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静脉注射对不同类型宽QRS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35例宽QRS心动过速患者,首剂予胺碘酮150 mg稀释于20 ml 5%葡萄糖10~15 min静脉注射,10~15min后如无效重复注射1次,若有效继以1 mg~0.5 mg/min速度持续静点,维持2 4 h,然后改用口服胺碘酮维持[1]。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总有效率为83%(29/35),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率为82%(23/28),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率为86%(6/7),用药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低血压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头晕、恶心、胸闷2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见显著Q-T间期延长。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宽ORS波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对宽Q R S型心电图检查无法明确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时,胺碘酮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即时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宽QRS型心动过速发作 2~ 38h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 ( 2 5例 )和普罗帕酮组 ( 2 4例 )。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 15 0~ 30 0mg或改为静脉滴注 ,普罗帕酮组静脉注射普罗帕酮 70~ 2 10mg。观察其复律情况、QT间期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胺碘酮组对VT的复律成功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 (P <0 0 1) ,SVT复律成功率、QT间期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复律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普罗帕酮组出现 1例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宽QRS型心动过速的复律疗效胺碘酮高于普罗帕酮 ,对不易判断宽QRS型心动过速类型可首选胺碘酮复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小儿宽QRS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宽QRS心动过速患儿静脉使用胺碘酮2.5~5 mg/kg稀释后10 min内静脉注入,无效者20 min后重复注射1~2次,总量不超过10 mg/kg,若有效继以0.5~1.0 mg/min静脉滴注维持24~48 h.经3次注射给药无效者改用电复律或其它药物.结果:16例患儿有14例转复,8例一次给药后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87.5%.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对小儿宽QRS心动过速转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宽QRS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作再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宽QRS心动过速46例,患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剂量为1-l.5mg/kg,无效时重复原剂量,但总量不超过210mg,观察终止心动过速的即时效果及副作用。结果:46例宽QRS心动过速患中,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WPW-PSVT)22例,治疗有效率为95.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19例,治疗有效率为78.9%;PSVT伴束支传导阻滞5例,有效率为100%。结论:普罗帕酮是治疗宽QRS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在病情不危急时可常规使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宽QRS型心动过速是指QRS时间≥0 12秒的心动过速 ,在临床工作常常遇见难以从体表心电图中明确诊断是室速或室上速的宽QRS型心动过速 ,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们应用心律平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50例宽QRS型心动过速 ,男性30例 ,女性20例 ,年龄 :18~25岁 (平均年龄33 5岁 )。最后明确心动过速类型 ;室速20例 ,WPW伴室上速14例 ,WPW伴房扑1例 ,WPW伴房颤4例 ,室上速伴束枝传导阻滞5例 ,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6例。1 2治疗方法:5… 相似文献
6.
高林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9)
患者,男,76岁。主因“胸痛、心悸1h余”于2014年5月17日3∶25来诊,同时间接诊。自述1 h余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心悸、胸闷、胸痛,未治疗,自行骑脚踏三轮车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心电图检查示“宽QRS 波型心动过速”。以“胸痛待诊”收住我科。起病后,无头疼、晕厥、呕吐、喘息,能平卧。精神差,大便、小便未排。既往史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病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就诊顺序编号将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注射西地兰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前后的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76%(25/33),观察组为93.94%(31/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用药后15min、60min和120min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用药后120min的的心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观察组为6.06%(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取得良好疗效,不良反应也较少。 相似文献
8.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不及时终止,常可引起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并可危及生命。我院2000年10月至2004年4月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难治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例,获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普罗帕酮组(n=50)和胺碘酮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心室负荷、复律情况、复律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心率、左室舒张末容积降低幅度、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幅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患者的复律时间<5 min、5-15 min比例36.0%(18/50)、50.0%(25/50)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16.0%(8/50)、30.0%(15/50),>15 min比例14.0%(7/50)显著低于胺碘酮组54.0%(27/50),复律时间显著短于胺碘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复律成功率84.0%(42/50)、86.0%(43/5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普罗帕酮组为96.0%(48/50),胺碘酮组为98.0%(49/50),两组比较差...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的症状常突然出现、停止,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病情复杂。如治疗不及时,可以引起休克、心力衰竭、晕厥等严重症状,较大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其不一定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表现,发病年龄和性别均无特殊性,对其的主要治疗为及时终止发作[1]和进行转复。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0岁,有间歇性心前区痛病史5年.2002年12月7日下午,在家休息时突感心悸,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急诊入院,精神紧张,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呈端坐位,血压90/6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中等水泡音,心率212次/分,律齐,A2>P2,无病理性杂音,腹(-).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在吸氧、镇静、扩血管、利尿的同时给予心电监护急查心电图示:心率210次/分,P波消失,R-R间期稍有不齐,QRS波时限0.12秒,宽大畸形,在大部分导联ST-T与QRS主波相反,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疑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注无效,5分钟后再给予100mg静注仍无效,故改为三磷腺苷(ATP)20mg静注,约30秒转为窦性心率.患者心悸、心前区痛、咳嗽、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血压100/70mmHg.第2天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4次/分),心肌缺血.住院4天出院,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相似文献
12.
13.
苗莉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7):86-87
目的 对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地兰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转复时间(8.92±1.84)min少于对照组(16.92±5.84)min;不良反应率10.0%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治疗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的静脉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黄震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5):312-314
胺碘酮静脉应用时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尤其在终止和预防室性心动过速中发挥重要作用 ,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胺碘酮静脉用药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泗洪县人民医院急诊和住院治疗的20例患者,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和滴注胺碘酮,观察终止PSVT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转为窦性心律有效率达100%。结论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各种疾病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西地兰治疗,观察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并对其毒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15、60、120 min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采取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4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西地兰静脉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28/32),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2.5%(20/32),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心力衰竭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19,(12)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去乙酰毛花苷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胺碘酮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用药前后心率情况改变、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显著的效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且实验组患者用药后心率降低幅度要超过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药物在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中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