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护理因素,为加强病房护理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直接抽样法随机抽取2012年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前的临床病历500份作为对照组,2013年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后的临床病历50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康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21/500),低于对照组的7.8%(3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观察组因护理因素所致医院感染占33.3%(7/21),低于对照组的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9±1.7)d,少于对照组的(10.6±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07,P<0.05)。结论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张代贞 《当代护士》2014,(7):120-12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妇科手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妇科手术患者399人,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399例手术患者中,10人发生医院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OR=1.123,P<0.01)、手术持续时间(OR=1.028,P=0.009)、抗生素使用合理性(OR=0.201,P=0.044)均进入方程。结论住院天数、手术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合理性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hepatitic cirrhosis ,HC)并发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33例 HC 并发 HCC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 HC 未并发 HCC 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HC 病程≥10年)。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 HC并发 HCC 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饮酒史、吸烟史、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史、HBeAg 阳性、HBVDNA >104 copies/mL 及未抗病毒治疗等方面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 并发 HCC 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OR =4.173,95% CI 1.673~9.602,P =0.000);饮酒指数3~7(OR =3.282,95% CI 1.265~5.273,P =0.001);饮酒指数8~16(OR =4.732,95% CI 1.644~8.574,P =0.000);吸烟指数8~16(OR =4.121,95% CI 1.543~5.288,P =0.000);酒精性脂肪肝(OR =4.763,95% CI 1.442~7.219,P =0.000);糖尿病史(OR =3.982,95% CI 1.743~6.182,P =0.000);HBeAg 阳性(OR =3.172,95% CI 1.543~5.182,P =0.001);HBVDNA (104~105 copies/mL )(OR =5.874,95% CI 2.382~9.104,P =0.000);HBVDNA(105~106 copies/mL)(OR =7.473,95% CI 2.874~12.129,P =0.000);HBVDNA (106~107 copies/mL )(OR =10.393,95% CI 6.182~34.645,P =0.000);HBVDNA (≥107 copies/mL)(OR =12.475,95% CI 6.987~39.543,P =0.000);未抗病毒治疗(OR =6.122,95% CI 2.884~8.138,P =0.000)。【结论】HBeAg 阳性、HBVDNA >104 copies/mL 、未抗病毒治疗、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的 HC 患者发生 HCC 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PCI术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 Hb≥120 g/L(n=54),B组Hb<120 g/L(n=16)。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A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内的总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均高于B组患者(P<0.05);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OR=1.629,95% CI=1.223~2.169)、男性(OR=1.416,95% CI=1.119~1.791)、贫血(OR=2.012,95% CI=1.419~2.852)、SOTB≥8 h(OR=2.236,95% CI=1.429~3.498)是患者术后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PCI术后完全血运重建(OR= 0.421,95% CI= 0.203 ~ 0.873)、LVEF ≥35%(OR= 0.529,95% CI=0.286~0.978)、吸烟史(OR=0.382,95% CI=0.189~0.772)是患者术后发生MACCE的保护因素。结论 Hb<120 g/L会增加患者PCI术后的总M AC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颅脑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80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现医院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8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30例,发生率为9.42%(130/1380);其中肺部感染最多90例、其次是尿路感染34倒、肠道感染1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基础疾病、延髓麻痹、意识障碍、呕吐、存在侵入性操作、夏季、开颅手术、抑酸剂应用时间≥14d、激素应用时间≥7d、住院时间≥14d与医院感染因素有关(OR分别=2.45、1.75、1.93、1.79、2.24、3.24、2.52、2.12、3146、2-52、4.48,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出:年龄≥70岁、伴有基础疾病、存在意识障碍、实施侵袭性操作为主要危险因素(OR分别:3.43、3.21、2.96、2183,P均〈0.05)。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 T )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42例,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DVT的各种相关因素如年龄、术中治疗情况、术后下床时间及干预措施等。结果342例患者中DVT发生率7.6%(26/342),发生DVT的主要手术类型是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术,其发生率为2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258)、术前合并症(OR=4.104)、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 (OR=1.766)、手术时间≥1h(OR=2.285)、术中气腹压(OR=2.780)、术后卧床天数(OR=1.457)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DVT呈正相关( P <0.05)。结论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D‐二聚体、术中气腹压及术后卧床天数是妇科腹腔镜术后VDT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中应加强此类高危因素的管理,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 DVT)的预测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查阅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425例患者的住院病历,共发生DVT 32例,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指数、吸烟史、术后制动时间、DVT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房扑病史为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 DVT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8.43,5.30,11.86,5.09,17.66,22.36,4.69,12.78,32.