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先天性巨结肠(简称H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系由于远端结肠某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痉挛,痉挛肠管正常蠕动消失,形成功能性肠梗阻,梗阻近端肠管扩张,肥厚形成.HD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切除缺乏神经节细胞的肠段,解除狭窄的同时切除缺乏神经节细胞的代偿性增大的肠段.手术方式分为非开腹经肛门型、经腹腔型及经腹会阴型三种[1].非开腹经肛门根治术式主要分为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改良Soave手术)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Swenson手术)两种.而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手术)则较少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巨结肠的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及疗效评估,总结新生儿巨结肠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8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术前经钡灌肠检查和(或)直肠粘膜活检明确诊断,其中32例常见型,9例长段型,7例短段型,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后,采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改良Soave术式)进行治疗,对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并评估其近远期疗效。结果均成功完成一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无再次手术者,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短段型及常见型共39例单纯经肛门手术,长段型7例腹腔镜辅助,2例开腹手术。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平均为(7±2)d,手术时间平均为(88±15)min,出血平均为(7±2)ml,切除肠管长度平均为(18±6)cm,住院天数平均为(10±2)d。随访3个月~8年,无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夹层感染及腹腔感染等);远期并发症有吻合口狭窄9例,便秘8例,大便失禁8例,小肠结肠炎10例,肛周皮炎10例,经过处理均治愈或好转。术后半年复查钡灌肠检查均提示结肠形态恢复良好,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消失。术后1年排便功能评分4分38例,3分7例,2分1例。所有病例均生长发育、营养状况良好。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使大部分确诊的新生儿巨结肠患儿一期完成根治手术,安全,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效果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董胜  赵旌晖  包平 《淮海医药》2002,20(6):449-450
目的:报道不开腹、不用腹腔镜,在微创操作下实现对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根治术式。方法:采用经肛门斜行切断直肠,处理直肠、结肠系膜,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除。结、直肠I期斜面吻合的方法,治疗普通型巨结肠5例。结果:所有病例手术获得成功。随访1-8个月,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经肛门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1993年9月~1998年10月,我科采用该术式行巨结肠根治术25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性23例,女性2例,年龄4月~7岁,平均年龄2岁,其中长段型12例,常见型10例,短段型3例。术前均行2~3周清洁回流灌肠,手术前后均不放置导尿管。25例术后病检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方法 手术操作要点 1、开腹后探查狭窄及扩张肠管,分离直肠后间隙及两侧韧带上1/3,游离结肠至脾曲。2、用卵园钳头由肛门放入,在直肠上端结扎、套叠式拖出结肠,在肛门外切断直肠,继续将扩大结肠外拖至正常结肠标记处,切除扩大肠段。3、于直肠肛管后壁纵形劈开至齿状线上1…  相似文献   

5.
<正>先天性巨结肠(HD)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结肠远端的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缺乏神经节细胞。缺乏神经节细胞的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狭窄,形成功能性肠梗阻致粪便瘀滞在近端结肠,引起结肠继发性扩张、肥厚甚至神经细胞退化变性。本病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便秘症状顽固,难以用非手术方法解决,尤其是长段型者,确诊后均应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切除病变肠段,以保持排便通畅  相似文献   

6.
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肛门一期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肛门一期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均一期完成经肛门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h,出血量15~30ml,切除肠管12-25cm。术后大便4~6次/d,住院6~8d。术后2周开始扩肛,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3年,无吻合口狭窄、排便困难及污粪现象。结论经肛门一期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适合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据临床表现、直肠肛管测压、X线钡灌肠、指肠黏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77例行Ⅰ期经肛巨结肠切除根治术(改良Soave术),21例行Ⅰ期结肠造瘘术,Ⅱ期巨结肠切除根治术。其中14例经灌肠腹胀不能缓解而行结肠造瘘术,7例为消化道穿孔手术时,确诊为巨结肠而行结肠造瘘术。结果 98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52例随访1~3年,均生长发育良好,15例偶有污粪。结论新生儿巨结肠应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常见型巨结肠,Ⅰ期经肛巨结肠切除根治术(改良Soave术),可取得良好效果;对长段型巨结肠,Ⅰ期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或行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1977至1996年应用环钳斜吻合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24例,术后随访1~8年,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于下。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22例,女2例。年龄40天~4岁;<3个月者5例,6~12个月2例,1~2岁11例,2~4岁6例。24例中有2例为长段巨结肠,痉挛段高达结肠脾曲,行结肠次全切除,仅留少许升结肠与直肠吻合。本组无死亡,无腹腔与肛门感染。术后有2例环钳5天脱落,余皆为7~8天脱落。21例得到随访(875%),随访1~8年。随访结果见表1。表1 随访结果结 果随  访  时  间1年2年3年5年8年合 计优3644118良213  有2例为长段巨结肠,行结肠次全…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消化道常见的畸形 ,手术方法很多。近年来 ,微创手术的开展对本病手术的治疗有了新的改进 ,在腹腔镜治疗本病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手术方式采用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 ,对患儿损伤小 ,痛苦少 ,恢复快 ,并达到手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目的。我院近年来采用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巨结肠 2 7例 ,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6例 ,年龄 1月至 4岁 ,平均年龄 18月。术前诊断依据病史、碘水及钡灌肠等检查 ,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其中短段型 5例 ,普通型 15例 ,长段…  相似文献   

