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晨江  越志鸿 《中草药》1997,28(6):334-334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主要含四环二萜类成分。该属植物多具有抗菌消炎及抗肿瘤作用,民间多用于清热解毒、散瘀消肿[1]。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在我国主产于湖北巴东和四川巫山地区[2],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为寻找新的二萜活性成分,对采自巴东地区的总序香茶菜(作者鉴定)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RR-1),经光谱数据分析,确定RR-1为已知二萜成分冬凌草丁素,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1提取和分离1kg总序香茶菜干叶,稍粉碎,置索氏提…  相似文献   

2.
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L)DC.)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又名白(百)子菜,分布于台湾至华南、西南一带,喜生于潮湿的阴地上,根、茎、叶均可入药。文献仅见报道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吡咯啶生物碱,但并未对该植物进行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作者对引种于我国广东地区的白背三七地上部分(茎和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球花牛奶菜中三萜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明分离球花牛奶菜中化学成分,为寻找其抗生育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化学成分,应用水解及光谱分析方法确定各成分的化学结构,根据WHO规定的动物实验方法筛选抗生育活性成分。结果:球花牛奶菜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对雌性SD大鼠妊娠中止率为60%,并分离鉴定了6个三萜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论:球花牛奶菜具有明显抗生育活性,6个三萜化合物为首次由该植物中分得。活性成分尚在深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4.
毛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毛獐牙菜中分得4种成分,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测定,鉴定为异红草甙、龙胆苦甙、葡萄糖和齐墩果酸,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5.
华中冬青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已报道从产于湖北省的冬青科植物华中冬青IlexcentrochinensisS.Y.Hu的叶中分到3个新化合物:华中冬青黄酮(huazhongilexon)、华中冬青醇(huazhongilexol)和华中冬青素(huazhongilexin)[1,2],在继续对其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又分离并鉴定出7种已知成分,它们为齐墩果酸(Ⅰ)、羽扇豆醇(lupeol,Ⅱ)、竹节人参皂甙Ⅳa(chikusetsusaponinⅣa,Ⅲ)、竹节人参皂甙Ⅳa甲酯(chikusetsusaponinⅣamethylester,Ⅳ)、β-谷甾醇(Ⅴ)、胡萝卜甙(Ⅳ)和2,4,6-三羟基甲苯(Ⅶ),以上化合物在该植物中的存在均系…  相似文献   

6.
委陵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委陵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得到5个单体,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为:2α-羟基乌苏酸(Ⅰ)、2α-羟基齐墩果酸(Ⅱ)、5,7,4’-三羟基黄酮(Ⅲ)、β-谷甾醇(Ⅳ)、胡罗卜苷(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乌泡子根的三萜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乌泡子Rubus parkeri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和MCI树脂柱层析进行分离,以EIMS和NMR谱进行了鉴定。结果: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得齐墩果酸(I)、蔷薇酸(Ⅱ)、2α,3α,19α-三羟基齐墩界-12-烯-28-酸(Ⅲ)。结论:以上均为该植物化学成分的首次报道,其中Ⅲ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毛平车前的化学成分和保肝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毛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var.ruoutota Kitag.)的化学成分和保肝活性。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并测定化合物的保肝活性。结果:从毛平车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1)、木犀草素(luteolin,2)、梓醇(catalpol,3)、majoroside(4),β-谷甾醇(β-sitostem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硬脂酸(stearic acid,7)、齐敦果酸(oleanolic acid,8)、martynoside(9)、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ln,10)、高车前素(hispidulin,11)。其中,化合物1、2、4、8~11明显对抗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结论:化合物1、2、4、7、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具有较强的保肝活性。  相似文献   