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3.463)、肥胖(OR=3.584)、吸烟史(OR=2.785)、术后制动时间(OR=4.844)、DVT病史(OR=7.605)、各种基础疾病( OR=4.052)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DVT 的影响因素( P均<0.05)。结论应针对预测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40例神经外科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感染的种类,对可能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结果术后共发生医院感染16例,共18例次,感染率为6.7%,例次感染率为7.5%。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9例占56.3%。其次为泌尿道感染4例占25.0%。年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切开、放置引流管/导尿管、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糖尿病是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气管插管/切开、放置引流管/导尿管、ICU住院时间、糖尿病是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外科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必须提高警惕,控制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扩大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急诊科就诊且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脑出血患者80例,分为血肿扩大组和对照组,血肿扩大组患者40例,对照组为血肿未扩大者40例,入院后立刻测量血压、血糖,并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进行评分,立刻行CT检查,在发病24 h内行第2次CT检查,并测量和计算血肿体积;于发病6 h内进行抽血检测TC和LDL-C的值。结果血肿扩大组的年龄、血糖、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TC和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筛选出的变量为:血糖(OR=1.842,95% CI:1.163~2.917,P=0.009)、舒张压(OR=1.172,95% CI:1.040~1.321,P=0.009)、收缩压(OR=1.109,95% CI:1.013~1.214,P=0.025)、TC(OR=0.055,95% CI:0.004~0.756,P=0.030)、LDL-C(OR=0.002,95% CI:0.001~0.004,P=0.000)。结论急诊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扩大与TC和LDL-C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诊治的476例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102/476);单因素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有18个因素:即从事体力劳动(OR=4.119,95%CI:2.631—6.325);年龄(OR=3.014,95%CI:1.163—7.136);肝硬化病史(OR=1.761,95%CI:1.439~2.130);住院时间(OR=17.354,95%CI:2.539~101.304);实施侵入性诊治措施(OR=5.379,95%CI:2.354—17.594);蛋白质摄人(OR=3.201,95%CI:1.539~4.528);饮酒史(OR=3.158,95%CI:2.274—7.153);并发症(OR=8.367,95%CI:2.023~11.736);血清白蛋白(OR=4.613,95%CI:2.157~9.936);HB'qDNA定量(OR=3.628,95%CI:2.245—7.129);白细胞(OR=3.758,95%CI:2.276—7.018);胆碱酯酶(OR=3.148,95%CI:2.202—6.038);胆固醇(OR=3.210,95%CI:2.102—5.107);总胆红素(OR=2.748,95%讲:1.283—3.153);抗病毒药物(OR=0.257,95%CI:0.145—0.382);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3.147,95%CI:2.236~7.182);凝血酶原活动度(OR=2.798,95%CI:1.293~4.182);肝硬化Child分级(OR=4.164,95%CI:2.236~6.761)。结论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史、饮酒史、白细胞低;胆碱酯酶低、出现并发症、低蛋白血症、高HBVDNA含量、Child分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影响肝硬化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用抗病毒药物是有效预防肝炎肝硬化发生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孟清  卢元惠 《当代护士》2002,(12):20-21
目的:研究重症肝炎(重肝)并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类型,住院时间,各种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治疗结果,结果:126例患者共发生院内感染42例(33%),重肝发生院内感染与性别无关(P>0.05),但发生感染的病例在年龄上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住院时间≥30天病例与<30天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感染以原以性腹膜炎最常见(占总例数21.4%,感染病例的64.3%),其病原菌以G菌为主,该组病例未应用与应用1种或以上抗生素的病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出现感染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感染者(P<0.05),结论:患者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越易出现院内感染,而与性别无关,应用抗生素并不能防止反而促进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临床对策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发生院内感染的65例新生儿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探索临床对策。结果(1)共发生院内感染新生儿65例,发生率为3.8%;(2)医院感染发生率构成比中,呼吸道感染33.8%、消化道感染18.5%、败血症12.3%居前3位;(3)患者的感染情况与胎儿年龄(X^2=458.38,P〈0.05)、出生体质量(X^2=451.25,P〈0.05)、侵袭性操作(X^2=320.15,P〈0.05)及住院时间(X^2=420.16,P〈0.05)呈明显相关性。结论胎儿周龄、出生体质量、侵袭性操作及住院时间可作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应当积极采取临床对策,减少患儿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制定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2.8±3.58)d,对照组为(18.7±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降低了近20%。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院内感染,而对照组患儿有6例发生院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74%(36/38),对照组为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8,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预防院内感染,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筛选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两组焦虑水平,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常规组与干预组护理前SAS评分分别为(40.67±12.34),(41.56±11.2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评分为(30.89±7.21)分,低于常规组的(37.78±9.