10.
经肛门微创术治疗小婴儿巨结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30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常见型及短段型巨结肠的新生儿及小婴儿,均单纯经肛门进行巨结肠根治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5分钟(75~180分钟),平均出血20ml。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经随访3~12个月,所有患儿排便l~5次/d,无污粪。生长发育同正常儿。结论:经肛门微创术根治巨结肠,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行急诊手术30例,1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3.33%),行择期手术54例,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70%);急诊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P〈0.05);50例左半结肠癌患者35例患者行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3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32例行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全身状况及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禁忌证等确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并注意在围手术期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以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的方法。方法185例结肠腺瘤患者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并对组织进行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在75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黏膜内,p53蛋白阳性40处(53.33%),其中20处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治愈3处(15.00%),好转10处(50.00%),总有效率为65.00%。对照组好转2处(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有效切除结肠癌前病灶,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1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依术前结肠钡剂灌肠检查所了解升结肠张力情况及术中探查情况,其中10例患者采用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11例患者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结果两组均随访2~5年无复发,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疗效相同。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10例患者,短期腹泻(1月内)3例(30%),明显低于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口服药物的控制后明显改善;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后无顽固性腹泻(超过1年),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后1例顽固性腹泻于随访2年后明显改善。结论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两种术式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满意疗效,但具体术式应依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发现决定,而不能单独倾向于某一种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近五年间因肝内胆管结石而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16例病人,按原结石所在肝叶、类型、手术方式、发病时间和复发时间,分析其临床疗效,复发原因.这些患者术后未进行定期复诊,未进行系统的利胆排石治疗.结果 近五年因肝内胆管结石肝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病例,男6例、女10例,年龄37~69岁,结石类型均为胆红素结石;病变部位,右肝后叶4例,左肝叶9例,全肝均累及3例,发病时间4~5年,术后病理均发现胆管炎症.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的方法 ,该法能彻底清除肝内病变胆管,但缺乏直观、简便的定位诊断(如术中B超),遗漏病灶是影响远期疗效及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后无服用利胆排石药物,没有按医嘱改变饮食习惯也是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外科治疗复发肝内胆管结石仍然以肝叶切除加(或)胆肠吻合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3203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情况,分析性别、年龄、息肉位置、息肉病理类型、术中出血、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对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有78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占比2.44%,其中内镜治疗术后...  相似文献   

16.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巾,Ⅰ期右半结肠癌切除吻合9例;Ⅰ期横结肠癌切除吻合2例;Ⅰ期左半结肠或乙状结肠癌切除吻合14例,术巾均行肠道灌洗;Ⅰ期左半结肠或乙状结肠癌切除,近端结肠造口,关闭远端备Ⅱ期吻合5例;肿瘤无法切除行回横结肠吻合1例(升结肠癌),行横结肠造口1例(降结肠癌)。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发生切口感染4例(12.5%),病死1例(3.1%)。结论重视对结肠癌致急性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治疗结肠癌急性梗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结肠癌急性梗阻行急诊一期手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 32例结肠癌急性梗阻病人行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 ,术中充分肠减压使肠道空虚 ,吻合口单层缝合。结果 切口感染 3例 ,其中 1例切口裂开 ,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 结肠癌急性梗阻 ,掌握正确的手术指征和方法 ,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青年人大肠癌46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1985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40岁以下的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全部手术,根治性切除24例(52.17%),姑息性切除9例(19.57%),单纯结肠造口13例(28.26%),18例于术后6~36个月死亡,6例在3年内复发,行二次根治术,余22例于术后36~72个月内死亡。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术前易误诊,恶性度高,转移早,根治率低、早期诊断并按原则行根治术。术后配合放、化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RAF基因突变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12例BRAF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BRAF突变患者,男性7例(58.3%),女性5例(41.7%),均为40岁以上;右半结肠2例(16.7%),左半结肠及直肠10例(83.3%);腺癌10例,腺癌及黏液腺癌混合型2例;中分化及低分化各6例,无高分化;8例行DNA错配修复基因免疫组化检测,均为微卫星稳定型;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为27.3%,疾病控制率为7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16.4周;中位总生存期(OS)32周。结论:BRAF突变多见于中老年、分化较差、左半结肠的肿瘤,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线化疗敏感性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