9.
头花蓼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志军  戚进  朱丹妮  余伯阳 《中药材》2008,31(7):995-998
目的:对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为阐明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试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该植物全草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没食子酸乙酯(3),山柰酚(4),槲皮素(5),槲皮苷(6),阿魏酸二十四烷酯(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β-胡萝卜苷(9)和β-谷甾醇(10)。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化合物1~6在不同的药理模型中均显示了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3和7是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4和9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6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也是首次对该植物的单体成分进行药理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金雀根化学成分的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金雀根[Caraganasinica(Buc'hoz)Rehd]的乙醇浸膏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和光谱分析,其中4个脂溶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蜡酸、β-谷甾醇、齐墩果酸、胡萝卜甙。1个水溶性成分鉴定为下箴桐碱。除β-谷甾醇外,其余4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阐明安徽木的化学成分。方法:安徽楤木根皮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溶解部分进行柱层析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安徽木的根皮中分得4种成分,鉴定为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3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齐墩果酸和胡萝卜甙。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鉴定,其中前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桂凡  许学健 《中医药学刊》2003,21(6):1012-1013
目的: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近十年来,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23个新的化学成分,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2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产葡萄赤霞珠废皮渣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萃取、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等方法分离,用化学和光谱方法(MS、IR、^1H—NMR)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鉴定为齐墩果酸、胡萝卜甙、β-谷甾醇,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得到。结论: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废物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白马骨中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马骨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马骨中分离并鉴定出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3-乙酰基齐墩果酸①,熊果酸②,3-羰基熊果酸③,齐墩果酮酸④,齐墩果酸⑤,β-谷甾醇⑥。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文报道了从克针草叶BidensbiPiunata的正丁醇革取部分分得金丝桃试(hyperoside)、奥卡宁(okanin)、异奥卡宁一7-0一葡萄糖试(is-ookanln-7-0-6-D-glucopyranoside)、海生菊试(mar1t1melu)4种黄酮成分(l),现又从该植物的亲脂性溶剂苹取部分分离得到2个成分,经理化性质和IR’‘HNMR、1‘CNMR,FABMS光谱鉴定,分别确定晶1为菠因醇,晶正为胡萝卜俄,这2种成分均系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1提取和分离将鬼针草叶的乙醇提取物,除去叶绿素后分成2部分,一部分用石油醚一乙酸乙酯(3:2)混合溶剂革取,再经硅胶柱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药蜂斗菜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为后期的体外活性筛选提供样品.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法对蜂斗菜全草甲醇提取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valerilactones A(1),蜂斗菜内酯-Ⅴa(2),蜂斗菜内酯-Ⅳa(3),蜂斗菜内酯-Ⅲa(4),合膜蜂斗菜螺内酯(5).结论:化合物1,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蜂斗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全草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手段对鱼腥草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sterculin A(3),stigmast-4-ene-3β,6β-diol(4),stigmast-4-en-6β-ol-3-one(5),stigmasterol(6),3,5-didecanoyl-4-nonyl-1,4-dihydropyridine(7),十七烷酸(8),二十三烷酸(9)。结论:化合物1-5和8,9均为首次从三白草科植物中分得的成分,化合物1~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山橘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山橘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柱层析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到5个已知成分,分别为:汉黄芩素(Ⅰ)、香草酸(Ⅱ)、山橘脂酸(Ⅲ)、Glycoric acid(Ⅳ)和4,4′-dihydroxy-3,3′-dimethoxy-trans-stilbene(Ⅴ)。结论 5个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也是第一次在该植物中发现木脂素和二苯乙烯类成分。  相似文献   

19.
朝鲜丁香叶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扩大药用资源,研究朝鲜丁香叶Syringa diatata Nakai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色谱法分离丁香叶中的化学成分,并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朝鲜丁香叶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酪醇(I)、3-甲基4-羟基苯丙酸(Ⅱ)、3,4-二羟基苯乙醇(Ⅲ),3,4-二羧基苯甲酸(Ⅳ)、丁香苦A(V)、甘露醇(Ⅵ)等成分。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3-甲基4-羟基苯丙酸Ⅱ为首次从丁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短冠东风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挥发油中鉴定出14个化学成分,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26.68%);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β-D-葡萄糖醛酸吡喃基-齐墩果酸甲酯(1)、杨梅素(2)、槲皮素(3)、山奈酚(4)、芦丁(5)、紫云英苷(6)、异槲皮苷(7)、异绿原酸A(8)、异绿原酸B(9)、异绿原酸C(10)、绿原酸(11)、隐绿原酸(12)、新绿原酸(13)、咖啡酸(14)、没食子酸(15)。结论: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是石竹烯氧化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