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干预组患者只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常规组患者出现11例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8±0.5)d,短于常规组的(8.6±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2,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对阿托品化进行观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常规阿托品化指征进行观察与护理,观察组应用评判性思维对阿托品化进行观察与判断。比较两组患者阿托品化误判率、并发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阿托品化误判率为30.0%,观察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1);对照组患者并发中间综合征13例(21.7%),观察组5例(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25±2.14)d,低于对照组(13.41±2.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09,P<0.05)。结论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阿托品化观察过程中,应用评判性思维模式,可降低阿托品化误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住院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86例AECOPD患者PCT含量,观察治疗过程中PCT含量监测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观察 PCT含量在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中的差异,观察 PCT 含量对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的意义。结果186例AECOPD患者治疗前PCT含量(11.6±1.4)μg/L,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体温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898、0.762,P<0.05)。细菌感染患者PC T含量[(13.8±1.6)μg/L ]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者[(2.8±0.4)μg/L , t=69.013,P<0.01]及特殊病原体感染患者[(2.6±0.3)μg/L ,t=73.155,P<0.01]。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 T含量[(14.6±2.3)μg/L ]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9.6±1.8)μg/L ,t=22.993,P<0.01]。以 PC T 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2±1.12)d]显著低于WBC及体温指导应用抗菌药物时间[(7.25±2.13)d ,t=8.4506,P<0.05],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6.28±2.13)d和(8.69±2.11)d ,t=6.9229,P<0.05]。结论血清PC T 含量可判断A E-COPD患者的病情,并且有助于鉴别病原体感染类型,PCT指导AECOPD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可缩短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成形术(PCI)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7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3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术前Killips〉1级[比数比(OR)=7.17,95%可信区间(CI)=1.637~31.408,P=0.009;肌酐≥100μmol·L^-1(OR=12.071,95%CI=2.502~58.222,P=0.002);恶性心律失常(0R=14.831,95%CI=2.475~88.865,P=0.003);心源性休克(OR=38.275,95%CI=7.968~183.869,Pd0.001);非梗死血管狭窄≥70%(OR=5.578,95%CI=1.057~29.430,P=0.043)。结论:研究显示有5个独立因素(术前Killips〉1级、肌酐≥100μmol·L^-1、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心源性休克及非梗死血管狭窄≥70%)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患者1160例临床资料,根据所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医院感染预防性护理干预组(研究组)600例及传统护理组(对照组)560例,统计学方法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老年、住院时间超出7d、侵入性治疗、插管治疗和合并基础性疾病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预防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脏器系统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治疗、插管治疗以及合并基础性疾病均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地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避免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围术期感染护理路径效果,为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按住院号将106例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单号)与对照组(双号)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痰液及口咽细菌检出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围术期感染护理标准化路径后,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别为(7.16±0.83) d,(1.09±0.54)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45±1.51)d,(1.44±0.6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60,-7.9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为(2.58±0.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4,P<0.05);术后3 d,观察组痰液细菌阳性2例(3.77%)、口咽细菌阳性3例(5.66%),明显低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18.87%,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357,6.150;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平均得分为(4.68±0.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67,P<0.05)。结论设立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护理标准化路径,既可以使围术期护理内容更全面规范;而且可指导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就诊的ACS患者210例,检查住院期间的BNP,并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dMACE的发生情况。根据BNP的不同,把ACS患者分成两组(A组:BNP<100pg/mL;B组:BNP≥100pg/mL),比较两组患者发生MACE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9±11.4)岁,明显高于A组的(62.6±10.3)岁(P=0.03);B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占53.7%,高于A组的34.3%(P=0.005);两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B组MACE的发生率为17.6%,明显高于A组的4.9%(P=0.004);B组心因性病死率和再发心肌梗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入院至出院后1个月,B组MACE的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A组的9.8%(P<0.01);B组心因性病死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的增高,增加ACS患者短期MACE的发生率。临床上对BNP>100pg/mL的ACS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