心、呕吐者 7例 ,伴有低血压、休克者 8例 ,颈静脉充盈、肝肿大、水肿者 4例 ,全心衰竭者 2例 ,发生室性早搏 8例 ,窦性心动过缓 …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梗死(AIMI)合并右室梗死(RM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35例急性下壁梗死(ALML)病例进行筛选分组,记录每个人选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临床情况,对急性下壁梗死(AIMI)合并右室梗死(RMI)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MI组在低血压、Kussmaul征、心电图STv2↓/STavF↑≤0.5等统计指标方面与NRMI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低血压、Kussmaul征、心电图STv2↓/STavF↑≤0.5是AIMI合并RMI的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RMI)单独出现者少见,多合并其他部位心肌梗死,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RVI)合并RMI患者最为常见,据报道约50%。ARVI患者合并ARVI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AIMI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STV4R抬高≥1mm、STⅢ抬高幅度≥STⅡ抬高幅度、STV1抬高幅度〉STV2抬高幅度(ECG)在AIMI合并RM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正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诸多资料显示心电图检查常致漏诊。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前导联V1~V3,特别是V2导联ST段改变,对指导作图、减少漏诊率,尤其是对合并右心室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费县人民医院8年来收治的78例资料完整的临床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及方法1995年1月~2003年1月收住费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首次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8例,其中单纯急性下壁梗死30例,合并右室梗死13例,合并正后壁梗死24例,合并正后壁及右心室梗死11例,男64例,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记录108 例AIMI患者中并心力衰竭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并发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右胸导联心电图,并与无心肌梗死者比较.结果:AIMI并心力衰竭者28 例(占25.9%).并心力衰竭组较无心衰组年龄大,肌酸激酶(CK)峰值高,胸前导联V4~V60 ST段压低为主者比例高,住院病死率高.结论:AIMI并心力衰竭者胸前V4~V6 ST段压低及右室梗死发生率高,CK峰值高.AIMI并心力衰竭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为一高危亚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两种诊断方法:心电图与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正后壁梗死4例全部为三支病变,下壁合并右室梗死其右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60%,右室梗死其右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100%,左回旋支病变阳性率50%,下后壁心肌梗死其右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50%,左回旋支病变阳性率54%,下壁心肌梗死其右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84%,前壁其右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90%。结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和其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是一项较为重要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室梗死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9—2002年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右室心肌梗死者进行综合临床分析。结果:合并下壁心梗者30例,单纯右室心梗者2例,合并前壁心梗者13例,死亡10例。发生率为18.67%,死亡率22.22%。结论:单纯右室心肌梗死者较少见,合并下壁心梗多于合并前壁心梗者,双支病变发生率较高,且因休克、低血压等表现不明显很容易漏诊,治疗相对困难,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自2002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IWMI合并RVMI组)的患者与4JD例单纯下后壁心肌梗死(IWMI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病死率及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经研究得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时与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对比,患者院内病死率(29%对5%,P<0.01)及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67%对29%,P<0.01)均明显高于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经1~4年随访,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出院后病死率(35%对16%,P<0.05)及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5%对36%,P<0.05)均明显增高.结论 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对连续收治的33例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部位下壁7例,下壁并右室16例,下壁并后壁5例,前壁3例,广泛前壁2例。结论误诊与以晕厥作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较少见,询问病史及体查不仔细、不重视动态观察心电图、缺乏综合分析有关。  相似文献   

12.
50%以上透壁性心肌梗死和严重胸痛病人有恶心、呕吐,据称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活动或左心室受体作为贝佐尔德-雅克施反射弧的一部分受刺激引起。下壁心肌梗死比前壁更易发生这些症状。此外,若疼痛的部位在上腹部,很容易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混淆,偶尔也有病人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有腹泻、剧烈排便感等胃肠道症状[1]。兹将我院9例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腹型)的心肌梗死病例作一临床分析。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腹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例,年龄50~70岁,平均为62.4岁,男性7例,女性2例。其中单纯下壁心肌梗死2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例,下壁合并正后壁…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28例,死亡59例,现就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收治的528例患者中,男368例,女160例,年龄32~81岁,平均60.7岁.前壁、前间壁梗死189例,前壁广泛心肌梗死86例,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191例,右室梗死24例,心内膜下梗死38例,死亡59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8例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处理,总结认识与体会。方法:对四川眉山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18例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均合并下壁心肌梗死,经积极补液及常规心肌梗死处理后治愈出院14例,死亡4例。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若出现不能解释的低血压和心输出量下降或使用硝酸甘油发生明显的低血压时应考虑右室心肌梗死的可能,积极扩容,避免使用扩血管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3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24 h内行急诊PCI。其中急性前壁、广泛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共23例,急性下壁、下壁右室、下壁右室后壁共12例。结果 35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前降支(LAD)25例,左回旋支(LCX)4例,右冠(RCA)6例。35例患者均介入治疗成功,TIMI血流3级34例,TIMI 2级者1例。结论对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积极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造影特点。方法收集并总结我院2002年6月至2009年10月明确诊断为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4例,分析梗死相关动脉特点。结果 1、梗死相关动脉血管:右冠状动脉(RCA)103例,占83.1%,左前降支(LAD)4例,占3.2%,左回旋支(LCX)17例,占13.7%;2、梗死相关动脉病变部位:近段75例,占60.5%,中段29例,占23.4%,远段20例,占16.1%;3、病变狭窄程度:狭窄50%~75%15例,占12.1%,狭窄75%-99%31例,占25.0%,100%闭塞病变78例,占62.9%;4、病变性质:血栓病变103例,占83.1%。结论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1)以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为主,其次为左回旋支,极少病例为左前降支病变;(2)下壁心梗、下后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者中段、远段病变稍多而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病变者近段、中段病变稍多,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均为右冠近段病变;(3)闭塞病变多;(4)血栓性病变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病率,房室传导阻滞类型与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及其并发症,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间确诊的2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并发房室传导阻滞者45例,占16.5%,下壁/下后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31.7%)为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4.6%)的6.9倍。晚发组并发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早发组。结论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临床表现,了解其临床特点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症资料进行统计,观察患者的病症特点及治疗时的并发症等因素。结果 21例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9例患者为心脏广泛前壁梗塞,3例前间壁梗塞,4例下壁梗塞,4例前壁合并下壁梗塞,1例下壁及后壁梗塞。患者的心功能分析中,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6例;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发生脑梗死,其中脑干梗塞4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基底节区脑梗死6例,多发性脑梗死3例,脑叶梗塞2例,诱发脑梗死因素较多。21例患者中,主要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病史,患者的血液黏度较高。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或低血压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护,并作好防治工作,预防脑梗死病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壁心肌梗死时V1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下壁心肌梗死病人中,47例存在有V1导联ST段抬高,其余87例表现为V1导联ST段压低或无改变。在V1导联ST段抬高组合并右室梗死31例(68%),显著高于非V1导联ST段抬高20例(21%)。结论 V1导联ST段抬高是诊断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主要依据之一,但由于下壁梗死常常合并后壁梗死,损伤电流趋向于消除对右室梗死前向电流的影响,因而使这一诊断指标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其中17例确诊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Ⅲ/Ⅱ>1对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STⅢ/Ⅱ>1对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较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STⅢ/Ⅱ>1可作为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